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合肥三十八中北校區周邊有沒有什麼好點的輔導機構
找三圈,就找了個叫北辰的
㈡ 大家幫我看看,能不能立案我交了錢,又讓我退錢,是什麼意思
這個,問法院啊,為什麼不能立案。
㈢ 誰最先開講新中國"外法史
林榕年,1928年5月出生,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新中國最早從事外國法制史教學與研究者,外國法制史研究開拓者之一。曾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法制史教研室主任,兼任廈門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汕頭大學法律系主任等職。
「林老是新中國第一位講授外法史的老師,在上世紀50年代初的幾年裡,林老經常晚上聽蘇聯專家講課,第二天就要給本科生講課……」5月5日上午,在中國人民大學一次學術活動現場,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副會長葉秋華教授這樣介紹林榕年。
6月1日上午9點,林榕年早早准備好,在寬敞明亮的客廳里等候記者的到來。
結緣外法史
多災多難,是林榕年對自己小學、中學時代的切身感受。
1928年5月,林榕年出生在天津北郊區的宜興埠村(現在的北辰區宜興埠鎮)。父親是天津工業大學的木工,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們多讀書、有文化。但是清貧的家境以及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的苦難遭遇,讓林榕年的學習時斷時續。
1949年1月,天津解放了。正在讀高三的林榕年異常激動,他全心全意地歡迎解放軍入駐學校,擔任校學生會主席的他,積極協助共產黨幹部開展學生工作,並希望將來可以到新型的革命學校學習。
1949年7月,林榕年高中畢業,考取了天津師范學院中文系,家人都為他高興。這時,他看到了一份來自華北人民政府關於成立「中國政法大學」的簡章,寫明要「培養新中國的法律人才」。他不顧家人的埋怨,不怕丟掉已被天津師范學院錄取的機會,毅然乘火車來到北京,直奔海運倉報考了「中國政法大學」,立志當一名「革命的法官」。他順利地考取了。
「這所政法大學,不是現在的中國政法大學,她是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的前身。」林榕年對這段歷史了如指掌。1949年10月23日,林榕年參加了中國政法大學的開學典禮,校長謝覺哉主持了典禮。1950年3月,林榕年等100多名學員搬到了北京城東的鐵獅子胡同,成為即將成立的中國人民大學第一屆法律系本科生。同年10月3日,林榕年親歷了中國人民大學開學典禮的盛況,校長吳玉章主持,劉少奇等領導人到場講話。
「這一年,我經歷了『三級跳』,先變成本科生,繼而變為研究生,最後變成了老師。」對這個過程,林榕年難以忘懷。1950年7月的一天,他和傅興嶺、張晉藩等4名同學被法律系領導叫去談話。林榕年很開心,以為自己參加抗美援朝的申請被批准了。可是,領導沒談到抗美援朝,而是想讓他們幾個去法制史教研室當研究生。
創建之初的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仿照蘇聯莫斯科大學設置了法制史專業。但當時蘇聯的法制史專家沒有到位,而教研室的工作卻要開展,於是,1950年底,剛學了一些研究生基礎課的林榕年、傅興嶺又被選調到法制史教研室當教師。
當時,法制史教研室共設置三門課程,即中國國家與法權歷史、蘇聯國家與法權歷史、國家與法權通史(即中、蘇以外的外國法制史)。林榕年被指派為國家與法權通史(即現在的外國法制史)老師。於是,林榕年成為新中國最早講授外法史的老師。
對這個過程,林榕年戲稱,自己是「趕鴨子上架」,「不過,這個『架』上得值」。
邊教邊學
雖然變成了研究生和教師,但是對法律、外國法制史,林榕年畢竟沒有深入學習過,覺得壓力很大。但這是組織的信任,林榕年覺得無論如何都要干好。
白天,沒有教學任務的時候,林榕年要和研究生們一起向蘇聯專家學習外國法制史專業課程;晚上,還要趕著去上「夜大」,那是蘇聯專家給中國人民大學校內的老師、幹部開設的課程,內容包括俄語、政治經濟學、《聯共黨史》(蘇聯共產黨歷史知識)、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等。「那什麼時間備課呢?」對記者的問題,林榕年笑了,他說:「當時年輕啊,天天『開夜車』。」那些年,林榕年幾乎沒有在凌晨1點以前睡過覺。
林榕年的努力沒有白費,第一堂課下來,同學們滿堂鼓掌。「這給了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勵,聽我講課的,就是我的本科同學啊!」林榕年更加努力了。學生們很喜歡他,因為第一節課他講的是《漢謨拉比法典》,便給他起了一個「漢謨拉比法典」的綽號。
林榕年覺得,講法制史,應該注意史料積累,盡可能多地掌握歷史知識。於是,他的身影經常出現在各大高校的圖書館以及琉璃廠等地的舊書攤上,「可惜,舊的法制史著作幾乎無處尋覓。」但是林榕年仍不放棄一切搜集、整理資料的機會,慢慢積累,讀書有感的時候就寫在卡片上。漸漸地,他研究《世界通史》等書籍所積累的卡片便小有規模了,講起課來,也順手多了。
1949年2月《中共中央關於廢除國民黨<六法全書>和確定解放區司法原則的指示》發布後,和舊法有關的知識就不能在課堂上講授了。中國人民大學作為一所新興大學,擁有眾多的蘇聯專家,其法律系當時被譽為法學教育的「工作母機」。全國各地的大學老師都來中國人民大學進修,學習新的法學知識,林榕年講授的外法史課也得到了校內外的認可。
1954年,林榕年被借調到北京大學講授外法史,還被校長馬寅初聘為講師,頒發了聘書。
一直在教學一線
1960年,蘇聯專家撤走了。法制史課程該如何設置呢?林榕年認為,以前光講蘇聯法制史、不講俄羅斯法制史做法不科學,他認為「歷史是從舊時代來的,是昨天的延續,也昭示著明天,應該批判地繼承,但是不該『一刀切』,『一棍子打死』一個時代」。在林榕年的建議下,「蘇聯國家與法學歷史」課程被撤銷,代之以俄羅斯法制史,被並入外法史中。
「除了1958年、1961年兩屆本科生外,我幾乎給文革前中國人民大學每一屆本科生都講過外法史,同時還指導教研室的每屆研究生研讀外法史。」林榕年笑稱自己一直在教學一線上當「教書匠」。縱使在文革時,他也依然講授和外法史有關的知識。1971年,在江西五七幹校下放一年後,林榕年提前回到了北京,被調到當時的北京師范學院(現在的首都師范大學)講授共產主義運動史,他編寫了兩章講義。
多年的積累,讓林榕年厚積薄發。文革結束伊始,他結合自己多年的心得寫出了《略論法律的繼承性》一文,寄給了《人民日報》。剛好趕上1979年第一期《法學研究》(創刊號)要出版,這篇文章便被推薦發表在了創刊號上。在文章中,林榕年提出「歷史應該批判地繼承,無論是古代的還是外國的,凡是有價值的,都應該批判地借鑒,對外國法制史,不僅要兼容並蓄,還應推陳出新」。文章發表後,在學界引起一場討論。也引起國外學界的關注,先後被荷蘭、日本等國學術刊物轉載。
林榕年另一篇《談人權問題》的論文,發表在1980年第一期的《學習與探索》(創刊號)上。這篇文章是他和張晉藩合寫的。「理論部分是我寫的,後面關於中國人權狀況部分是他寫的。」這篇文章,結合法學史料,駁斥了西方學者關於人權問題的觀點。
「古羅馬的十二銅表法中就有『物』的概念、『地域權』的條款,後來的物權法有關物權、他物權等概念,就是從羅馬法承繼下來的。外國法制史就應該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兼容並蓄、推陳出新。」在《外國法制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一文中,林榕年闡述了自己的這一核心觀點,還系統闡述了外法史的概念、研究對象、歷史分歧,以及與其他學科的關系等外法史基本問題。
「我的教學生涯和教材分不開。」1980年,林榕年編寫的《外國法制史講義》(三卷本)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作為「內部交流教材」出版,該教材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最早出版的外國法制史教材之一,為當時大多數高校所採用。
1982年,林榕年任副主編、司法部法學教材編輯部編審、全國統一的高等法學教材《外國法制史》出版,此後的1992年、1994年、1999年、2003年直到今年,他先後主編過不同版本的外法史教材十多部。近日,他主編的第四版外法史教材修訂版剛剛出版。他同時主編《外國法制史匯刊》等論文集若干,發表有代表性的論文多篇。
也是在1982年統編教材的過程中,林榕年等學者推選德高望重的陳盛清(中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第一、二屆會長)為會長,成立了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林榕年成為創始人之一,後來擔任了研究會的第三任會長,現在還擔任顧問。
坐得冷板凳
1928年出生的林榕年已至耄耋之年,但他依然記得58年前範文瀾所說的一句話。
那是在1951年,在主題為「中國法制史如何建設」的座談會上,歷史學家範文瀾應邀出席了會議。在談到「怎麼搞法制史,學問該如何做」的時候,範文瀾對林榕年等法制史教研室的年輕教師們說:「做學問,板凳應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
林榕年說,這句話幾乎影響了他一生。他不僅用這句話鞭策自己,同時也用這句話中昭示的精神來教育學生。
1980年,根據教育部的指示,全國開始招收學位研究生。林榕年作為第一批碩士生導師,招收了兩名研究生,其中就有梁治平(中國藝術研究院法律文化中心主任)。梁治平給他的印象是「喜歡看書,不張揚,很踏實」。他記得當時曾給梁治平布置了閱讀經典著作的任務。沒想到,梁治平把《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的四卷本通讀了一遍!林榕年另一個很引以為自豪的學生是米健(中國政法大學教授),1982年,廈門大學陳朝碧教授招收了米健等3人為研究生,「可惜不久,陳朝碧教授仙逝了。」林榕年應邀成為特聘導師,與當時廈門大學的胡大展老師一起為米健等同學授課。現在,這兩個學生都已是學界知名學者,林榕年很為他們的成就高興。
「學術活動我現在很少參加了,不過,外法史學科建設、青年學者的發展,我是看在眼裡,喜在心上的。」望著窗外,林榕年笑著說。
㈣ 北辰區瑞晨家園的開發商是誰。是70年大產權的房子嗎
產權永遠你
70年的土地使用權
物權法的土地使用權的模糊,沒有明確的定義。
70還早,所以有關法律法規
㈤ 北辰區雙口鎮後埔村 這個村子是什麼產權和西堤頭東趙村 哪個地方比較好 到市裡方便些地鐵情況等等
「物權法」第152條規定,「宅基地使用權,根據法律有權佔有和使用集體土地權利,按照法律規定的住宅建築及其附屬設施的土地使用權; 153宅基地使用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土地管理法「第11條第1款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簽發的證書,確認所有權。
上述規定,2米在你身後,一直在縣國土資源局登記的話,肯定是沒有問題的,即使村長說不會影響您的權利登記是錯誤的。換句話說,以確定如何寫你的的家庭宅基地面積的?關鍵的土地證,沒有土地證,然後去國土資源局(CRR)檢查。
一般房間的任何地方去,那由於房產證,包括基本的兩米2米以上的土地唯一的房間。授予使用你的家。
從權利的角度,因為村委會是土地的所有者,擁有原來的土地登記,所以他們去申請變更是有可能成功,所以你還是盡快找到獲得的支持你原來的2米范圍內的土地的證據,以防萬一。村委會動作,你就可以申請的確國土資源局,村委會的權利被強制建立一個郵局,你可以成為理由的侵權起訴。
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當地村民申請宅基地面積是有限的,如城市周邊地區,在北京市區和郊區的人少,更多的農村家庭,不得超過0.25畝,其他地區最高不得超過0.3(200平方米)畝。如果你家有過度宅基地面積,可能是村委會拿回來,這可能是無關的。
㈥ 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 涿鹿中學和北辰中學那所學校好為什麼
2013換了新領導還存在強拆?物權法何在???北京交界河北省懷來縣西榆林村部隊非法佔用耕地,找縣局的公安制服百姓,場面「壯觀」百姓無奈,舉報無門!!!請大家幫忙關注轉載!!轉發!!謝謝謝謝!!!您輕輕地動動手指,就是幫了百位無辜百姓!!!全靠您了!
㈦ 所有權人只能對自己的不動產設計立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所有權人有來權在自己的不動源產或者動廣上設立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用益物權人、擔保物權人行使權利,不得損害所有權人的權益。
所有權人依據法律與合同用物為他人債務提供擔保,是行使所有權中的處分權,他人取得、行使擔保物權,必須依據法律與合同的規定進行,他人享有的擔保物權,也是從所有權中分離出來的權能。因此設定他物權,是所有權人行使所有權的結果。
(7)北辰區物權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約定的時間。法律沒有作出任何限制性規定,夫妻雙方可以在婚前,也可以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進行約定。
約定的范圍。夫妻雙方可以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財產作出約定,也可以對雙方的婚前財產作出約定。但不得對國家、集體、他人的財產所有權進行約定。
約定的內容。雙方既可以約定雙方的財產歸共同所有,也可以約定各自的收入歸各自所有,既可以約定雙方財產中的一部分為雙方共同所有,一部分歸各自所有,也可以約定一方財產的一部分歸另一方所有。
㈧ 婚前房產證,婚後加人名
房屋權利的取得以登記為准。即便是婚前個人所有的房屋,如果婚後在房屋房產證上加了配偶的名字,可視為夫妻對婚前財產的歸屬重新進行了約定,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婚姻法》明確規定,夫妻雙方婚後購買的財產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對於夫妻共同財產,夫妻雙方享有同等的權利。如果產權登記有另一方名字,另一方對房產就有產權份額。但有名字分割時並不一定就是二分之一。關於分割,有協議的從協議,沒有協議的,還需要綜合考慮各方對房產的貢獻等因素。如果是婚前購房且沒有共同還貸部分,那麼離婚時,如果房產證只有一方名字,那麼房產就屬於婚前個人財產,歸產權方所有;如果房產證上加了另一方名字,那麼房產就屬於雙方共同財產,協議分割,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分割。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七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一) 工資、獎金;(二) 生產、經營的收益;(三) 知識產權的收益;(四) 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五) 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