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經濟林林地資產評估是否可以用重置成本法進行評估
是升值性資產,可以用重置法
⑵ 林權證是否可以證明土地所有權
林權證是不能證明土地所有權的,林權證只能證明這塊林地的承包經營權屬於你的,而所有權都屬於集體的。
⑶ 用土地使用權出資必須進行評估嗎
【解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二十七條規定,股東可以用貨幣版出資權,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
對作為出資的非貨幣財產應當評估作價,核實財產,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價。法律、行政法規對評估作價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全體股東的貨幣出資金額不得低於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三十。
《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准則第1602號驗資
》也規定,以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無形資產出資的,應當審驗其權屬轉移情況,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資產評估的基礎上審驗其價值。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評估就無法取得土地使用權出資的驗資報告,自然也就無法完成正常出資行為。
⑷ 土地使用權的評估程序
評估土地的基本程序有以下幾個步驟:
1、明確土地使用權評估的有關事版項(包括委託方、評估權目的、評估范圍、基準日、評估時間要求等);
2、根據土地使用權評估范圍,填寫土地使用權清單表;
3、檢查土地產權是否清楚,有無糾紛,土地產權性質是出讓還是劃撥,宗地劃分是否合理,四至是否明確,是否存在他項權利等;
4、調查待估宗地所在市縣的自然條件(包括人口、面積、氣候、水文、土壤)、行政區劃、經濟發展(包括經濟結構、主要產品、工農業總產值、居民收入、社會投資狀況等)、城市規劃與城市性質、產業政策(與估價對象相關類型的產業分布、產品銷售及有關優惠政策)和稅收政策等;
5、現場查戡待估宗地及周圍地區的土地利用情況,待估宗地用途是否相符,主要建築物名稱、建構築物結構、用途等,周圍交通條件、環境條件、集聚狀況等;
6、調配待估宗地的基礎設施條件、開發費用水平;
7、調查待估宗地所在市縣的地價水平、房屋建築物成本、售價、租金水平、新建用地的征地水平、有關稅費、基準地價及修正體系、待估宗地在基準地價中的土地級別、交易狀況;
8、根據估價對象特點,明確土地使用權評估思路,選樣合適的評估方法,進行初步測算,並確定最終地價。
⑸ 林權證登記為既有林木所有權又有林地使用權適用什麼評估方法
價值評估法,林木的現有價值再加上林地未來使用期內的使用價值。
⑹ 林地使用權能代替土地使用權
林地使用權是使用權的一種,能證明你可使用管理該林地,用於林業生產獲得收益和及因林地徵收獲得補償的權利。但你不得擅自改變土地用途。
⑺ 林地經營權和林地上的樹可以評估抵賬嗎
可以的,
林權評估方法
資產評估基本方法包括市場法、收益法和資產基礎法。
市場法,是指通過市場調查,選擇一項或幾項與被評估資產相同或相似的資產作為比較對象,分析比較對象的交易價格和交易條件,進行對比調整,估算待評估資產價值的方法。
收益法,是指通過將待評估資產預期收益資本化或者折現,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評估方法。
成本法,是指用現時條件下重新購臵和建造一項全新狀態的資產所需的全部成本,減去待評估資產已經發生的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得到的差額作為被評估資產評估值的一種資產評估方法。
按照《資產評估准則—基本准則》,評估需根據評估目的、價值類型、資料收集情況等相關條件,恰當選擇一種或多種資產評估方法。
具體評估方法如下:
(一)林地使用權評估
根據《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規范(試行)》的規定,林地使用權評估方法有現行市價法、林地期望價法、年金資本化法、林地費用價法。現行市價法是以相同或類似條件林地的現行市價作為比較基礎,通過調整委估資產與對比對象的差異,得出委估資產的價值,根據評估人員的調查情況,市場上雖然成交案列很多,但由於對成交案列缺乏第一手資料,無法與委估林地進行立地質量等參數的對比、修正,因此不宜採用市價法。
⑻ 縣級林業局是否具備林權評估條件出具的林權評估報告是否合法
你好:林地證書和林權證書是兩個概念。林權證是對樹木登記造冊,是不動產的憑證,不涉及四至;林地證是對土地使用權的確認,涉及四至。依據物權法,不動產自登記之日起取得受法律保護,因此,不能因為沒有林地使用權導致林木所有權喪失。因此,「林業局要求收回林權證「
行為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可以通過行政訴訟的方式請求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
⑼ 關於林地所有權與使用權
使用權不能繼承,除非權利人仍然同意由死者家屬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