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知識產權在農業領域用途

知識產權在農業領域用途

發布時間:2021-07-24 03:17:27

① 農業知識產權的權制度功能

促進農業科技創新
我國農業要取得實質性的發展,必須要依賴科技創新。支持、滋養這些創造者的正是知識產權制度本身。鼓勵創造,獎賞我們賴以建設世界和未來的極富創造和創新精神和人才,正是知識產權的目的之所在。加強對農業知識產權的保護,無疑會促進科研人員進行農業科技創新。
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
知識產權制度對知識財產採用市場機制進行產權界定和分配。在這種制度之下,知識產權可以作為商品在市場上進行交換。相反,如果沒有農業知識產權制度,人們出於市場競爭考慮,一般會對自己的智力創造成果嚴加保密,從而導致科技信息傳播的遲滯,不利於智力成果的推廣與傳播。因此,農業知識產權制度將農業科技成果產權化,並為科技成果的有償使用與轉讓提供了制度保障,這有利於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
促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
近幾年來,我們實行的農產品商標與農產品地理標志戰略已取得明顯的成效。以商標或者地理標志為紐帶將若干農戶有機組織起來,或者將若干農戶與龍頭農業企業或者農業大戶組合起來,農業生產經營呈現產業化與規模化發展的景象,相關單位或者個人並實際享受到了產業化與規模化所帶來的競爭優勢與實際利益。通過其他農業知識產權的集中許可使用,只要有相應的單位或者龍頭企業牽頭,也能將若干農戶組織起來,進行規模化生產經營,促進農業的產業化發展與機械化作業的推廣,從而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市場競爭力
在知識經濟時代,市場競爭主要表現為知識產權競爭,一個經濟組織擁有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將最終決定該經濟組織的競爭能力、經濟實力和經營業績。

② 關於知識產權的重要作用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作為一個企業乃至國家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資源,凸現出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知識產權是個人或集體對其在科學、技術、文學藝術領域里創造的精神財富依法享有的專有權。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的財產權。由於全球科技、經濟的飛速發展,知識產權保護客體范圍和內容的不斷擴大和深化,不斷給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和理論研究提出嶄新的課題。而知識產權的概念是有關知識產權立法活動、司法實踐和理論研究的基礎,是一個必須明確的問題。因此,知識產權不但仍舊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概念和迫切需要深化研究的領域,我們對知識產權概念的研究十分必要,而且隨著對它及其他問題的研究將不斷澄清知識產權領域的一系列理論問題,並指導知識產權立法、司法和行政執法實踐,使我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和理論逐步建立和不斷完善起來
由於國際經濟、文化交往的發展,知識產權的地域性受到了空前的沖擊,知識產權法律關系也日益國際化,主要表現在主體、客體和內容方面都含有大量的涉外因素。知識產權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依知識產權法確認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包括個人、集體、法人、合夥等,從國際交往來看既有內國人又有外國人。外國人在內國以及內國人在外國享有知識產權的現象已十分普遍。知識產權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知識產權關系主體間權利和義務指向的對象。知識產權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工業產權,包括專利權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工業品外觀設計);商標權(商業商標、服務商標和製造商標)。工業產權是個廣義的概念,它不僅包括工商業本身而且還包括農業、採掘業以及交通運輸業等。另一類是著作權,亦稱版權,主要包括作者對文學、藝術、音樂、攝影、電影、電視、計算機軟體等方面的專有權,以及由此派生出來的鄰接權。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主要是國內立法(專利法、商標法和著作權法),也有國際條約。從法律的角度看,知識產權具有以三個特點:1、專有性,專有性亦稱獨占性或壟斷性。2、時間性,它是指法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有一定的保護期,過了有效保護期,這種專有權就終止了,這種智力成果就變成了人類社會的共同財富。3、地域性,它是指依某一國法律而取得的某一專有權,只在該國境內有效,受該國法律保護,在其他國家無效,其他國家沒有保護的義務,除非有條約規定。

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精神財富和智力成果具有流動性。它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在國內外流動,科學、技術、文化、藝術是沒有國界的。特別是19世紀以來,由於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及通訊事業的發展,促進了科學技術、文化、藝術在全球范圍內的交流,各種報紙、雜志、國際學術會議、學者訪問、國際博覽會、電視、廣播、圖書資料、衛星技術、計算機的國際互聯網等的出現,使得在一個國家取得的某一知識產權很容易就會傳播到外國。這種知識產權的流動性與地域性是矛盾的,特別是對西方工業發達國家來說,嚴格地域性對其很不利。因為,一方面他們想把自己擁有的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專利產品、商標商品、文藝作品輸送到國外,佔領國際市場。另一方面又惟恐這些智力成果到所在地國家無法受到法律保護,以至被無償使用,從而在國際市場上增加了自己的競爭對手。所以,他們希望在本國取得的這些權利,同樣也能夠得到有關外國的法律保護。這樣,就出現了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問題。當今世界是知識經濟時代,對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各國通過國內法對涉外知識產權給予保護外,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還簽訂和制定了許多有關保護知識產權的國際公約。目前,保護知識產權的國際公約主要有:(一)、《保護工業產權的巴黎公約》(簡稱《巴黎公約》),《巴黎公約》並沒有給締約國提供一套統一適用的專利法和商標法,它僅僅為締約國規定了相互保護工業產權的幾項基本原則。這些基本原則是:1、國民待遇原則。締約國必須把它依法給予本國國民在工業產權方面的保護,也同樣給予其他締約國國民。2、優先權原則。成員國的國民就一項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和商標首先在某個成員國提出申請,自該項申請提出之日起在一定期限內(發明、實用新型為12個月,外觀設計和商標為6個月),以同一內容向其他成員國提出申請,應以第一次申請的日期為以後提出申請的日期,在優先許可權內,即使有任何第三者就相同的內容提出申請,專有權仍授予締約國的申請人。3、強制許可原則。每一個成員國有權採取立法措施,規定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核准強制許可證,以防止專利權人可能對專利權的濫用,例如,專利權不實施或不充分實施專利。但強制許可只能在專利權人自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滿4年,或者自批准專利權之日滿3年(取其中較長者)未實施專利時才能採取此措施。4、獨立性原則。同一發明在不同國家所獲得的專利權彼此無關。(二)、《專利合作條約》。《專利合作條約》解決了專利權國際保護的基本原則。(三)、《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簡稱《馬德里協定》)它是對《巴黎公約》中關於商標國際保護的補充。(四)、《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條約》簡稱《伯爾尼條約》基本原則:1、雙國籍的國民待遇原則2、自動保護原則3、最低限度保護原則4、獨立保護原則。(五)、《世界版權公約》,主要原則有:1、雙國籍國民待遇原則2、有條件的自動保護原則3、獨立保護原則4、最低限度保護原則。(六)《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基本原則:1、國民待遇原則2、最惠國待遇原則3、權利用盡原則。

③ 農業知識產權的介紹

農業知識產權特指農業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包括涉農專利、商標、版權,以及植物新品種、地理標志、農業生物遺傳資源與傳統知識、農業商業秘密等。

④ 論述知識產權在科技創新中的作用

侯老師的作業,親,還是老老實實找點資料自己寫吧,網上照抄的那種他一看就能看出來了,圖書館找點資料,周五交,抓緊了,我也正為這個忙活呢,哎,折騰人啊

⑤ 知識產權包括哪些內容其中哪些與農業關系密切

知識產權是指人們就其智力勞動成果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通常是國家賦予創造者對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時期內享有的專有權或獨占權(exclusive right)。[1]
知識產權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無形財產權,他的客體是智力成果或者知識產品,是一種無形財產或者一種沒有形體的精神財富,是創造性的智力勞動所創造的勞動成果。它與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一樣,都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都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有些重大專利、馳名商標或作品的價值也遠遠高於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
知識產權包含的類型有:
一、著作權與工業產權
知識產權是智力
勞動產生的成果所有權,它是依照各國法律賦予符合條件的著作者以及發明者或成果擁有者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權利。
它有兩類:一類是著作權(也稱為版權、文學產權),另一類是工業產權(也稱為產業產權)。

(一)著作權
著作權又稱版權,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依法享有的財產權利和精神權利的總稱。主要包括著作權及與著作權有關的鄰接權;通常我們說的知識產權主要是指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和作品登記。
(二)工業產權
工業產權則是指工業、商業、農業、林業和其他產業中具有實用經濟意義的一種無形財產權,由此看來「產業產權」的名稱更為貼切。主要包括專利權與商標權。
二、人身權利與財產權利
(一)人身權利
按照內容組成,知識產權由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兩部分構成,也稱之為精神權利和經濟權利。
所謂人身權利,是指權利同取得智力成果的人的人身不可分離,是人身關系在法律上的反映。例如,作者在其作品上署名的權利,或對其作品的發表權、修改權等,即為精神權利。
(二)財產權利
所謂財產權是指智力成果被法律承認以後,權利人可利用這些智力成果取得報酬或者得到獎勵的權利,這種權利也稱之為經濟權利。它是指智力創造性勞動取得的成果,並且是由智力勞動者對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種權利。
知識產權具有如下特點:
一、獨占性或專有性,是指知識產權的所有人對其智力成果具有排他性的權利。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產權,它是指智力創造性勞動取得的成果,並且是由智力勞動者對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種權利。這種智力成果又不僅是思想,而是思想的表現。但它又與思想的載體不同。權利主體獨占智力成果為排他的利用,在這一點,有似於物權中的所有權,所以過去將之歸入財產權。

二、對象是人的智力的創造,屬於「智力成果權」。它是指在科學、技術、文化、藝術領域從事一切智力活動而創造的精神財富依法所享有的權利。
三、客體是人類的創造性智力勞動成果,這種智力勞動成果屬於一種無形財產或無體財產,但是它與那種屬於物理的產物的無體財產(如電氣)、與那種屬於權利的無形財產(如抵押權、商標權)不同,它是人的智力活動(大腦的活動)的直接產物。三是知識產權取得的利益既有經濟性質的也有非經濟性的。這兩方面結合在一起,不可分。因此,知識產權既與人格權親屬權不同,也與財產權(其利益主要是經濟的)不同。
四、地域性和時間性,知識產權的地域性是指除簽有國際公約或雙邊、多邊協定外,依一國法律取得的權利只能在該國境內有效,受該國法律保護;知識產權的時間性,是指各國法律對知識產權分別規定了一定期限,期滿後則權利自動終止。
五、法定性:是指知識產權的產生、種類、內容和取得方式均由法律直接規定,不允許當事人自由創設。
農業知識產權
農業知識產權特指農業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包括涉農專利、商標、版權,以及植物新品種、地理標志、農業生物遺傳資源與傳統知識、農業商業秘密等。
涉農專利是產生於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等產業,包括與其直接相關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的專利。

⑥ 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好處

你好,這個自然是有好處的。申請產權保護可以將你所申請知識產權(新版技術、新配方、權新品種等)通過法律的形式保護起來,也就是說在法律范圍內使你的權利、權益最大化,別人盜用你的屬違法,使用你的你可以要求使用費或算作技術入股要求分紅。比起以前來,現在申請產權保護手續更簡練一些,也並不困難,所以可以的話還是建議你申請產權保護。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⑦ 知識產權具體做什麼的

1、專利指受到專利法保護的發明創造,即專利技術,是受國家認可並在公開的基回礎上進行法答律保護的專有技術。我國,專利分為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種類型。
2、知識產權,也稱其為「知識所屬權」,指「權利人對其智力勞動所創作的成果享有的財產權利」。
它有兩類:一類是著作權(也稱為版權、文學產權),另一類是工業產權(也稱為產業產權)。
(一)著作權
著作權又稱版權,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依法享有的財產權利和精神權利的總稱。主要包括著作權及與著作權有關的鄰接權;通常我們說的知識產權主要是指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和作品登記。
(二)工業產權
工業產權則是指工業、商業、農業、林業和其他產業中具有實用經濟意義的一種無形財產權,由此看來「產業產權」的名稱更為貼切。主要包括專利權與商標權。
3、綜上,知識產權是包括專利權的。

⑧ 農業知識產權的主要研究機構

農業知識產權研究中心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知識產權研究中心(China Center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Agriculture,CCIPA),於2007年6月經中國農業科學院批准正式成立。中心是一個由國內外相關研究機構和專業人員組成,主要從事農業知識產權相關問題研究的學術機構,旨在通過調查研究、交流合作、教育培訓,促進學科發展、提供決策支持、增進國際合作、加強人才培養、推動信息共享。
中心職能——
開展基礎理論、政策制度、方法工具、信息數據、案例素材等方面的調查研究;
推進信息交流、人員互訪、共同研究、協作網路構建等形式的交流合作;
致力於學科建設、講座培訓、研修考察、宣傳普及等途徑的教育培訓。
研究領域——
植物新品種研究
國內外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及政策,植物新品種保護國際發展趨勢與對策,植物新品種保護戰略及規劃,植物新品種保護與育種創新、技術擴散、農業發展,植物新品種保護與農作物種子管理。
農業專利、商標、地理標志研究
國內外農業專利、商標、地理標志保護制度及政策,農業專利、商標、地理標志戰略及規劃,農業專利保護與農業科技創新、技術擴散、農業發展,商品、地理標志與農產品品牌,地理標志保護、傳承與農業發展。
遺傳資源、傳統知識研究
國內外遺傳資源、傳統知識制度及政策,遺傳資源、傳統知識國際發展趨勢與對策,遺傳資源、傳統知識保護戰略及規劃,遺傳資源、傳統知識主權與惠益分享,遺傳資源、傳統知識與其他知識產權保護,遺傳資源保護與生物多樣性、農村發展。
農業知識產權信息研究
農業專利、植物新品種、商標、地理標志、遺傳資源、傳統知識等領域的信息收集、加工、分析,農業知識產權信息服務與預警,農業知識產權信息分析技術研發與集成。

⑨ 農業類國家發明專利和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有什麼區別各

在我國現行的知識產權法中,是沒有農業類國家發明專利這個說法的。專
專利分為發明,實用新屬型和外觀設計三種。「農業類國家發明專利」,從字面上來理解的話,就是發明專利,只是應用在農業領域中。但是其具體應用在哪個領域,和其本身的保護力度是沒什麼必然聯系的。
至於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的區別在於,在判斷專利的新穎性的時候,發明專利需要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而實用新型只需要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就可以了。而且實用新型不保護方法,而發明是可以保護產品和方法的。
定義:在《專利法》第二條中,發明是指對於產品,方法及其改進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而實用新型是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

閱讀全文

與知識產權在農業領域用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漢疫情投訴 瀏覽:149
知識產權合作開發協議doc 瀏覽:932
廣州加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5
企業知識產權部門管理辦法 瀏覽:455
消費315投訴 瀏覽:981
馬鞍山鋼城醫院 瀏覽:793
馮超知識產權 瀏覽:384
介紹小發明英語作文 瀏覽:442
版權使用權協議 瀏覽:1000
2018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表 瀏覽:884
馬鞍山候車亭 瀏覽:329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