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學生學習知識產權有必要嗎學習重視產權後有什麼提高
通過普遍提高老百姓的知識產權素質,為塑造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建設創新型國家,大學生作為文化程度較高的人群,更應該增強知識產權方面的意識,從而為整個社會的知識產權素質的提高做出帶頭作用
2. 大學生如何提高著作權保護意識
一是要學習了解著作權法,在知識產權三大法律(專利、商標、著作權)當中專,著作權是最為復雜的法律。屬不僅做到學懂,而且最好做到能融會貫通。二是要學習了解著作權知識。著作權知識不僅包括著作權法律知識,而且還包括與著作權密切相關的技術,如印刷技術、信息技術、復制技術等,以及著作權授權知識等等。著作權制度就是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並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發展。三是做到自己不侵犯他人著作權,如在寫作文、論文當中。四是遇到侵犯自身著作權的情況,要果斷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五是發現侵犯他人著作權的情況,應向相關部門進行舉報、檢舉、揭發。
3. 如何樹立知識產權意識
維護知識產權從保護自身權益做起
「書生是立足於全球化發展的企業,所以我們知道必須要在知識產權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以自主知識產權為企業發展的保護傘和核心競爭力。」 書生公司知識產權部經理趙欣對此介紹說:「目前,書生的知識產權工作主要包括兩部分--企業標識、產品、技術、標准等方面的商標、專利權的保護,以及書生之家數字圖書館方面的對圖書著作權人的權益保護。」
趙欣舉例說,前幾個月剛剛發布的SEP文檔庫技術是中國唯一達到全球領先水平的軟體核心技術,為了保護這樣一項重大的原始創新,書生公司不僅採用了通常的版權保護方式,還充分利用專利、商標和標准等手段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了全方位的保護。如今,書生已就企業標識、商品、標准等相關商標在中國、美國、歐盟和日本等成功注冊,並已申請各項專利近二十項,還藉此獲選2006年北京專利試點單位。以相關知識產權為核心,組建了UOML聯盟,該聯盟短短數月就發展到了近二十家成員。趙欣說:「我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世界領先的技術。作為未來的IT核心技術,它們具有廣泛的、全球化的應用前景,因而我們從一開始就走『技術專利化,專利標准化,標准全球化』的路線。」
領軍數字圖書產業,探索維護版權之道
作為數字圖書產業的領軍企業,書生在此領域,也一直積極探索對圖書著作權人權益保護最有利的途徑,來帶動整個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在數字圖書館市場中,有的數字圖書提供商採取的是只與出版社簽約的方式,但這種方式往往是以犧牲作者個人權益為代價;有的企業採取的是只與作者簽約的方式,但這種方式由於地域問題而具有操作上的難度。
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作者、數字圖書館用戶及讀者的權益等各方面的權益。書生倡導同時與出版社與作者簽約的雙重授權模式,趙欣女士介紹說:「我們從2000年開始就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與大量作者洽談版權合作,2005年,書生進一步加大了簽約力度,動用了超過1000人的團隊,至2005年底作者簽約量已超過15萬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世界知識產權日」獻上了一份特殊的禮物。
積極探索中國建立知識產權法制環境的可行之路
在學者眼裡,書生公司創始人王東臨是個商人,掙錢的商人,搞什麼知識產權理論研究。而王東臨在自己的商業實踐中,不斷探索如何解決互聯網環境下圖書的版權保護問題,以謀求公司長遠發展的良好法律環境。王東臨認為,美國在知識產權立法和判案過程中,十分注重與產業界和技術界的溝通與交流,使得法律能夠不斷地在新技術條件下平衡社會各方利益。反觀中國,無庸諱言,法律界與產業界和技術界是非常隔閡的,「鐵路警察,各管一段」。
作為一個快速成長的IT骨幹企業,書生深知知識產權保護對IT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但是,產業界、技術界與法律界相脫節的現象阻礙了中國知識產權法制環境建設的發展。因此,書生一直積極組織參與各項與知識產權保護相關的工作。通過組織研討會、產業政府見面會等多種方式,邀請我國相關產業界、法律界、政府主管部門等專業人士共同探討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在促進產業界和政府之間的融合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由書生長期組織的公益性「IT沙龍」活動還曾專門就「軟體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與管理」問題邀請國內有關軟體、知識產權的權威人士進行了深入探討。專家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影響了我國的知識產權相關立法進程,書生在《信息網路傳播權管理條例》的立法過程中也作為業界代表提出了建議。
有知識產權專家指出:就IT產業來講,知識產權管理是企業技術創新、科學管理和資本營運綜合能力的體現;是國際競爭的焦點;是國際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因此,中國企業提高知識產權管理水平刻不容緩。
維護知識產權是與企業的戰略發展以及企業對社會發展所富有的責任息息相關的。如果更多的企業和個人都能夠在日常工作中以一點一滴的行動來維護知識產權,我們相信,每一天都將是世界知識產權日。
希望採納
4. 如何保護大學生知識產權
1.強化大學生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大學生在大學階段應該進行知識產權教育,強化自己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分了解知識產權有關知識。也只有在學習、實踐中有意識地培養和提,才能增強這種意識,才能具備依法保護的能力。加強知識產權的學習,有利於我們在畢業後的工作中能正確地利用知識產權法保護智力成果。了解各種維權途徑,能在權益受到危害之後及時採取合適的方式保護自己的權益,避免損失的進一步擴大。
2.社會輿論的導向和良好風氣的形成,媒體的正確引導和推廣
可以在廣播或電視宣傳片中普及知識產權法的相關知識,也可以發些相關
的宣傳小冊子、海報,或者出版系統化介紹知識產權的書籍,然後建立有關知
識產權的網站。
3.法律制度的健全,加大執法、監督力度
由於法律制度不夠完善,與產業界聯系不夠,實用性不強,所以導致不少大學生對於知識產權不太了解的現狀,可以通過加強司法保護力度,修改現有知識產權法律,才能更加有效的來支持維權。
4.各大高校的教育與支持
加大資金投入,建立健全的高校知識產權激勵機制;推廣教育創新,完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規模、層次及結構;設立知識產權必修課,普及相關知識;增加科技、實踐、學術類的比賽和活動,樹立濃厚的學術氣氛,形成良性的競爭環境;幫助和引導符合條件的學生申請專利等。
5. 如何提高大學生版權意識
一是要來學習了解著作權法,在知自識產權三大法律(專利、商標、著作權)當中,著作權是最為復雜的法律。不僅做到學懂,而且最好做到能融會貫通。
二是要學習了解著作權知識。著作權知識不僅包括著作權法律知識,而且還包括與著作權密切相關的技術,如印刷技術、信息技術、復制技術等,以及著作權授權知識等等。著作權制度就是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並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發展。
三是做到自己不侵犯他人著作權,如在寫作文、論文當中。
四是遇到侵犯自身著作權的情況,要果斷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五是發現侵犯他人著作權的情況,應向相關部門進行舉報、檢舉、揭發。
6. 談談通過學習知識產權法課程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有哪些提高
知是產權是一種無形產權,他是指智力創造性取得的成果,並且是由智力勞動者對其成內果依法享有容的一種權利.
專利權是指依法批準的發明人或其權利受讓人對其發明成果在一定年限內享有的獨占權或專用權,一但超過法律規定的保護期限,就不在受法律保護.
保護知識產權能夠提供激勵機制,激發出更多的創新.
7. 怎樣提高知識產權意識
在全社會提高知識產權意識,我們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們要利用各種媒介,大力宣傳知識產版權在建設創新型國權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准確、有針對性地宣傳和普及知識產權的相關知識。我們要在制度建設上扎扎實實地取得進展。我們要抓緊制定並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從知識產權的創造、管理、保護、運用等各個方面採取措施,支持形成一批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裝備的自主知識產權,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產業。我們要按照履行承諾、適應國情、完善制度、積極保護的方針,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國際知識產權保護的發展趨勢,完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為鼓勵自主創新和維護權利人合法權益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我們要加大執法力度,依法嚴厲打擊和有效遏制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犯罪行為。我們要加強知識產權專門人才的培養,特別是要加大知識產權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力度,加強對黨政領導幹部、行政執法和司法人員、企事業管理人員的知識產權工作培訓,提高他們做好知識產權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8.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是什麼
從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和目標出發,當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仍然存在著諸多不可忽視的問題:
民眾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較為淡漠
知識產權文化強調知識是有價和有償的,對於知識創造者注重個性發揮,鼓勵獨立思考和自主創新。但當前我國公眾和企事業單位知識產權意識比較薄弱的狀況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扭轉。尊重他人知識產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普遍缺乏。
我國重視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宣傳教育始於改革開放以後,更多的是倉促地應付外部和內部對盜版、假冒等侵權指責的形式性宣傳,缺乏理論上的支持。因此我國的立法進程與國民意識的提高存在脫節。在相當多的地區,公民對知識產權保護還普遍缺乏一種較為清晰的認識,「竊書不算偷」這樣的意識在民眾心目中還占據著「主流」的位置。另外,由於知識產品的特殊性,公民對這種無形財產歸屬與佔有的判斷,很難做到像對待有形財產那樣有一個直觀的感覺,所以許多人將日常生活中諸多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皆視為「合法」,甚至對政府打擊知識產權侵權的執法行為和法院關於知識產權保護的判決持懷疑態度。這也是為何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上不斷地加大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而相當多的地區和領域侵權活動仍然有增無減的重要原因之一。
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仍缺乏足夠的重視
多數國內企業還沒有建立專業的知識產權工作機制,對國際規則的了解還比較貧乏,運用知識產權制度參與市場競爭尤其是國際市場競爭的准備和經驗不足。
在國際領域,跨國公司基於研發優勢,在我國申請大量專利,積極「跑馬圈地」,然後利用手中的專利大棒壓制、排斥和打擊我國企業。同時其利用對「標准化」的壟斷,實施不正當競爭,獲取超額利潤,中國許多企業因此頻頻陷入外國企業的知識產權「陷阱」。還有的企業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要麼沒有及時地將自己的創新性成果產業化,使自己的先進技術被他人低價收購並申請專利,要麼本身商標在國外企業被搶注,辛苦創造和積累的無形資產付諸流水。據統計,在過去的十幾年裡,中國企業已經將13萬項發明「奉獻」給了外國企業。而在國內,企業長期受「寧可仿製求生存,也不冒風險創新」觀念的影響,不強調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不重視積累自主知識產權,僅僅靠「出大力,流大汗」,把力量和精力集中在打價格戰上,造成低水平重復建設。到最後在價格上無利可圖時,就很難擺脫被市場淘汰的厄運。
造成我國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也存在歷史原因。我國自清末以來所發展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基本上都是「強迫性學習」的產物。建國以後,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也使知識產權制度缺乏存在的環境。此外,從一定意義上講,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是依靠國家權力機關的立法行為強制推行的結果,並沒有使我國企業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產生切身的體會和積極的要求。
知識產權保護立法與執法水平有待改進
首先,知識產權執法效果還不甚理想。知識產權執法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瓶頸和軟肋。我國現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處在一種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之下,在中央政府層面主管知識產權事務的機構有七八家,這直接導致了執法過程中效率和相互協調性的缺乏。另外,知識產權保護信息的公開、披露也無法實現及時和到位。為此,我國應該建立一個統一高效的知識產權行政機關。
其次,我國知識產權立法上存在較為嚴重的分散、沖突、缺乏統一性的問題。已有的《專利法》、《商標法》和《著作權法》等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也有著共性的內容。但是,由於各部法律實施的時間不同,因此它們在制定目標、司法和行政保護范圍和力度上存在著差異。同時,對於專利、商標、著作權之間的交叉問題應適用何種法律也沒有較為完善的具體規定。另外,由於高新技術不斷涌現,許多無形財產已經超出了原有知識產權法律保護所涵蓋的范圍。在這方面,我國立法尚顯滯後。
再次,我們對知識產權保護缺乏一個清晰的定位。目前關於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的認識,存在著三種截然不同的看法:保護水平過高論、保護水平過低論和保護水平適中論。各方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共識。這種對定位存在的分歧,直接影響著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與執法,既不利於改善引進外資環境、提高引進外資質量,也不利於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配套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
面臨國際競爭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亟須完善
在知識經濟時代,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知識產權的競爭,提前意識到這一點的發達國家不遺餘力地通過保護知識產權來維護其利益。知識產權已經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熱點所在。
美國在2005年4月底發布的中國知識產權「特別301評估報告」中,將中國放入了「重點觀察國家」,知識產權糾紛已經成為中美之間貿易發展的瓶頸。日本在華企業也已經成立了一個名為IPG的知識產權聯盟,其目的就是聯合起來,以知識產權戰略抑制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歐盟商會也在其2004年建議書中特別指出了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中存在的問題。與此同時,印度、越南等其他發展中國家也在積極發展和完善它們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在人力資本上的優勢正在逐漸減少。倘若其他發展中國家擁有比中國更為廉價的勞動力,加之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的提高,其投資與外貿環境可能吸引外商將目光從中國轉向他們。因此,中國在面臨發達國家壓力的同時,更要注意到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競爭力。
所以,我國要建立起完善的現代化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與制度,絕非一朝一夕之功。為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知識產權保護還任重道遠。
9. 大學生為什麼要重視知識產權意識
或因其獲得人生第一桶金,或因其慘遭侵權訴訟而賠償。重視知識產權保護,是一種對別人的尊重,更是對自己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