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劃撥和出讓有什麼區別
土地使用權定義抄
土地出讓的定義:出讓土地是我國實行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以後出現的供地方式,用地人繳納土地出讓金,獲得一定年限的國有土地使用權(要注意有使用年限)。
劃撥土地是原來實行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以前的供地方式,有償使用以後的基礎設施、公共建築也是劃撥土地。
劃撥和出讓是獲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兩種方式。
2.出讓劃撥的區別
劃撥土地沒有使用年限,但不能抵押、轉讓、出租,在轉讓的時候需要報國土資源局同意後,再補繳土地出讓金才能獲得出讓土地。
出讓土地有使用年限,但可以自由的轉讓、抵押、出租,轉讓的時候隨時可以辦理,不需要國土資源局同意。
希望以上回復能夠幫助到您!
2. 國有土地使用證上使用權類型劃撥與出讓的區別,賣房與拆遷補償是否一樣
使用權類型一來般是出讓或源者劃撥
出讓是你向政府繳納一定數額的錢 政府一次性將土地給予你使用XX年(40-70)
劃撥是你沒有一次性繳納出讓金 但是政府為了公益或者民生等需求 將土地給你使用 有可能每年收取一些地租 民宅一般都是劃撥形式的 但是開發商開發的樓盤一般都是出讓的
拆遷的時候 劃撥土地只補償房屋補償 土地沒有補償 出讓土地 應當給予土地補償 並且當房主不願意出售的時候 必須由政府或政府轄管的國土資源局協商
3. 劃撥和出讓有什麼區別
土地使用權定義
土地出讓的定義:出讓土地是我國實行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專以後出現屬的供地方式,用地人繳納土地出讓金,獲得一定年限的國有土地使用權(要注意有使用年限)。
劃撥土地是原來實行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以前的供地方式,有償使用以後的基礎設施、公共建築也是劃撥土地。
劃撥和出讓是獲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兩種方式。
2.出讓劃撥的區別
劃撥土地沒有使用年限,但不能抵押、轉讓、出租,在轉讓的時候需要報國土資源局同意後,再補繳土地出讓金才能獲得出讓土地。
出讓土地有使用年限,但可以自由的轉讓、抵押、出租,轉讓的時候隨時可以辦理,不需要國土資源局同意。
希望以上回復能夠幫助到您!
4. 出讓地和劃撥地的區別是什麼
土地使用權定義
土地出讓的定義:出讓土地是我國實行土地有償使用專制度以後出現的供地方式屬,用地人繳納土地出讓金,獲得一定年限的國有土地使用權(要注意有使用年限)。
劃撥土地是原來實行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以前的供地方式,有償使用以後的基礎設施、公共建築也是劃撥土地。
劃撥和出讓是獲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兩種方式。
2.出讓劃撥的區別
劃撥土地沒有使用年限,但不能抵押、轉讓、出租,在轉讓的時候需要報國土資源局同意後,再補繳土地出讓金才能獲得出讓土地。
出讓土地有使用年限,但可以自由的轉讓、抵押、出租,轉讓的時候隨時可以辦理,不需要國土資源局同意。
希望以上回復能夠幫助到您!
5. 國土證 使用權類型 出讓和劃撥的 區別
一般的商品房是出讓土地,如果是劃撥的土體就需要繳納土地出讓金才能辦理成出讓土地
也就是說劃撥土地是還沒有收取出讓金,也就是國家劃給你用的
6. 土地使用權分為出讓與劃撥,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
劃撥一般是無償的,大部分是公用性質
出讓是有償的多是商業用途
《土地管理法》
第五十四條 建設單位使用國有土地,應當以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取得;但是,下列建設用地,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以劃撥方式取得:
(一)國家機關用地和軍事用地;
(二)城市基礎設施用地和公益事業用地;
(三)國家重點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用地;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用地。
第五十五條 以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單位,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標准和辦法,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等土地有償使用費和其他費用後,方可使用土地。
7. 土地證的使用權類型裡面劃撥與出讓有什麼區別
國有劃撥土地是指國家無償或成本價向用地單位供應的土地、主要是公益事內業,容學校,醫院,軍事用地。國家機關辦公用地,公路。國家重點建設工程,國有企業等。一般不可抵押。不能轉讓。出租。
通過出讓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是交納土地出讓金以貨幣等形式有償使用土地的。主要是經營性用地,房地產。住宅。商業。工業等。可以依法出讓 出租
享受收益 可以抵押貸款等。
8. 土地性質是劃撥還是出讓有什麼區別
出讓性質的土地:<br/>
出讓土地使用權是指國家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出讓給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br/>
劃撥性質的土地:<br/>
劃撥土地使用權是土地使用者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後所取得的或者無償取得的沒有使用期限限制的國有土地使用權。<br/>
簡單的說,出讓用地就是開發商出錢購買的土地,劃撥就是國家無償提供使用的土地,劃撥用地在辦理過戶的時候需要繳納土地出讓金才可以。<br/>
9. 使用權類型是劃撥,是什麼意思
劃撥是土地的取得方式中的一種。主要有租賃、入股、授權經營、出讓、劃拔。
劃撥是指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後,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或者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後無償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即劃撥土地使用權不需要使用者出錢購買土地使用權,而是經國家批准其無償的、無年限限制的使用國有土地。但取得劃撥土地使用權的使用者依法應當繳納土地使用稅。
年限: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 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沒有使用期限的限制。 雖然 無償取得劃撥土地使用權沒有年限限制,但因土地使用者遷移、解散、撤銷、破產或者其他原因而停止使用土地的,國家應當無償收回劃撥土地使用權,並可依法出讓。因城市建設發展需要和城市規劃的要求,也可以對劃撥土地使用權無償收回,並可依法出讓。無償收回劃撥土地使用權的,其地上建築物和其他附著物歸國家所有,但應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補償。
轉讓、出租、抵押的限制性規定:
劃撥土地使用權一般不得轉讓、出租、抵押,但符合法定條件的也可以轉讓、出租、抵押: 即土地使用者為公司、企業、其他組織和個人,領有土地使用權證,地上建築物有合法產權證明,經當地政府批准其出讓並補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或者以轉讓、出租、抵押所獲收益抵交出讓金。
未經批准擅自轉讓、出租、抵押劃撥土地使用權的,沒收其非法收入,並根據其情節處以相應罰款。
(9)使用權類型是劃撥和出讓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劃撥土地:
根據《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辦法》第二條規定:
劃撥土地使用權,是指土地使用者通過除出讓土地使用權以外的其他各種方式依法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二十三條對劃撥土地使用權的取得途徑進行了規定:
「土地使用權劃撥,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後將該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將土地使用權無償交付給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為。依照本法規定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沒有使用期限的限制。」
這一規定是迄今為止在立法層面上對土地使用權劃撥這一概念所作的最權威的定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四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二十三條規定,下列建設用地,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以劃撥方式取得:
(一)國家機關用地和軍事用地;
(二)城市基礎設施用地和公益事業用地;
(三)國家重點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用地;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