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林地補償標准
有補償的。林地徵收是有補償的,這在我國的《森林法》18條中有明確的規定,但是林地的徵收補償標准各地卻有所不同。
總體來看,林地徵收補償費用包括以下3個方面:
1、土地補償費
2、安置補助費
3、林木青苗和地上附著物補償費
上述三項都是直接補貼給該林地所有權人或者使用權人。
此外,徵收部門還應繳納納森林植被恢復費,專門用來恢復因征地而減少的林地植被面積。此項費用要交給當地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
各項費用繳納的標准:
1、森林植被恢復費:財政部國家林業局財綜【2002】73號財政部國家林業局關於印發《森林植被恢復費徵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新林計字【2006】503號文《關於進一步明確我區森林植被恢復徵收標準的通知》規定:
(1)用材林林地、經濟林林地、薪炭林林地、苗圃地,每平方米收取6元。
(2)未成林造林地,每平方米收取4元。
(3)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林地,每平方米收取8元;國家重點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地,每平方米收取10元。
(4)疏林地、灌木林地,每平方米收取3元。
(5)宜林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每平方米收取2元。
城市及城市規劃區的林地,可按照上述規定標準的2倍收取。對農民按規定標准建設住宅佔用林地,在「十五」期間暫不收取森林植被恢復費。
林地補償費:自治區計委、財政廳新計價房【2001】500號《關於下發自治區國土資源系統土地管理行政事業收費標準的通知》、新政函【2010】323號《關於同意自治區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的批復》以及新林資字【2011】161號《關於執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自治區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的批復〉的通知》的規定:
有林地補償基數按一等耕地(高產田),疏林地、灌木林地按二等耕地(中產田),宜林地按三等耕地(低產田)進行計算。
土地補償費一般為年產值的8倍計算。
林地安置補助費:自治區計委、財政廳新計價房【2001】500號《關於下發自治區國土資源系統土地管理行政事業收費標準的通知》、新政函【2010】323號《關於同意自治區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的批復》以及新林資字【2011】161號《關於執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自治區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的批復〉的通知》的規定:
人均耕地在3.0畝以上,安置補助費補償標准為年產值的12-13倍計算。
林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兩項之和不得低於補償標準的20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04〕28號)第二十一條青苗及地上附著物補償費第(二)條規定:
被徵收土地上的建(構)築物、樹木等,本辦法有規定的按有關規定補償(見本辦法附件),本辦法沒有規定的由雙方約定標准進行補償;本辦法沒有規定又約定不成的,由市人民政府根據損失實際價值確定。
新的補償標准規定:建設項目使用林地期限分為永久使用(佔用、徵收、徵用)林地和臨時佔用林地,臨時佔用林地期限不得超過2年。
永久使用林地的單位或個人,需向被使用林地的所有權人和使用權人支付林地補償費、林木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臨時佔用林地的單位或個人,需向被臨時佔用林地的所有權人和使用權人支付林地補償費和林木補償費。
征地補償標準是指在市鎮行政區的土地根據政府總體規劃確定的用地范圍內,依據土地類型、土地年產值、土地區位登記、農用地等級、人均耕地數量、土地供求關系、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水平保障等因素,再依據片區劃分用於征地補償綜合計算的標准。
拆遷補償標準的調整由市縣人民政府公布。我國法律規定各地政府應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當地人均收入增長幅度等情況,每2至3年對征地補償標准進行調整,逐步提高征地補償水平。
如今實施的征地補償標准已超過規定年限的省份如未及時調整,將不予通過用地審查。 各類具體的價格補償標准由區縣物價局依據當地經濟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等情況進行定價。
⑵ 林地賠償標准.
一、徵佔林地的法律依據
1、《森林法》第二章第十八條規定:進行勘查、開采礦藏和各項建設工程,應當不佔或者少佔林地;必須佔用或者徵用林地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依照有關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並由用地單位依照國務院有關規定繳納森林植被恢復費。
2、《森林法實施條例》第二章第十六條規定:勘查、開采礦藏和修建道路、水利、通訊等工程,需要佔用或者徵用林地的,必須遵守下列規定「用地單位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用地申請,經審核同意後,按照國家有規定的標准交森林植被恢復費,領取使用林地審核同意書。用地單位憑使用林地審核同意書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佔用或者徵用林地未經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的,土地行政部門不得受理建設用地申請。」
二、徵佔林地交費的法律依據
《森林法》第二章第十八條規定:「必須佔用或者徵用林地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依照有關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並由用地單位依照國務院有關規定繳納森林植被恢復費」。
三、各項費用繳納的標准
1、森林植被恢復費:財政部國家林業局財綜【2002】73號財政部國家林業局關於印發《森林植被恢復費徵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新林計字【2006】503號文《關於進一步明確我區森林植被恢復徵收標準的通知》規定:
(1)用材林林地、經濟林林地、薪炭林林地、苗圃地,每平方米收取6元。
(2)未成林造林地,每平方米收取4元。
(3)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林地,每平方米收取8元;國家重點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地,每平方米收取10元。
(4)疏林地、灌木林地,每平方米收取3元。
(5)宜林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每平方米收取2元。
城市及城市規劃區的林地,可按照上述規定標準的2倍收取。對農民按規定標准建設住宅佔用林地,在「十五」期間暫不收取森林植被恢復費。
2、林地補償費:自治區計委、財政廳新計價房【2001】500號《關於下發自治區國土資源系統土地管理行政事業收費標準的通知》、新政函【2010】323號《關於同意自治區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的批復》以及新林資字【2011】161號《關於執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自治區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的批復〉的通知》的規定:
有林地補償基數按一等耕地(高產田),疏林地、灌木林地按二等耕地(中產田),宜林地按三等耕地(低產田)進行計算。
土地補償費一般為年產值的8倍計算。
3、林地安置補助費:自治區計委、財政廳新計價房【2001】500號《關於下發自治區國土資源系統土地管理行政事業收費標準的通知》、新政函【2010】323號《關於同意自治區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的批復》以及新林資字【2011】161號《關於執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自治區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的批復〉的通知》的規定:
人均耕地在3.0畝以上,安置補助費補償標准為年產值的12-13倍計算。
林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兩項之和不得低於補償標準的20倍。
(2)林地使用權如何賠償擴展閱讀:
林木補償的一般規則
1、徵收房前屋後種植的果樹,根據不同樹種、數量規格、年限等情況給予補償。
2、對成片種植果樹、果園的,在合理種植密度內,按不同規格情況給予補償。間種、套種兩種以上果樹、樹木或其他作物的,若樹木總數量不超過最高種植密度,則分別補償;若樹木總數量超過最高種植密度,按其中一種的最高限額補償;不接受以上方式補償的,可以根據林業或農業部門對該果園、果樹種植的工程設計規定和現實收入狀況實際評估補償。
3、徵收林地上的林木,可分用材林和經濟林、薪炭林、防護林、特別用途林進行補償。
4、苗圃地的果樹苗木,葯材能搬遷或移栽的補償搬運費和移栽費,不能搬遷或移栽的參照市場價格酌情補償。
5、花卉與園林綠化苗木根據其種類、規格等情況給予補償(補償標准為移栽費、移栽損失費,不能搬運或移栽的參照市場價格酌情補償。
⑶ 我轉讓了60畝土地,辦理了《林權使用證》,現在政府要徵用,該如何補償
首先,你轉讓了60畝地,是你賣給了別人,還是你買了別人的地。其次,政府徵用,一是對林地所有權進行補償,林地都是集體的,如何分到個人看村集體如何分;其次是林地使用權和地上林木的補償,誰在經營這個林地,有多少年使用權要進行補償。地上有林木的,要按價值進行補償。當然具體還要雙方來談,理論是這樣的。
⑷ 林地被徵用賠償費用如何分配
須地積徵用補償與附著物(林權)補償分開操作,地上部分的補償屬於使用權人(承包人),地積徵用補償屬於所有權人,但須支付使用權人(承包人)的承包合同使用權期的預期收益。
⑸ 請問林權被國家佔了,沒得到賠償,怎麼辦
試點原則:堅持生態效益優先,正確處理保護森林資源與發展林區經濟關系,積極引導承包經營者依法科學經營森林,不斷提高林地生產力,實現永續利用,最大限度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統分結合、產權明晰;堅持公開、公平、公正,責權利相統一,賦予試點林業局林業職工平等的權利;堅持積極穩妥推進,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妥善解決林權制度改革試點中遇到的問題,確保林區社會穩定;堅持林地所有權和用途不變,承包經營的國有林地只能用於森林的培育和經營,不能改作他用;堅持國有森林資源依法有償使用,確保森林資源資產保值增值;堅持林地承包經營收益取之於林、用之於林和收支兩條線。 主要內容:對淺山區林農交錯、相對分散、零星分布、易於分戶經營的部分國有商品林,由林業職工家庭承包經營;對大面積、集中連片的公益林和商品林,由伊春林業管理局依法加強經營管理。 試點范圍:雙豐、鐵力、桃山、烏馬河、翠巒 5個林業局中的15個林場(所),試點規模僅限於商品林地,面積為8萬公頃,公益林地不納入試點范圍。 承包對象:承包經營林地的對象是試點林業局的林業在冊職工,伊春林業管理局及試點林業局機關幹部和離退休職工,暫不參加林地的承包經營。試點啟動初期,僅限於試點林場職工,而後擴大到試點林業局的其它林場所,最後擴大到山下單位職工。我們將通過逐步引導職工發展家庭林場、股份制林場,組織公司+職工+基地的經營形式,支持職工以林地使用權、林木資源和勞力入股參與合作經營。逐步吸引社會資金和戰略投資者。 實施方式:按一溝一系一坡的自然界限,並結合森林經營區劃,按每戶5-10公頃的規模,實行林地承包經營和林木資產流轉。林地承包經營期限50年。 工作程序:試點啟動以來,各試點林業局嚴格按照實地區劃、公開信息、提出申請、身份認證、簽署協議、資產評估、競價招標、核查審批、公示、簽訂合同、確權發證、法律公證與財產保險、建檔備案這樣一整套工作程序來操作的。 收益管理:試點期間,國有林地承包經營所取得的收益,上繳財政,納入預算管理,全額返還試點林業局,主要用於支付拖欠承包經營職工的工資、承包期間職工養老保險和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等。
⑹ 林地使用權人有沒有徵地補償
有,
征地補償
一般分為土地補償、安置補償、
地上附著物
補償,土地補償你要看你省的相關規定,河南是要看你是否是本村村民。
⑺ 我國的法律對林地使用權補償是如何規定的
沒有依據,雖然說,林地是國家的,但是,人民也有權利去限制林地侵犯,按照法律的規定辦事,要符合人民的合法權益,政府無權利這樣對人民的林地進行安置。
⑻ 林木、林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發生爭議時如何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第十七條規定:單位之間發生的林內木.林地所有權和使容用權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林木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爭議,由當地縣級或者鄉級人民政府依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