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網上問卷模板有版權嗎
如果你有HTM和ASP基礎,那很簡單,自己用表單製作問卷,再使用ASP存儲至資料庫。如果你想簡單,去申請一個表單就可以了,再加到自己的網頁里。
㈡ 我發布了問卷,現在不能打了,說是版權,現在我要付費,不知道怎麼付
你發過來問卷現在不能打了啥意思呀那就是有版權問題啊你要付費啊你可以問問那個客服裡面
㈢ 韓劇韓國電影版權問題
可以看的,因為中國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國家,擁有14億人口,地大物博,政府的管理限度十分有限,因此在大陸收看韓劇不用擔心版權問題,但如果在國外,那就不行了,想香港,台灣,韓國,日本因為地方小,所以管的會很嚴,以下告訴你有關版權的概念,希望對你有幫助。
電影版權基本概念
電影版權(含電影發行權和電影放映權)即電影著作權,是指電影作品的作者或者公司法人對其作品享有的權利。
電影版權取得方式
電影版權的取得有兩種方式:自動取得和登記取得。按照中國的著作權法規定,作品完成就自動有版權。 所謂完成,是相對而言的,只要創作的對象已經滿足法定的作品構成條件,既可作為作品受到著作權法保護。
電影版權構成模式
在學理上,根據性質不同,版權可以分為著作權及鄰接權,簡單來說,著作權是針對原創相關精神產品的人而言的,而鄰接權的概念,是針對表演或者協助傳播作品載體的有關產業的參加者而言的,比如表演者、錄音錄像製品製作者、廣播電視台、出版社等等。
編輯本段徵收電影版權費
費用徵收出台
不出意外的話,從明年1月開始,國內網吧、長途大巴播放電影必須向影著協繳納一定的版權費用。這意味著,部分公共場合的電影免費大餐將告別歷史,付費電影時代即將來臨。筆者認為,在這項制度實施前,有三點問題必須向公眾釐清。這不僅有利於標準的順利推行,也利於消除公眾對徵收電影版權費的種種誤解。
「消費」選擇權
作為徵收電影版權費的對象,網吧和長途汽車自然也是「消費者」。從問卷調查來看,有些「消費者」尤其是客車車主明確表示,今後將不在車上放電影了。問題是,「消費者」有選擇的權利嗎?筆者期望在今後出台的實施細則中,能給予明確。
收費方式
按照現有制度安排,徵收電影版權的收費模式是「一刀切」,即在網吧或在長途汽車上,不管你看一部電影,還是看十部幾十部電影,均按統一標准收費,這種管理方式自然方便管理者。而對於消費者而言,則明顯是不公平:「點播少少收費,點播多多收費」能做到嗎?
分配方案有沒有制定完善
對於中國電影著作權協會來說,在推廣「國產電影網吧數字發行平台」和擬收費的過程中,首先要解決放下身段與著作權人進行協商的利益分成問題。特別是電影版權費管理費問題,這個管理費用佔多少比例,不能由自己一家說了算,應當與著作權人積極協商,達到一致意見後方可出台實施。
編輯本段電影版權保護之路
盜版行為多樣化
「起初我們接觸的電影VCD、DVD盜版很多,由於我們對電影放映前期作出了大量反盜版工作,情況有所改善。目前對於電影放映後期的盜版,我們正面臨著嚴重的挑戰。」中影集團副總經理韓曉黎說,最近網路侵權,特別是電視台的盜播,非常嚴重。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提起電影版權被盜版,一般人都會想到音像製品方面的盜版,而如今,新技術的出現,數字和網路技術的進步,在促進電影藝術不斷進步的同時,也使電影傳播方式即電影版權盜版方式日趨多樣化。 目前,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互聯網用戶的第二大市場。在各類形形色色的網站中,提供電影在線觀看、下載的網站不計其數。據中國電影版權保護協會調查的30家提供此類服務的網站顯示,每家網站平均提供下載的影片1634.7部,其中提供國產電影的下載144.6部,占總數的8.84%,而這些影視節目基本上都沒有得到權利人授權和許可。 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版權處副處長蘇如松介紹說,截止到去年,各地版權部門在當地公安、電信主管部門的大力配合下,共查辦網路侵權案件172件,其中已完全辦結案件149件。版權執法人員在對涉案173家網站、405台伺服器進行調查、取證,依法關閉「三無」網站76家,沒收專門用於侵權盜版的伺服器39台,沒收非法所得3.9萬元,責令137家網站刪除侵權內容,對29家侵權網站給予共78.9萬元的罰款處罰,移送司法涉嫌形式犯罪案件18件。 除網路侵權外,電視台對電影的侵權盜播行為異常嚴重。根據中國電影版權保護協會今年上半年對數家省級非上星電視台的影視頻道以及一些城市電視台的影視、文藝娛樂頻道的監播發現,被盜播的影片數量相當驚人,高達上百部;而且從播放影片的種類上,很多影片都是最近一兩年面世的市場效益好、內容新的作品。 中國電影版權保護協會法律部主管孟雨表示,根據已掌握的情況推算,全國省和省會以上城市以及計劃單列市的非上星電視台,每年侵權播出屬於中國電影版權保護協會會員單位享有版權的電影作品應當在1200至1500部次,或者更多。如果按照剛剛結案的中國教育電視台侵權播出電影《沖出亞馬遜》而賠償5萬元的標准來推算,電影版權所有人因為電影作品被電視台盜播而每年損失的金額將達到6000萬元到7500萬元。 另外,中國電影版權保護協會理事長朱永德說,未經許可,擅自在長途汽車、飛機、輪船、賓館、飯店等場所設立的各類電影VCD視頻點播系統也屬於侵犯電影版權的行為。
版權保護遇尷尬
「近兩年來,我們通過訴訟挽回了200多萬元的經濟損失。但是我們深深感到,通過我們一個部門、一個單位,尤其是單獨的電影出品人進行維權,太力不從心了。發行一個片子,出500個拷貝,一人管一個拷貝,就得派出500人。電影發行之後,還要派人到全國各地,利用錄像機錄下侵權的證據,然後通過法律途徑進行訴訟。」韓曉黎無奈地說,實在無法應付過來。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費安玲說,雖然通過法律手段,可以解決侵權問題。然而著作權法實施20多年來,這種利益的沖突仍愈演愈烈。這說明法律不是萬能的,不可能指望所有問題都通過法律來解決。 更為重要的是,即使通過司法解決,電影權利人也未必能夠收回損失。幾年前,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受北影、上影、長影等10家製片單位委託,將私自侵犯他們電影版權的天都代理中心、天津泰達音像發行公司告上法庭。法院最後判罰賠給10家製片廠120萬元人民幣,摺合到每部影片上的賠償,就是5萬元。可是,算上取證費、律師費、訴訟費等各項開支,製片方卻入不敷出。 去年11月,中國版權保護協會打的第一場維權官司,也遭遇了同樣的尷尬。八一電影製片廠的電影《太行山上》被湖南一家電視台盜播,結果獲得的賠償僅僅勉強維持所有開支。八一電影製片廠的一位負責人表示,這只不過是「討了個說法」。 雖然有關法律對「電影版權人在權利救濟時所付出的必要費用由誰承擔問題」進行了一定的規定,但這一部分很大程度上交給了法院,由其行使自由裁量權。從理論上說,法院必須要求加害人予以賠償和補償權利救濟時所需的費用,可是,部分地區存在的地方保護主義卻使這一規定在實踐中失去意義。 盜版官司「得不償失」,這樣的結果直接導致了很多權利人不願意也沒有興趣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維權。 另外,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副會長、著名導演陳國星說,有一次偶然看到某電視台播出介紹中國原子彈歷史的專題片,其中很多鏡頭都是從他導演的影片《橫空出世》里剪輯的。中國電影基金會會長、著名導演李前寬也表示,某電視台推出的大型專題片《重慶談判》大量使用的是他拍攝的影片中的鏡頭。其導演作品《開國大典》更是被人做成了資料片。而對於這種偽裝的侵權行為——以專題形式大量使用電影作品的行為,法律並沒有明確的條文規定。
維權路障礙重重
「實際上,中國電影版權保護面臨的最大困難還是如何轉變大眾的觀念。」朱永德十分感慨地說,盡管政府十分重視電影的版權保護問題,一些相關法律、法規也不斷完善;但是由於大部分老百姓仍然沒有意識到盜版的危害性,甚至一些權利人自身的維權意識也不強,再加上某些地方保護主義,使得維權之路遇到了許多困難。 這一點,在7月下旬由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依法審結的中國教育電視台被訴侵權播放影片《沖出亞馬遜》一案中有明顯的體現。2005年9月10日,未經電影頻道節目中心許可,中國教育電視台在其一套節目的周末影片欄目中播放了該片。中國教育電視台認為其播放行為系一種課堂之外的教育教學使用行為,應屬於合理使用。法院審理認為,《沖出亞馬遜》確實屬於有關部門推薦的愛國主義教育影片,但這並不表示任何播放被推薦影片的行為均是出於公益目的。就本案來說,中國教育電視台在播放該片的過程中插播了多處廣告內容,顯然與公眾利益無關,其播放行為是帶有商業目的。 不過,費安玲指出,很多人喜歡以「沒有以營利為目的」進行抗辯,認為其沒有侵權,其實他們都是心虛的。我國法律在認定侵權上並沒有要求以營利為目的,侵犯了他人的物質財產,並不需要以營利為目的即可構成侵權。無論是否以營利為目的,只要符合法律關於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只要不是在法律給予特別保護的范圍之內,那麼這個侵權行為就是成立的。 除改變人們的觀念和認識外,電影界人士表示,「行政處罰多、民事賠償少、刑事打擊則更少」,對盜版的懲處力度不夠也是版權保護的一道難題。國家保護知識產權工作組辦公室副處長魏華祥直言不諱地指出:「我覺得關鍵在於沒有一個懲罰性的規定,判罰力度太輕。維權的成本太高,侵權的成本太低,這是法律對權利人權利保護不力的一個重要原因。法律規定,不能證明侵權數額的,賠償數額不能超過50萬元。但是一部電影往往在侵權中所受到的損失遠遠不止這么多。一個拷貝,可能就會損失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票房。」
總結
「保護電影版權,權利人首先要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繩。」一位業內人士舉例說,信息網路傳播權是修改後的著作權法明確確認的權利人享有的一項重要權利,但是這項權利如果靠單個權利人自己加以落實和實現難度較大。所以,電影版權人需要依靠一定的機構和版權集體管理組織來集體實現。
㈣ 對版權保護的調查報告
你要自己寫的,我也寫過一篇,不過是關於環境污染的,查查資料,發發問卷,就搞定了
㈤ 版權問題,我設計的一個縣城的地圖,能算是我的版權嗎別有沒有改名直接借用算是侵權嗎
地圖有沒有知識產權——地圖版權維權戰引出法律問題
自己編制的地圖,接二連三地被廣告商「盜用」去作樓市廣告,地圖編制者從2002年起,與侵權者打起了一場又一場官司,形成了國內典型的地圖著作權維權系列案件。最近,該系列案件終於劃上了句號,同時也引出了一個頗有意義的法律問題:地圖有沒有知識產權。
1999年12月,戴德梁房地產咨詢(上海)有限公司(下稱梁行房產)編制了《焦點房談》(第三期·非賣品),該宣傳資料中包含了一個名為《梁行地圖之浦東篇》(下稱《梁行地圖》)的版面。該版面上方為上海市浦西區和浦東區的部分地圖,在浦東地圖部分標注有74個樓盤信息。上海測繪院(下稱測繪院)發現《梁行地圖》與上海市區道路交通圖(下稱交通圖)中浦西、浦東的局部基本一致,在道路及河流走向、路名標注方式、公交線路及站點標注方式等地圖構成要素的細節方面亦基本相同。在《焦點房談》的《精彩1999》版面的「市場研究」欄中,有下列表述:「在歷次房地產交易展示會上,本行展開大型客戶需求調查,迄今為止總共收集了一萬二千餘份市場問卷,並仍以伍百份/月的速度遞增。本部門依據對上海內銷住宅市場的廣泛深入調查,同時為配合房展會特地編輯出版了宣傳刊物《焦點房談》,6月房展會中三萬份在三天內即分發一空,頗受購房者和業內人士歡迎,諸君手頭這張已是第三期了。」
2002年4月27日,測繪院以被告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權為由,向上海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遞交訴狀,狀告梁行房產。原告訴稱測繪院是《交通圖》的著作權人,被告未經原告許可,將原告地圖的部分內容縮小掃描,加註樓盤信息作宣傳資料,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權,請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權,銷毀侵權產品,賠償經濟損失人民幣50萬元,刊登聲明、賠禮道歉。
梁行房產辯稱,被告使用《梁行地圖》是在1999年12月,原告當時就應當知道,故原告的起訴已經超過訴訟時效。《梁行地圖》是非賣品,作為公司的內部資料使用,並未用於銷售,僅使用了浦東部分地圖,用以標注樓盤的大致方位,不能代替交通圖使用,不會給原告的地圖銷售帶來影響;原告提出的賠償要求缺乏依據。
法院認為,《焦點房談》並不能證明被告於1999年12月已經向社會廣泛公開了該宣傳資料,進而證明原告當時就應當知道權利受到侵害。原告的起訴並未超過訴訟時效。被告未經原告許可,編制未標注原告名稱的《梁行地圖》並加註樓盤信息,侵犯了原告對其地圖作品享有的署名權、修改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盡管《焦點房談》是非賣品,但被告發放售房宣傳資料是其房產咨詢業務的一部分,是商業營銷行為,故被告仍可從中獲利。被告非法使用後,原告的地圖作為不可分的整體作品,其銷售機會仍會有一定比例的喪失。因此,被告理應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賠償原告6萬元。
就在測繪院與梁行房產進行訴戰的同時,測繪院又和另一家房產展銷公司打起了官司。據測繪院介紹,1999年10月,測繪院和上海科技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上海城市交通圖》。2001年初,在浦東一個房產交易會上,一份名為《浦東新區房產導購圖》的宣傳資料廣為散發。經比對,該圖是在浦東新區地圖的基礎上加註153個條幅式樓盤信息而形成,浦東新區地圖與《上海城市交通圖》的「上海外環城區圖」的浦東新區主體部分基本一致,在地圖其他構成要素的細節方面亦基本相同。於是,測繪院和出版社把編制《導購圖》的浦東房地產展銷公司告上法庭,2002年6月,法院判決,普東公司各賠償測繪院和出版社15萬元和3萬元。
測繪院在打贏了幾場侵權官司後發現,隨著房產熱的到來,地圖侵權現象有增無減,不得不多次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測繪院稱,去年,上海房屋銷售有限公司主辦的雜志《易居生活》第八期刊登了一張《上海松江九亭樓盤分布圖》。該院偶然發現,這張地圖和自己繪制的《上海市社區地圖集》中的《松江區—九亭鎮》基本相同,不同處僅在於將地圖拉伸、裁切,再加註總部分樓盤信息,而後便將翻版地圖作為插頁內容加以刊發。為此,2003年12月,測繪院向上海一中院起訴,與上海房屋銷售公司對簿公堂。要求其停止侵權,銷毀侵權印刷品,並賠償經濟損失10萬元,並在《文匯報》、《易居生活》、「第一房產網」首頁刊登聲明,公開向原告賠禮道歉。
法庭上,被告表示,他們這張地圖來源於與測繪院的另一個合作項目中的電子光碟,並非《上海市社區地圖集》,但事先並不知道該光碟不能用於印刷,對於10萬元的賠償,難以接受,但同意調解。
今年4月初,雙方經協商,達成和解協議,被告賠償原告3萬元。
與此同時,測繪院在上海起訴的另一起地圖侵權案的被告是發展導報社。據了解,《發展導報·上海樓市周刊》第143期的《最新上海市樓盤導購圖》,因使用了測繪院繪制的《上海城市交通圖》中的上海外環城區圖來標明樓盤信息,被起訴侵權。測繪院提出了賠償經濟損失30萬元,在《新民晚報》、《山西日報》以及新浪網首頁刊登聲明,向原告賠禮道歉的訴訟請求,今年4月初,雙方以10萬元的賠償調解結案。
以「地圖+文字說明」的方式標明樓盤分布,的確很直觀。可是,為達到這一效果,擅自將他人的作品挪為己用,卻暴露出製作人在思考過程中的缺陷。
測繪院的代理人、上海新文匯律師事務所曹為群律師指出,很多人都認為地圖沒有知識產權,這實際是一個誤區。地圖上的道路、河流等信息綜合的取捨都是有獨創性的。現在很多房產廣告都採用手繪地圖作為標識,這其實都是違法地圖。根據《測繪法》,上海測繪院管理辦公室可以對此要求行政處罰。
知識產權律師、上海新文匯律師事務所主任富敏榮認為,地圖版權也是知識產權。根據近年來地圖版權屢遭侵權現象分析看,從主觀意識上可分為無意侵權和有意侵權,從客觀形式上可分間接侵權和直接侵權。無意侵權是指那些不了解《測繪法》等法規,利用地圖作為宣傳載體進行自我宣傳。有意侵權是指那些了解或熟悉有關法規,採用暗渡陳倉和避實就虛的方法進行製作發行。間接侵權就是利用各類公開出版的地圖擅自增加有關內容對外進行出版和發行。直接侵權也就是盜版,是指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盈利為目的,復制發行的行為,是侵權行為中最直接的一種行為。只要是未經原合法著作權人的許可,非法使用、修改、復制、盜印和發行原著作權人的作品,都是侵犯了原著作權人的著作權。地圖是反映地理現象的,地圖的編製程序是嚴肅的製作過程,從總體設計排到分幅設計,需要准備大量基礎資料,而基礎資料需要經過測繪工作者野外辛勤測量,因此是《著作權法實施條例》明確規定的受著作權保護的一個編制性科學作品。1995年7月發布的《地圖編制出版管理條例》規定:地圖的著作權受法律保護。未經地圖著作權人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復制、發行、翻譯、編輯等方式使用其地圖。隨著中國加入WTO,知識產權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人們對地圖的版權意識也一定會得到加強。
㈥ 因為畢業寫論文的需要,要做某品牌的消費問卷調查,會對該品牌造成侵權嗎
論文這方面我可以幫助你的呢
㈦ 互聯網版權自律研究,想做分調查問卷,該問些什麼問題··
這個也是沒得辦法的事情,像你在學校的話,你可以在校內網上下載維普,萬方的資料,那裡面資料挺全的,我以前在裡面下載過的,出了學校可是要出錢的,希望可以幫到你!
㈧ 網上調查我想使用現成的的問卷,比較權威,知名度也高,可這樣會不會侵權
你的提問存在幾個問題:
1、如果是你直接使用網路調查的源代碼,如果代碼編寫內者沒有標明容公開使用或者免費提供,按照法律角度來說是侵權。解決辦法是:可以將代碼顯示頁面或者部分內容進行修改,就可以直接使用,當然這個需要一點點網頁編輯能力;可以自己學一點或者請人幫忙編寫,但費用比直接編寫要便宜非常多。網路上代碼很多都是固定式的,侵權後取證或發現侵權都是非常難的。
2、如果僅從問題和內容上使用,你可以適度進行修改,比如前後次序、部分內容、增加一些細節等,修改成比較符合你需求的內容。這裡面侵權不是很好確定,只要不是網上調查沒有寫版權所有,適當修改後一般不造成侵權。
3、侵權問題 沒有你想想那麼危險,可以採取本調查來源於網路,若侵權請及時通知等方式來規避部分權利。
㈨ 使用碩士論文附錄的問卷是否牽涉到版權問題
應該可以拿來用,一般在用別人的問卷時都會在文章中提一句,某某人設計的用於XXX的調查問卷,此類用SPSS時涉及較多
㈩ 求幾個調查問卷的問題!有關繪畫作品的版權與稿酬的!
可以去51調查網上找找看,有關於這類的調查模板,會有幫助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