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時間戳是什麼,通俗解釋
時間戳是指格林威治時間自1970年1月1日(00:00:00 GMT)至當前時間的總秒數。通俗的講,時間戳是一份能夠表示一份數據在一個特定時間點已經存在的完整的可驗證的數據。
時間戳(time-stamp)是一個經加密後形成的憑證文檔,它包括三個部分:
1、需加時間戳的文件的摘要(digest);
2、DTS收到文件的日期和時間;
3、DTS的數字簽名。
一般來說,時間戳產生的過程為:用戶首先將需要加時間的文件用Hash編碼加密形成摘要,然後將該摘要發送到DTS,DTS在加入了收到文件摘要的日期和時間信息後再對該文件加密(數字簽名),然後送回用戶。
書面簽署文件的時間是由簽署人知己寫上的,而數字時間戳則不然,它是有認證單位DTS來加的,以DTS收到文件的時間為依據。

(1)知識產權時間戳擴展閱讀
《時間戳規范》的標准中規定了時間戳的保存、 時間戳的備份、 時間戳的檢索、 時間戳的刪除和銷毀、 時間戳的查看和驗證。
時間戳的保存包括在TSA (時間戳機構)方的保存和在用戶方的保存。 在TSA方的保存涉及到時間戳資料庫的管理和時間戳。
記錄應當包含的信息項, 一般最少應包括入庫時間、 序列號、 完整編碼等。 時間戳在用戶方一般由用戶自行保存。
時間戳的備份在標准中規定了一系列要求, 如定期備份、 備份介質等。
時間戳的檢索在標准中規定了至少三種檢索方式, 包括分別按照入庫時間、 序列號、 完整編碼檢索。
當TSA系統由於內部錯誤或者外部攻擊導致產生錯誤的時間戳時, 標准規定了刪除時應遵循的要求。 在確定某時間戳已經喪失其價值後, 標准規定了銷毀時應遵循的要求。
⑵ 什麼是時間戳
時間戳是指格林威治時間1970年01月01日00時00分00秒(北京時間1970年01月01日08時00分00秒)起至現在的總秒數。通俗的講, 時間戳是一份能夠表示一份數據在一個特定時間點已經存在的完整的可驗證的數據。
它的提出主要是為用戶提供一份電子證據, 以證明用戶的某些數據的產生時間。 在實際應用上, 它可以使用在包括電子商務、 金融活動的各個方面, 尤其可以用來支撐公開密鑰基礎設施的 「不可否認」 服務。
時間戳(time-stamp)是一個經加密後形成的憑證文檔,它包括三個部分:
1、需加時間戳的文件的摘要(digest);
2、DTS收到文件的日期和時間;
3、DTS的數字簽名。

(2)知識產權時間戳擴展閱讀:
時間戳的分類:
1、自建時間戳:此類時間戳是通過時間接收設備(如GPS,CDMA,北斗衛星)來獲取時間到時間戳伺服器上,並通過時間戳伺服器簽發時間戳證書。
2、具有法律的效力的時間戳:它是由我國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與北京聯合信任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建設的我國第三方可信時間戳認證服務。由國家授時中心負責時間的授時與守時監測。因其守時監測功能而保障時間戳證書中的時間的准確性和不被篡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時間戳
⑶ 知識產權的概念什麼
知識產權(法治概念)
知識產權,也稱其為「知識所屬權」,指「權利人對其智力勞動所創作的成果享有的財產權利」,一般只在有限時間內有效。各種智力創造比如發明、外觀設計、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知識產權。據斯坦福大學法學院的Mark Lemley教授,廣泛使用該術語「知識產權」是一個在1967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立後出現的。
知識產權是關於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專有權利。隨著科技的發展,為了更好保護產權人的利益,知識產權制度應運而生並不斷完善。如今侵犯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等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越來越多。17世紀上半葉產生了近代專利制度;一百年後產生了「專利說明書」制度;又過了一百多年後,從法院在處理侵權糾紛時的需要開始,才產生了「權利要求書」制度。在二十一世紀,知識產權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到處充滿了知識產權,在商業競爭上我們可以看出它的重要作用。
發明專利、商標以及工業品外觀設計等方面組成工業產權。工業產權包括專利、商標、服務標志、廠商名稱、原產地名稱,以及植物新品種權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等。2017年4月24日,最高法首次發布《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綱要》。
詞源
英文為「intellectual property」,其原意為「知識(財產)所有權」或者「智慧(財產)所有權」,也稱為智力成果權。在中國台灣和香港,則通常稱之為智慧財產權或智力財產權。根據中國《民法通則》的規定,知識產權屬於民事權利,是基於創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業標記依法產生的權利的統稱。有學者考證,該詞最早於17世紀中葉由法國學者卡普佐夫提出,後為比利時著名法學家皮卡第所發展,皮卡第將之定義為「一切來自知識活動的權利」。直到1967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簽訂以後,該詞才逐漸為國際社會所普遍使用。近年來部分中文媒體頻繁使用IP指代知識產權,這種用法是錯誤的。在一般英文語境中,IP指的是internet protocol即互聯網協議,鮮見把IP和intellectual property聯系起來的用法。
產權概念
知識產權是指人們就其智力勞動成果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通常是國家賦予創造者對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時期內享有的專有權或獨占權(exclusive right)。
知識產權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無形財產權,他的客體是智力成果或是知識產品,是一種無形財產或者一種沒有形體的精神財富,是創造性的智力勞動所創造的勞動成果。它與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一樣,都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都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有些重大專利、馳名商標或作品的價值也遠遠高於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
知識產權類型
一、著作權與工業產權
知識產權是智力勞動產生的成果所有權,它是依照各國法律賦予符合條件的著作者以及發明者或成果擁有者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權利。
它有兩類:一類是著作權(也稱為版權、文學產權),另一類是工業產權(也稱為產業產權)。
(一)著作權
著作權又稱版權,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依法享有的財產權利和精神權利的總稱。主要包括著作權及與著作權有關的鄰接權;通常我們說的知識產權主要是指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和作品登記。
(二)工業產權
工業產權則是指工業、商業、農業、林業和其他產業中具有實用經濟意義的一種無形財產權,由此看來「產業產權」的名稱更為貼切。主要包括專利權與商標權。
知識產權權益
個人身權利與財產權利
(一)人身權利
按照內容組成,知識產權由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兩部分構成,也稱之為精神權利和經濟權利。
所謂人身權利,是指權利同取得智力成果的人的人身不可分離,是人身關系在法律上的反映。例如,作者在其作品上署名的權利,或對其作品的發表權、修改權等,即為精神權利。
(二)財產權利
所謂財產權是指智力成果被法律承認以後,權利人可利用這些智力成果取得報酬或者得到獎勵的權利,這種權利也稱之為經濟權利。它是指智力創造性勞動取得的成果,並且是由智力勞動者對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種權利。
預防侵權措施
傳統著作權也可以在國家或省市直轄市版權管理部分登記,或選擇學會等第三方平台預選登記備案,新媒體時代,特別是各種包含並不限於傳統意義的各種需要證實某一時刻,某人已經擁有什麼潛在多媒體著作權資源,包括底稿 草稿 完整稿件,等選擇包括並不限於數字指紋技術 數字水印技術,反盜載技術,多媒體展示技術,融合可信時間戳技術 公證郵箱等可信第三方群技術的大眾版權保護平台進行自主存證,進行論文存證時間認證和多緯度智能認證,其科學性 可以自主驗證對證.版權糾紛時,提供初步第三方證據,需要時司法鑒定機構,提高法律證據有效性,這是在歐洲發達國家已經盛行很多年,與官方人工登記相互補充。
⑷ 電子合同的時間戳技術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時間戳?時間戳就是一份能夠表示一份數據在一個特定時間點已經存在的完整的可驗證的數據。
沃通TSA服務是按照國內外相關時間戳技術與服務標准,根據我國可信時間戳服務體系規劃建設的權威第三方公共可信時間戳服務,可廣泛應用於知識產權保護、文化創意、電子政務等各類領域。沃通TSA服務由我國唯一法定時間源國家授時中心負責時間溯源、同步和監測,由國家權威機構確保時間源的公信力。

時間戳的作用
客戶端在向服務端介面進行請求,如果請求信息進行了加密處理,被第三方截取到請求包,可以使用該請求包進行重復請求操作。如果服務端不進行防重放攻擊,就會伺服器壓力增大,而使用時間戳的方式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防篡改:一般使用的方式就是把參數拼接,當前項目AppKey,雙方約定的「密鑰」,加入到Dictionary字典集中,按ABCD順序進行排序,最後在MD5+加密.客戶端將加密字元串和請求參數一起發送給伺服器。伺服器按照上述規則拼接加密後,與傳入過來的加密字元串比較是否相等.
防復用:上面的方式進行加密,就無法解決防復用的問題,這時需要在客戶端和服務端分別生成UTC的時間戳,這個UTC是防止你的客戶端與服務端不在同一個時區,然後把時間戳timestamp拼在密文里就可以了。
⑸ verisign 提供的免費時間戳服務 是可信的時間戳嗎具有法律效應嗎
當然可信,VeriSign在網路安全可信領域無疑最值得信賴。這個是否可信,主要對於網路而言的吧。跟法律扯不上多少關系,而你也只是為了在網路上證明你的數據長期有效才用到VeriSign的時間戳。
⑹ 時間戳是什麼
什麼是時間戳?時間戳就是一份能夠表示一份數據在一個特定時間點已經存在的完整的可驗證的數據。那麼時間戳有什麼作用了?
時間戳的作用
客戶端在向服務端介面進行請求,如果請求信息進行了加密處理,被第三方截取到請求包,可以使用該請求包進行重復請求操作。如果服務端不進行防重放攻擊,就會伺服器壓力增大,而使用時間戳的方式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防篡改:一般使用的方式就是把參數拼接,當前項目AppKey,雙方約定的「密鑰」,加入到Dictionary字典集中,按ABCD順序進行排序,最後在MD5+加密.客戶端將加密字元串和請求參數一起發送給伺服器。伺服器按照
上述規則拼接加密後,與傳入過來的加密字元串比較是否相等
防復用:上面的方式進行加密,就無法解決防復用的問題,這時需要在客戶端和服務端分別生成UTC的時間戳,這個UTC是防止你的客戶端與服務端不在同一個時區,呵呵,然後把時間戳timestamp拼在密文里就可以了,至於防復用的有效性。時間戳技術網頁鏈接
⑺ 從1970年開始的毫秒數的時間戳被叫做什麼
時間戳是自 1970 年 1 月 1 日(08:00:00 GMT)至當前時間的總秒數,它也被稱為 Unix 時間戳。
⑻ 時間戳是什麼原理
以前遇到過一個關於時間戳的問題,為了不被大家鄙視,先說一下概念。
具體時間戳怎麼定義的我也不清楚,但網路中有這么一句:「時間戳是自 1970 年 1 月 1 日(00:00:00 GMT)至當前時間的總秒數」。
按這個定義,編程語言中倒是有一種類似的函數,getTime(),但這個函數返回的是自1970年1月1日到當前時間的總 毫秒數 ,而不是總 秒數。
在js中,將一個字元轉化成Date型也不是什麼難事:
var str = '2013-08-30'; // 日期字元串
str = str.replace(/-/g,'/'); // 將-替換成/,因為下面這個構造函數只支持/分隔的日期字元串
var date = new Date(str); // 構造一個日期型數據,值為傳入的字元串
在上面,new Date(str)構造了一個日期,參數str至少要提供年月日三部分,也就是形如「2013/03/08」的字元串,不能是"2013/03",否則將得到一個NaN。此時構造出來的時間是:2013/03/08 00:00:00。同時你還可以傳入小時、分鍾和秒數,但不能只傳入小時,比如「2013/03/08 17」,這樣的參數同樣會得到一個NaN。參數可以是「2013/03/08 17:20」或者「2013/03/08 17:20:05」,這樣都可以得到正確的時間,其中如果秒數沒給出,則默認為0。
此時得到的是日期型數據,如果要得到上面所謂的時間戳,可以這樣:
var time = date.getTime();
這樣得到的是一個數值,表示的是從1970年1月1日0點0分0秒到date那一刻的毫秒數,如果把這個數字除以1000,就得到了秒數,同樣繼續除以60,得到分鍾,再除以60得到小時等等。
提示,通過這個getTime()函數,你可以得到兩個日期的毫秒數,繼而轉化成秒數、分鍾、小時甚至天數,比較兩個日期的差值。
⑼ 電子簽名中的時間戳是什麼
電子時間戳簡單說就是一個電子憑證,是由第三方時間戳服務中心為電子文件出具的一個能證明電子文件內容完整性和加蓋時間戳的時間的一個電子憑證。
時間戳有效證明了電子文件產生的時間及內容完整性。解決了電子文件的內容和時間易被人為篡改、證據效力低、當事人舉證困難的問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的有關規定,加蓋了 時間戳的數據電文(電子文件)可以作為有效的法律證據,達到「不可否認」或「抗抵賴」的目的。這里要特別強調的是,只有法定時間源產生的 時間戳才可以在司法中作為有效的電子憑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