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登記對抗主義物權

登記對抗主義物權

發布時間:2021-07-23 22:04:30

物權登記對抗主義

無論是否登記,乙丙合同有效,丙為善意第三人。抵押權是物權,合同內是債權,是否登記容不影響合同效力。
物權法中的登記對抗,指的是物權變動無需登記即可生效,但不經登記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亦有學者稱其為「形式登記主義」,這種體制意味著登記對於相關物權變動之行為具有確認或證明的效力,但不對當事人的實體權利起決定作用。
我國《物權法》中便使用了「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⑵ 物權法上,登記對抗主義有哪些情形

物權法上,登記對抗主義的情形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情形。船舶、航空器未專經登記,屬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十四條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一百八十八條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第四項、第六項規定的財產或者第五項規定的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2)登記對抗主義物權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八十條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有權處分的下列財產可以抵押:

(一)建築物和其他土地附著物;

(二)建設用地使用權

(三)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

(四)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

(五)正在建造的建築物、船舶、航空器;

(六)交通運輸工具;

(七)法律、行政法規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財產。

抵押人可以將前款所列財產一並抵押。

⑶ 關於物權的登記對抗主義

可以基於買賣合同。在登記生效主義下協助登記是主給付義務。在登記對抗主義下協助登記可作為從給付義務,這種義務基於誠實信用原則產生。

⑷ 登記對抗主義與登記生效主義的區別

登記生效主義與登記對抗主義區別:

1、生效時間不同:登記對抗主義的生效時間為當事人達成合意之時,而登記生效主義的生效時間是登記之時。

登記對抗主義是指不動產物權依法律行為變動時一經當事人合意即可成立,登記生效主義是指不動產物權依法律行為變動時,不僅需要當事人具備物權變動的合意,並且必須將該合意予以登記,否則物權變動行為不能生效。

2、能否對抗善意第三人不同:登記對抗主義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只有登記了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而登記生效要件則不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

3、登記是否有社會公信力不同:登記對抗要件登記只具有公示力而無公信力,不經過登記,只能在當事人中產生效力,而登記生效主義的登記具有公信的效力。

(4)登記對抗主義物權擴展閱讀:

《物權法》關於登記生效主義和登記對抗主義的法律規定:

第九條 不動產物權登記生效以及所有權可不登記的規定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第十條 不動產登記機構和國家統一登記制度

不動產登記,由不動產所在地的登記機構辦理。 國家對不動產實行統一登記制度。統一登記的范圍、登記機構和登記辦法,由法律、行政法規規定。

第十四條 登記效力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發生效力。

第十五條 合同效力和物權效力區分

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

第二十三條 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生效時間

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四條 船舶等物權登記

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二十五條 動產物權受讓人先行佔有

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權利人已經依法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法律行為生效時發生效力。

第二十六條 動產物權指示交付

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第三人依法佔有該動產的,負有交付義務的人可以通過轉讓請求第三人返還原物的權利代替交付。

⑸ 登記對抗的物權以及登記生效的物權有哪些

不動產物權公示方式是登記。登記效力有兩種立法例。一個是登記對抗主義,一個是登記生效(要見)主義。 登記對抗主義的有,地役權、動產抵押權。登記生效主義,有建築物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動產抵押權。

⑹ 登記要件主義與登記對抗主義的區別

概念和性質不同:

登記要件主義 是指不動產物權依法律行為變動時,需要當事人具備物權變動的意思表示,並且必須將該意思表示予以登記,並自登記是該物權變動行為方可生效。

登記對抗主義是指所有權保留一經當事人合意即可成立,但不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登記對抗主義一方面維持交易之便捷,一方面亦使當事人能斟酌情事,決定是否申請登記,以保障自己的權效力。世界大多數國家均采此制,如美國、義大利以及我國台灣地區。

拓展資料:

登記對抗要件主義,這一理論認為房地產產權的變更、他項權利的設定,在當事人簽訂合約之時就已生效,即雙方已經產生債務關系,房地產權利的轉移或他項權利的設定即同時成立。

登記僅僅是作為對抗第三人的要件,所以成為對抗主義。其主要特點是:登記機關對登記申請採取形式審查,登記權利的狀態;登記只具有公示力而無公信力,不經過登記,只能在當事人中產生效力,不能對抗第三人。法院可以裁定已登記的契約無效,登記機關對此並不承擔責任。因該項制度為法國首創,所以又稱為「法國登記制」。

登記對抗主義是指未經登記,物權的變動在法律上也可有效成立,但只能在當事人之間產生效力,不能對抗第三人。此種體例為法國和日本所採納。

物權是一種對世權,物權人在對其標的物進行支配的領域內,非經其同意,任何人均不得干預,否則即構成侵權。物權屬於得要求世間一切人對其標的物之支配狀態予以尊重的權利。物權之所以優於債權,便是因為物權這種與生俱來的對抗性、排他性。那麼根據登記對抗主義,既然合同生效物權便設立,那麼物權人對其享有的物權便當然地可以對抗第三人,排除第三人的侵害。

善意取得制度其實是在一定程度上犧牲物權人權益的基礎上設立的,它是為了保護交換關系,防止買受人在交易時產生不安全感而設定。善意取得制度與物權的排他性,涉及到民法財產交易的動態保護與民法財產權利的靜態安全的優先與取捨。由於善意取得僅限於買受人為「善意」,因此,在登記對抗主義中,即使物權的變動未經登記仍得對抗「惡意第三人」。

⑺ 登記對抗主義是怎麼回事

所謂登記對抗主義,是指某些特殊動產,如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變動雖然不需要辦理登記,但如果不登記,一旦發生糾紛,動產取得人的所有權就不能產生對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我國《物權法》第24條規定:「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值得注意的是,登記對抗主義還涉及到善意第三人的問題。所謂善意第三人,就是對買賣雙方的交易行為不知情的人,基於對賣方的信任而與賣方進行交易,如果發生糾紛,法律為了保護交易安全,就優先保護他的利益。在實行登記對抗主義的動產變動中,如果善意第三人先於買方與賣方辦理了登記手續,那麼法律就優先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利益,買方雖然取得了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動產的物權,但這些動產依據法律最終歸善意第三人所有。

⑻ 不動產登記對抗主義和不動產登記生效主義有什麼區別

依據登記對於法律行為產生的不動產物權變動效力的影響,有登記生效主義與登記對抗主義之別。前一種,以登記作為不動產物權變動的生效要件,非經登記,不發生物權變動效力。後一種,不以登記為不動產物權變動的生效要件,當事人就不動產物權達成合意之時,即發生效力,但非經登記不得對抗第三人。
登記生效主義是指不動產物權依法律行為變動時,不僅需要當事人具備物權變動的合意,並且必須將該合意予以登記,否則物權變動行為不能生效。
登記對抗主義是指不動產物權依法律行為變動時一經當事人合意即可成立,但不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我國《物權法》對於抵押權登記原則上採取登記生效主義,例外採取登記對抗主義(《物權法》第9條)。

《物權法》
第九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閱讀全文

與登記對抗主義物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
武漢圓通快遞投訴電話 瀏覽:33
馬鞍山到開原 瀏覽:797
版權標記放在哪裡 瀏覽:441
創造與魔法陪配方 瀏覽:724
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感悟 瀏覽:944
定融債權轉讓 瀏覽:41
安徽二手塔吊轉讓信息 瀏覽:413
土地買賣使用權協議 瀏覽:54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知識競賽 瀏覽:484
戶照的有效期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