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工作期間的著作權問題
你好。一、職務作品是指 公民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工作任務所創作的作品。其特徵是:創作的作品應當屬於作者的職責范圍;對作品的使用應當屬於作者所在單位的正常工作或業務范圍之內。在我國,除法律特殊規定以外,職務作品的 著作權屬於事實作者,即自然人作者。此為「一般職務作品」。這里「工作任務」指的是公民在該法人或者該組織中應當履行的職責。這里「物質技術條件」,是指該法人或者該組織為公民完成創作專門提供的資金、設備或者資料。
二、職務作品的種類及著作權歸屬
1、單位作品:即根據著作權法第11條第3款的規定,由單位主持、代表單位意志創作並由單位承擔責任的作品,單位被視為作者,行使完整的著作權。
2、一般職務作品:除單位作品外,公民為完成單位工作 任務而又未主要利用單位物質技術條件創作的 作品,稱為一般 職務作品。其著作權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在業務范圍內優先使用。作品完成兩年內,未經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或者其他組織以與單位相同的方式使用該作品。作品完成兩年內,經單位同意,作者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作品所獲報酬,由作者與單位按約定的比例分配。作品完成兩年的期限,自作者向單位交付作品之日起計算。
3、特殊職務作品:這是指根據著作權法第16條第2款規定,主要是利用法人或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製作,並由法人或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 地圖、計算機軟體等職務作品,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 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特殊職務作品的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人的其他權利由法人或者其他 組織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給予作者獎勵。
相關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一條著作權屬於作者,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創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
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意志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作者。
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作者。
第十六條公民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工作任務所創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除本條第二款的規定以外,著作權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在其業務范圍內優先使用。作品完成兩年內,未經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作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給予作者獎勵:
(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計算機軟體等職務作品;
(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② 國際上對版權歸屬如何認定
取決於它們之間的合同,默認是開發商的
③ 著作權法第十一條第四款相反證明的理解
作者身份的推定:
如無相反證明的情況下,在作品上署名的人一般被推定內為作者。為了容保護真正作者的利益,只要真實的作者舉證否定作品上的「署名」的人的「作者」資格,就可重新確定其作者身份。
相反證明主要有三種情況:(1)作品著作權第一權利人為僱主等,而不論該僱主為個人、公司或其他組織,但當事人雙方就著作權的原始歸屬有明確約定的除外;(2)作品著作權第一權利人是作者,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明確約定的除外;(3)作品著作權第一權利人由當事人雙方在合同中約定 ,沒有約定或者合同約定不明確的,該著作權第一權利人為作品的創作者。
希望能夠幫到你!
④ 法律如何規定著作權的歸屬
著作權通常歸作品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所有,但是還是存在以下幾種特殊情內況一、改編、翻譯容、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著作權歸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人;二、兩人共同合作創作的作品,著作權歸合作創作人共同享有;三、合作創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對各自創作的部分單獨享有著作權;四、匯編作品的著作權由匯編人享有;五、電影作品和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著作權由製片人享有;六、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造的作品中的劇本、音樂等可以單獨使用的作品的作者,可單獨行使著作權;七、職務作品,除應歸法人或者其他人享有的除外,其著作權歸職務作品的作者享有;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一條著作權屬於作者,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創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意志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作者。
⑤ 著作權法第11條第二款與第16條第一款的規定有什麼區別
你舉的那個例子作者應該是甲所在的單位。按照第11條的規定,因為這項宣傳工作是由甲所在的單位所主持的,代表的也是單位的意志(甲是按照單位所擬的提綱寫的文章),並且由單位來承擔宣傳所產生的責任。第11條不是我們所謂的「職務作品」,「職務作品」體現的不是單位的意志。在這樣的情況下,真正創作完成作品的自然人對作品沒有任何著作權法意義上的權利,包括署名權。而16條的第一款所規定的情形是「一般職務作品」,這與11條做大的區別就是體現的不是單位的意志,而是作者自己的意志,這種情況下作品的著作權歸作者而非單位所有,只是單位可以優先使用就是了。例如,中學教師為備課所撰寫的教案,雖然也屬於為了完成學校交付的授課任務而創作的作品,但教案體現的是教師自己的意志,也不需要學校為此進行特定投資,所以屬於一般職務作品,教案的著作權歸該教師所有,學校只是有個優先使用權罷了。
----------------------------------------------------------------------
LS的朋友一知半解= =第16條第2款是作者享有署名權和獲得獎勵的權利,第1款作者享有的是完整的著作權,不僅僅是署名權。
⑥ 專利法11條規定,專利權被授予後,未經權利人許可,不得......,意味著保護從權利被授予後開始。
問:專利法11條規定,專利權被授予後,未經權利人許可,不得......,意味著保護從權利被授予後開始。但62條第三項又規定,(只有)專利申請日前已經製造相同產品或使用相同方法且在原范圍內繼續製造或使用的才不視為侵權,據此,保護從申請日即開始。該如何理解這兩條之間的關系呢?專利法11條規定,專利權被授予後,未經權利人許可,不得......,意味著保護從權利被授予後開始。但62條第三項又規定,(只有)專利申請日前已經製造相同產品或使用相同方法且在原范圍內繼續製造或使用的才不視為侵權,據此,保護從申請日即開始。該如何理解這兩條之間的關系呢?
答:君同法律在線咨詢為您解答
專利侵權的責任承擔者,如果是銷售者的話,按照我國《專利法》第六十三條第二項規定:為生產經營目的的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是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能證明其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什麼意思呢?有三層含義:
(1)只要是以生產經營目的使用或者銷售侵權產品的,即構成專利侵權。也就是說未經許可,銷售他人的專利產品,肯定是侵權行為。
(2)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要拿出正規購貨合同、正式發票訪客證明產品的合法來源。這里主要是籍這些資料,以證明行為人的「善意」。所以,如果行為人主張是淘寶上買的,或者在朋友的工廠里進的貨,等,是不可以免責的。因為這里要講究一個合理來源、合法的進貨渠道、正常的買賣合同、合理的價格。很難說在淘寶上用100元買了雙古奇的包包,是合理的善意的。
(3)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應承擔停止侵權行為的法律責任,未售出的侵權產品不得再次流入市場銷售,承擔因糾紛而發生的合理費用。被查封的產品應當就地封存或者銷毀,至於進貨的損失,你只能找你的上家追索了。
⑦ 著作權的問題
前幾天回答過別人提的同一個問題,現在針對你的疑問再說一下:
這里問的是著作權歸誰所有。按著作權法,確定歸屬的規則有兩個:
一、一般規則。一般情況下屬於作者。包括自然人作為作者和單位被視為作者。(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意志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作者。)
二、特殊規則。特殊規則比較多,比如電影作品的著作權屬於製片人,不屬於劇本作者、導演等人。關於講稿確實有一個特殊規則,按該規則,著作權屬於"報告人或講話人」。我沒見過原題,感覺出題人確實想考這個特別規則,但是題沒有出好。
下面附上那個特殊規則的條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三條 除著作權法第十一條第三款規定的情形外,由他人執筆,本人審閱定稿並以本人名義發表的報告、講話等作品,著作權歸報告人或者講話人享有。著作權人可以支付執筆人適當的報酬。
條文中「著作權法第十一條第三款規定的情形」就是單位被視為作者的情況,在那種情況下講話人和撰稿人都沒有著作權。所以在單位里為領導撰稿,著作權要麼歸單位,要麼歸講話人,撰稿人都得不到著作權。
注意,著作權歸報告人、講話人所有必須具備一個條件:由他人執筆,本人審閱定稿並以本人名義發表。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單位裡面。否則,仍按一般規則,著作權歸作者,也就是撰寫人!
如果原題如你描述,把別人的稿子拿過來演講,又沒有交代演講人有審閱定稿的行為,這樣的話,著作權歸演講人。題目含混致撒貝南蒙冤。
如果採納,是不是送點兒分數鼓勵一下?
⑧ 依據《專利法》11條,對甲方(專利產品使用方),只能以發明,實用新型名義起訴么
看是什麼許可方式
獨占許可或排他許可或普通許可
⑨ 怎麼理解專利法11條
簡單給你解釋:
A有專利方法,B有專利產品技術
A不能生產,B產品
B如果要生產B產品,不能採用A的方法,而可以採用其他的方法生產
你的專利技術限制的是生產方法,而與生產後的產品無關
⑩ 著作權法11條是什麼內容
著作權法第來十一條:
源著作權屬於作者,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創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
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意志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作者。
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作者。
為保護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作者的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鼓勵有益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的作品的創作和傳播,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和科學事業的發展與繁榮,根據憲法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1990年(庚午年)9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5次會議通過。根據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4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3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2012年3月《著作權法》的第三次修改草案發布,目的在於徵集法律界專家、學者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