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土地使用權人和土地所有權人有什麼區別
我國的土地分國有復與制集體所有,所有權人為國家或集體,相當於國家是大地主,我們要用地得向他們租,交租金,交了租金後就獲得了使用這塊地的權利,但租期滿了後,這塊地的所有權並不是就成為了我們的,那還是國家的,要繼續用就還得繼續租,只是在租金等方面看到時候的政策罷了。
『貳』 提供汽車免費使用權的行為涉及哪些稅收
:提供汽車免費使用權,車輛所有權並沒有轉移,實質上是零價格租賃。進一步分析,將新車提供給別人免費使用,要經過一些前置環節:公司先將汽車從庫存中提出,自產自用,進行車輛登記,然後將手續齊全、可以合法運行的車輛提供給別人免費使用。弄清這些業務環節,才能准確把握納稅事宜。
月賽冠軍和幸運觀眾獲得汽車免費使用權應納個人所得稅
無論是月賽冠軍,還是幸運觀眾,獲得汽車免費使用權均系獲獎所得,應按偶然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適用稅率20%.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條規定,個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現金、實物、有價證券和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汽車免費使用權即為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應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
個人所得稅以支付所得者為扣繳義務人,汽車公司應參照所在地租車行情,在提供車輛免費使用權時,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假設當地該品牌汽車包年租賃的價格為1.17萬元,則公司向幸運觀眾提供一年的汽車免費使用權時,應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11700*20%=2340(元)。
汽車公司涉及多個稅種
消費稅。汽車自產自用,於移送使用時繳納消費稅。根據氣缸容量,適用從1%到40%的七級稅率。假設汽車銷售指導價為8.78萬元,適用消費稅率5%,應納消費稅87800*5%=4390(元)。
增值稅。《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第十一條、第十二條和第四十條規定,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無償提供交通運輸業、郵政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服務視同提供應稅服務,應當按照納稅人最近時期提供同類應稅服務的平均價格確定銷售額,有形動產租賃適用增值稅稅率17%.假設該汽車當地包年租賃的價格為1.17萬元,則公司向幸運觀眾提供一年的汽車免費使用權,應繳納增值稅1.17/1.17*17%=0.17(萬元)。
車輛購置稅。車輛購置稅暫行條例規定,車輛自產自用應按10%的稅率繳納車輛購置稅。假設汽車銷售指導價為8.78萬元,應繳納車輛購置稅87800*10%=8780(元)。
車船稅。作為汽車所有人,汽車公司應按年繳納車船稅,具體適用稅額由省級人民政府在規定的稅額幅度內確定,由保險機構在辦理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業務時代扣代繳。雖然車船稅法規定,車船稅也可以由車船管理人繳納,但汽車登記、年檢都在公司所在地,而幸運觀眾卻可能是在全國任何一個地方,顯然由公司繳納更合理,更具有操作性。
企業所得稅。在汽車自產自用環節,所有權沒有轉移,不視同銷售,公司可不計收入。在提供汽車免費使用權環節,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的規定,企業將貨物、財產、勞務用於廣告應當視同銷售貨物、轉讓財產或者提供勞務,因此應按市場公允價值1.17萬元(一年)確認租賃收入,按不含稅收入1萬元(1.17/1.17)計繳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確立了權責發生制原則,如果提供汽車免費使用權兩年,則應將視同租賃收入2.34萬元分解到兩個年度,每年按不含稅收入1萬元(1.17/1.17)計繳企業所得稅。
『叄』 企業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和所有權都應該交營業稅嗎
不是,要區分具體情況。2013年營改增,無形資產的轉讓根據具體內容不同,回需要繳納的稅答種不同:
轉讓無專利技術、非專利技術、商譽、商標、著作權,屬於增值稅應稅服務范圍,屬於2013年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范疇,稅率6%;
轉讓土地使用權和自然資源使用權仍然屬於營業稅應稅行為,稅率5%。
『肆』 什麼行為是應稅行為舉例說明。
應稅行為指有償提供應稅勞務、有償轉讓無形資產所有權或使用權、有償轉讓不動產所有權的行為。直白地來說就是做了一些在稅法上面規定的需要進行納稅的行為,比如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不同的稅種,也不一樣!
拓展資料:
行為劃分
1、經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准經營金銀首飾批發業務的單位將金銀首飾銷售給同時持有《許可證》影印件及《金銀首飾購貨(加工)管理證明單》的經營單位,不徵收消費稅,但其必須保留購貨方的上述證件,否則一律視同零售徵收消費稅。
2、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從事金銀首飾加工業務的單位為同時持有《許可證》影印件及《證明單》的經營單位加工金銀首飾,不徵收消費稅,但其必須保留委託方的上述證件,否則一律視同零售徵收消費稅。
3、經營單位兼營生產、加工、批發、零售業務的,若沒有分別核算銷售或者劃分不清的,一律視同零售徵收消費稅。
行為稅是國家為了對某些特定行為進行限制或開辟某些財源而課征的一類稅收。如針對一些奢侈性的社會消費行為,徵收娛樂稅、宴席稅;針對牲畜交易和屠宰等行為,徵收交易稅、屠宰稅;針對財產和商事憑證貼花行為,徵收印花稅,等等。行為稅收入零星分散,一般作為地方政府籌集地方財政資金的一種手段,行為課稅的最大特點是征納行為的發生具有偶然性或一次性。
行為稅的征稅對象,是國家稅法規定的,除商品流轉、勞務收入、收益、所得、財產佔有、特定目的、資源開采和佔用等行為之外的其他各種應稅行為。如中國現行的屠宰稅、印花稅、筵席稅等。行為稅包括的稅種較多,各個稅種的具體課征對象差異甚大,所以此類稅收中各稅種的課征制度也不大相同。
由於行為稅中很多稅種是國家根據一定時期的客觀需要,大部分是為了限制某種特定的行為而開征的,因此,除屠宰稅、印花稅等稅負轉較輕、長期徵收的稅種之外,稅負都較重,稅源都不很穩定。加之徵收范圍有限,稅源零星,徵收管理難度較大,又多為地方稅,在稅制體系中此類稅收一般作為輔助稅種存在。
『伍』 全面營改增後,土地所有者出讓土地使用權和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是否需要繳納增值稅
答:第一,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專的通知》(財稅〔屬2016〕36號)附件3 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過渡政策的規定:「一、下列項目免徵增值稅
(三十七)土地所有者出讓土地使用權和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
六、上述增值稅優惠政策除已規定期限的項目和第五條政策外,其他均在營改增試點期間執行。如果試點納稅人在納入營改增試點之日前已經按照有關政策規定享受了營業稅稅收優惠,在剩餘稅收優惠政策期限內,按照本規定享受有關增值稅優惠。」
第二,根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於明確無償轉讓股票等增值稅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0年第40號)三、土地所有者依法徵收土地,並向土地使用者支付土地及其相關有形動產、不動產補償費的行為,屬於《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過渡政策的規定》(財稅〔2016〕36號印發)第一條第(三十七)項規定的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的情形。
四、本公告自發布之日起執行。此前已發生未處理的事項,按本公告規定執行。
『陸』 土地使用權怎麼核算 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的區別
土地使用權,是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農民集體和公民個人,以及三資企業,凡具備法定條件者,依照法定程序或依約定對國有土地或農民集體土地所享有的佔有、利用、收益和有限處分的權利。
房屋所有權,是指房屋所有權屬於個人產權,是私有財產權的一種,是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保護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第六十四條,私人對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產工具、原材料等不動產和動產享有所有權。其年限是永遠的。
房屋所有權(即房產權)是永遠的,沒有期限限制,只要房產沒有完全毀損滅失就能一直享有[房產證里是沒有期限登記欄的];
土地使用權是有期限的。國家通過土地有期出讓方式,授予用地人40年、50年、70年不等的使用權。
也就是說房子的所有權是永遠的,只要房子不塌,這房子就一直是產權人的,但是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土地是國家的。根據項目的立項不同,租用國家土地的周期也不同,住宅70年,辦公/公建50年,商業/工業40年。
土地使用權用於自行開發建造廠房等自用地上建築物時,土地使用權的賬面價值不與地上建築物合並計算其成本,而仍作為無形資產進行核算。
如果房地產開發企業取得的土地使用權用於建造對外出售的房屋建築物的,其相關的土地使用權的價值應當計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築物成本。
企業外購房屋建築物所支付的價款中包括土地使用權以及建築物的價值的,一般應當對實際支付的價款按照合理的方法(例如,公允價值相對比例)在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之間進行分配;確實無法在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之間進行合理分配的,才全部作為固定資產核算。
(一)土地使用權的確認和計量。企業土地使用權的確認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
(1)該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2)該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通常有行政劃撥、出讓、二三級市場購買、投資者投入、租賃等之分,且土地開發程度不同,其所含成本內容也不同,所以企業土地使用權取得的核算應區別各種情況對待。
1. 行政劃撥取得。如無償劃撥則不需進行會計處理;如劃撥取得後需支付農用地徵用費或拆遷安置補償費的,支付的農用地徵用費、拆遷安置補償費列「在建工程——其他支出」核算,支付的平整費用列「在建工程——基建工程」核算。
2.出讓取得。支付的土地出讓金列「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核算,支付的農用地徵用費、拆遷安置補償費和取得時應由使用者繳納的各種稅費列「在建工程——其他支出」核算,支付的平整費用列「在建工程——基建工程」核算。
3.市場購買取得。支付的價款列「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核算,支付的相關稅費列「在建工程——其他支出」核算。
4.投資者投入取得。取得時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款列「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核算,支付的相關稅費列「在建工程——其他支出」核算。
5.租賃取得。支付的租賃費分期列「管理費用」。
6.換入或債務重組取得。通過非貨幣性交易換入的或通過債務重組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應按有關非貨幣性交易或債務重組的會計處理規定確定入賬價值,列「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核算。
7. 補地價。原為劃撥取得的土地,經批准將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出租、抵押、作價入股和投資時,應按規定補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即為補地價,補地價價款列「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核算。
房地產開發企業以上業務中涉及「在建工程」科目的,均應通過「生產(開發)成本」科目核算。 值得說明的是,現行企業中由於以下兩種原因而在「固定資產——土地」科目核算土地:(1)1993年開始的全國性清產核資中按規定估價,並經批復確認按固定資產入賬核算的土地;(2)1993年開始的清產核資以前「已經估價單獨入賬的土地」。該情況企業在佔有使用上不存在期限,在價值上不計提折舊。
(二)土地使用權的攤銷。企業出讓取得、市場購買取得、接受投資等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在尚未開發或建造自用項目前,作為無形資產核算,並按規定的期限分期攤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最高年限如下:商業、旅遊、娛樂用地40年,工業用地50年,居住用地70年,綜合或其他用地50年。企業取得土地使用權時,應明確該土地辦理出讓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使用年限,如該土地是早年出讓取得的,攤銷年限應是原規定年限減去已經使用年限後的剩餘年限。但國家規定「滿二年未動工的,可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關部門行為或者動工開發必須的前期工作造成動工開發遲延的除外。」 攤銷土地使用權價值時,借記「管理費用——無形資產攤銷」科目,貸記「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科目。
(三)土地使用權減值。由於土地的不可再生性、不可移動性等特性和國家實行的管理制度決定,土地使用權的減值可能性較小;產生減值時,大多已形成包括建築物在內的房地產,此時應計提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無論是計提無形資產減值准備或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均列「營業外支出」科目及相關明細科目。
(四)土地使用權處置和滅失。
1. 建造開發。企業因利用土地建造自用項目時,應將土地使用權的賬面價值全部轉入在建工程成本;房地產開發企業開發商品房時,應將土地使用權的賬面價值全部轉入開發成本。
2.轉讓。根據建設部第45號令《城市房地產轉讓管理規定》,房地產的買賣、投資入股、合作開發、抵債等權屬發生轉移的形式均為轉讓;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為嚴格限制炒買地皮和切實保障建設項目的實施規定:「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應按照出讓合同約定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並取得土地使用權證書。屬於房屋建設工程應完成開發投資總額的25%以上。
『柒』 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需要交增值稅嗎
轉讓商抄品使用權,屬於營襲改增服務業項目,繳納6%增值稅;出租包裝物,屬於有形動產租賃服務,繳納17%增值稅。
轉讓無形資產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單位和個人應納營業稅額按照營業額和規定的稅率計算,其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營業額×稅率、轉讓無形資產的營業稅稅率為5%,營改增之後適應增值稅稅率6%。
無形資產使用權的轉讓即無形資產出租,而無形資產所有權的轉讓主要表現為出售無形資產,此外,也包括用無形資產抵償債務、用無形資產換入非貨幣性資產等。
無形資產使用權的轉讓將部分使用權讓渡給其他單位或個人,出讓方仍保留對該無形資產的所有權,因而仍擁有使用、收益和處置的權利。受讓方取得無形資產的使用權,在合同規定的范圍內合理使用而無權轉讓。
在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的情況下,由於轉讓企業仍擁有無形資產的所有權,不注銷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轉讓取得的收入計入其他業務收入,發生與轉讓有關的各種費用支出計入其他業務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