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歌廳播放音樂侵犯著作權中的什麼權利
歌廳播放音樂分兩種情況,第一是在包房中的點唱,第二是在大廳,走廊等公共區域的背景音樂。
第一、點唱。點唱播放的音樂一般涉及詞曲作者的表演權,表演者的著作權,錄音錄像者的著作權。
第二、公共區域的背景音樂,如果這種播放只有音樂沒有圖像,那就之涉及詞曲作者的表演權,如果也有圖像,那也涉及表演者的著作權和錄音錄像者的著作權。
註:1、表演者的著作權。
著作權法第三十七條。
第三十七條 表演者對其表演享有下列權利:
(一)表明表演者身份;
(二)保護表演形象不受歪曲;
(三)許可他人從現場直播和公開傳送其現場表演,並獲得報酬;
(四)許可他人錄音錄像,並獲得報酬;
(五)許可他人復制、發行錄有其表演的錄音錄像製品,並獲得報酬;
(六)許可他人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表演,並獲得報酬。
被許可人以前款第(三)項至第(六)項規定的方式使用作品,還應當取得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
2、錄音錄像者的著作權
著作權法第四十一條。錄音錄像製作者對其製作的錄音錄像製品,享有許可他人復制、發行、出租、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並獲得報酬的權利;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該製品首次製作完成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被許可人復制、發行、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錄音錄像製品,還應當取得著作權人、表演者許可,並支付報酬。
⑵ 關於音樂播放侵權問題
根據我國抄簽署伯爾尼襲版權公約,以及加入WTO簽署的其他一系列有關版權的條約,以及我們的著作權法,未經著作權人同意,商業使用其作品的當然是侵權。
但是侵權和被訴是兩回事,按照我們國家這個情況,國外版權機構通過委託國內專門做版權保護的公司或個人訴你的可能性簡直就是0
⑶ 為什麼公開放映電影算是侵犯版權,公開放音樂不算侵權
前面的回答都是錯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第十條 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
(九)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
(十)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等的權利;
播放音樂作品的錄音的權利,屬於表演權中後半句所述的那種情況,法學里稱為「機械表演」(和真人演唱/演奏的「舞台表演」相對)。而放映電影的權利,屬於放映權。
也就是說這是兩項不同的著作權。未經許可放音樂侵犯表演權,未經許可放電影侵犯放映權。
第二十二條 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九)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報酬;
這里明確說明,免費地表演已發表的作品,不屬於侵權。但僅限表演,不包括放映。所以如果在公開場合免費播放音樂是不屬於侵權的,而放電影則屬於侵權。
但是, 在消費場所,例如商場、餐廳,播放音樂作品,即使沒有直接向公眾收費,但因為是在消費場所,存在間接以此營利的事實,所以不屬於二十二條所述的情形,是侵權的。
⑷ 播放權的問題~~
播放權一次不準確,在中國的著作權法中並無播放權一詞。暫且理解回為廣播權。答
四個說法都是錯誤的。
1.合理使用的范圍在《著作權法》中有明確規定,對照後可以發現,改使用方式並不是合理使用行為。
2.侵犯了權利人的廣播權。
3.音樂作品作為背景音樂使用只涉及詞曲作者的權利,並不涉及錄音製品製作者的權利。
4.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與權利人之間是信託關系,可以自己的名義對侵權方提起法律訴訟。
⑸ 那些商場放的音樂沒有經過授權,構成侵犯著作權罪嗎
答:那些商場放的音樂沒有經過授權,事實應該構成侵犯著作權罪。
⑹ 音樂侵權案例分析:音樂版權問題致無法播放 為何音樂糾紛泛濫
音樂已經在我們生活中成了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們生活中,在科技創造上面可以申請專利,寫作也有原創,自然網路音樂也能有版權,在這個對於音樂比較流行,歌曲比較泛濫的時代,很多時候一首歌,好幾個人翻唱,這樣就容易產生版權糾紛問題,那麼網路音樂版權糾紛泛濫的原因是什麼?音樂侵權案例分析:音樂版權問題致無法播放 為何音樂糾紛泛濫音樂侵權案例分析原因之一,網路音樂平台合理的授權模式沒有形成。前幾年,各網路音樂平台經歷了從沒有唱片公司的授權到十家左右獲得非獨家的授權的過程,2014年,一些大的音樂平台以獲得唱片公司的獨家授權的方式,紛紛跑馬圈地搶占音樂資源,導致訴訟不斷、紛爭不止,也使音樂版權價格飆升,至今沒有一家音樂平台盈利。 在國際上,網路音樂平台獲得授權模式已經有比較成熟的經驗,如蘋果公司等,但在中國音樂平台合理的授權模式還需要進一步探索。音樂侵權案例分析原因之一,網路音樂平台仍缺乏好的商業模式。可能有人說商業模式與版權保護關系不大,但事實上如果音樂平台的商業模式不能盈利,這些平台不可能持續向版權方購買版權,也談不上保護音樂版權。關於商業模式,有些人認為就是向用戶收費的模式,其實好的商業模式不完全等同於收費模式,各音樂平台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並結合優質資源開發獨特的、個性化的產品,用好的產品吸引用戶,形成合理的商業模式,向用戶收費只是多種商業模式之一。音樂侵權案例分析原因之一,廣大網民版權保護意識需要進一步提高。從我做起,自覺做到不買盜版、不用盜版,為正版音樂付費。如果網路音樂平台解決好上述兩個問題,再加上網民版權保護意識逐步提高,相信我國音樂版權保護的狀況會發生根本性好轉。還有音樂著作權是指音樂作品的創作者對其創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權利。主要包括:音樂作品的表演權、復制權、廣播權、網路傳輸權等財產權利和署名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等精神權利。
⑺ 馮提莫播放他人音樂判賠償,怎樣使用音樂才算不侵犯版權
首先你想要使用別人的歌,比如說在某些音樂節目上面進行翻唱,你就要提前去跟原唱進行一個溝通,要徵得他的同意,只有這樣你才能夠在某檔節目上唱別人的歌,要不然你貿然的去翻唱的話,就是一種侵權的行為,畢竟知識產權有時候還是需要尊重一下的。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通過購買的方式去獲得這首歌的版權,說句不好聽的人家創作這首歌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賺錢,你拿錢去買他歌的版權,可以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一種做法了,就像我們平常買商品一樣,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不僅如此,如果你的音樂才華夠高的話,你還可以採用重新編曲的方式,這個方法可以說是最保險的,也不會侵犯別人的音樂版權。
⑻ 酷狗等音樂軟體侵犯音樂的版權了嗎
1.司法不健全,所以雙方各持己見,酷狗只是把音樂定義為試聽,用戶是選擇性的,關於侵權有待爭議
實際上位於音樂產業生產第一線的同志們一直沒怎麼盈利。從賣唱片這個角度講,唱片銷售體系和冰棍銷售體系差不多,主要的利潤在零售商那兒,唱片公司走的是薄利多銷路線,唱片銷量上去了才可能掙錢。比如一根冰棍如果零售價格是1元,那麼零售商拿貨的批發價(我們一般看到的「一根就批」的那個批發價當然不是真正的批發價,最多隻能叫優惠價)應該在4毛或者5毛這么個水平,生產冰棍的廠家刨除成本每根冰棍可能就掙幾分錢。原因也很簡單,一個路邊賣冰棍的,一天賣出50根就頂頭了,但是一個冰棍生產廠家一天可能賣出幾百萬根冰棍,每根掙一分錢也不少了。
唱片銷售也是這樣,唱片公司和藝人之間達成一個分成比例,然後以一個比較低的價格把唱片交給發行商,發行商加一點兒錢給零售商,總體上就是這么個模式。由於現在傳統唱片的銷售越來越不好做,發行商的地位越來越突出,現在國內最牛的其實不是什麼四大唱片公司之類的,最牛的實際上是星外星這種發行商。在商業面前,像牛逼發行商這種技術性人才才是大爺。有一個有意思的事兒值得說一下,在我國,主流唱片領域最牛逼的發行商全都是廣東那邊兒的,而且幾乎無一例外是做盜版起家的。錢掙到一個程度了,原先用於盜版發行的零售商體系也建立的差不多了,洗手上岸搞正版唱片發行,而且還真沒別人能比他們發行得更好。
唱片銷量必須達到一個高度之後,唱片公司和藝人才可能掙錢,現在唱片銷量這么差,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大大小小的唱片公司活著呢?總體上,他們主要通過兩種方式生存。一種是走穴,也就是說藝人簽下來之後帶到地方上去參加《同一首歌》之類的節目,這種演出只要你具備一定知名度,演出酬勞輕輕鬆鬆就可以突破十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對現在的主流唱片公司來說,出版唱片、製作音樂已經不再是盈利的一部分,而成為了宣傳的一部分。用新的唱片提高藝人的知名度,然後從走穴中盈利。
還有一種普遍採用的盈利方式要依靠電信和網路行業,也就是利用付費彩鈴下載之類的手段提取版權費,俗稱SP (Service Provider)。一首歌下載一次一元或者幾毛錢的版權收益聽上去挺少的,但偏偏是這個能做到薄利多銷。許多還沒能成功走穴的新人和網路歌手其實就是靠這種方式存活下來的。以前蘋果、微軟這些公司推行過mp3付費下載,在國外還能盈利,在國內完全不行,這大概跟國人的消費習慣有關系。再說,也沒有哪個電信服務商願意免費為你的手機提供盜版彩鈴。
2.酷狗給唱片公司打了廣告,擴大了知名度,可以讓唱片公司獲得更大的收益等等,雙方互贏
⑼ 為什麼現在音樂都特別重視版權
音樂版權這個問題,其實也就是專利,這其中涉及到傳播,翻唱等權利!都特別重視版權可以說一方面是為了保護知識產權,另一個是可以從中牟利!所以現在的音樂都特別重視版權!
⑽ 餐館播放音樂為什麼構成侵犯著作權
餐廳播放音樂,屬於機械表演,當屬侵權。惟合理使用有一條《著作權法版》第二十二條第權九款
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報酬;
此處的向公眾收取費用的理解應作營利理解,餐廳播放音樂雖然不收費,但是潛在的吸引了更多的客戶。
按:國外例如美國關於合理使用有一般規則,中國遵循大陸法系的立法特色,只有若干條特例。如果放在美國等國家下,此問題需要進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