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設工程知識產權的常見種類有哪些
知識來產權是智力勞動產自生的成果所有權,它是依照各國法律賦予符合條件的著作者以及發明者或成果擁有者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權利。它有兩類:一類是著作權(也稱為版權、文學產權),另一類是工業產權(也稱為產業產權)。
2. 建築法律、法規學習的內容有哪些
網路名片
《建築法規》從建築學專業的知識體系出發,系統地介紹了與建築設計密切相關的一些法律法規知識,對我國現行的建築法規從城鄉規劃法、土地管理法、房地產管理法、工程建設程序、工程勘察設計法規、招標投標法規、工程建設執業資格制度、注冊建築師條例、著作權法等方面進行了較為全面的介紹。該書共計八章八十五條,包括總則、建築許可、建築工程發包與承包、建築工程監理、建築安全生產管理、建築工程質量管理、法律責任及附則等內容。
目錄
概念
圖書信息
圖書目錄
編輯本段概念
建築法規是指國家立法機關或其授權的行政機關制定的旨在調整國家及相關機構、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公民之間在建設活動中獲建設行政管理活動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法規的統稱。
編輯本段圖書信息
書 名: 建築法規 作者:常麗莎 出版社: 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5月 ISBN: 9787308065665 開本: 16開 定價: 24.00 元
編輯本段圖書目錄
第一章建築法規概述 第一節建築法規的概念 第二節建築法律關系 第三節建築法規體系 第二章城鄉規劃法律制度 第一節城鄉規劃法規概述 第二節城鄉規劃的編制與審批 第三節城鄉規劃的實施與管理 第四節風景名勝區、歷史文化名城規劃管理 [案例分析] 第三章土地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節土地管理法律制度概述 第二節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 第三節土地的利用和保護 第四節建設用地 [案例分析] 第四章房地產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節房地產管理法概述 第二節房地產開發用地 第三節房地產開發 第四節城市房屋拆遷 第五節房地產交易 第六節物業服務 第七節房地產管理中的法律責任 [案例分析] 第五章工程建設程序法規 第一節工程建設程序法規概述 第二節工程建設程序的劃分 第三節工程建設程序的步驟與內容 [案例分析] 第六章工程勘察設計法規 第一節工程勘察設計法規概述 第二節工程建設標准 第三節建築工程設計文件的編制 第四節建築工程方案設計文件的編制深度 第五節建築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制度 [案例分析] 第七章建設工程發包與承包法規 第一節建設工程發包與承包 第二節建設工程的招標投標制度 第三節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全過程 第四節建築工程設計的招標投標 [案例分析] 第八章工程建設執業資格法規 第一節工程建設單位資質管理 第二節建築工程設計企業的資質管理 第三節工程建設專業技術人員執業資格管理 第四節注冊建築師執業資格管理 [案例分析] 第九章建築工程設計行業知識產權法規 第一節知識產權概述 第二節建築工程勘察設計咨詢業的知識產權 第三節建築作品的著作權 [案例分析] 附錄 附錄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 附錄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附錄3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附錄4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 附錄5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 附錄6建築工程設計招標投標管理辦法 附錄7建設工程勘察設計資質管理規定 附錄8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建築師條例 附錄9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正) 附錄10建築工程建築面積計算規范 參考文獻
自己挑選裡面有用的內容吧!如果想成為行家,就全面系統的學習一下。你這種問題其實不需要在這里問,網路搜素一下,什麼都有。
3. 建築工程相關法律法規具體有哪些
另外針對我國監理企業深陷的「取費低、待遇低、素質低、影響差」惡性循環,未來政策還需推進監理服務價格合理化,各級價格主管部門也應加強對監理市場價格行為的監管。
概而言之,責權利一致對於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升建築工程品質而言可謂至關重要:合理的責任設定,是充分調動各主體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前提;責任一經確定,權力(包括法律的、行政的、經濟的)是其履行的保障;實行利益驅動,也能夠更有效地發揮各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4. 建築產權,指的是什麼
一、產權歸屬糾紛的產生提出
新建小區中配建的社區辦公用房到底屬於誰,開發商的、小區業主的、還是政府的?這個問題在物權法實施後,的確有必要進行釐清與界定,否則會引發各方權利主體的糾紛與矛盾。
按照物權法第73條「建築區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服務用房屬於業主共有」的規定,小區業主認為社區辦公用房也應當屬於業主共有,除此直接依據之外,還基於兩方面理由:一方面,社區辦公用房作為小區配建項目,開發商肯定把這部分投資攤入了售房建設成本,由全體業主買單,因而產權屬於全體業主共有。另一方面,一些開發商還把社區辦公用房作為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既然公攤了,其產權應該屬於共有產權人,也就是全體業主。
而開發商會認為,通過招投標程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再投資建設,本著誰投資誰受益原則,配建的社區辦公用房應該屬於開發商。如果居委會要用,政府可以通過行政徵收或租賃方式取得使用權,其法律依據是民法基本原則和物權法第142條之規定。
從政府角度來看,社區辦公用房一般是歸各級政府所有,由社區居委會實際使用。這對一些老小區和各級政府投資建設的社區辦公用房來說,是沒有爭議的,但對物權法實施後新建小區中配套建設的社區辦公用房,則不能簡單類推。
對於同一事項,看問題的角度和所得的結論差距如此之大,而且似乎都有法律、情理與事實層面的支撐,就更值得對此問題關注研究了!
二、產權歸屬糾紛的思考方式
產權歸屬糾紛的背後反映出了物權法實施後各方主體權利意識的覺醒與張揚,同時也反映出了不同的思維方式。具體說,在社區辦公用房歸屬問題上有三種思考方式:
一是「面積說」。主要依據社區辦公用房的建築面積是否進行了公攤進而確定其產權歸屬。這種界定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社區辦公用房的產權歸屬問題:一則面積是否進行了公攤,內幕信息完全由開發商掌握,外界不易知曉;二則面積即使公攤了,社區辦公用房也不能專屬本小區業主,因為社區居委會服務對象不僅包括本小區居民,還包括不在本小區的其他居民。
二是「成本說」或「價格說」。主要依據社區辦公用房的這部分投資是否進入住房銷售價格而確定其產權歸屬。如投資攤入售房建設成本,其產權就屬於小區業主共有;投資未攤入售房建設成本,其產權就屬於開發商。將成本(或價格)作為確定產權歸屬的依據,這缺乏相應的法理基礎與實踐基礎,因為成本(或價格)和所有權轉移是兩個不同層面的概念,開發商為了收回成本,會將其建設過程中的各種成本全部計入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但攤入成本的東西並不一定按成本內容在銷售時按比例出售給購買者。實踐中,物價部門雖然進行價格核算,但在相關信息完全由開發商掌控下,也很難具體測算出社區辦公用房的這部分投資是多少、是否進入了住房銷售價格,所以,成本說(或價格說)根本不能解決這一問題。
三是「主物從物說」。 依據民法從物隨主物原則,在買賣合同沒有特別約定的情況下,主物所有權發生移轉時,從物的所有權也當然轉移。但社區辦公用房雖是配套設施,但本身就與住宅一樣是具有獨立經濟價值與使用價值,並非從物,其所有權的移轉不能根據從物隨主物原則來定。另一方面,小區范圍內的一些配套設施(如通訊、人防等設施)即使作為從物,但根據法律法規規定屬於國家所有,對此類配套設施也不能依據從物隨主物原則來解決。所以,主物從物說只能解決小區范圍內一部分配套設施的權屬問題,而不是全部。
鑒於以上思考方式不能或不足以解決社區辦公用房權屬糾紛,只有另闢途徑尋求更加妥當合法的解決方式。
三、產權歸屬糾紛的解決進路
任何懸置而充滿爭議的權利之爭,都是亟待解決的爭議糾紛,尤其是在私力救濟難以達到解決糾紛、平息矛盾時,公力救濟應當及時介入,更何況要求配建社區辦公用房完全是政府行為,所以政府有責任和義務介入解決。
一是介於法律層面的剖析。配建社區辦公用房是否等同於物權法第73條規定的「公用設施和物業服務用房」?對這一規定的理解直接決定著產權是否屬於小區業主。我們認為:配建社區辦公用房和社區內的其他公用設施和物業服務用房關鍵區別在於,其不僅用於服務本小區居民,還包含外小區居民,不具有排他性。對這種具有社會公益性質的配建設施,顯然不適合由小區業主獨自佔有,更應該屬於政府。而且從物權法第70、72、73、74條整體規定看,小區范圍內的公用設施並不都是屬於業主共有的,其中一些帶有社會公益性質的配套設施,如電力、通訊、人防設施和一些道路與綠化依法就屬於國有。配建社區辦公用房也具有相同的性質,應該和小區內一般的公用設施和物業服務用房區別開來,屬於政府所有。
5. 知識產權包含有哪些內容
知識產權包括的內容:
(一)專利權1、專利權的定義:專利權是依法授予發明創造者或單位對發明創造成果獨占、使用、處分的權利。2、專利權的主體:有權提出專利申請和專利權,並承擔相應的義務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3、專利權的客體: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4、專利權人的權利:獨占實施權、許可實施權、轉讓權、放棄權、標記權。5、專利權人的義務:實施專利的義務、繳納年費的義務。
(二)商標權1、商標權的定義:商標,是為了幫助人們區別不同的商品而專門有人設計、有意識地置於商品表面或其包裝物上的一種標記。商標權是指商標使用人依法對所使用的商標享有的專用權利。2、商標權的主體:申請並取得商標權的法人或自然人。3、商標權的客體:經過國家商標局核准注冊受商標法保護的商標,即注冊商標,包括商品商標和服務商標。4、商標權人的權利:使用權、禁止權、轉讓權、許可使用權。5、商標權人的義務:保證使用商標的商品質量、負有繳納規定的各項費用的義務。
(三)著作權1、著作權的定義:著作權,也稱版權,是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單位按照法律享有的對自己文學、藝術、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作品的專有權。2、著作權的主體:指著作權所有者,即著作權人。包括作者、繼承著作權的人、法人或非法人單位、國家。3、著作權的客體:指受著作權保護的各種作品。可以享受著作權保護的作品,涉及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它是由作者創作並以某種形式固定下來能夠復制的智力成果。4、著作權的權利:人身權和財產權。人身權包括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財產權包括使用權、獲得報酬權。現在還出現了新的知識產權形式:域名是網際網路主機的字元地址,由它可以轉換成特定主機在網際網路中的物理地址。Internet中的地址方案分為兩套:IP地址系統和域名地址系統,兩套地址系統實際上是一一對應的。域名具有作為知識產權的法律特徵:標識性,惟一性,排他性;但作為一種新的知識產權形式,其有效保護手段需要不斷研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