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自主知識產權的獲得方式什麼意思
是自主發開獲得,還是購買獲得,還是採用「獨占實施許可」的方式獲得。
Ⅱ 授權使用的知識產權算不算自主知識產權
您好,從廣義上講,自己通過支付費用等形式買斷他人專利等知識產權,對其購得的智力成果享有自由支配和處分的權利,而不受原權利人的干涉,由此而生產出新產品的,也可以稱之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從法理上看幾乎不存在「自主知識產權」,更不存在「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因為任何知識產權均是相對而非絕對的,其行使均受到一定的限制。如著作權人行使著作權,應受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的限制,專利權人行使專利權應受不視為專利侵權和強制許可的限制等。
事實上,「自主知識產權」的提出,與我國前些年擁有知識產權數量不足和質量不高的狀態有關,其含義是強調我國應努力增加知識產權數量並提升知識產權質量的態度和決心。根據我國對「自主知識產權」一詞的實際使用情況,「自主知識產權」可理解為由我國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享有或控制的知識產權,即我國民事主體擁有的知識產權,以區別於外國民事主體擁有的知識產權。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Ⅲ 「專利」與「自主知識產權」的意義、關系、區別 是什麼
簡單說,專利屬於知識產權的一種類型,下面是詳細的解釋。
希望對你的理解有點用處
什麼是專利
專利是專利法中最基本的概念。社會上對它的認識一般有三種含義:一是指專利權;二是指受到專利權保護的發明創造;三是指專利文獻。例如:我有三項專利,就是指有三項專利權;這項產品包括三項專利,就是指這項產品使用了三項受到專利權保護的發明創造(專利技術或外觀設計);我要去查專利,就是指去查閱專利文獻。專利法中所說的專利主要是指專利權。
所謂專利權就是由國家知識產權主管機關依據專利法授予申請人的一種實施其發明創造的專有權。一項發明創造完成以後,往往會產生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發明創造應當歸誰所有和權利的范圍以及如何利用的問題。沒有受到專利保護的發明創造難以解決這些問題,其內容泄露以後任何人都可以利用這項發明創造。發明創造被授予專利權以後,專利法保護專利權不受侵犯,任何人要實施專利,除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必須得到專利權人的許可,並按雙方協議支付使用費,否則就是侵權。專利權人有權要求侵權者停止侵權行為,專利權人因專利權受到侵犯而經濟上受到損失的,還可以要求侵權者賠償。如果對
方拒絕這些要求,專利權人有權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或向人民法院起訴。
專利權是一種知識產權,它與有形財產權不同,具有時間性和地域性限制。專利權只在一定期限內有效,期限屆滿後專利權就不再存在,它所保護的發明創造就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財富,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利用。專利權的有效期是由專利法規定的。專利權的地域性限制是指一個國家授予的專利權,只在授予國的法律有效管轄范圍內有效,對其他國家沒有任何法律約束力。每個國家所授予的專利權,其效力是互相獨立的。
專利權並不是伴隨發明創造的完成而自動產生的,需要申請人按照專利法規定的程序和手續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提出申請,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審查,認為符合專利法規定的申請才能授予專利權。如果申請人不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提出申請,無論發明創造如何重要,如何有經濟效益都不能授予專利權。
取得專利權的發明創造必須將發明內容在權利要求書、說明書或圖片、照片中充分公開,因為在把無形的發明創造變成專利權這種權利時,要靠權利要求書或圖片、照片來劃定保護范圍,而這些公開的內容是支持權利存在的惟一依據。記載發明創造內容的說明書、權利要求書或者圖片、照片就是專利文獻中最重要的部分。
專利在國際上通常指發明專利。我國專利法除發明專利以外,還規定有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並規定發明專利批准以後有效期為從申請日起算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的有效期為從申請日起算10年。
什麼是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科學技術方面或文化藝術方面,對創造性的勞動所完成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這個定義包括三點意思:
(1)知識產權的客體是人的智力成果,有人稱為精神的(智慧的)產出物。這種產出物(智力成果)也屬於一種無形財產或無體財產,但是它與那種屬於物理的產物的無體財產(如電氣)、與那種屬於權利的無形財產(如抵押權、商標權)不同,它是人的智力活動(大腦的活動)的直接產物。這種智力成果又不僅是思想,而是思想的表現。但它又與思想的載體不同。
(2)權利主體對智力成果為獨占的排他的利用,在這一點,有似於物權中的所有權,所以過去將之歸入財產權。
(3)權利人從知識產權取得的利益既有經濟性質的,也有非經濟性的。這兩方面結合在一起,不可分。因此,知識產權既與人格權親屬權(其利益主要是非經濟的)不同,也與財產權(其利益主要是經濟的)不同。
知識產權包括:工業產權和版權(在我國稱為著作權)兩部分。
■發明專利、商標以及工業品外觀設計等方面組成的工業產權。工業產權包括專利、商標、服務標志、廠商名稱、原產地名稱、制止不正當競爭等。下面只指出工業產權中的一些主要類型:
△商標權是指商標主管機關依法授予商標所有人對其注冊商標受國家法律保護的專有權。商標是用以區別商品和服務不同來源的商業性標志,由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顏色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組合構成。我國商標權的獲得必須履行商標注冊程序,而且實行申請在先原則。 商標是產業活動中的一種識別標志,所以商標權的作用主要在於維護產業活動中的秩序,與專利權的作用主要在於促進產業的發展不同。
△專利權與專利保護是指一項發明創造向國家專利局提出專利申請,經依法審查合格後,向專利申請人授予的在規定時間內對該項發明創造享有的專有權。發明創造被授予專利權後,專利權人對該項發明創造擁有獨占權,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和進口其專利產品。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即侵犯其專利權,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專利權人或厲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專利保護採取司法和行政執法「兩條途徑、平行運作、司法保障」的保護模式。本地區行政保護採取巡迴執法和聯合執法的專利執法形式,集中力量,重點對群體侵權、反復侵權等嚴重擾亂專利法治環境的現象加大打擊力度。
△商號權。即廠商名稱權,是對自己已登記的商號(廠商名稱、企業名稱)不受他人妨害的一種使用權。企業的商號權不能等同於個人的姓名權(人格權的一種)。
此外,如原產地名稱、專有技術、反不正當競爭等也規定在巴黎公約中,但原產地名稱不是智力成果,專有技術和不正當競爭只能由反不當競爭法保護,一般不列入知識產權的范圍。
■ 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文學、音樂、戲劇、繪畫、雕塑、攝影和電影攝影等方面的作品組成版權。版權是法律上規定的某一單位或個人對某項著作享有印刷出版和銷售的權利,任何人要復制、翻譯、改編或演出等均需要得到版權所有人的許可,否則就是對他人權利的侵權行為。知識產權的實質是把人類的智力成果作為財產來看待。 著作權是文學、藝術、科學技術作品的原+創作者,依法對其作品所享有的一種民事權利。
△著作權。在我國,著作權用在廣義時,包括(狹義的)著作權、著作鄰接權、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等,屬於著作權法規定的范圍。這是著作權人對著作物(作品)獨占利用的排他的權利。狹義的著作權又分為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著作權法第10條)。把著作權分為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是不妥當的。著作權與專利權、商標權有時有交叉情形,這是知識產權的一個特點。
Ⅳ 什麼是自主知識產權
小議「自主知識產權」
博 謇
在各大網站搜索欄里輸入「自主知識產權」這個詞,就會發現與之相關的新聞數以千計,用鋪天蓋地來形容也毫不為過。
中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EVD閃亮登場……「自主知識產權」這幾個字還出現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應該說「自主知識產權」已經成為去年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之一。
筆者認為,「自主知識產權」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法律概念,筆者僅就媒體上常見的所謂「自主知識產權」的含義,發表一些管窺之見。
筆者認為,首先像專利這種知識產權,必須是經過法律規定的程序授予權利,才能稱之為擁有知識產權。一家企業剛剛發明了一項新技術,的的確確是自己發明的,而且技術上也絕對先進,能不能稱之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呢?不能,因為他們壓根兒就沒有去申請專利,也不可能獲得授權,連知識產權都沒有,又怎麼能談得上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呢?
僅有一兩項專利就能概論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嗎?我們的DVD生產廠家不是沒有自己的專利,而是因為有幾十項核心專利被國外的所謂「6C」、「3C」、「1C」們所掌握,避不開,繞不過去,要想繼續生產,就得交費沒商量,除了接受人家的城下之盟,別無選擇。可見,沒有控制力,仍然談不上「自主知識產權」。我國有一家制葯企業,完全掌握核心專利,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國家試行標准,原先幾乎完全佔領國內市場的國外生產廠家,現在幾乎完全退出了中國市場。今後包括國外廠商在內,要想在中國涉足該產品就必須符合這個標准,而標准背後就是專利,這就是控制力。
有技術,沒有經過一定的法律程序確認,談不上自主知識產權;有自己的知識產權但沒有控制力,也不是自主知識產權;只有擁有核心技術,可以主宰市場,不受制於人,甚至讓別人受制於自己,才是真正的自主知識產權。
Ⅳ 專利和自主知識產權有什麼區別需要詳細解答,3Q!
在各大網站搜索欄里輸入「自主知識產權」這個詞,就會發現與之相關的新聞數以千計,用鋪天蓋地來形容也毫不為過。中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EVD閃亮登場……「自主知識產權」這幾個字還出現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應該說「自主知識產權」已經成為去年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之一。
個人認為,「自主知識產權」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法律概念,僅就媒體上常見的所謂「自主知識產權」的含義,發表一些管窺之見。
個人認為,首先像專利這種知識產權,必須是經過法律規定的程序授予權利,才能稱之為擁有知識產權。一家企業剛剛發明了一項新技術,的的確確是自己發明的,而且技術上也絕對先進,能不能稱之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呢?不能,因為他們壓根兒就沒有去申請專利,也不可能獲得授權,連知識產權都沒有,又怎麼能談得上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呢?
僅有一兩項專利就能概論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嗎?我們的DVD生產廠家不是沒有自己的專利,而是因為有幾十項核心專利被國外的所謂「6C」、「3C」、 「1C」們所掌握,避不開,繞不過去,要想繼續生產,就得交費沒商量,除了接受人家的城下之盟,別無選擇。可見,沒有控制力,仍然談不上「自主知識產權」。我國有一家制葯企業,完全掌握核心專利,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國家試行標准,原先幾乎完全佔領國內市場的國外生產廠家,現在幾乎完全退出了中國市場。今後包括國外廠商在內,要想在中國涉足該產品就必須符合這個標准,而標准背後就是專利,這就是控制力。
有技術,沒有經過一定的法律程序確認,談不上自主知識產權;有自己的知識產權但沒有控制力,也不是自主知識產權;只有擁有核心技術,可以主宰市場,不受制於人,甚至讓別人受制於自己,才是真正的自主知識產權。
什麼是專利
專利是專利法中最基本的概念。社會上對它的認識一般有三種含義:一是指專利權;二是指受到專利權保護的發明創造;三是指專利文獻。例如:我有三項專利,就是指有三項專利權;這項產品包括三項專利,就是指這項產品使用了三項受到專利權保護的發明創造(專利技術或外觀設計);我要去查專利,就是指去查閱專利文獻。專利法中所說的專利主要是指專利權。
所謂專利權就是由國家知識產權主管機關依據專利法授予申請人的一種實施其發明創造的專有權。一項發明創造完成以後,往往會產生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發明創造應當歸誰所有和權利的范圍以及如何利用的問題。沒有受到專利保護的發明創造難以解決這些問題,其內容泄露以後任何人都可以利用這項發明創造。發明創造被授予專利權以後,專利法保護專利權不受侵犯,任何人要實施專利,除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必須得到專利權人的許可,並按雙方協議支付使用費,否則就是侵權。專利權人有權要求侵權者停止侵權行為,專利權人因專利權受到侵犯而經濟上受到損失的,還可以要求侵權者賠償。如果對
方拒絕這些要求,專利權人有權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或向人民法院起訴。
專利權是一種知識產權,它與有形財產權不同,具有時間性和地域性限制。專利權只在一定期限內有效,期限屆滿後專利權就不再存在,它所保護的發明創造就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財富,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利用。專利權的有效期是由專利法規定的。專利權的地域性限制是指一個國家授予的專利權,只在授予國的法律有效管轄范圍內有效,對其他國家沒有任何法律約束力。每個國家所授予的專利權,其效力是互相獨立的。
專利權並不是伴隨發明創造的完成而自動產生的,需要申請人按照專利法規定的程序和手續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提出申請,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審查,認為符合專利法規定的申請才能授予專利權。如果申請人不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提出申請,無論發明創造如何重要,如何有經濟效益都不能授予專利權。
取得專利權的發明創造必須將發明內容在權利要求書、說明書或圖片、照片中充分公開,因為在把無形的發明創造變成專利權這種權利時,要靠權利要求書或圖片、照片來劃定保護范圍,而這些公開的內容是支持權利存在的惟一依據。記載發明創造內容的說明書、權利要求書或者圖片、照片就是專利文獻中最重要的部分。
專利在國際上通常指發明專利。我國專利法除發明專利以外,還規定有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並規定發明專利批准以後有效期為從申請日起算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的有效期為從申請日起算10年
Ⅵ 自主知識產權本人權益是什麼
在中國境內(不含港、澳、台地區)注冊的企業,近三年內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並購等方式,或通過5年以上的獨占許可方式,對其主要產品(服務)的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所稱的獨占許可是指在全球范圍內技術接受方對協議約定的知識產權(專利、軟體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植物新品種等)享有五年以上排他的使用權,在此期間內技術供應方和任何第三方都不得使用該項技術。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所指的核心自主知識產權須在中國境內注冊,或享有五年以上的全球范圍內獨占許可權利(高新技術企業的有效期應在五年以上的獨占許可期內),並在中國法律的有效保護期內。
Ⅶ 三種專利權的取得方式:自主研發、專利轉讓、專利實施許可
專利權的取得方式有哪些?根據我國的相關法律規定,專利權的取得是依照專利權人的申請取得的,發明創造要取得專利權,必須滿足實質條件和形式條件。實質條件是指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自身必須具備的屬性要求,形式條件則是指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在申請文件和手續等程序方面的要求。此處所講的授予專利權的條件,僅指授予專利權的實質條件。三種專利權的取得方式:自主研發、專利轉讓、專利實施許可三種專利權的取得方式1.原始取得,也可以說是自主研發。2.專利轉讓,直接將專利權轉讓給對發,收取轉讓費。注意:簽合同,然後向國家知識產權局辦理著錄項目變更手續。3.專利實施許可,收取專利費。專利權的取得要滿足兩個條件實質條件新穎性新穎性是指在申請日以前沒有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過、在國內公開使用過或者以其他方式為公眾所知,也沒有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由他人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並且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中。創造性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該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進步,該實用新型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實用性實用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製造或者使用,並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形式條件專利權取得的形式條件是國家專利行政部門做出授予發明專利權的決定,發給發明專利證書,同時予以登記和公告三、專利權的無效發明創造被授予專利權後,任何單位或個人發現有不符合專利法有關規定的,都可以在專利授權之日起申請宣告該專利權無效。請求宣告專利無效,必須依法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交申請書和相應文件,並說明理由。專利復審委員會認為請求書符合法律規定的,應依法定程序作出宣告專利權無效或者維持專利權的決定,當事人對該決定不服的,可依法提起訴訟。專利權的性質專利權的性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排他性、時間性和地域性。排他性也稱獨占性或專有性。專利權人對其擁有的專利權享有獨占或排他的權利,未經其許可或者出現法律規定的特殊情況,任何人不得使用,否則即構成侵權。這是專利權(知識產權)最重要的法律特點之一。時間性指法律對專利權所有人的保護不是無期限的,而有限制,超過這一時間限制則不再予以保護,專利權隨即成為人類共同財富,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地域性指任何一項專利權,只有依一定地域內的法律才得以產生並在該地域內受到法律保護。這也是區別於有形財產的另一個重要法律特徵。根據該特徵,依一國法律取得的專利權只在該國領域內受到法律保護,而在其它國家則不受該國家的法律保護,除非兩國之間有雙邊的專利(知識產權)保護協定,或共同參加了有關保護專利(知識產權)的國際公約。
Ⅷ 如何正確認識「自主知識產權」
不可否認,「知識產權」是個舶來詞,而「自主知識產權」則是我國獨有的一個詞彙,雖然目前已經在廣泛使用,但其並不是法律范疇中的概念。「知識產權」作為法律所明確界定的權利,應當是「自主」而非「他主」的,故而也不存在與「自主知識產權」對應的「他主知識產權」。在我國當下語境中,「自主知識產權」是一種政策性語言或者說是政府文件中的用語。「自主知識產權」的提出,與我國前些年擁有知識產權數量不足和質量不高的狀態有關,其含義是強調我國應努力增加知識產權數量並提升知識產權質量的態度和決心。根據我國對「自主知識產權」一詞的實際使用情況,「自主知識產權」可理解為由我國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享有或控制的知識產權,即我國民事主體擁有的知識產權,以區別於外國民事主體擁有的知識產權。因此,准確地說,「自主知識產權」更接近於「中國自有知識產權」。 筆者認為,如果將「自主」理解為「自己做主」行使權利而不受他人控制或限制,那麼,從法理上看幾乎不存在「自主知識產權」,更不存在「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因為任何知識產權均是相對而非絕對的,其行使均受到一定的限制。如著作權人行使著作權,應受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的限制,專利權人行使專利權應受不視為專利侵權和強制許可的限制等。 除了知識產權法律所明確規定的權利限制外,知識產權的行使一般也難以真正「自主」,這在專利領域表現得尤為突出。舉例來說,如果某人研發了一件新產品,而這是在他人專利的基礎上改進、研發而成的,即使可以提交專利申請,所獲得授權的專利也只是從屬專利。而從屬專利的實施,要受到他人在先專利(基礎專利)的制約和限制,在他人在先專利有效的情況下,未經在先專利權利人的許可,實施從屬專利,可構成對他人在先專利的侵權。這種從屬專利權利的實施並無「自主」行使可言,不能稱為行使意義上的「自主知識產權」,更談不上行使意義上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但是,如果研發的新產品屬於原始創新,獲得授權的是一項或多項基礎專利,即該專利權利都可以由專利權利人自己獨立支配、行使,不受他人專利或其他知識產權的制約和限制,才可稱為是行使意義上的「自主知識產權」。 因此,從法律概念上講,知識產權,必須是經過法律規定的程序授予權利,才能稱之為擁有知識產權。如果有家企業或者發明人剛剛發明了一項新技術,的的確確是自己發明的,而且技術上也具有新穎性等特性,能不能稱之為擁有知識產權呢?不能,因為他們沒有去提交專利申請,更無從談起獲得授權。如果是擁有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可以主宰市場,不受制於人,甚至讓別人受制於自己,才算是真正掌握並運用了知識產權作為競爭的工具。 但是,在當今技術發展快速化和分散化的時代,一項新技術、新產品所涉及到的技術,與他人專有的技術完全無關,也就是根本不涉及到他人知識產權的情況十分罕見。在大多數情況下,總要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他人的知識產權,只是涉及的數量及程度不同而已。知識產權特別是專利權和著作權,許多都是在前人基礎之上完成的,即使那些已經形成壟斷地位的跨國公司,也難以在關鍵技術環節上「完全自主」,處於完全的控制地位。 其實,眾所周知的事實是,目前,知識產權能夠使企業獲得超額利潤,已經成為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業競爭的制高點。IBM公司一年的利潤超過80億美元,僅專利許可的收入就有17億美元。美國聖地亞哥的高通公司,擁有移動通訊CDMA技術的數千件專利。高通公司憑借這些專利,已經從生產企業變成一個知識產權專賣店。我們所處的時代,已經走進了一個靠知識產權來參與國際競爭的時代。 但是,很多情況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權利大部分其實是不能「完全自主」行使的。將不能「完全自主」行使的「知識產權」作為「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進行宣傳、利用,則有誤導公眾之嫌。因此,採取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來理解、宣傳「自主知識產權」十分必要。對於涉及法律概念的「自主知識產權」一詞,社會各界在使用時,應該更加嚴謹、科學,動輒就冠以「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極易誤導公眾甚至可能導致不必要的法律爭端。
Ⅸ 自主知識產權授權號是什麼
現在自復主這個詞用的少了制,比如一個智能手機,你擁有專利,但你不能說這個手機是你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因為該產品涉及了1000餘項專利,你的供應商也會持有部分專利。授權號就是你的證書上的權利號,如專利證書上的專利號,商標注冊證書的注冊號等
Ⅹ 自主知識產權的由來
「知識產權」一詞,最早於17世紀中葉由法國學者卡普佐夫提出,後為比利時著名法學版家皮卡第所權發展,皮卡第將之定義為「一切來自知識活動的權利」。直到1967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簽訂以後,該詞才逐漸為國際社會所普遍使用。
「自主知識產權」不是一個法律概念,英文里沒有所謂」自主知識產權「一詞。在我國,最早來源於16大報告。
自主知識產權亦稱「自有知識產權」。一般指與非自主知識產權相對應的,在一國疆域范圍內由本國公民、企業法人或非法人機構作為知識產權權利主體,對其自主研製、開發、生產的「知識產品」(如計算機軟硬體、網路信息產品等),及獲得許可購買他國或他人專利、專有技術、商標、軟體等所享有的一種專有權利。從其權利特性看,具有主體本土化、權屬域內化、權利集成化、私權公權化的特點。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分類,分為創造類自主知識產權和標示類知識產權兩類以及反不正當競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