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知識產權法教程的作者簡介
王遷,男,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大學法學博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法學碩士。上海市「曙光學者」、上海2010年世博會知識產權咨詢專家、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研究會理事、中國版權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著作權糾紛調解委員會委員、上海互聯網版權工作委員會咨詢專家、上海多家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咨詢專家、《美國版權協會雜志》和《中國版權》雜志編委會成員。出版專著《論「基因歧視」及其法律對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網路環境中的著作權保護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合著《知識產權間接侵權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和《中歐網路版權保護比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獨著教材《知識產權法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2009年)、《網路版權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與《著作權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發表學術論文和評論八十餘篇。主持過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司法部課題、教育部課題和中國與歐盟信息社會項目課題等。參與了《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的起草工作,作為專家調研組成員參加了《著作權法》修訂的調研工作。2009年被評為上海市第四屆「優秀中青年法學家」。
② 知識產權法教程的作品目錄
第一章 總論第一節 知識與財產第二節 知識產權的概念與范圍第三節 知識產權的特徵和性質第四節 知識產權侵權救濟的程序保障第二章 著作權法律制度概述第一節 著作權的概念第二節 著作權制度的產生與發展第三章 著作權的客體第一節 作品的概念第二節 獨創性第三節 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第四節 作品的分類第四章 著作權的內容第一節 著作人身權第二節 著作財產權第五章 著作權主體和著作權的歸屬第一節 著作權主體概述第二節 作者第三節 特殊作品的著作權歸屬與行使第六章 鄰接權第一節 鄰接權概述第二節 表演者權第三節 錄音錄像製作者權第四節 廣播組織權第五節 其他鄰接權第七章 對著作權的限制第一節 對著作權的限制概述第二節 合理使用第三節 法定許可第八章 著作權侵權及法律責任第一節 直接侵權第二節 間接侵權第三節 對技術措施與權利管理信息的特殊保護第四節 侵權訴訟中的舉證第五節 侵犯著作權的法律責任第九章 專利法律制度概述第一節 專利的概念和特徵第二節 專利制度的起源與發展第三節 專利制度的作用第十章 專利權的客體第一節 發明第二節 實用新型第三節 外觀設計第四節 不授予專利權的對象第十一章 專利權的主體第一節 發明人或設計人第二節 發明人或設計人的單位第三節 合作發明與委託發明的權利人第四節 外國人第五節 受讓人第十二章 專利申請、審查與授權的實質條件第一節 專利申請日第二節 專利申請文件第三節 單一性原則和申請的分案第四節 專利審查第五節 復審第六節 專利授權的實質條件第七節 專利權的無效宣告第十三章 專利權的內容第一節 專利權內容概述第二節 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的內容第三節 外觀設計專利權的內容第十四章 對專利權的限制第一節 不視為侵犯專利權的行為第二節 強制許可第十五章 專利侵權及法律責任第一節 專利保護范圍的確定第二節 假冒專利第三節 法律責任第十六章 商標法律制度概述第一節 商標的概念和功能第二節 商標的分類第十七章 商標權的取得第一節 取得商標權的途徑第二節 商標注冊的對象——符合法律要求的特定標志第三節 商標的申請與注冊第十八章 商標權的內容第一節 商標專用權的含義第二節 商標專用權的續展第三節 商標專用權的消滅第四節 商標專用權的轉讓與許可第十九章 對商標權的限制第一節 描述商品或服務的特徵第二節 說明商品或服務的用途第三節 商標權用盡第四節 基於其他正當目的或理由的使用第二十章 商標侵權及其法律責任第一節 商標侵權行為第二節 商標侵權的法律責任第二十一章 馳名商標的特別保護第一節 馳名商標特別保護概述第二節 我國對馳名商標的特別保護機制第三節 對馳名商標的認定
③ 教程:被投訴知識產權侵權,如何正確為自己申訴
1、確認自己是否侵權、是有意還是無意、侵權程度;
2、確認對方是否回有權、權利穩定性、對方對其答的重視度;
3、根據1.2決定是通過和解、協議授權還是通過訴訟、無效應對;
最好找專業的人來處理;
知識產權價值不易衡量且具有壟斷性,如果涉及的內容對自己的價值比較高,建議盡快處理!!
④ 知識產權基礎教程的介紹
《知識產權基礎教程》是2009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兵。
⑤ 知識產權法教程的介紹
《知識產權法教程》第三版是2011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遷。
⑥ 知識產權法教程的編輯推薦
21世紀民商法學系列教材具有以下特點:第一,選題全面,規模宏大。不僅細分了傳統民商法的各個部門,也包括了邊緣學科。第二,體例新穎,結構完整。不僅打破了傳統教材的編寫體例,而且還大膽地引進英美法教材的編撰模式,每本教材除了體系化地講授本門課程的基本內容外,還穿插引用資料、案例或事例加以評析,每章後還列出進一步閱讀的著述。第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材中特辟理論研究與實務探討專欄,選取理論界和實務界的爭議問題,列舉各派觀點,和作者自己的主張。
⑦ 知識產權法教程的內容簡介
《21世紀民商法學系列教材:知識產權法教程(第3版)》自2007年9月出版之後,國內外知識產權立法和司法實踐都出現了許多新的進展和變化。2008年年底全國人大對《專利法》進行了第三次修改,2009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頒布了《關於審理涉及馳名商標保護的民事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而有價值的新案例更是層出不窮,同時也引發了許多理論與實務中的新問題。這些新發展需要在書中得到反映。另外,筆者的《網路版權法》也於2008年12月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而且與《21世紀民商法學系列教材:知識產權法教程(第3版)》同屬於「21世紀民商法學系列教材」。為了避免重復,也需要調整《21世紀民商法學系列教材:知識產權法教程(第3版)》第一版中涉及網路著作權問題的部分內容。
為此,筆者此次從以下幾個方面對《21世紀民商法學系列教材:知識產權法教程(第3版)》進行了修訂:一是根據新《專利法》對相關內容進行了更新。二是刪除了涉及網路環境中著作權保護的「理論研究」和「典型案例分析」,只留下了為理解「信息網路傳播權」所必不可少的內容。三是增加了新的「理論研究」、「典型案例分析」,並適當刪除了較老的案例。四是更正了第一版中存在的錯誤或不當之處。限於筆者的水平,修訂後《21世紀民商法學系列教材:知識產權法教程(第3版)》中一定還存在不少問題。筆者誠懇地期待各位讀者的批評指正,也會在今後的修訂中不斷對《21世紀民商法學系列教材:知識產權法教程(第3版)》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