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去年我國網路版權發展方面呈現哪些特點
去年我國網路版權產業市場規模達6365億元,同比增長27%。我國網路版權產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趨勢,其中,用戶付費規模為3184億,佔比過半,標志著網路版權產業進入重視內容質量的時代。此外,以往網路核心版權產業收入依賴游戲和廣告的二元結構,正在向直播、音樂、文學、視頻等多元化轉變。
在用戶付費意願提升和IP改編變現的推動下,中國數字閱讀市場規模突破百億元,同比增長31.1%,預計未來幾年復合增長率仍將接近30%。數字閱讀平台培育了用戶在線閱讀的習慣,從而促使傳統出版社對數字閱讀平台從被動接納轉為主動接受。在張欽坤看來,碎片化的手機閱讀已成為常態化產業形態,用戶為網路文學直接付費的意願也在不斷增強。網路文學IP變現越來越成為熱潮,傳統出版也越來越願意和數字閱讀平台達成入駐合作,並且從選題、策劃到推廣等方面進行越來越深度的融合。來源:央廣網
② 近年來,由於網路知識產權問題引發的矛盾糾紛愈演愈烈,結合生活實際,談談網路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及措施
:(1)網路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①盜版猖獗是網路知識產權侵犯的主流;②互聯網:從「免費」到「版權保護」;③網路知識產權的侵權仍在繼續;④法律對網路知識產權保護范圍擴大化;⑤法律權威在網路上的弱勢化。(2)網路知識產權保護的措施:①提高知識產權自我保護意識。具體做到:學會利用知識產權規則保護自己,樹立「尊重他人知識產權,保護自己知識產權,利用知識產權制度參與競爭」的意識,創造、運用、管理好知識產權;當個人權益受到侵害時,積極地運用知識產權法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②向全社會普法。向全社會普及網路知識產權的基本知識,使網路知識產權保護上升至社會層面,引起社會各階層的重視,加快建立民間監督組織,做好相關咨詢工作,並對網路知識產權的保護進行有效監督,同時加大對侵犯網路知識產權行為的打擊力度。
③完善有關法律體系,加強司法保護。針對網路的特點專門立法,填補原有法律漏洞;明確並重新界定網路知識產權糾紛各方當事人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參照國際法規和慣例出台新的司法解釋;採取相應的措施制裁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並對行為的嚴重後果採取全面賠償原則;使網路知識產權保護有法可依。當網路知識產權所有人的權利受到侵害時,能夠運用有力的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利,依法制裁網路侵權行為,使網路知識產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④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應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借鑒發達國家網路知識產權保護的經驗和做法,取長補短,使我國相關法規與國際接軌。在處理網路知識產權糾紛時,加強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溝通與合作,有效打擊侵犯網路知識產權的行為,維護網路知識產權所有人的權益,為世界范圍內的網路知識產權安全貢獻一份力量。
③ 如何評價國內網友版權意識的發展現狀
您好!目前我國版權意識相對薄弱有多方面的原因。大的方面主要是,國家現版行法律法規對版權維護沒有特權別詳細的硬性條文,沒有完整建立版權維護的的結構機制,實現不了版權維護的實質操作。其次監督機構也不健全。小的方面講,國民版權維護的思想沒有完全建立,對待維護版權的意識不強烈,盜版山寨被普遍默認,對待自己版權受到侵犯時,不能有效的進行維護。當然近幾年來我國對版權意識的重視逐漸增強。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④ 目前我國網路版權發展規模有多大
對於知識產權來,很多人都不陌生,通源常而言,傳統知識產權包括專利權、商標權和著作權。而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網路知識產權也開始引起關注,它的內涵更為廣泛,還包括資料庫、計算機軟體、多媒體、數字化作品以及電子版權等。
據國家版權局日前發布的《中國網路版權產業發展報告(2018)》顯示,去年我國的網路版權產業的市場規模為6365億元,較2016年增長27.2%。網路視頻用戶付費市場規模同比增長翻番,網路游戲市場規模達2355億元,網路直播異軍突起,網路音樂、網路新聞資訊、數字閱讀等產值都有所增長。來源:人民網
⑤ 如何評價國內網友版權意識的發展現狀
您好復!目前我國版權意識相對薄制弱有多方面的原因。大的方面主要是,國家現行法律法規對版權維護沒有特別詳細的硬性條文,沒有完整建立版權維護的的結構機制,實現不了版權維護的實質操作。其次監督機構也不健全。小的方面講,國民版權維護的思想沒有完全建立,對待維護版權的意識不強烈,盜版山寨被普遍默認,對待自己版權受到侵犯時,不能有效的進行維護。當然近幾年來我國對版權意識的重視逐漸增強。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⑥ 國外網路著作權研究現狀
建議上北大法意網找吧,免費的很多,質量如何不敢保證,至少可以找點思路出來,還是多找找吧,不要過多的依賴資源庫。
⑦ 網路作品的版權問題及侵權原因是什麼
網路上的著作權侵權,依據侵權行為的不同可劃分為兩大類:
1、一般行為侵權
這是目前主流的劃分方式,又分為三種類型:
(1)上載:
上載有兩種形式:
一是將傳統作品數字化後上載到網上;
二是將本身就是數字化形式的作品直接上載到網上。
(2)轉載;
這是指未經著作權人許可,擅自將其網路作品在網路上轉載,其實是網路間的復制、傳輸。
(3)下載:
它是指未經著作權人許可,擅自將發表在網上的作品下載並發表在報刊上,或儲存在存儲器上,或列印在紙介質上。
2、特殊行為侵權
上載、轉載、下載過程中的侵權行為在網路環境下是屢見不鮮的,而且也已經被法律確定為是侵犯著作權的,本文認為有必要研究與討論一下超文本鏈接這一特殊行為在什麼情況下侵犯網路著作權。
二、網路著作權的侵權責任
1、網路著作權侵權的歸責原則
在歸責原則這一方面,最大的問題在於應當使用過錯原則還是嚴格責任原則。
目前關於網路著作權侵權的歸責原則,學者們有幾種不同意見:
(1)主張適用過錯責任原則,以行為人的過錯作為歸責的根據和最終要件。
(2)主張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即不論行為人主觀是否有過錯,只要其行為與損害後果間存在因果關系,就應承擔民事責任。
(3)主張適用過錯推定原則,即為了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法律規定行為人只有舉證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情況下才可以不承擔責任。
2、網路內容提供者的侵權責任
網路內容提供者,是指選擇某類信息並上載到互聯網上供用戶訪問的一類主體。如果其選擇並上網發布的信息有違法或侵權的內容,就有可能為此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網路內容提供者,在明知網路用戶通過網路實施侵犯他人版權行為時,應與該網路用戶承擔共同侵權責任。其歸責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
第二,網路內容提供者,在明知網路用戶通過網路實施侵犯他人版權行為,但經版權人提出確有證據的警告,卻仍不採取移除侵權內容等措施以消除侵權後果時,應與該用戶承擔共同侵權責任。這時,網路內容提供者在主觀上由不知轉向明知,因而適用的仍然是過錯責任原則。
3、網路服務提供者的侵權責任
網路服務提供者,是指為各類開放性網路(主要指互聯網)提供信息傳播中介服務的一類主體。
其一,所述「發現」未說明是「初次發現地」還是「能夠發現的地方」,根據此條規定,著作權人可以到國內的任何一個地方來起訴侵權者;
其二,此規定的使用情形與現行民訴法相沖突,現行民訴法要求訴的前提是有明確的被告。
⑧ 紅旗原則的網路版權現狀
在互聯網版權保護領域,權利人和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之間正在開展一場曠日持久和規模宏大的戰爭。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最快的時代,因為互聯網技術已經打破了傳統的版權的所有者、傳播者和使用者之間的利益格局,這個互聯網領域來說,我覺得傳統的電影業、音響業和出版業,與網路技術產業發生了激烈的利益沖突。我們看到在網路業務方面,基於網路視頻、網路音樂、網路新聞、網路購物、BBS、博客、視頻這些網路技術無一不涉及到版權問題。
上世紀90年代末,北京市法院開始受理涉及網路的著作權案件,至今已近十年。上世紀90年代末,此類案件數量很少,類型單一,爭議的難點主要集中在對數字化的作品是否保護、著作權法可否適用於網路環境等基礎問題上。隨著2001年10月《著作權法》的修訂,以及2006年5月《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的公布施行,尤其是近幾年來,涉及網路的著作權糾紛案件迅速增長且全面開花,已成為了北京市法院著作權糾紛案件審判,甚至可以說是知識產權案件審判的重要內容。
據統計,2005年北京市法院共受理一審著作權案件1126件,其中網路著作權案件66件,佔5.86%;2006年共受理一審著作權案件1555件,其中網路著作權案件85件,佔5.47%;2007年共受理一審著作權案件1885件,其中網路著作權案件400件,佔21.22%;2008年上半年共受理一審著作權案件1147件,其中網路著作權案件或者與網路有關的著作權案件1304件,佔75%。可見,網路著作權案件在北京市著作權案件中一直佔有一定比例,近兩年來更是明顯增高。同時,網路著作權案件相比涉及網路的商標權案件和不正當競爭案件,無論從絕對數量,還是所佔各自案件的比例上都明顯較高。網路著作權案件已經成為著作權案件中一種常見而重要的類型。
案件數量增長迅速。北京市法院2006年受理的一審網路著作權案件比上年增長了28.79%,2007年則是2006年的3.71倍,而2008年上半年又同比增長了47.09%。網路著作權案件的顯著增長,一方面反映出目前網路上侵犯著作權的現象比較嚴重,著作權人網路著作權的維權意識日益增強;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網路已成為經濟、社會、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網路已滲透到各個方面,成為市場經營的重要場所和手段。
案件類型復雜多樣,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但焦點又相對集中。受理的案件中,視頻分享網站傳播影視作品的侵權糾紛已經超越了區域網(如網吧、KTV歌廳)傳播影視作品、音像製品的侵權糾紛,數字圖書館侵權糾紛,提供網頁快照、歌詞快照服務的侵權糾紛,提供搜索引擎、鏈接服務的侵權糾紛,提供信息存儲空間的糾紛、P2P侵權糾紛,上升為規模最大,最受關注的一類網路知識產權糾紛。
在上述大量的視頻分享案件中,相當大的一部分是以視頻網站的敗訴進行判決的。這一現狀,與人民法院在審理涉及視頻分享網站的案件過程中不顧《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中規定的「避風港原則」,濫用「紅旗原則」導致的。
⑨ 中國網路版權產值已經突破6000億元了
國家版權局網路版權產業研究基地23日在京發布《中國網路版權產業發展報告(2018)》。報告顯示,我國網路版權產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趨勢,2017年中國網路版權產業的市場規模為6365億元,較2016年增長27.2%。
報告稱,網路直播打賞模式異軍突起,拉動了整體市場規模的增長。2017年,中國網路直播用戶規模達4.22億人,產業市場規模近400億元,成為僅次於游戲用戶付費的產業。短視頻產業也實現迅猛增長,用戶規模突破4.1億人,同比增長115%。短視頻市場用戶流量與廣告價值爆發,預計2020年短視頻市場規模將超350億元。
重視版權的保護,才是社會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