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豆瓣和知乎哪個影響力大
豆瓣、知乎最大的差異,在於它們所激發的身份認同不同,因此吸引的人也不同。如果用一種理想身份來表示這二個網站,豆瓣和知乎對應的分別是:「文藝青年」和「思想者」;如果用一個詞來表示這二個網站的核心內容,它們對應的分別是「情感」(文藝的本質是情感)和「觀點」;相應的,它們所激發的動機分別是「情感交流」(難怪會變成YP聖地,YP也是情感需要一種),「知識傳播」和「觀點分享」。豆瓣圈的朋友會人為自己文藝范、小清新,具有藝術風范
知乎的人知識為重,沒辦法文藝范,也沒辦法小清新,就以理智和知識為重,自然就有人覺得自己高大上。
都是圈的問題,人活著總得有驕傲的地方,哪怕在別人看來是個笑話,只要活得開心就爽。
② 很多人說豆瓣已經逼格不在,現在的豆瓣還具有權威性嗎
個人覺得豆瓣確實沒有以前的那種深度或者說是逼格吧,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高質量內容的不重視。作為一個資深的用戶或者說電影評論者,自己的內容被濫用,他人抄襲的言論反而受到了更多的贊賞,自己字句推敲的寫出來的內容卻沉沒在別人的灌水之中。因此,導致用戶不願因分享自己深度的觀點,從而使得自己內容社區質量的降低。
2.作者大咖的不重視。對於高級分享者來說,自己辛辛苦苦分享,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收獲。這方面的收獲包括來自於平台的物質獎勵,和來自大咖的名人效應。大咖的分享相當於半義務的。相對的,微博平台有大V,網路知道有行家,自媒體平台更有原創作者的認證等等。對於大咖有更高的物質獎勵,也能很好積累名人效應。
3.各種利益群體的沖擊。天下熙熙皆為利來,豆瓣作為UGC社區,同時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自然會有相應的利益群體來刷評論、評分,從而讓自己獲得更大的利益。而這樣卻損害了用戶的利益,讓他們覺得豆瓣可信度不高,可信度的逐漸下降也必將導致它的消亡。
如今內容平台蓬勃發展,公眾號、百家號、頭條號等等,都能進行流量變現,積累粉絲,不僅僅是可以依靠自己內容賺錢,更可以以此成為一方大咖。如果豆瓣不進行相應的調整,加強原創內容保護,內容分享者的推廣,其沒落也將必然。
③ 豆瓣和知乎哪個好
豆瓣。。豆瓣設計范圍比較廣。。而知乎 實在是太高深了
④ 豆瓣和知乎有什麼區別
隨時隨地發現新鮮事!——微博
我好窮啊,我好喪啊,我可以的!
渣男滾粗,流量滾粗,爛片滾粗!
有問題,上知乎。——知乎
人在蒙古,剛下飛機,利益相關。
⑤ 豆瓣和知乎的區別
豆瓣更多的是博客和微博為主的平台交互,而知乎和網路知道的性質很相似,屬於問答互動式平台。
⑥ 知乎和豆瓣有企業版么
感覺大多數情況下理性的問題需要知乎感性的問題無疑豆瓣更好還有插科打諢神馬的豆瓣要樂呵得多!
⑦ 大家怎麼看豆瓣、知乎、借智這三個網站啊
1. 首先說豆瓣,豆瓣整體風格有點小清新……豆瓣上玩的大多是8090的,比較放的開。我個人喜歡的是豆瓣上的招聘,比較好玩、也蠻靠譜
2. 然後說借智,借智是互聯網問答平台,但它的內容比較精,更加專業,裡面問答的內 容主要是研發管理、戰略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內容,現在好像先推出研發的,在上面提問可以邀請專家來回答,很專業。尤其是現在出來工作了,遇到一些工作上的問題,基本都可以到這里提問。國外還沒有這類網站,所以我也還蠻看好的。
3 最後,知乎,知乎也是一個問答網站,個人感覺知乎上的問題更側重人文社科和一些思想上的認知,涉及的內容分為比較廣,提問和回答都很精彩。知乎我最近比較少玩,就偶爾上去看一下熱點問題。
4. 總結:豆瓣、知乎和借智都是很值得收藏的網站,它們各有各的特色。可以的話,自己花點時間去體驗一下。
望採納!
⑧ 豆瓣和知乎的區別在哪裡
隨時隨地發現新鮮事!——微博
我好窮啊,我好喪啊,我可以的!
渣男滾粗,流量滾粗,爛片滾粗!
有問題,上知乎。——知乎
人在蒙古,剛下飛機,利益相關。
在微博上,你往往是在吃瓜,看信息。但是在知乎上,你往往是在思考,看分析——這才是真正讓用戶獲得有效信息——畢竟任何事物並非只有一個標准答案的結果,重要的是那個一整套思考過程。
⑨ 有了豆瓣和天涯,知乎存在的意義合作
有了賓士和寶馬,奧迪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其他的車企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樓主不可過於片面,每個平台都有他的受眾和特定的市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
⑩ 問題,在豆瓣連載的小說最終的出版權啥的在自己手裡嗎
要看作者和豆瓣簽署的具體協議,如果協議已經規定某部作品簽給了豆瓣,由豆瓣負責後續的出版運營,那麼在合同期內作者就不能另外授權其他出版機構。
如果無特殊協議規定,原則上作品的版權屬於創作者,創作者可以自由選擇出版機構。
你可以在發表前到原創寶做一個原創存證,實現「作者實名+作品+時間」的固定,這樣不管這本小說接下來在哪裡發表,都能證明你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