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龍頭知識產權官網

龍頭知識產權官網

發布時間:2021-07-22 23:38:57

㈠ 真實的華為到底是怎樣的

它給的最多!華為的成功,許多人歸諸於中國政府的支持,實際上,最支持任正非的是15萬華為員工。因為任正非用了中國企業中史無前例的獎酬分紅制度,98.6%的股票,都歸員工所有,任正非本人所持有的股票只佔了1.4%,造就了華為式管理的向心力。李瑞華在1994年就開始接觸到華為,對於華為的敢給,他的評價是,「把餅做大比佔有大部分更好的智慧和心胸,甚至跟比爾·蓋茨比,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中國最國際化企業——七成營收來自海外,全球逾500客戶

它是一家百分之百的民營企業,《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唯一一家沒上市的公司。根據《財富》的報告,它在2013的年營收達到349億美元,超過愛立信的336億美元,成為全球通信產業龍頭。

它的營收,7成來自海外,比聯想集團的4.2成還要高。《經濟學人》指出,華為在150多個國家擁有5百多名客戶,超過20億人每天使用華為的設備通信,也就是說,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使用華為的服務。即使4G技術領先的歐洲,華為也有過半的市佔率。

它的技術研發能力,也超越一般人對中國企業的想像。華為擁有3萬項專利技術,其中有4成是國際標准組織或歐美國家的專利。《經濟學人》指出,華為已是電信領域的知識產權龍頭企業。

放眼世界500強企業,9成的中國企業是靠原物料、中國內需市場等優勢擠入排行,但華為,卻是靠技術創新能力,以及海外市場經營績效獲得今天的地位。當過去的通訊產業巨擘摩托羅拉、阿爾卡特朗訊、諾基亞西門子等都面臨衰退危機時,它卻在過去10年間年年成長。

員工關系與客戶關系——「生命共同體」

1「肯給」——養出最拼團隊,有員工一年就拿120萬元股利

華為沒有上市,而是把98.6%的股權開放給員工,創辦人任正非只擁有公司1.4%的股權。除了不能表決、出售、擁有股票之外,股東可以享受分紅與股票增值的利潤。並且,每年所賺取的凈利,幾乎是百分之百分配給股東。

2010年,華為凈利達到有史以來最高的人民幣238億,配出了一股人民幣2.98元的股息。若以一名在華為工作10年績效優良的資深主管,配股可達40萬股,該年光是股利就將近人民幣120萬。這個數字,甚至比許多外商公司的高級經理人還要高。

你要如何分辨你是老闆級的員工還是打工仔的員工?在華為,從你的薪資帳戶比較就很清楚。

「我們不像一般領薪水的打工仔,公司營運好不好,到了年底會非常感同身受」,2002年從日本最大電信商NTTDoCoMo跳槽加入華為、LTETDD產品線副總裁邱恆說:「你拚命的程度,直接反映在薪資收入上。」

以他自己為例,2009年因為遭遇金融海嘯,整體環境不佳,公司成長幅度不如以往,他的底薪不變,但分紅跟著縮水。隔年,華為的凈利創下歷史新高,他的分紅就超過前一年的1倍。

這等於是把公司的利益與員工的個人利益緊緊綁在一起。在華為,一個外派非洲的基礎工程師如果能幫公司服務好客戶,爭取到一張訂單,年終獲得的配股額度、股利,以及年終獎金總額,會比一個坐在辦公室、但績效未達標的高級主管還要高。

事實上,即使一個剛入公司的本科系菜鳥,起薪也比一般企業高,以第一年月薪人民9千元換算,加上年終獎金,年薪至少人民幣15萬起跳,比台灣領22K的畢業生高上將近兩倍。

工作2年至3年,就具備配股分紅資格。在華為有「1+1+1」的說法,也就是工資、獎金、分紅比例是相同的。隨著年資與績效增長,分紅與獎金的比例將會大幅超過工資。即使是號稱重視員工福利的歐美企業都很罕見,然而這個源頭,竟然只是為了三個字「活下去」。

2不只把員工與公司的利益綁在一起,就連客戶也成為其生命共同體

華為的企業文化中,第一條就是「以客戶為中心」。「華為做為一家百分之百的民營企業,26年來生存不是靠政府,不是靠銀行,客戶才是我們的衣食父母,」華為第五位員工,現任三位輪值執行長之一的郭平接受采訪的時候說。

這句話說起來容易,事實上,「很多公司嘴巴上說維護客戶的利益,實際上是維護自己的利益,這兩件事常是沖突的」,邱恆說。

通訊產業會因為技術標准、頻率波段不同,衍生出不同的產品,一個電信商可能會為了滿足消費者,需要用到三種技術標准,采購三套不同的機台,其中安裝與後續維修費用,甚至高過於單買機台本身。

以一個製造商的角度,當然希望客戶買越多套產品,才能賺取越多服務費。這個算盤連小學生都會打,但華為走了一個逆向的路:我來幫客戶省錢!為反過來站在電信商的角度思考,主動研發出把三套標准整合在一個機台的設備,幫客戶省下了50%的成本。

「短期來看,我們是傻是虧,但長期就不見得」,邱恆說。客戶省下的錢,可以用於其他投資,研發出更新的產品,從消費者端賺來更多的錢,再回頭來跟你合作,雙方一起成長。「當他只能賺一塊錢的時候,肯定無法分給你一塊五,他若能賺五塊錢,你才有機會分到兩塊甚至三塊」,邱恆道出一個簡單的商場互利邏輯。

許多技術創新更是從這個過程中而來:「華為是第一個把2G、3G、4G打通的人,靠一套設備就能提供多面相的服務。」郭平說。當客戶提出問題或需求,華為的工程師會回過頭去從基礎科學中找尋解答,由此產生源源不絕的新產品與專利。

拼服務,「腦袋對著客戶」——明文嚴禁討好上司,機場接機也不行

邱恆說,一個領死薪水的員工,不可能主動去幫客戶想出創新的解決方案。但華為的員工因為把自己當成老闆,待得越久,領的股份與分紅越多,所以大部分人不會為了追求一年兩年的短期業績目標而犧牲掉客戶利益,而是會想盡辦法服務好客戶,讓客戶願意長期與之合作,形成一種正向循環。

把客戶服務做到透,就是華為的勝出關鍵。

「國際大廠比較容易耍大牌,不會願意配合客戶要求去量身訂做產品,反正我給你什麼就吃什麼,美其名曰是教育市場,實際上是怕麻煩」,觀察通訊產業達10年,權威研究機構顧能資深分析師楊敬宇說。

他指出,一般派四、五個工程師到客戶端駐點就算是大手筆,華為卻可以一口氣送上一組12人的團隊,與客戶一起討論、研發出最適合的產品。若產品出問題,即使地點遠在非洲乞力馬扎羅火山,華為也是一通電話立刻派工程師到現場,與客戶一起解決問題,不像其他企業為了節省成本,多半用遠端視頻遙控。

能做到這程度,固然歸因於中國有全世界最便宜的優質人力,但能讓這群高知識工作者甘心樂意的為公司、客戶賣命,除了配股分紅的激勵機制外,也與華為強烈的企業文化有關。

「你們腦袋要對著客戶,屁股要對著領導」,這是任正非反復不斷對底下人說的話。他認為,大部分公司會腐敗,就是因為員工把力氣花在討好主管,而非思考客戶需求。

因此,他明文禁止上司接受下屬招待,就連開車到機場接機都會被他痛罵一頓:「客戶才是你的衣食父母,你應該把時間力氣放在客戶身上!」

BAT員工:阿里3萬,網路5萬,騰訊大約3萬。員工總數11萬,華為全球員工總數為17萬!

BAT納稅:阿里納稅109億,網路納稅22億,騰訊納稅70多億,納稅總額200億;華為自己納稅337億!

BAT利潤:阿里234億,騰訊242億,網路105億,利潤總額580億;70%被外資拿走,而華為自己利潤279億!

從2000年開始的最近十五年,華為累積營收2.3萬億,超過70%來自海外,在外國人身上賺的錢達1.38萬億!

不僅如此,華為CEO任正非還把公司99%的股份分給了員工,自己只保留了1%的股份!這意味著華為每年賺的錢,除了大半交給國家納稅以外,剩下的都分給了員工,這也是華為為什麼不上市的原因,這是一家骨子裡面就為中國人民造福的企業。

真正扛起中國科技崛起的大旗!!

㈡ 國內哪些律所接的知識產權案件比較多

沒准吧,有的所側重知識產權案件。

㈢ 華為 阿里巴巴 哪個強

當然是華為!不接觸ICT領域的人都認為華為只是個做手機的,其實不然,華為現在是世界第一大通訊設備製造商,2013年超越愛立信。華為2013年的營業額近400億美元,而阿里巴巴不過近500億人民幣,只抵得上華為的七八分之一。華為的影響力遍布全球,它是財富500強IT企業中唯一一家沒有上市的公司,截止2012年底,共擁有來自156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15萬名員工,僅外籍員工人數接近3萬。2015年,華為的營收達到3950億元,凈利潤369億元,增速超過30%,營收相當於互聯網三巨頭BAT的總和,這還不夠狠,最厲害的是華為一半以上的營收來自海外,是中國企業中最國際化的一個。
《財富》認為,BAT的成功受到了國內市場的保護,反而在海外市場上就創新和競爭力都不足,而華為的成績恰好說明,中國企業也是有國際戰鬥力的,而這個戰鬥力是打出來的。我們期待阿里巴巴的那一天,海外業務佔比從5%到40%,希望馬雲超越任正非。
與此同時,阿里巴巴2014年中國零售平台交易總額2.3萬億,同比增長47%,承載了中國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超過8%。同時其零售平台活躍買家占據中國網民數量的一半,中國總人口的四分之一。阿里巴巴作為互聯網電商零售業的老大,其為瘋狂的吸金和對於中國相關產業的拉動外,其核心優勢(包括品牌、產品和服務等)均在中國市場占據不可撼動的地位。而華為較之阿里巴巴最大的不同在於其營收的70%來自海外市場,除了與阿里巴巴一樣在中國市場的品牌影響力和出色業績外,其海外市場的比例甚至比依靠先後並購IBM PCD、IBM x86伺服器和摩托羅拉移動業務國際化的另一家中國企業聯想集團的海外營收比例還要高。
目前,全世界有1/3的人口在使用華為的服務,華為在150多個國家擁有諸多客戶,超過20億人每天使用華為的設備通信,即使歐洲在4G技術領先,華為也有過半的市佔率。華為以其出色的技術創新能力及海外市場的營收在中國的通訊產業佔一席之地。當過去通訊產業巨擘摩托羅拉、阿爾卡特朗訊、諾基亞西門子等步入夕陽,甚至無奈面臨兼並整合的命運,華為這顆冉冉升起的東方之星在過去10年卻是高速成長。
如果說阿里巴巴是中國互聯網企業創新的楷模,那麼華為的創新技術研發能力也超越你我對中國企業的想像。目前,華為擁有3萬項專利技術,其中的40%是國際標准組織或歐美國家的專利。對此,《經濟學人》指出,華為已是電信領域的知識產權龍頭企業。

㈣ 以大姨嗎APP為例,深度剖析電商如何注冊商標

電商注冊商標應注意的事項。

商標設計

掏心窩子的話

傳統企業向電商模式發展是大的趨勢,甚至,很多企業都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研發出了自己的APP銷售平台進行推廣,如果在商標、專利這方面受到挫折就太令人惋惜了。河南龍頭知識產權公司是河南省專業的知識產權的代理機構,願意為各位企業家分擔並解決,關於商標、專利等方面的煩惱,讓您的企業在成為行業龍頭的道路上沒有後顧之憂。

㈤ 知識產權包括哪些類別

知識產權是智力勞動產生的成果所有權,它是依照各國法律賦予符合條件的著作者以及發回明者或成答果擁有者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權利。它有兩類:一類是著作權(也稱為版權、文學產權),另一類是工業產權(也稱為產業產權)。

閱讀全文

與龍頭知識產權官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
武漢圓通快遞投訴電話 瀏覽:33
馬鞍山到開原 瀏覽:797
版權標記放在哪裡 瀏覽:441
創造與魔法陪配方 瀏覽:724
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感悟 瀏覽:944
定融債權轉讓 瀏覽:41
安徽二手塔吊轉讓信息 瀏覽:413
土地買賣使用權協議 瀏覽:54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知識競賽 瀏覽: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