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劃撥方抄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未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不得轉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三十九條規定:「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房地產時,應當按照國務院規定,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審批。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准予轉讓的,應當由受讓方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並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房地產報批時,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決定可以不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的,轉讓方應當按照國務院規定將轉讓房地產所獲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繳國家或者作其他處理。」
⑵ 廣西 劃撥土地轉成出讓土地為什麼要交費
土地出讓方式分為劃撥和有償出讓兩種。
劃撥用地一般為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教育醫療,保障房等獲得的土地一般為劃撥。
有償出讓即政府將土地使用年限有償出讓給單位或開發商。
所以劃撥土地轉成有償出讓土地性質必須繳納土地出讓金或綜合地價款。
⑶ 如何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
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不能轉讓:
根據合同效力補正的原理,政府主管部專門追認批准,屬並由劃撥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方與政府主管部門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補交土地出讓金;
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未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批准,不得轉讓;已經訂立轉讓合同的,合同無效;
或者由劃撥土地使用權的受讓方與政府主管部門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並交付土地出讓金,或者轉讓合同簽訂後,政府主管部門將轉讓土地直接劃撥給受讓方使用,當事人間訂立的轉讓合同可視為有效;
但政府主管部門的批准及手續的補辦必須在一審起訴前進行。
⑷ 廣西壯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辦法的第七章 劃撥土地使用權
第三十八條 土地使用者通過行政劃撥取得土地使用權,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和本自治區有關土地使用稅的規定繳納土地使用稅。
第三十九條 行政劃撥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單位和個人,除《條例》第七章第四十五條規定的情況外,不得轉讓、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權。
第四十條 行政劃撥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單位和個人,在《條例》和本辦法施行前自行有償轉讓、出讓、抵押土地使用權的,依照本辦法第二章規定補辦手續。不補辦手續的,按《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地管理實施辦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處理。
⑸ 個人通過劃撥取得的土地,轉讓給別人合法為什麼
劃撥土地因來為是無償的,轉讓嚴源格受到法律限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
第四十四條劃撥土地使用權,除本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的情況外,不得轉讓、出租、抵押。
第四十五條符合下列條件的,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和房產管理部門批准,其劃撥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可以轉讓、出租、抵押:
(一)土地使用者為公司、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
(二)領有國有土地使用證;
(三)具有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合法的產權證明;
(四)依照本條例第二章的規定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向當地市、縣人民政府補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或者以轉讓、出租、抵押所獲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第四十六條對未經批准擅自轉讓、出租、抵押劃撥土地使用權的單位和個人,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應當沒收其非法收入,並根據情節處以罰款。
⑹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應報哪級政府批准
答抄: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指的應當是批准供地的人民政府。《土地管理法》將農用地轉用審批、土地徵收審批和供地審批分開,並明確了各自的審批許可權。供地的審批許可權一般在市、縣人民政府。 《土地管理法》明確了國有土地有償使用的三種方式:出讓、租賃和國家作價出資或入股。經批准同意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的,應當審查其是否符合《劃撥用地目錄》。轉讓後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以由受讓人依法辦理劃撥用地手續;轉讓後不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應當由受讓人負責辦理土地有償使用手續。具體有償使用方式是採用出讓還是租賃方式,應當根據土地條件、項目性質、規劃要求等確定,一般而言,房地產開發用地不適宜採用租賃方式,近期規劃對轉讓地塊開發和使用有特別限制等的,則不適宜採用出讓方式。
⑺ 國有劃撥土地私人可以賣嗎
一、國有劃撥土地私人不可以賣。
二、因為土地一律屬於國家或者集體所有,所以個人之間買賣土地的行為無效。
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中第六條規定:
符合下列條件的,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批准,其土地使用權可以轉讓、出租、抵押:
(一)土地使用者為公司、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
(二)領有國有土地使用證;
(三)具有合法的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產權證明;
(四)依照《條例》和本辦法規定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向當地市、縣人民政府交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或者以轉讓、出租、抵押所獲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7)廣西個人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擴展閱讀
《國有劃撥土地轉讓條例》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對轉讓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的立法精神。
國家禁止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人在未取得出讓土地使用權證書的情況下逕行轉讓。也就是說,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人應當先行與市、縣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門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否則其簽訂的轉讓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合同應為無效。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結合社會現狀和審判實際,從盡量尊重當事人雙方的意思表示,不輕易確認合同無效,以促進合同加速履行和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的目的出發,對當事人在向人民法院起訴前,已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又不存在合同法第52條規定的無效情形,就應當認定合同有效。
簡單來說,雙方簽訂的原為無效的協議,在國家土地管理部門作出了辦理出讓手續或直接劃撥等具有批准或認可意思表示的行政行為之後,人民法院在審理時不作無效認定。
⑻ 如何辦理劃撥土地使用權出讓登記
劃撥土地使用權出讓登記可以按出讓登記的規定在簽訂出讓合同、版付清出讓地價款後申請權,也可以在申請補辦出讓手續的同時申請。申請登記時,申請人應提交下列證明文件:①土地登記申請書,《劃撥土地補辦出讓手續及土地登記申請表》;②原國有土地使用證;③地上物產權證書;④出讓合同及交納出讓地價款憑證;⑤申請人身份證明。經登記機關進行調查審核符合登記規定的,登記機關填寫審核意見報政府批准後,在原《土地登記卡》上進行注冊登記,收回並注銷原土地使用證,更改《土地歸戶卡》相應登記內容,核發國有土地使用證。劃撥土地使用權出讓登記後,再轉讓、出租、抵押的,按轉讓、出租、抵押登記的要求辦理。
⑼ 劃撥土地能否轉讓
來源: 作者: 時間:2010/10/22 推薦合同法律師: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經研究認為,以內劃撥方式取得的國有土容地使用權未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批准,不得轉讓;已經訂立轉讓合同的,合同無效。根據合同效力補正的原理,政府主管部門追認批准,並由劃撥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方與政府主管部門簽訂國有土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經研究認為,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未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批准,不得轉讓;已經訂立轉讓的,合同無效。根據補正的原理,政府主管部門追認批准,並由劃撥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方與政府主管部門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民事訴訟法。補交土地出讓金,或者由劃撥土地使用權的受讓方與政府主管部門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並交付土地出讓金,或者轉讓合同簽訂後,政府主管部門將轉讓土地直接劃撥給受讓方使用,當事人間訂立的轉讓合同可視為有效。但政府主管部門的批准及手續的補辦必須在一審起訴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