① 我要出一本文集,書名與別人前些年出的書名雷同,算侵權嗎
您好,一般在法律實踐中不同的書用同一個名字的事情還是較少發專生,用別人用過的書名屬,業內也會被視為拾人牙慧。而如果是知名的圖書,出版人也會主動保護自己的權益。不過,我國《著作權法》第三條規定,著作權法保護的客體僅限於作品本身,而未明確包括作品的名稱。只要內容不同、封面沒有雷同,也很難判斷侵權與否。
② 我寫的小說書名和一本雜志同名,侵犯版權嗎
僅是書名和雜志名同名的,不屬於版權保護范圍。公開發行的雜志都對其名稱進行了商標注冊,因此您的書名侵犯了該雜志的商標權。
我國《著作權法》是主要針對作品的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復制權、發行權、改編權、出租權、網路傳播權等一系列關於作品內容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法典。因此,你對自己作品擁有完全的著作權(即版權),即不存在侵犯雜志版權的問題。
如果該雜志將雜志名已注冊商標,那您的行為侵犯了雜志方的商標專用權,對方可依據《商標法》的相關規定要求您停止侵權,並賠償相應損失。如侵權行為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情節嚴重的,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③ 書名可以跟別人一樣嗎如果對方有文學類著作權的話。
不可以的,如果對方有著作權,是不可以用的。如果兩個人用了同樣的書名且都沒有著作權的話,誰先申請到就是誰的,其他人不可以再用。廣州聚正企管
④ 總主編、主編以及各遍作者著作權如何劃分
愛讀書的朋友會經常發現,在一個系列的書籍的封面上總會出現在這樣的情況,封皮左上角:總主編+++。書名的下方:主編+++。翻開書本又有很多編者,這些編者負責書籍每一章節的編寫工作。這種情況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法學類書籍上表現得尤為明顯。我國著作權法並沒有主編權的相關規定,因此有必要探討。 我國著作權法第十一條規定,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創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如無相反證據,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是作者。針對一本書上既有總主編,又有主編,還有各編的作者,這單一作品的著作權歸誰所有呢?總主編還是主編?抑或各邊作者?這一系列的書本的著作權歸誰所有呢? 第一部分,單一作品著作權的歸屬 針對這種情形,我認為這單一作品(只考慮某一本書)存在兩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 這一作品構成合作作品。我過著作權法十三條規定,合作作品是指兩人或以上合作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沒有參與創作的,不能成為合作作者。構成合作作者的要件首先主觀上要由共同創作的意願,客觀上有共同創作的共同行為。 一本書上既有總主編,又有主編,又有各邊作者,我們說這種情況一般是由某一出版社或總主編主導組織起來的,首先他們有共同的合作意願,而且客觀上他們共同完成了一本書的編寫。應該構成合作作品,共享著作權。 那麼主編是否享有著作權呢,這就要看主編所做的工作了。 首先,主編若只是統籌,掛名,我想,不參與實質性的創作工作,即使是主編,仍不享有著作權。 其次,若是主編構建整個作品的框架架構體例,並參與了整個作品的創作,主編當然對這單一作品享有著作權。但若是主編參與某一章節的編寫工作,主編是否對整個書本享有著作權呢?我想在現實情況下,主編會享有整個作品的著作權,因為一般情況下,主編都為所在領域的大家,影響力可能會大於作品內部其他編者,所以「理所當然」地享有整個作品的著作權。但事實上,我認為,這種情況下,主編只對自己編寫的那一章節享有著作權,除非主編對作品的其他章節的編寫也起到了創造性的作用。 最後,各遍的編者是否享有書本的著作權呢?標准依舊是「是否參與創作」,而且這個「是否參加創作」針對的著作權的范圍依舊很有限,若是對整個作品都參與了創作,毫無疑問,對整個作品都享有著作權。但若只是對作品的某一章節參與了創作,那隻能對那一章節的部分享有著作權,不能對整個作品主張著作權。 當然依據我國著作權法第13條第二款的規定,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對各自創作的部分享有著作權,但行使著作權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體的著作權。也就是說,作品各章節部分的作者完全可以把自己編寫的那一部分拿出來,行使著作權。 第二種可能: 這一作品構成匯編作品。我國著作權法第14條規定了匯編作品的著作權問題,所謂匯編,即匯編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構成作品的數據或其他材料,對其內容的選擇或編排體現獨創性。匯編作品只存在各部分作者的作品雖共同存在於一個作品內,但這單一作品不是各作者共同的合意完成,即沒有事先的共同意志。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在一些行業協會等集體組織徵文出版,集體組織的負責人等為主編,作品的各篇文章作者各不相同。這種情況下,協會的負責人只是簡單把作品分為幾類,把徵集來的的不同文章放在相關的類別里,然後出版,我不認為這些主編對這本書享有著作權,因為他們從形式到內容,幾乎不具獨創性的參與,這種情況下,由協會或主辦單位享有整部作品的著作權更合適。 當然,各篇文章的作者毫無疑問享有對自己作品的著作權,他們仍舊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單獨使用,只要不侵犯整個作品的著作權。 系列作品(系列書籍)的著作權歸屬: 一,一般情況下,書本的內容,總主編不參與編寫,只參與編寫序言,而且序言針對的還不是這一本書籍,而是全套書籍,即使總主編參與到書本中,如果只是做一些校對,統籌系列作品的文字、用詞等統一協調工作,總主編只是書本編寫工作的組織者或協調者。合作作品的作者必須是參加創作的人,沒有參加創作的人,不能成為合作作品的作者。所謂「參加創作」,是指對作品的思想觀點、表達形式付出了創造性的智力勞動,或者構思策劃,或者執筆操作,如果沒有對作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就不能成為合作作者,因此我認為總主編並不享有整個系列作品的著作權。 二是,總主編對整套作品做了整體的規劃設計,包括結構、體例,包括核心內容等,那麼這種情況下,總主編就對整套書籍享有著作權。但,這並不影響整套作品裡某一單一作品的權利人行使著作權。 第三部分,其他問題 我們還應該考慮到,這種合作作品或者匯編作品,主編的修改權是否可以單獨行使,即是否可以不僅總主編的同意,在再版是改變主編所編的那一作品的體例,內容等。我認為應該具體分析。 首先,若是總主編在整個系列作品中只是「統籌」「掛名」沒有實質性的參與創作,主編毫無疑問應該享有修改權。 其次,若系列作品的整個結構體例是由總主編設計創作,包括主編所編的這個作品的結構體例,即總主編是匯編作品的著作權人,他對整個些列的作品享有著作權,當然享有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的權利。那麼,主編未經總主編許可,就不可以單獨調整單一作品涉及整體涉及的部分。即不得侵犯整體作品的著作權。 當然,單一作品的主編並非不能行使著作權中的修改權,他完全可以脫離總主編的系列體例,另行出版自己的書籍。
⑤ 有一個疑問 書名有版權嗎假設說如果最近有一本書特別火,我用它做我的書的書名(內容不一樣) 或者是
可以,好多書名 都差不多。因為你的書名雖然和雜志名一樣,但是內容不是一樣的啊!版權保護的是內容不是一個簡單而容易重復的名字!
⑥ 名字是否有著作權
著作權當中只有署名權,沒有姓名權,姓名權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決定、使用、變更自己的姓名並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種人格權利。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第十條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
(一)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二)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三)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四)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五)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六)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七)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的權利,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八)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九)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
(十)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等的權利;
(十一)廣播權,即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
(十二)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十三)攝制權,即以攝制電影或者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將作品固定在載體上的權利;
(十四)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
(十五)翻譯權,即將作品從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權利;
(十六)匯編權,即將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過選擇或者編排,匯集成新作品的權利;
(十七)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著作權人可以許可他人行使前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並依照約定或者本法有關規定獲得報酬。
著作權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轉讓本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並依照約定或者本法有關規定獲得報酬。
⑦ 書名或者商標怎麼進行版權登記
在我國,版權是自動產生的,作品一經完成,作者便享有法律賦予的權利。但由於在現實生活中,當產生糾紛時,權利人常常遇到舉證困難,因此各國均鼓勵作者對作品,尤其是計算機軟體作品,進行版權登記,以便在今後的行政救濟和司法訴訟時作為權利的初步證明。同時,作者在進行版權貿易,進行版權轉讓、許可使用等活動時,也需要這樣的權利證明文件來方便與另一方簽訂轉讓、許可使用等合同。
版權登記機關主要有哪些?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版權局負責本轄區的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的作品登記工作。國家版權局負責外國以及台灣、香港和澳門地區的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的作品登記工作。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受國家版權局委託,負責外國以及台灣、香港和澳門地區的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的作品登記工作。
版權登記所需要的相關材料
申請人在提出申請時,應按《作品自願登記試行辦法》的規定提交有關證明和材料:
1、填寫作品登記申請書、作品登記表、權利保證書各一份,提交作品原件及復印件、作品說明書(說明創作構思、作品主要特點及內容等)各一份;2、個人作者申請版權登記的,還應提交身份證復印件;3、委託創作作品申請版權登記的,著作權人還應提交著作權人及創作者的身份證復印件(著作權人或創作者是單位的,應提交營業執照或法人代碼證的復印件、法人代表的身份證復印件)、委託創作合同或協議的原件及復印件各一份;4、合作作品申請版權登記的,還應提交合作作者的身份證復印件(合作作者是單位的,應提交營業執照或法人代碼證的復印件、法人代表的身份證復印件)、合作創作合同或協議的原件及復印件各一份;5、職務作品申請版權登記的,應提交作者的身份證復印件、著作權人或專有使用權人的營業執照或法人代碼證的復印件、法人代表身份證復印件、聘用合同及著作權歸屬證明原件及復印件;6、美術作品或攝影作品申請版權登記的,申請人除按上述情況提交有關材料外,還需提交作品照片二份(不大於3R,可電腦列印),一張貼在「作品登記申請書」左下方空白處,並在上面蓋騎縫章,另一張隨材料提交。
7、計算機軟體版權登記材料:可參考《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辦法》,提交以下主要證明文件: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身份證明;有著作權歸屬書面合同或者項目任務書的,應當提交合同或者項目任務書;經原軟體著作權人許可,在原有軟體上開發的軟體,應當提交原著作權人的許可證明;權利繼承人、受讓人或者承受人,提交權利繼承、受讓或者承受的證明。
版權登記流程
填寫申請表→提交申請文件→繳納申請費→登記機構受理申請→補正申請文件(非必須程序)→取得登記證書(作品登記和查閱應收取一定費用)1、填寫申請表:在中心網站上,首先進行用戶注冊,然後用戶登陸,在線按要求填寫申請表後,確認、提交並列印。
2、提交申請文件:申請人或代理人按照要求提交登記申請文件。
3、繳納申請費:申請文件符合受理要求時,軟體登記機構發出繳費通知,申請人或代理人按照通知要求繳納費用。
4、登記機構受理申請:申請文件符合受理要求並繳納申請費的,登記機構在規定的期限內予以受理,並向申請人或代理人發出受理通知書及繳費票據。
5、補正程序:申請文件存在缺陷的,申請人或代理人應在規定期限內補正,逾期不補正的,申請將被視為撤回;經補正仍不符合登記辦法的,登記機構將不予登記並書面通知申請人或代理人。
6、獲得登記證書:經審核確認符合登記條件的,發給《作品登記證》。如到登記受理大廳領取證書,應當在受理之日起30個工作日後,持受理通知書原件領取證書,不予登記的,要說明理由。如版權登記證書需郵遞的,請在申請表中填寫正確的聯系地址。
在版權登記過程中,填寫文件有很多規范限制,手續繁多,若其中的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很可能導致版權申請不通過,所以說對於不清楚在中國如何進行版權登記的非專業的小夥伴們個人去申請版權登記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很多人辦理版權登記的時候還是會委託專業的版權機構。
⑧ 書籍版權,書名的問題
書籍裝幀設計的專用術語介紹
封底里一般為空白頁,但期刊中常用它來印正文或其他正文以外的文字、圖片。封底(又稱封四、底封)圖書在封底的右下方印統一書號和定價,期刊在封底印版權頁,或用來印目錄及其他非正文部分的文字、圖片。書脊(又稱封脊)書脊是指聯接封面和封底的書脊部。書脊上一般印有書名、冊次(卷、集、冊)、作者、譯者姓名和出版社名,以便於查找。書冠書冠是指封面上方印書名文字的部分。
本篇文章主要介紹排版設計過程中涉及到專用術語介紹,對於從事出版工作及雜志畫冊設計工作的人士來說掌握這些尤為重要。
封面(又稱封一、前封面、封皮、書面)
封面印有書名、作者、譯者姓名和出版社的名稱。封面起著美化書刊和保護書芯的作用。
封里(又稱封二)
是指封面的背頁。封里一般是空白的,但在期刊中常用它來印目錄,或有關的圖片。
封底里(又稱封三)
是指封底的裡面一頁。封底里一般為空白頁,但期刊中常用它來印正文或其他正文以外的文字、圖片。
封底(又稱封四、底封)
圖書在封底的右下方印統一書號和定價,期刊在封底印版權頁,或用來印目錄及其他非正文部分的文字、圖片。
書脊(又稱封脊)
書脊是指聯接封面和封底的書脊部。書脊上一般印有書名、冊次(卷、集、冊)、作者、譯者姓名和出版社名,以便於查找。
書冠
書冠是指封面上方印書名文字的部分。
書腳
書腳是指封面下方印出版單位名稱的部分。
扉頁(又稱里封面或副封面)
扉頁是指在書籍封面或襯頁之後、正文之前的一頁。扉頁上一般印有書名、作者或譯者姓名、出版社和出版的年月等。扉頁也起裝飾作用,增加書籍的美觀。
插頁
插頁是指凡版面超過開本范圍的、單獨印刷插裝在書刊內、印有圖或表的單頁。有時也指版面不超過開本,紙張與開本尺寸相同,但用不同於正文的紙張或顏色印刷的書頁。
篇章頁(又稱中扉頁或隔頁)
篇章頁是指在正文各篇、章起始前排的,印有篇、編或章名稱的一面單頁。篇章頁只能利用單碼、雙碼留空白。篇章頁插在雙碼之後,一般作暗碼計算或不計頁碼。篇章頁有時用帶色的紙印刷來顯示區別。
目錄
目錄是書刊中章、節標題的記錄,起到主題索引的作用,便於讀者查找。目錄一般放在書刊正文之前(期刊中因印張所限,常將目錄放在封二、封三或封四上)。
版權頁
版權頁是指版本的記錄頁。版權頁中,按有關規定記錄有書名、作者或譯者姓名、出版社、發行者、印刷者、版次、印次、印數、開本、印張、字數、出版年月、定價、書號等項目。圖書版權頁一般印在扉頁背頁的下端。版權頁主要供讀者了解圖書的出版情況,常附印於書刊的正文前後。
索引
索引分為主題索引、內容索引、名詞索引、學名索引、人名索引等多種。索引屬於正文以外部分的文字記載,一般用較小字型大小雙欄排於正文之後。索引中標有頁碼以便於讀者查找。在科技書中索引作用十分重要,它能使讀者迅速找到需要查找的資料。
版式
版式是指書刊正文部分的全部格式,包括正文和標題的字體、字型大小、版心大小、通欄、雙欄、每頁的行數、每行字數、行距及表格、圖片的排版位置等。
版心
版心是指每面書頁上的文字部分,包括章、節標題、正文以及圖、表、公式等。
版口
版口是指版心左右上下的極限,在某種意義上即指版心。嚴格地說,版心是以版面的面積來計算范圍的,版口則以左右上下的周邊來計算范圍。
超版口
超版口是指超過左右或上下版口極限的版面。當一個圖或一個表的左右或上下超過了版口,則稱為超版口圖或超版口表。
直(豎)排本
是指翻口在左,訂口在右,文字從上至下,字行由右至左排印的版本,一般用於古書。
橫排本
就是翻口在右,訂口在左,文字從左至右,字行由上至下排印的版本。
刊頭
刊頭又稱「題頭」「頭花」,用於表示文章或版別的性質,也是一種點綴性的裝飾。刊頭一般排在報刊、雜志、詩歌、散文的大標題的上邊或左上角。
破欄
破欄又稱跨欄。報刊雜志大多是用分欄排的,這種在一欄之內排不下的圖或表延伸到另一欄去而佔多欄的排法稱為破欄排。
天頭
天頭是指每面書頁的上端空白處。
地腳
地腳是指每面書頁的下端空白處。
暗頁碼
又稱暗碼是指不排頁碼而又占頁碼的書頁。一般用於超版心的插圖、插表、空白頁或隔頁等。
頁
頁與張的意義相同,一頁即兩面(書頁正、反兩個印面)。應注意另頁和另面的概念不同。
另頁起
另頁起是指一篇文章從單碼起排(如論文集)。如果第一篇文章以單頁碼結束,第二篇文章也要求另頁起,就必須在上一篇文章的後留出一個雙碼的空白面,即放一個空碼,每篇文章要求另頁起的排法,多用於單印本印刷。
另面起
另面起是指一篇文章可以從單、雙碼開始起排,但必須另起一面,不能與上篇文章接排。
表注
表注是指表格的註解和說明。一般排在表的下方,也有的排在表框之內,表注的行長一般不要超過表的長度。
圖注
圖注是指插圖的註解和說明。一般排在圖題下面,少數排在圖題之上。圖注的行長一般不應超過圖的長度。
背題
背題是指排在一面的末尾,並且其後無正文相隨的標題。排印規范中禁止背題出現,當出現背題時應設法避免。解決的辦法是在本頁內加行、縮行或留下尾空而將標題移到下頁
⑨ 書名重名算侵權嗎
第一、內容不同、作者不同的情況下,書名由於太短而不具有著作權法版所要求的獨創性,故一般權情況下僅僅只有書名重名尚不能認定為侵權。
第二、但是如果暢銷書的書名知名度非常高,之後的書名與其相同,涉嫌攀附暢銷書的知名度,那麼書名相同有可能構成不正當競爭。
⑩ 我國《著作權法》不保護書名
□ 郭冰九 書名是作者智力勞動的成果, 應當先尋求著作權的保護。我國《著作權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著作權法保護的客體僅限於作品本身,而未明確包括作品的名稱。雖然我國《著作權法》有關於"保護作品完整性"的規定,可以據此作出有關著作權的擴大解釋,從而使作品名稱包括在著作權保護的客體之內,那就必然要求作品的名稱具有一定的獨創性。然而作品的獨創性在作品的名稱上一般難以體現與區別,而且事實上我國允許重名作品的存在,只要內容不相同,均可以獲得著作權的保護。可見我國現行的著作權法將書名列為公共領域,沒有加以專有權的保護。 注冊書名商標有可行性 圖書本身具有雙重屬性,從體現作品的意義上講,圖書作為作品的載體,是版權客體,這個客體實質上仍是作品,而不是圖書本身;從紙張、封面、標准化裝訂成書的角度講,它又是一種產品或商品,是消費者所購買的有形財產,而不是版權的客體,每個讀者已購到手中的作為"物"的圖書,又等同於一般性的商品。這種雙重屬性導致《著作權法》和《商標法》對圖書的保護側重點的不同,《著作權法》僅保護圖書的內容,《商標法》則保護使用在圖書上的商標,以區別不同圖書的出處,通過逐步建立商標信譽來吸引讀者購買自己的圖書。單從《商標法》的角度說,圖書作為一種普通的商品,是受《商標法》保護的,用書名進行圖書商標的注冊,只要不違反《商標法》的規定,原則上並無不可。但書名往往與作品,即圖書的內容緊密結合,致使大多數的書名,尤其是單行本的書名,由於違反《商標法》中關於顯著性和禁用條款的規定而得不到注冊。也有相當一部分書名並不直接表示圖書的內容,完全符合《商標法》的規定,本人認為是可以注冊的。但必須明確,由於書名的特殊性,注冊書名商標必須要經過商標局的嚴格審查。 書名商標的保護范圍 許多作者和出版社希望通過商標注冊來保護自己對於書名的獨占權,這種願望能不能實現,取決於書名商標的保護范圍。筆者認為,作為商標,得到注冊的圖書名稱,其申請人享有排他的商標專用權,未經他人許可,任何人不得在圖書上使用該書名作為商標,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當然圖書名稱屬於公有范疇,其他作者仍然可以以該書名進行創作,亦可以出版,只要內容與重名的作品不相同,就可以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這是書名商標與普通商標的重要區別之處。只是重名圖書的出版發行者不得在其書名上標注注冊商標(?),否則就應當以侵犯他人的商標專用權論處。 現行《商標法》中對書名商標的保護范圍並無明文規定,我們建議立法部門能在《商標法》及其實施條例的修改時對此問題加以訂立,以便對書名商標實行有限制的保護,避免與《著作權法》等知識產權法發生沖突。 書名商標的審查 商標局在審查書名商標時,除了依照《商標法》的規定,按照審查普通商標的標准進行審查外,還區分不同類型的圖書名稱,適當調整其審查的尺度。 1.雜志、期刊的名稱是我國法律明文規定可以全名進行商標注冊的,鑒於此種出版物與其它圖書相比,在內容上具有專一性,發行上具有穩定性。取得商標注冊後就享有對雜志、期刊名稱的專有權了,排他性極強。為了繁榮我國雜志期刊市場,促進科學文化交流,審查時尺度是放寬的,只要名稱不完全相同就能夠核准商標注冊。 2.單行本書籍的名稱,許多國家明文規定不能獲得商標注冊,應該得到某種形式的明確並向社會公開。考慮到單行本書籍的數量極其龐大,命名十分復雜,實踐中很難用固定的形式加以明確,因而雖然現階段單行本書籍的名稱可以注冊圖書商標,但審查重點放在其是否直接表示了圖書的內容上,從嚴掌握。只有不直接表示圖書內容的單行本書名才能被核准商標注冊。 3.網路全書、辭書的書名和叢書的總稱,在不違反商標法禁用條款的基礎上審查標准可以適當放寬。重點審查的是這類名稱的獨創性,如《老漫畫》、《老照片》這些帶有獨特風格的名稱,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書籍內容,但使用的結果可以使讀者產生深刻印象,也應當予以書名商標的保護。 鏈接:近日,蔡駿將"蔡駿心理懸疑小說"系列注冊為圖書商標,該圖書商標包括"蔡駿心理懸疑小說"的名稱和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