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別人停了自己的車位怎麼辦
現在隨著車子的不斷增加,車位也成了稀缺資源,有些人家甚至有好幾輛車。我們小區的一家人,夫妻兩人每人一輛車還不算,專門還給保姆買了一輛車讓她接送孩子,得虧小區里有些只有老人在家的住戶沒有汽車,不然這個小區里早就車滿為患了。

② 車位價格真的值這么貴嗎
作者:lionon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0640560/answer/2739184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
在商品社會里,公平的交易環境之下,個體為什麼購買一件商品的理由就是這件商品的價格低於他對這件商品的價值判斷。車位作為一種商品,具體到個人為什麼要買它,其實可以拆分成兩個問題來看,一是這個車位的價格對於這個人而言值不值,再才是要不要下手買?
首先談前一個問題值不值。
不看地段,不看租車費用,也不看小區車位配比,也不用去算地下建安車本,我給大家說一個非常粗暴的方法:只要是非別墅社區,先把小區車位價格在小區車輛平均價格做一個比對,如果車位價格在車輛均價50%左右,那就是便宜,60%,也還是能接受,如果超過了70%,那開發商/前車位買家的定價就有點黑。
當然,50%、60%、70%這個數字我是以成都為例,在不同的城市可能會有一定差異,雲南的一個縣城和北上廣這些大城市想比由於城市發展程度不一樣、汽車普及率也不一樣、消費觀念不一樣,具體數字肯定是不一樣的,大家有興趣可以自己觀察總結一下。
比方說,成都低端小區的汽車價位一般在8-15w,估車輛均值為12w,那車位價格就應該是6w便宜,7w合適,8w5就貴了。而實際上這種低端或者老舊小區的車位價格一般都在5-8w,很難超過10w,有的老小區雖然車位非常非常緊張,但實際車位售價並不高,原因就在於能開更貴汽車能承受更高車位價格能住更好房子的人會選擇搬離這里,留在這種小區的人即使停車難也會選擇租車位、搶車位或者違章亂停。
同理,中端小區車輛均值取20w,那車位均值就應該在10-14w,高檔小區車輛均值30w,車位均值15-21w,只要是屬於普通住宅范疇,那在這個范圍區間的車位價格都是合理的。
車停路邊風吹雨淋還要防擦掛防交警貼條,所以車位肯定有它的使用價值,但我們也不能簡單以車位的租價來算這個價值,目前絕大多數小區車位租金和售價都是不成比例的(更何況物業管理條例還規定了車位租金的上限),如果純自用需求,能長期租車位肯定比買車位劃算,很可能連存定期的利息都用不完,但車位這個玩意不僅包含了使用價值,還有領土價值、固定資產價值、心理價值和投資價值交叉存在,具體說起來太復雜,但一定程度還是會受車位租金制約的。
至於別墅或者某些特別高端的低密類物業,他們的車位價值又是另一套演算法,甚至可能比高密度高層社區還要便宜,原因就在於這些小區的控規指標就客觀導致了車位不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大部分別墅還買房送1-2個車位呢,當然,別墅的車庫其實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建面價格早就把車位價格算進去了的。
再談第二個問題,車位要不要買?
這個問題又得分兩種情況來談,自用或投資。
先談自用吧,還是那個演算法,還是以成都為例,用自己開的汽車價格來算,50%或以下就買,60%咬咬牙也可以買,70%或以上,你不妨再考慮一下。說白了,有那個經濟實力就買,錢夠不上就租車位或者停路上。
先以我自己舉個栗子,位置在成都西南2.5環,但是由於建築形態是8層小高層,勉強也算得上是洋房,不過房子面積不大業主大多是剛需客戶,所以綜合可以歸類為中檔社區。
據我自己觀察,我們小區的汽車大多在12w-30w這個區間,豪車有一些,但是比例很少,所以車輛均值應該不到18w。開發商車位售價12-15w(分大小),65%左右的數字算得上是合理,稍稍偏貴。但我還是不會買車位,為什麼?原因很簡單,我家小白12w,我只能承受6-8w的車位價格,所以我們小區的車位應該是被開20w以上汽車的業主買走的,而實際情況就是我們小區根本不缺車位,地下室差不多有一半的車位空著,很多像我一樣的屌絲業主都選擇把車停在道路邊,我自己則是選擇花200元月租租車位,對我而言,如果車位和汽車本身價格差不多甚至還要貴,那就不值了,過不了自己心理這道坎。。。
再以我前老闆舉個栗子,他家房子離我家不遠,高層為主的高端小區,業主開豪車的居多,估算車輛均價在40w左右,當時他們小區車位最初售價20w-25w,很明顯,50%的價格很便宜。然後他家兩輛車一輛車45w,一輛車80w,也都50%以下,所以呢,他一下子買了兩個大車位50w,他是完全考慮自用的,雖然這四五年下來單個車位增值到了差不多30w,單明顯他也不在乎這一點錢,好吧,誰讓人家是老闆呢。
再說回投資。我先說結論吧,車位屬於低門檻投資品,而且不能使用資金杠桿,除非車位價格明顯低於50%,否則就不要買。然後,一定要在開發商沒有漲價之前第一批買,最後,市郊低密類物業千萬不要買來投資。
先以成都桐梓林富人區的一個高層豪宅為例,高密物業車位配比1:1,業主不開豪車都不好意思進小區,別摸我三叉星算是基本門檻,好吧,車輛均值60w,開發商車位最初售價15-20w(分大小)。當初我勸我們老闆以非業主身份買來投資來著,但可惜他看不上,現在四五年過去了,車位在35w左右,年回報率15%,算是很不錯了,但現在的價位向上空間也不太大了,45w頂天。
再以成都二環建設路的幾個品牌樓盤為栗子,位置還成,除了幾個城市綜合體之外全是高密度樓盤,但業主身份基本算是中高端,我估計他們開的車輛均值比我自己住的小區高點,算22w吧。5年前開發商車位賣10-12w,很明顯,當時值得投資。但後來隨著這一片區入住率提高,車位逐漸開始緊張,前年開始開發商把車位提到了20w以上,二手車位價格也開始跟風,據說有賣25w的,這個價位明顯就不適合投資了,基本上夠到天花板了,即使過幾年漲到25w以上如30w,也和理財產品投資差不多,而且還不夠靈活。
最後說一個栗子,成都光華大道上的一個容積率2以下的低密樓盤,中高檔社區,車位戶數配比1:0.7還是0.8,反正沒有超過1:1,3年前車位售價15w,現在還是15w,而且開發商手上還剩了大部分車位沒有賣,道聽途說的消息,真實性我也不清楚,具體原因大家去想吧,大致分析,還是市郊的低密產品實際入住率比較低吧。
最後拋一個命題大家來討論一下,成都市區的一個超高端城市綜合體,住宅部分大多數為200㎡以上的高層大戶型,絕對豪宅定位,全國各地都有買家,車位配比1:1.2(後來證實是1:1.6),而且住宅車位和寫字樓和商業部分完全隔離,目前車位售價20/25w,土豪業主一擲千金自用就不用討論了,如果是純投資角度,那這個車位值不值得買呢?
PS:再補充一下對朱海峰答案的理解:
他的大致邏輯是要不要買車位首先需要看修建車位的硬性成本,車位價格和地下建安存在很大的直接關系。如果是在五年十年前用這種方法來看要不要買車位的問題,肯定是對的,畢竟成本動輒15、20w一個的車位,只賣5-8w,存在明顯的價值窪地,所以當年選擇買車位的人都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但現在車位售價一般都在硬性成本附近或以上了,再使用這種方法就有點不夠靈活。
我認為某件商品的實際價格和價值是會被很多因素影響的,最典型的現象就是股價受消息層面的波動或是奢侈品的定價。同時價格也和成本沒什麼直接關系,比如沙漠里的一瓶水,網游里的一件極品裝備,寺廟中的一柱香等等。
回到車位上打個比方,差不多地段的兩個樓盤,樓面地價都差不多,地下的建安成本也差不多,但一個定位中端,一個定位中高端,這兩個樓盤的車位肯定會有很大的差別。
我住的小區旁邊就是一個品牌開發商的樓盤,外立面修得洋氣一點(設計的功勞,建安成本沒什麼區別的),同期房價大概比我們貴2成,但戶均建面是1.5倍,其他方面的規劃指標包括入住率都差不多,但綜合來看業主身份比我們小區強出一大截。另外他們盤大開發商關系硬,地價甚至比我們小區地價還便宜,相應的車位成本也要低一些,這種情況就不能簡單的用車位成本來衡量車位價值了。實際情況就是這個小區的車位的一個樓盤的車位基本上是我們小區的1.5倍,目前幾乎都賣光了,這就是典型的物業定位導致業主差異,進一步導致了車位價格差異。
再極端點的舉例就是,同地段的兩個樓盤,一個是地下車庫,一個是地面車位,當然,這個例子只是假設很不嚴謹,同時地上車位只有使用權。實際上如果出現的話,地面車位的那個樓盤的入住客戶肯定低端一些,但車位價格應該只比另一個小區低1/3左右,但地面的這個車位成本幾乎只有土地成本,不過這從側面反映了車位的實際價格和它的建安成本沒太大的直接關系。
還有一些朋友舉例說,某某地方某某樓盤的平均車價才30w,但車位已經60w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唯一可能性就是這個樓盤的車位配比有非常大的缺口,如1:0.4甚至1:0.2,同時該樓盤的其他方面如地段環境配套學區房等因素非常優秀(實際上車位緊張的問題已經讓這個樓盤的實際居住檔次大大下降了),但許多業主就是捨不得搬也不能搬。那除了早年購買了車位的業主,這個小區現在流通的車位肯定是開百萬級豪車以上的業主才會購買的,也就是說60w的車位的確很貴,貴到離譜,偏離了這個小區車位的實際價值,但總有那麼一小部分有經濟實力的人願意為了這種稀缺性而付出溢價買單的,但他們肯定不是出於投資方面的考慮,投60w,一年漲3、5w的投資回報率他們是看不上滴。
居然這么多贊,我修改了一些錯誤,再來補充下答案:
有tx說車位價值不能簡單的以車輛價值來計算,對!肯定是對的!
我前面也說過某件商品的實際價格和價值是會被很多因素影響的,具體到車位這種商品上,它會直接受到地段、樓盤檔次、周邊配套、年限、容積率、建築形態、車位配比、修建成本、實際入住率、物管水平等因素影響,但所有的這些因素都最終會反映到入住該樓盤的業主身份上,進一步反映到他們開的汽車價值上,然後車位還會間接被城市發展水平、宏觀經濟、汽車普及率、業主消費習慣、當地炒作車位因素等因素影響,所以我給了50%、60%、70%的這種粗略的系數來調節它,最終就得出了一個不求精確、但求快速的價值判斷方法。
對於自用需求,這種演算法可以結合業主自身的經濟,讓他決定是否要為車位這種商品買單。對自用兼投資或純投資的業主,也給出了一個參照系來判斷車位價格是否虛高,如果你發現你們小區的豪車業主逐漸的選擇搬離,車位價格依然居高不下,也許就到了你考慮套現車位轉向更靈活的投資渠道的時候了。
③ 人們為什麼要買車位
作者:朱海峰
鏈接:http://www.hu.com/question/20640560/answer/2732952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其實問題首先不是為什麼要買車位,而是為什麼你沒有覺得車位是一個值得買、必須買、趕緊要買的商品。
<img src="https://pic3.mg.com/_b.jpg" data-rawwidth="630" data-rawheight="4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0" data-original="https://pic3.mg.com/_r.jpg">
大多數人僅僅是將車位看做地上一個框框而已,認為這貨不過是把不能住人的陰暗地下室的毛坯之地劃作停車之用,一個框框不過2.5~3.0米寬5米~6米長,區區彈丸之地,憑什麼要賣幾十萬?
那我們就來看看,這個框框到底值不值錢,分供和需兩頭說。
首先,由於地面車位、機械立體車位、人防車位等是無法獲得產權的,只能「長租」,談不上「買」,而「長租」的政策和實操存在模糊且各地不一,故不在此討論,以下僅討論我們可以買到的地下自走式停車位。
下圖是某知名房企的地下車庫面積指標表:
<img src="https://pic2.mg.com/_b.jpg" data-rawwidth="638" data-rawheight="2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8" data-original="https://pic2.mg.com/_r.jpg">(哇,30幾平米?夠停坦克了喂……)
其實,地下車位平均面積是包含了車位那些框框、行車道、出入口坡道、設備用房(人防設施、消防泵房……)等等的佔地面積,還有柱間、牆角等無法利用的「邊角料」,平均到每輛車停車面積一般是30~35平米。
直觀上就是這樣的感覺:
<img src="https://pic4.mg.com/_b.jpg" data-rawwidth="1091" data-rawheight="7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1" data-original="https://pic4.mg.com/_r.jpg"><img src="https://pic2.mg.com/_b.jpg" data-rawwidth="1091" data-rawheight="7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1" data-original="https://pic2.mg.com/_r.jpg"><img src="https://pic2.mg.com/_b.jpg" data-rawwidth="1091" data-rawheight="7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1" data-original="https://pic2.mg.com/_r.jpg">
(好空曠是不是?)
知名房企由於產品標准化程度高,設計優化做得好等原因,平均停車面積控制的較好,可以做到32平米左右,而市面上普通的房地產企業,特別是中小房企,一般只能做到35平米左右。(我們按表中第一種計算口徑來算,成本計算對象也同口徑)。
地下室的狹義建安成本是比地上建築部分要貴的,簡單來說,要開挖土方,要做支護工程,要排水,然後單位面積的鋼筋含量、混凝土含量等指標都要遠高於地上建築部分。一個典型的18層公寓,地上鋼筋含量可能40kg/m2左右,它的地下室鋼筋含量往往要超過110kg/m2。按照我所在的一普通省會城市,2014年的人材機價格行情估算,普通地下室的狹義建安成本約為2500元/m2,直接乘以車位平均面積35m2的話,就是約8.75萬元/車位。
不過,這僅僅是普通地下室。要知道還有個集歷史原因、軍事原因和政治原因的奇葩神秘機關叫做「人防辦」,它在各地的要求有所不同,但主要原則就是,凡是蓋房子的,都得蓋點防空地下室。區別僅僅是蓋多大、蓋多耐操的地下室。如果你死活不蓋,那麼他們會說請你交錢他們另想辦法來蓋,並稱這筆錢為「人防易地建設費」(通常不菲)。
<img src="https://pic1.mg.com/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https://pic1.mg.com/_r.jpg">
各地對蓋多大人防地下室的規定方式大同小異,無非就是必須按總建面的一定比例或者建築物基底面積的一定比例。落到實處就是你原本1萬m2的地下室其中可能有3000m2要按它的人防標准來蓋。
而人防標准,則有嚴格的等級劃分,等級不同會影響到配置上升的幅度,我們這兒一般是5級人防。
不管蓋多大、蓋多高等級,落實到實際工程上,無非就是增加結構配置(增加配筋什麼的)和人防設施設備(大鋼門、戰時通風系統什麼的……),說到底就是增加成本,而這部分成本房企們是不會自掏的,嗯,都攤到了您的房價和車位價格裡面了。
由於規定和標准不一,我這兒就籠統的給個估算值,大約增加地下室單方成本200元/m2。
(別問憑啥攤給您,萬一哪天有飛機來您城市扔炸彈了,享用這個設施的還不是您么……如果那時候它還能用的話……)
人防看似費錢,但真正坑爹的是,地下室中按人防標准蓋的那片地兒,產權是人防部門的,沒錯兒,開發商掏錢蓋,蓋出來歸他們。人防區劃出來的車位是只能出租(常常是長租),無法銷售產權的。那怎麼辦?沒錯,你想對了,它的成本又要由您來分攤……一部分……至於分攤多少,不好計算,看人防佔比,以及地段價格水平,銷售、長租方案等。
<img src="https://pic4.mg.com/_b.jpg" data-rawwidth="825" data-rawheight="8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5" data-original="https://pic4.mg.com/_r.jpg">
這么一玩下來,地下室的成本已經很高了,平均每個車位已經10萬多了,不過還沒完,還有消防設施(就是一個個紅色水管末端有個小紅傘的那個,還有聯動報警系統之類的)、通風設備(方方的粗管子從來不開機上面全是銹跡的那個)、防霉防水、排污、照明、環氧地坪(耐磨地坪)等等費用要花,這么些費用給您打包一算,又要200多元/m2。
然後……要想在天朝蓋東西,各種收費都得交,這東西各地標准不一,但項目都不少,其中的一項就是「市政公用基礎設施配套費:150元/m2(我們這兒地上地下面積都得交)」,小項就不一一羅列,反正只要發生了,開發商都會將其分攤至可以銷售的每一平米,然後出售給您。
把以上東西粗略一加,一個車位已經近12萬了,這些還都是直接成本。開發商要做項目,還要發生銷售費用、貸款利息、行政開支和各項稅金的成本,這些沒錯,最終也都要分攤進入每一平米可出售的面積當中,包括您的車位。
我說,這么一個車位,怎麼著也得賣你15萬+吧?
你睜著水汪汪的眼睛說,那以前不是3~5萬一個車位也賣過嗎?
是的!沒錯,以前就是虧本賣的。而且以前根本不是開發商要做地下車位的,而是政府逼著的。因為拍得的每一塊地,都有一系列規劃指標,其中就有個叫做「車位配比」的東西。
<img src="https://pic2.mg.com/_b.jpg" data-rawwidth="523" data-rawheight="5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3" data-original="https://pic2.mg.com/_r.jpg">
以前有無數大小開發商通過各種違規手段去躲避和減少地下車庫的建設,常見如:報建時說我要建雙層機械車庫,所以地下室面積是這么大就夠了,之後通過一些辦法,機械車位也不建了,就這么大的地下室,畫出來多少個車位是多少個車位。以此來削減車位數量。原因無他,因為那時候車位是個負擔,是虧本的,是要靠賣上面的房子背回來的,所以能少建一個是一個。
所以,車位過去一直是虧本銷售,也就導致了大家覺得這玩意不值錢的印象。
而那個時候,誰也沒想到汽車保有量會暴增到這么多,連政府也沒有想到,所以5年前的規劃車位配比常常是1:0.4,建好之後還基本是堆雜物。而現在新建小區基本上都是1:1以上了,且銷售迅速。
現在,因為大家都有車了,車位反而供不應求了,開發商自然不會再虧本銷售,起碼,會讓車位的售價與其成本相匹配。以我所在城市為例,一個車位賣15萬左右,是良心價,可放心買之。
供這一端的成本說完了,來說需求端。我不知道其他城市怎麼樣,反正我這,在政府拚命新增停車位數量,將各大小街巷路邊畫滿停車位後,仍有70餘萬的停車缺口。而每年的新車上牌數量則在20萬以上,停車缺口仍有擴大的趨勢。
<img src="https://pic4.mg.com/_b.jpg" data-rawwidth="399" data-rawheight="59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9">
與房價相對照,我這兒傳統意義上的主城區,基本22000元/m2起,對應的車位已經難覓低於20萬的了,而且還常常有價無市。
所以,需求這方面,其實是無需多證明的。只需簡單搜索一下你所在城市每年的新車上牌數量,就能感受到車位緊張的趨勢了。
我可以進一步說,車位的供需矛盾惡化預期是遠遠大於改善預期的,甚至可以說對於有車的人而言,車位比住房還剛需。因為人可以擁有兩套房子,也可以擁有一套房子,可以住180m2房子,也可以住80m2的房子,但是車只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除非常年躲貓貓違停。
只要您的城市有一輛新車上牌,就產生了一個車位需求,而新車的上牌速度遠遠大於車位的新建速度,即便將來低於車位新建速度,後者也需要很久才能填補現有的缺口。而現在您知道了,一個地下自走式產權車位的成本基本上相當於一輛A級車,這一點也決定了它不可能那麼容易的得到。
而且比起無產權的機械立體車位、人防車位、地面車位、路邊車位等等,地下自走式產權車位每一個都是真金白銀,不可能一夜之間變出大量出來,況且歸屬明確、轉手方便,真的是城市中珍貴的稀缺資源。
至於跟您說買車位不如租車位的人,我只想說,十年前他也是這么說租房的,現在……他哭了。
放心地去買車位吧。
---------------------------------------------------------車位分割線---------------------------------------------------------
回答一下關於「車庫成本已經分攤在房價裡面了,車庫是零成本,開發商賣車庫是無本萬利」的疑問。
1、車庫是花真金白銀建設的,它的成本是客觀存在的;車庫內幾乎一切可見之物,都是為車庫投入的;
2、過去幾乎所有的房企都是將車庫成本分攤至商品房成本中的,但這與您的關系並不大;
3、售樓處銷售員跟您算的賬,例如:「買X送Y」,跟成本分攤方式是毫無關系的。成本分攤方式是房企內部成本管理部門(部分公司是財務部做這事)在成本歸口上的處理方式,將車庫成本分攤到上部商品房中,或者不分攤到商品房中,或者按一定的比例分攤,僅僅是一個項目中各分子產品的賬面利潤率會發生此消彼長的變化,跟購房者的關系並不大。一個項目的總成本是固定的,即使成本管理部將車庫成本100%分攤至上部商品房,購房者依然不可能免費獲得車庫;反之將車庫成本完全獨立在商品房之外,購房者也不會因此享受到更低的房價。商品房的售價是根據供需關系、周邊行情、地段區位等一系列因素確定的,但跟成本的內部分攤方式無關。
4、所謂「車庫成本已經分攤在房價裡面了,車庫是零成本,開發商賣車庫是無本萬利」,其實這個無本萬利根本不是憑空多出來的,只不過是從商品房的利潤中「偷」來的罷了。將車庫成本分攤至商品房成本,相當於降低了商品房的利潤。
5、「車庫成本已經包含在商品房房價裡面了,車庫都應該是免費的」,這是購房者視角的看法,以為只要購房價格大於等於各項成本之和就行了。其實購房者只想到車庫成本算進去了,卻沒想到利潤指標沒進去。背上了車庫成本的房價,利潤率就低了,房企必須要用賣那些「零成本車位」的利潤來拉平。
6、過去將車庫成本分攤進商品房成本,是因為車庫是個不能盈利的孩子,是個虧本的累贅,跟小區中間的健身設施一樣,光花錢不能賺利潤回來,所以乾脆將其當做商品房成本的一部分來對待。
7、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房企將車庫成本獨立計算,或者按一定比例獨立出來計算了。因為車位在很多發達城市是盈利產品,它有它自己的成本、售價和利潤。
④ 車位有必要買嗎 知乎
因為如果你要是工作的話,離家太遠的話,你是可以買個車的,因為這樣的話,我們去哪裡都非常方便?但是如果你工作離得特別近的話,反而你又是不出時間遠門的話,你就沒必要買車,這個買不買車是看你自己方不方便?
⑤ 別人停了自己的車位怎麼辦
即亂停車。今天因為停車問題和亂停在自己家車位的人爭吵了。首先,我自討的是地鎖沒有鎖好,導致停車位被停車。但是在外出N(N<3)的時候,回來看到自己家車位停著別人的車很著急。打了5個電話,車主沒有接的意思,這時已經火冒三丈了。半小時後停車人帶著老婆慢悠悠走過來,由於火冒三丈,我和他們進行了激烈的爭吵,我的內容基本上是請問我打了N個電話,你們沒有接。停車人則以你以為這是你的地方?以:我沒有道德你有道德和我對戰。非常憤怒,在他們來之前,母親說讓我撥打122進行拖車處理,我由於生氣沒有選擇這個方式。請問這已是最佳方式了么?P.S 我是妹子= =當時的樣子真的很.....嗯,如果我化身大漢 也許這事解決的快點。。
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⑥ 電動汽車值得購買嗎知乎
續航里程是評估一輛電動汽車實用性的重要指標,雖然很多車型的續航里程都聲稱達到了300公里,但這是在特定的駕駛工況才能達到的,然而開空調、開暖風、車載電器設備等哪樣不需要耗電呢?建議消費者在評估新能源車型續航里程時,打個7-8折,若天氣、路況等不好,甚至要打個6折。
況且還有一個電池衰減的問題,這跟我們的手機電池是同個使用原理的,一段時間後,待機時間必然大打折扣,電池的衰減問題是鋰電池需要攻克的一大難題。有車主對自己的電池衰減進行了簡單的計算,如果按照目前的衰減速度,自己購買的電動車產品,很有可能不用等到電池淘汰(4-6年)就無法使用了,而動力電池高昂的更換費用更是我們無法承受的。
雖然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普及還遠遠不夠,而在一些大城市的充電樁車位,很容易被燃油車當停車場使用,而且一般的充電樁都是慢充4-9個小時,如果遇到急用車的情況,那就顯示非常不便利了。而商業充電站不僅充電貴,停車費也不便宜。
燃油車有三大件,電動汽車也有自己的三大件,指的是動力電池、啟動電機以及電控方面,俗稱「三電」。那麼三電的技術水準,也將證明電動車的整車水。調查的數據顯示:有一半以上的車主表示自己的產品在核心部件方面出現過問題,而這些問題通常都伴隨著高昂的修理費用。
⑦ 相親女說做朋友,我還想……
今天知乎熱榜榜二有個問題,你可以去看看
⑧ 有沒有什麼軟體能提醒我哪裡有停車位啊跪求!!!
推薦你使用無線城市應用,裡面有停車查詢服務,輸入你所在地區和停車場所在地點進行查找,功能將提供停車場的具體位置和剩餘車位,非常方便實用。
⑨ 最近我的兩個停車位,總是有兩個車輛總是故意跟惡意停放,這兩個車輛總是有二個電話號碼
過一個月再說。你結婚沒有?小心家人出軌。買一把美工刀或者棒球,把它家玻璃打爛,或者刮他車身就可以啦。不過你要看看周圍有沒有攝像頭,有的話,就讓交警來拖車。不能破壞它車,你要負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