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物權法規定的8種權利哪些是排他性權利,哪些不是
物權具有排他性,這是總原則。
Ⅱ 物權法--第89條怎麼說
物權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是建造建築物時,要遵守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准,不能妨礙回相鄰建築物的採光答、通風和日照。以下是相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八十九條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准,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
Ⅲ 物權問題
1、物權法上物的最基本的分類是動產和不動產,不動產即土地及地上附著物。地上附著物是指固定在土地之上的物,如房屋、橋梁、紀念碑等。不動產之外的所有物都是動產。法律上區分動產和不動產的意義在於:基於動產和不動產的性質的不同,法律上規定的取得喪失動產和不動產的條件手續不同。一般動產所有權的取得基於交付皆可。佔有即是動產物權的公示方法。而不動產物權的取得則是要經過登記,登記是不動產物權的公示方法。另外,區分動產和不動產另一意義還在於確定法院的管轄,因為不動產的不可移動性,通常涉及不動產的案件都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管轄。
2、主物與從物。從物是指依交易習慣或當事人意思表示確定的經常輔助某物使用的物。所以,從物有如下幾個構成要件:非主物之構成部分,輔助主物使用,與主物同屬一人。區分主物從物意義在於:主物的處分一般都及於從物,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3、可替代無物與不可替代物。區分意義在於可替代物可以成為消費借貸的標的物,而不可替代物只能作為使用借貸、租賃合同的標的物。
4、融通物與不融通物。融通物可以作為交易的標的,而不融通物不能作為交易的標的。
5、特定物與不特定物。特定物是指依標的物的特有屬性或當事人意思具體制定的物。不特定物則是根據該種物的普遍屬性、品質而確定的不具體的某一類物。物權的標的物是特定物。債權標的物可以特定物也可以是不特定物。當債權標的是不特定物時,債務人准備的用於履行債務的標的物滅失時,其仍應依約定向權利人交付不特定物。
6、消費物與不消費物。消費物不能反復使用,而不消費物可以反復使用,所以區分意義在於消費物不能成為租賃、使用借貸的標的物。
7、可分物與不可分物。區分意義在於確定多數人之債是屬於可分之債還是不可分之債。共有終止時,對共有物是實物分割還是折價、拍賣、變賣。
8、單一物、結合物、集合物。結合物是由數個物結合成一個物,雖其每個構成部分不喪失其個性,但其在整體形態上已是單一物,法律上也將其按單一物相同對待。集合物是由數個單一物或結合物聚合而成,如一群羊,一個企業的全部財產等。區分意義在於:每個單一物、結合物上存在一個物權。集合物的每一個構成物都單獨成立一個權利客體。法律另有規定除外
9、原物與孳息。孳息分為法定孳息和天然孳息。物質收益須與原物分離後才能稱為孳息。未分離前是原物的組成部分。區分意義在於確定原物所生利益的歸屬。一般而言,孳息歸原物所有權人所有。
Ⅳ 物權包括哪些
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或者說,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不動產指土地以及建築物等土地附著物;動產指不動產以外的物。
(1)自物權與他物權
自物權是權利人對於自己的物所享有的權利。以其與他人之物無關,故稱作自物權。所有權是自物權。他物權是在他人所有的物上設定的物權。他物權是對他人的物享有的權利,其內容是在佔有、使用、收益或者處分某一方面對他人之物的支配。
(2)動產物權與不動產物權
這是根據物權的客體是動產還是不動產所作的分類。不動產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動產抵押權等是不動產物權,而動產所有權、動產質權、留置權則是動產物權。
(3)主物權與從物權
這是以物權是否具有獨立性進行的分類。主物權是指能夠獨立存在的物權,如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從物權則是指必須依附於其他權利而存在的物權。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是為擔保的債權而設定的。地役權在與需役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關繫上,也是從物權。
(4)所有權與限制物權
這是以對於標的物的支配范圍的不同對物權所作的區分。所有權是全面支配標的物的物權,限制物權是於特定方面支配標的物的物權。一些學者認為所有權也要受法律、相鄰關系等的限制,故應避免使用限制物權這一概念。日本學者松岡正義首創了定限物權一詞,表示所有權以外的他物權內容是有一定限度的。但這只是名稱之爭,關於所有權與限制物權分類的實質內容是一致的。
(5)有限物權與無期限物權
這種分類的標準是物權的存續有沒有期限。有期限物權是指有一定存續期間的物權,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無期限物權則是指沒有預定存續期間,而永久存續的物權,所有權屬於無期限物權。
(6)民法上的物權(普通物權)與特別法上的物權
這是以物權所依據的法律的不同進行的區分。民法上的物權是指在民法典中規定的物權,我國還沒有民法典,《物權法》上的物權就是民法上的物權。特別法上的物權則是指土地法、海商法等特別法所規定的物權。
(7)本權與佔有
佔有以對物的實際控制、佔領為依據,因此不論佔有人在法律上有沒有支配物的權利,都可以成立。佔有人基於佔有制度,在事實上控制物,並在法律上享有排除他人妨害其佔有的權利以及其他效力,乃是一種與物權的性質相近的權利,故應為物權的內容。
本權是與佔有相對而言的。對標的物不僅有事實上的控制力,而且有權利為依據,該依據之權利,即為本權。
(8) 意定物權和法定物權
以物權發生原因為標准,意定物權基於當事人的意思而發生的物權,比如買賣轉讓。法定物權指非依當事人意思,而是基於法律的直接規定而產生的物權,物權法上的留置權、海商法中船舶優先權等都是典型的法定物權。
Ⅳ 請問物權的分類有哪些
物權可以按照以下標准分類:
(1)自物權與他物權
自物權是權利人對於自己的物所享有的權利。以其與他人之物無關,故稱作自物權。所有權是自物權。他物權是在他人所有的物上設定的物權。他物權是對他人的物享有的權利,其內容是在佔有、使用、收益或者處分某一方面對他人之物的支配。
(2)動產物權與不動產物權
這是根據物權的客體是動產還是不動產所作的分類。不動產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動產抵押權等是不動產物權,而動產所有權、動產質權、留置權則是動產物權。
(3)主物權與從物權
這是以物權是否具有獨立性進行的分類。主物權是指能夠獨立存在的物權,如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從物權則是指必須依附於其他權利而存在的物權。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是為擔保的債權而設定的。地役權在與需役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關繫上,也是從物權。
(4)所有權與限制物權
這是以對於標的物的支配范圍的不同對物權所作的區分。所有權是全面支配標的物的物權,限制物權是於特定方面支配標的物的物權。一些學者認為所有權也要受法律、相鄰關系等的限制,故應避免使用限制物權這一概念。日本學者松岡正義首創了定限物權一詞,表示所有權以外的他物權內容是有一定限度的。但這只是名稱之爭,關於所有權與限制無權分類的實質內容是一致的。
(5)有限物權與無期限物權
這種分類的標準是物權的存續有沒有期限。有期限物權是指有一定存續期間的物權,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無期限物權則是指沒有預定存續期間,而永久存續的物權,所有權屬於無期限物權。
(6)民法上的物權(普通物權)與特別法上的物權
這是以物權所依據的法律的不同進行的區分。民法上的物權是指在民法典中規定的物權,我國還沒有民法典,《物權法》上的物權就是民法上的物權。特別法上的物權則是指土地法、海商法等特別法所規定的物權。
(7)本權與佔有
佔有以對物的實際控制、佔領為依據,因此不論佔有人在法律上有沒有支配物的權利,都可以成立。佔有人基於佔有制度,在事實上控制物,並在法律上享有排除他人妨害其佔有的權利以及其他效力,乃是一種與物權的性質相近的權利,故應為物權的內容。
本權是與佔有相對而言的。對標的物不僅有事實上的控制力,而且有權利為依據,該依據之權利,即為本權。[1]
(8) 意定物權和法定物權
以物權發生原因為標准,意定物權基於當事人的意思而發生的物權,比如買賣轉讓。法定物權指非依當事人意思,而是基於法律的直接規定而產生的物權,物權法上的留置權、海商法中船舶優先權等都是典型的法定物權。
Ⅵ 根據物權法 談談物權法定內容
關於您的問題,通過網路相關資料查找綜合可得;
詳細情況參考:
http://wenku..com/search?word=%E7%89%A9%E6%9D%83%E6%B3%95&ie=utf-8&lm=0&od=0
http://ke..com/link?url=_rYp7cBWrd0jzU__0xwXEpMj3b9_6QAsMACm
第一編總則
第一章 基本原則
第一條為了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明確物的歸屬,發揮物的效用,保護權利人的物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適用本法。
本法所稱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
本法所稱物權,是指合法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第三條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國家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
第四條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五條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
第六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
第七條物權的取得和行使,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第八條其他相關法律對物權另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二章 物權的變動
第一節不動產登記
第九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第十條不動產登記,由不動產所在地的登記機構辦理。
國家對不動產實行統一登記制度。統一登記的范圍、登記機構和登記辦法,由法律、行政法規規定。
第十一條當事人申請登記,應當根據不同登記事項提供權屬證明和不動產界址、面積等必要材料。
第十二條登記機構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1. 查驗申請人提供的權屬證明和其他必要材料;
2. 就有關登記事項詢問申請人;
3. 如實、及時登記有關事項;
4.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申請登記的不動產的有關情況需要進一步證明的,登記機構可以要求申請人補充材料,必要時可以實地查看。
第十三條登記機構不得有下列行為:
1. 要求對不動產進行評估;
2. 以年檢等名義進行重復登記;
3. 超出登記職責范圍的其他行為。
第十四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發生效力。
第十五條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
第十六條不動產登記簿是物權歸屬和內容的根據。不動產登記簿由登記機構管理。
第十七條不動產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享有該不動產物權的證明。不動產權屬證書記載的事項,應當與不動產登記簿一致;記載不一致的,除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確有錯誤外,以不動產登記簿為准。
第十八條權利人、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查詢、復制登記資料,登記機構應當提供。
第十九條權利人、利害關系人認為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事項錯誤的,可以申請更正登記。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權利人書面同意更正或者有證據證明登記確有錯誤的,登記機構應當予以更正。
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權利人不同意更正的,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異議登記。登記機構予以異議登記的,申請人在異議登記之日起十五日內不起訴,異議登記失效。異議登記不當,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向申請人請求損害賠償。
第二十條當事人簽訂買賣房屋或者其他不動產物權的協議,為保障將來實現物權,按照約定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預告登記。預告登記後,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處分該不動產的,不發生物權效力。
預告登記後,債權消滅或者自能夠進行不動產登記之日起三個月內未申請登記的,預告登記失效。
第二十一條當事人提供虛假材料申請登記,給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因登記錯誤,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登記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登記機構賠償後,可以向造成登記錯誤的人追償。
第二十二條不動產登記費按件收取,不得按照不動產的面積、體積或者價款的比例收取。具體收費標准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會同價格主管部門規定。
第二節動產交付
第二十三條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四條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二十五條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權利人已經依法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法律行為生效時發生效力。
第二十六條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第三人依法佔有該動產的,負有交付義務的人可以通過轉讓請求第三人返還原物的權利代替交付。
第二十七條動產物權轉讓時,雙方又約定由出讓人繼續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該約定生效時發生效力。
第三節其他規定
第二十八條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自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生效時發生效力。
第二十九條因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物權的,自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
第三十條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實行為設立或者消滅物權的,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效力。
第三十一條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條至第三十條規定享有不動產物權的,處分該物權時,依照法律規定需要辦理登記的,未經登記,不發生物權效力。等等
以上回答供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Ⅶ 物權法全文
第一條為了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回明確物的歸屬答,發揮物的效用,保護權利人的物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適用本法。
第三條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國家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
第四條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五條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
第六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
第七條物權的取得和行使,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第八條其他相關法律對物權另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樓上衛生間漏水,是樓上物主的責任。
Ⅷ <物權法>第8條規定,其中"特別規定"是包含那些法律呢
你好, 一、《物權法》第八條規定的是物權法的淵源問題。在《土管法》《礦產回資源答法》等這些規定物權的法律中,《物權法》為基本法,其他法律為特別法。《物權法》不可能將全部物權類型或各種物權具體制度全部規定出來,所以特別法是發揮輔助和補充《物權法》的作用。 二、《民法通則》第七十二條是規定「所有權的取得」,而《物權法》第106條至第116條是對該「所有權取得」的細化規定。從法律位階上講,《民法通則》是上位法、一般法,民事法律規范的基本法;《物權法》是《民法通則》的特別法。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Ⅸ 怎樣理解物權第89條
您好,
1、《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八十九條 :「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准,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本條是關於通風、採光、日照的規定。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在現代都市,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之一。由於城市土地價值的提升,導致建築物之間的距離比過去縮小,高層建築進一步普及,這些變化使得建築物之間通風、採光和日照的矛盾越來越多。因此,物權法有必要在民法通則規定的基礎上,對通風、採光和日照的問題作進一步規定。
2、《物權法》第89條只是原則性規定,關於規定該問題的其他相關法律文件有:2001年7月31日建設部頒布的《建築採光設計標准》;2002年8月30日建設部專門就房屋建築部分發布的《工程建設標准強制性條文》;2002年3月1日建設部發布《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
3、因此,您建造的房屋不能影響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具體的房屋間隔距離因地理位置、地勢、環境而異,需遵照上述相關設計標准實際計算得出。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