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物權的政法委

物權的政法委

發布時間:2021-07-23 17:44:18

❶ 新物權法全部內容

居民所住小區的公共區域產權屬於誰?住房使用權能不能超過70年等問題備受老百姓關注,這些問題也使得正在審議中的物權法成為焦點,昨天下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對物權法(草案)中的一些熱點問題作出了相關解釋。

吳邦國委員長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閉幕後宣布說,經委員長會議決定,物權法(草案)將向社會全文公布,廣泛徵求意見。昨天下午,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物權法立法情況。本報是中西部地區惟一受邀媒體。

這是自公務員法之後,全國人大第一次在一項法案起草期間舉行專門的新聞發布會。新聞發布會發言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王勝明說,物權法向全社會徵求意見,除了要下發徵求意見通知、召開新聞發布會外,還將在中國人大網站開設物權法(草案)專欄等等。物權法是一部什麼樣的法律?

記者:許多人對物權的概念是比較陌生的,甚至有人誤認為物權法是物業管理法。請問物權到底是什麼樣的概念?

王勝明:物權法當中的「物」主要指不動產和動產。不動產,包括耕地、草原、灘塗、礦產等自然資源,也包括道路、通訊、電力、天然氣等基礎設施,還包括住房、學校、醫院、博物館、圖書館等建築物。老百姓居住、工廠蓋房都是不動產。動產的概念也非常寬,比如汽車、輪船等交通工具,各種工廠的機器設備,你們家裡的傢具、身上穿的衣服、手機都是動產的范圍。

物權法通過規范物權人有哪些權利負有哪些義務,為權利人充分利用財產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環境,它鼓勵權利人創造財富、積累財富。物權法的規定是否過細?成都商報:物權法涉及社會生活方方面面,這部草案對社會生活的一些具體情況規定得太細,會不會導致這部法律很快過時呢?

王勝明:在第十二次常委會會議上,有不少常委會委員提出了相同的問題,就是這個草案大到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小到空調滴水,或者是房屋的屋檐滴水,哪些該寫哪些不該寫,這個粗細怎樣掌握?我跟你說句實話,這活兒不太好乾。

這次第十六次常委會會議上拿出的物權法(草案),有不少常委會委員都說比過去有進步,修改得比較好,但是還有不滿意的,就是說有的地方規定得太細,是否還可以簡化。我個人認為不必有這樣的擔憂。一部法是否有生命力,不在於規定得是小還是大,是在於規定得是否合理,在於體現的精神和原則是否正確。如果法律的原則是對的,背後的法理是對的,老百姓是接受的,與老百姓的生活以及大多數的行為規則是相符的,寫得再細也會有生命力。不動產的統一登記機關是誰?

成都商報:三審草案採納各方意見,首次明確將統一不動產的登記機關,請問不動產的登記機關最有可能是誰?

王勝明:我國有關不動產的登記機構比較多。城市房屋有它的登記,不動產還有林地,林地也是分別登記的,不動產還有土地承包經營權,這也是分別登記的,特別是城市的房地產是否要搞統一登記?這些問題都涉及到我們的管理體制和方式。我可以透露的是,有關部門正在積極籌備統一登記法,到時候這個問題可以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至於機構問題,許多學者,包括不少常委會組成人員都認為應該規定統一的登記機構。這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對於這個問題反復研究以後表了兩個態:第一,國家應當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登記機構不能長期分散下去。至於統一的范圍,是否把林地和耕地都規定進來,統一登記的辦法,由法律和行政法規規定。

第二,統一的登記制度建立以前,老百姓可以向房產登記機構和土地登記機構申請一並辦理城市房屋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的登記。房產登記機構和土地登記機構應當通過信息共享等制度一並辦理提供便利。

統一登記機構涉及到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本身也有一個過程,所以法律委員會經過反復研究以後,在草案當中進行了以上兩個規定。當然,這個問題我們以後可以進一步討論。「拾金不昧」可拿報酬?

記者:前段時間聽說物權法草案當中對於拾金不昧者給予相應的報酬,對這個問題,草案怎麼規定的?

王勝明:這個問題媒體已經報道了很多,都是說草案規定「拾金不昧」要拿報酬。社會上意見很大。我今天在這里澄清一下,關於報酬的問題,物權法草案並沒有明確進行規定。在草案的起草過程中,我們對於這個問題一直是很慎重的。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權利和義務對等。既然有義務,也應該有權利。從這個意義上講,包括多數學者都主張,撿到東西以後,返還失主時,應當得到一定的報酬。在不少國家,包括德國、日本,返還拾得的遺失物有權得到報酬。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反對意見,認為這與「拾金不昧」的道德傳統相違背。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報酬計算問題,假如我們規定給予20%的報酬,若掉了一個護照或合同文書,20%怎樣進行計算?

所以我們規定,如果失主作出承諾,在拾得者返還時,應該說話算數。當然,對於這個問題,大家還可以發表不同意見,可以共同把這個問題規定好。國家財產誰來代表?

記者:國家也是物權的主體,那麼這個主體的概念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還是國務院,或是其他的國家機關來代表?

王勝明:國家所有權是應該由一個單位和個人來進行的。誰來代表和行使這個權利,有的在物權法當中給予了明確,有的還沒有進一步明確。

國有財產可以大概劃分為三塊。一是耕地、草原、森林礦產等自然資源。二是國有企業的財產;三是國有企業以外的國家機關,包括常委會機關的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等等單位的財產。對於自然資源,有關法律都明確規定,水資源、礦產資源、土地屬於國家所有,並且明確規定了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所有權。

國有企業方面,物權法(草案)第57條明確規定,國家投資設立的企業,也就是國有企業,由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人民政府行使所有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是省級政府和地級政府,依照法規分別代表,不是國務院一家,而是分別代表相應的所有權。

比較復雜的是國家機關佔用的不動產與動產,以及國家投資舉辦和興辦的教育、科學、文衛(像博物館這樣的單位)佔用的財產。他們的問題之所以復雜,和文化體制和出版體制正處在改制過程之中有很大關系。新聞鏈接小區共有部分改變用途須經全體所有權人同意

物權作為一種民事權利,它所關注的內容和老百姓生活緊密相關,通常百姓生活中遇到的、有待解決的問題在法條中都有所體現。

記者昨天隨機采訪了部分市民,對於正在審議中的物權法(草案),他們尤為關注的是和住房相關的條款。一些居民表示,現在很多開發商慢慢地把綠地佔有了,實際上影響了業主的權利。很多開發商沒和業主商量,就拿走了一些業主共有的東西。

物權法(草案)中規定,小區內道路、綠地、物業管理用房等,除非是作為公共設施或者事先約定,原則上都歸全體業主共有。草案指出,將住宅改變為餐飲、娛樂等商業用房和將共有部分改變用途這些情形,要經過全體建築物區分所有權人同意。

此外,物權法(草案)規定,土地使用權期限屆滿後,房屋所有權人有權申請延長土地使用權期限。這意味著,房屋所有權人對房屋所佔土地的使用權可以超過70年。

物權法(草案)起草人之一、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王軼表示,延期使用要交納相應使用金,如果建築使用權期限截止的時候,如房屋管理部門拒絕了房屋所有者的申請,房屋權利人有權就此對遭受到損害要求國家進行合理的補償。

❷ 哪些法律涉及物權

包括不動產抄和動產.,動產登記和不動產登記。動產交付、國家所有權和集體所有權、私人所有權、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相鄰關系、所有權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抵押權、動產質權。大約就這么多法律權利跟物權有關

❸ 《物權法》第83條,對於區業主違法搭建,業主個人是否有訴訟權

《物權法》第83條 主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
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對任意棄置垃圾、排放污染物或者雜訊、違反規定飼養動物、違章搭建、侵佔通道、拒付物業費等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有權依照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要求行為人停止侵害、消除危險、排除妨害、賠償損失。業主對侵害自己合法權益的行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處理辦法有以下幾種:一是,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依照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的規定,要求其停止侵害、消除危險、排除防礙,賠償損失;二是,受到侵害的業主個人依據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三是,共同受到侵害的業主,推選代表人,依據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因此,個人是有權予以訴訟的。

❹ 物權分為哪三大類,最典型的物權是什麼

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最典型的物權是所有權

❺ 最新物權法是那一年岀台的

物權法的由來:
中國《物權法》起草大事記:
·1998年,《物權法》開始起草。有最早的社科院版(12章435條)、人民大學版(6章575條)、法工委民法室草案(10章191條)、法工委民法室徵求意見稿。
·2002年12月13日,民法典草案出台,作為其中一章,《物權法》草案也第一次正式和社會公眾見面。由於民法典紛繁復雜,一些基本的問題存在大量爭議,《物權法》草案第一次送審未果。
·2004年10月《物權法》草案在十屆全國人大第9次會議上被提交二審。此時,條文又被削減到了297條。 ·2005年6月26日 物權法》草案第三次送審。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物權法》(草案)全文,向全民徵求《物權法》立法意見 2007年10月1日正式實施。

❻ 兩會通過的物權稅

解讀物權法

一、物權法明確:公私財產平等保護
二、解讀物權法:滿70年後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自動續期
三、土地承包期屆滿可按國家規定繼續承包
四、解讀物權法:禁止侵佔哄搶私分截留破壞國有財產
五、物權法規定:小區車位車庫應首先滿足業主需要
六、解讀物權法:法律、行政法規未禁止抵押的財產均可抵押
七、單位和個人不得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徵收補償費等費用
八、 解讀物權法:物權法明確保護「陽光權」
九、解讀物權法:選聘和解聘物業服務企業須業主共同決定
十、解讀物權法:以集體名義作決定侵害成員合法權益可請法院撤銷

一、物權法明確:公私財產平等保護
新華網北京3月19日電(記者 田雨) 將於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權法規定:「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法律進一步明確,「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物權法屬於民法,民法的一項重要原則是對權利人的權利實行平等保護。我國憲法也明確規定:「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公平競爭、平等保護、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則。」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胡康生指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所有制經濟形成的市場主體都在統一的市場上運作並發生相互關系,各種市場主體都處於平等地位,享有相同權利,遵守相同規則,承擔相同責任。
「如果對各種市場主體不給予平等保護,解決糾紛的辦法、承擔的法律責任不一樣,就不可能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不可能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胡康生說。
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要「保障所有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即使不進入市場交易的財產,憲法也明確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徐顯明說,在財產歸屬依法確定的前提下,作為物權主體,不論是國家、集體,還是私人,對他們的物權也都應當給予平等保護。
徐顯明表示,平等保護不是說不同所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相同的。依據憲法規定,公有制經濟是主體,國有經濟是主導力量,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這主要體現在國家宏觀調控、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准入等方面,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必須確保國有經濟的控制力,而這些是由經濟法、行政法予以規定的。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利明對這部法律確立的平等保護原則給予積極評價。他認為,這是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體現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客觀需要,是多種所有製成分共同發展的前提。
「失去了平等保護,就失去了共同發展。」王利明說,「平等保護原則符合憲法關於所有制性質的規定,真正體現了社會主義的特色。」

二、解讀物權法:滿70年後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自動續期
新華網北京3月19日電(記者田雨)「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這是將於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權法作出的明確規定。
隨著住房制度改革,越來越多的城鎮居民擁有自己的房屋,而且大量集中在住宅小區內。物權法的這一規定,回答了廣大群眾關於「70年大限到期後,我們的住房怎麼辦」的疑問。
我國現行法律規定了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最高期限:居住用地70年;工業用地50年;商業用地40年;綜合用地50年。
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改革開放,當時出讓的一些土地使用期限較短,一些只有30年,很快就要到期。特別是目前絕大多數城市居民都擁有了自己的住房,使土地使用權期滿的問題更加引人關注。
雖然物權法關於70年後自動續期的規定,給老百姓吃了一顆「定心丸」,但是,不少人注意到,法律並沒有對續期的土地使用費支付標准和辦法作出明確規定。
對此,全國人大代錶王煥永表示:「中國老百姓從改革開放到今天,好不容易有了房子可以傳下去,如果到了孫子那一代,房子的情況還說不清,多讓人不放心!」他建議,國家在制定相關的規定時,一定要慎之又慎、反復斟酌。

三、土地承包期屆滿可按國家規定繼續承包
新華網北京3月19日電(記者田雨)在農村實行土地承包經營制度是我國將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制度。將於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權法規定,土地承包期屆滿可繼續承包,賦予了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
物權法規定:「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經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可以延長。」
在物權法草案徵求意見時,不少農民提出承包期屆滿後該怎麼辦的問題。對此,物權法規定:土地承包期屆滿,「由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繼續承包」。
物權法還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法對其承包經營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有權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等農業生產。」
對於土地承包權的轉讓問題,物權法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有權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採取轉包、互換、轉讓等方式流轉。流轉的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餘期限。未經依法批准,不得將承包地用於非農建設。」
專家指出,這一規定既維護了現行法律和現階段國家有關農村土地政策,又為今後修改有關法律或者調整有關政策留有了餘地。
四、解讀物權法:禁止侵佔哄搶私分截留破壞國有財產
新華網北京3月19日電(記者田雨)針對當前國有財產流失的實際情況,將於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權法,在堅持平等保護原則的基礎上,強化了對國有財產的保護。
——物權法明確了國有財產的歸屬:「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財產,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法律並規定了哪些財產屬於國有財產,防止因歸屬不明確而造成國有財產流失。依據憲法和有關法律,物權法明確規定國有財產包括: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的基礎設施,國家機關和國家舉辦的事業單位的財產等;並規定,國家出資的企業,由國務院、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享有出資人權益。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利明指出,這些規定,從法律上進一步明確屬於國家所有的資源性、經營性財產的范圍,對於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具有關鍵性作用。
——物權法強調「國家所有的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侵佔、哄搶、私分、截留、破壞」。針對國有企業財產流失的問題,物權法規定:「違反國有財產管理規定,在企業改制、合並分立、關聯交易等過程中,低價轉讓、合謀私分、擅自擔保或者以其他方式造成國有財產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物權法還對監管不利造成國有財產流失的機構和工作人員設置了「高壓線」。針對國有財產監管中存在的問題,物權法規定:履行國有財產管理、監督職責的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應當依法加強對國有財產的管理、監督,促進國有財產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財產損失;濫用職權,玩忽職守,造成國有財產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這些規定體現了憲法關於加強對社會主義公共財產保護的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王利明說。

五、物權法規定:小區車位車庫應首先滿足業主需要
新華網北京3月19日電(記者崔清新)隨著住房制度改革,現代化社區大量出現。因小區內車位、車庫的歸屬問題,以及停放在小區內道路上車位收費問題而引發的糾紛逐漸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
對此,將於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權法明確規定: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應當首先滿足業主的需要,其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王勝明介紹,車庫、車位不像電梯、樓梯、綠地那樣可以共有公用,它一般都是由業主專有和專用的;而且在買房過程中,通常都是和開發商約定,這些約定可能是出售、附贈或者出租。
王勝明說,物權法規定「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應當首先滿足業主的需要」主要針對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情況:有的開發商將車位、車庫高價出售給小區外的人停放;不少小區沒有車位、車庫或者車位、車庫嚴重不足,佔用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作為車位等問題。
對於在小區共有道路上停放汽車,並收取相關費用的現象,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尹田指出,法律規定,佔用業主共有道路停放汽車的車位,屬業主共有。這就意味著,開發商、物業公司不能將車位收費所得據為己有;如果需要收費,在扣除必要管理費後的所得款應屬於全體業主共有。
尹田說,如果有車的業主無償占據了小區的公共道路,則損害了無車業主的利益,因此只有讓全體業主共同分享停車利益,天平才能得到平衡。
而針對實際生活中由於開發商和業主信息不對稱,許多開發商利用「協商」機制在格式合同中變相決定車位歸自己所有的情況,有職業律師指出,可以通過具體的地方條例來補充完善物權法的規定。
例如杭州市出台的《杭州市居住區配套設施建設管理條例》就規定,地面公共停車泊位、按標准建設的自行車庫屬於居住區全體業主所有,開發商不得擅自租售用於謀利,否則可處以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

六、解讀物權法:法律、行政法規未禁止抵押的財產均可抵押

新華網北京3月19日電(記者 楊維漢) 19日公布的物權法規定,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有權處分的法律、行政法規未禁止抵押的財產可以抵押。
提請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的物權法草案曾經規定:可以抵押的財產包括「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抵押的其他財產」;不得抵押的財產包括「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財產」。
在審議中,有些代表提出,對有些財產,法律、行政法規既沒有規定不得抵押,又沒有規定可以抵押。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法律應予明確。抵押行為屬於民事行為,只要法律未規定不得抵押的財產應當規定可以抵押。
最終,物權法規定,法律、行政法規未禁止抵押的財產可以抵押。物權法規定的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有權處分可抵押財產還包括:建築物和其他土地附著物;建設用地使用權;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正在建造的建築物、船舶、航空器;交通運輸工具。
物權法還規定了不得抵押的財產范圍:土地所有權;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但法律規定可以抵押的除外;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所有權、使用權不明或者有爭議的財產;依法被查封、扣押、監管的財產;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財產。
「以建築物抵押的,該建築物佔用范圍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抵押。以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的,該土地上的建築物一並抵押。」物權法對建築物抵押作出規定,「鄉鎮、村企業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得單獨抵押。以鄉鎮、村企業的廠房等建築物抵押的,其佔用范圍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抵押。」

七、單位和個人不得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徵收補償費等費用
新華網北京3月19日電(記者田雨)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城鄉居民的房屋,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針對現實生活中徵收補償不到位和侵佔補償費用的行為,將於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權法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徵收補償費等費用。」違反規定的,要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特別是切實保護基本農田,是我國面臨的一項十分緊迫而又艱巨的任務。據了解,我國的國情是人口多、耕地少,現在全國耕地保有量只有18.3億畝,人均耕地只有1.4畝,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十一五」規劃綱要確定,到2010年耕地保有量必須保持18億畝,這是一項約束性指標,是不可逾越的底線。
有鑒於此,物權法明確規定:「國家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控制建設用地總量。不得違反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
依據憲法,物權法規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可以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單位、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同時,法律對徵收補償的原則和內容作了規定。
關於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問題,物權法規定:「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等費用,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一規定體現了黨和國家關於征地補償安置必須確保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的原則。
關於徵收單位、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的問題,物權法規定:「徵收單位、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應當依法給予拆遷補償,維護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徵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徵收人的居住條件。」
專家表示,考慮到各地的發展很不平衡,具體的補償標准和補償辦法,由土地管理法等有關法律依照物權法規定的補償原則和補償內容,根據不同情況作出規定。

八、 解讀物權法:物權法明確保護「陽光權」

新華網北京3月19日電(記者孫聞)將於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權法,對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作出明確規定,為公民維護「陽光權」提供了法律依據。
物權法規定:「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准,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速度加快,住宅建設用地供應趨緊,加之一些城市在對新建住宅樓規劃審批環節中存在漏洞,有些開發商違規施工,超規劃建設,導致新建住宅樓層數過高,密度過大;有些人甚至為求便利,私搭亂建,影響相鄰建築的通風、採光,使基於「陽光權」引發的糾紛日益增多。
物權法規定,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法律、法規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
法律專家稱,所謂相鄰關系,簡言之就是不動產的相鄰各方因行使所有權或使用權而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
據民法專家王利明介紹,物權法明確了物的權屬,侵權責任法則將明確權屬受到侵害該怎麼辦。全國人大常委會2007年立法計劃安排的9件預備立法項目中就包括制定侵權責任法。

九、解讀物權法:選聘和解聘物業服務企業須業主共同決定
新華網北京3月19日電(記者 田雨)將於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權法規定,選聘和解聘物業服務企業由業主共同決定。
短短十幾年間,物業服務機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經成為覆蓋面廣,對群眾生活產生重要影響的行業,而業主和物業服務機構 之間的糾紛也逐漸多了起來。
對此,物權法對成立業主大會依法共同維權作出規定。物權法明確,業主可以設立業主大會,選舉業主委員會。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對設立業主大會和選舉業主委員會給予指導和協助。
根據物權法的規定,下列事項由業主共同決定:制定和修改業主大會議事規則;制定和修改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管理規約;選舉業主委員會或者更換業主委員會成員;選聘和解聘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籌集和使用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資金;改建、重建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有關共有和共同管理權利的其他重大事項。
物權法同時明確,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的決定,對業主具有約束力。但是,當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作出的決定侵害業主合法權益時,物權法亦明確規定:「受侵害的業主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

十、解讀物權法:以集體名義作決定侵害成員合法權益可請法院撤銷
新華網北京3月19日電(記者楊維漢)為了加強對集體財產的保護,19日公布的物權法明確規定:「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或者其負責人作出的決定侵害集體成員合法權益的,受侵害的集體成員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
物權法草案曾經規定:「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的負責人作出的決定侵害集體成員合法權益的,該集體成員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
在審議中,有些代表提出,有些地方發生侵害集體成員合法權益的情形,有的是負責人作出的決定,有的是以集體的名義作出的決定。即使以集體的名義作出的決定,如果侵害了集體成員的合法權益,也應有法律救濟手段。
經過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研究和全國人大代表的審議,最終通過的法律作出相應修改。
物權法所指的「集體所有的不動產和動產」包括: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集體所有的建築物、生產設施、農田水利設施;集體所有的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設施;集體所有的其他不動產和動產。
「城鎮集體所有的不動產和動產,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由本集體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集體所有的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侵佔、哄搶、私分、破壞。」物權法規定,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以及章程、村規民約向本集體成員公布集體財產的狀況。

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物權法屬於國家所有的有哪些

根據物權法對於國家所有的財產以下的法規 :
第四十五條 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財產,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國有財產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所有權;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四十六條 礦藏、水流、海域屬於國家所有。

第四十七條 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第四十八條 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資源,屬於國家所有,但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除外。

第四十九條 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屬於國家所有。

第五十條 無線電頻譜資源屬於國家所有。

第五十一條 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文物,屬於國家所有。

第五十二條 國防資產屬於國家所有。

鐵路、公路、電力設施、電信設施和油氣管道等基礎設施,依照法律規定為國家所有的,屬於國家所有。

第五十三條 國家機關對其直接支配的不動產和動產,享有佔有、使用以及依照法律和國務院的有關規定處分的權利。

第五十四條 國家舉辦的事業單位對其直接支配的不動產和動產,享有佔有、使用以及依照法律和國務院的有關規定收益、處分的權利。

第五十五條 國家出資的企業,由國務院、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享有出資人權益。

第五十六條 國家所有的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侵佔、哄搶、私分、截留、破壞。

第五十七條 履行國有財產管理、監督職責的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應當依法加強對國有財產的管理、監督,促進國有財產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財產損失;濫用職權,玩忽職守,造成國有財產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違反國有財產管理規定,在企業改制、合並分立、關聯交易等過程中,低價轉讓、合謀私分、擅自擔保或者以其他方式造成國有財產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❽ 論述物權法體系的內容(即論述我國的物權法規定了哪些物權)

一,根據我國物權法第二條的相關規定,物權法規定的物權包括:動產和不動專產;所稱的物權,包括所屬有權,用益權和擔保物權。
二,請看中華人民共合同物權法的相關內容:
1,第二條: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適用本法。
2,本法所稱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
3,本法所稱物權,是指合法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❾ 物權法的發展過程

物權法是規范民事財產關系的基本法律,在法律體系中起基礎作用,是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徐顯明代表說。

徐顯明代表認為,制定物權法意義重大。首先,是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需要;第二,體現了國家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要求;第三,是實現憲法原則的需要;第四,是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物質財產利益的需要;第五,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

「對國家、集體和私人的物權實行平等保護,是物權法草案的一大亮點。物權法草案堅持了民法的基本原則,即平等原則,包括主體地位平等和保護平等。」徐顯明說,只有主體平等,市場經濟才能運行。當然,平等保護並非指國有財產、集體財產和個人財產在國家經濟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平等。

來自中華全國總工會界的全國政協委員葛文耀說,制定物權法對於堅持我國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保護國有、集體和公民的私有財產,具有重要作用,應該盡快出台。

全國政協委員顧心懌認為,物權是財產所有權,制定一部保護國家、集體、個人財產權的重要法律,是廣大人民群眾的願望,必將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沈春耀代表說,物權是生產生活得以正常進行的前提和基礎。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有健全的物權法律制度。物權法強調保護各種物權,但物權能夠得到法律保障的前提是它必須是合法的。

沈春耀代表說,物權法不是專門針對國有財產而制定的法律,但是物權法對於保護國有財產具有重要作用。物權法是一部專門的法律,它解決基本的法律問題,以此為基礎還需要許多專門的特別規定,物權法還需與各項專門的、具體的法律法規結合起來運用。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委員楊興富代表說,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有、集體、私有三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這就非常需要一種法來規范這三種所有制的財產。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物權法是起支架作用的一部法律。

蔣樹聲代表說,物權法草案明確「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這就意味著國家將堅決控制不是為了公共利益需要的土地徵用,這一條對於保護耕地意義重大。當然,在實踐中還要界定好「公共利益」的內涵,應由國務院出台相關的實施細則加以明確。

「物權法為了更好地保護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明確規定了對於被徵收人的充分補償。」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利明代表說,「其中包括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的補償,徵收單位、個人住宅及其他不動產的補償等。」他說,要解決好在徵收徵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僅靠一部物權法是不夠的,還需要進一步修訂《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等配套法律,以貫徹落實好物權法有關保護公民財產權益的規定。

❿ 物權的種類和內容是法定的那麼具體的含義是什麼

這是物權法定原則的基本內涵之一。

1、物權的種類法定是指:

當事人設定的物權必須符合現行法律的明確規定,即「只允許當事人按照法律規定的物權秩序確定他們之間的關系」。

如果法律無明文規定物權種類時,則不能解釋為法律允許當事人自由設定,只可解釋為法律禁止當事人創設此種物權。

2、物權的內容法定是指:

禁止當事人創設與物權法定內容相悖的物權,當事人不得逾越法律規定的物權內容的界限,改變法律明文規定的物權內容,如約定永久性地限制所有人對其所有物的處分權,亦即取消所有權中的處分權能。

由於所有權是所有人對其所有物於法令限制范圍內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除法律規定的限制外,無論設定用益物權還是擔保物權,都不能對物權人處分權設定永久的期限限制,否則將使所有權有名無實。

(10)物權的政法委擴展閱讀:

我國《物權法》中的物權基本原則:

第四條 平等保護國家、集體和私人的物權

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五條 物權法定原則

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

第六條 物權公示原則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

第七條 取得和行使物權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原則

物權的取得和行使,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閱讀全文

與物權的政法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
武漢圓通快遞投訴電話 瀏覽:33
馬鞍山到開原 瀏覽:797
版權標記放在哪裡 瀏覽:441
創造與魔法陪配方 瀏覽:724
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感悟 瀏覽:944
定融債權轉讓 瀏覽:41
安徽二手塔吊轉讓信息 瀏覽:413
土地買賣使用權協議 瀏覽:54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知識競賽 瀏覽: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