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土地使用權出讓的詞目釋義
出讓土地使用權必須服從國家主權。國家保留對出讓土地的司法管轄權、行政管理權和為公共利益徵用出讓土地的權力等主權范圍內的全部權力。
出讓土地使用權是一種較為完整的物權。土地使用權出讓的實質是國家按照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的原則,把國有土地以約定的面積、價格、使用期限、用途和其他條件,讓與土地使用者佔有、使用、經營和管理。由於出讓土地使用權具備了物權所包含的基本權利,即佔有的權利,一般意義上使用的權利,收益的權利和一定程度的處分權利,所以它是除土地所有權之外的較為完整的物權。
出讓土地使用權的主體是政府。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能充當出讓人。各級人民政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代表政府主管國有土地使用權的行政工作,負責土地使用權出讓的組織、協調、審查、報批和出讓方案的具體落實,負責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等交易活動的審核與權屬管理。
出讓土地使用權的客體是國有土地使用權。農村集體土地和國有土地的所有權不能出讓,出讓土地的地下資源、埋藏物和市政公共設施也不能出讓。
『貳』 求:關於土地使用權的司法解釋條文
關於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自2005年8月1日起施行。根據這一司法解釋,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作為出讓方訂立的土地使用權合同,應當認定無效。
司法解釋共28條,主要包括3個方面內容:關於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糾紛的處理;關於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的處理;關於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糾紛的處理。
司法解釋明確,土地使用權出讓的主體只能是市、縣人民政府,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訂立與履行則由市、縣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門具體負責。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標的物僅限於國有建設性土地使用權,而不包括國有農場的土地使用權,更不包括集體土地使用權。
為配合國務院開展的全國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工作,司法解釋特別對因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出讓土地使用權引發的合同糾紛作出了切合我國土地市場實際情況的處理規定,即「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作為出讓方與受讓方訂立的土地使用權合同,應當認定無效。本解釋實施前,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作為出讓方與受讓方訂立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起訴前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追認的,應當認定合同有效。」
針對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糾紛案件,司法解釋首先明確合作開發行為的特徵為共同投資、共享利潤、共擔風險合作開發房地產。這對認定糾紛性質,確定當事人的民事責任,提供了明確具體的法律尺度。其次,司法解釋專門對房地產開發經營資質的問題明確規定,當事人雙方均不具備房地產開發經營資質的,應當認定合同無效,但起訴前當事人一方取得房地產開發經營資質或者已依法合作成立具有房地產開發經營資質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應當認定合同有效。
針對當前存在著的大量國有企業、公益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劃撥土地使用者,基於種種原因未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即訂立合同將其佔有使用的劃撥土地使用權進行轉讓而引發的糾紛,司法解釋作出明確處理規定,有力地促進土地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而且對平衡劃撥土地使用權人和受讓方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利益起到了積極的保護作用。此外, 對「一地數轉」引發的糾紛,司法解釋在確認數個合同均為有效的前提下,對糾紛的解決分別情況作出了明確的具體處理規定,統一了執法尺度。
最高人民法院負責人表示,司法解釋的出台將為人民法院正確處理國有土地使用權糾紛案件,維護我國房地產市場秩序,規范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經營行為,促進房地產市場誠信體系的建立和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推動我國房地產制度改革的深化等,產生積極影響。
高法負責人就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司法解釋答記者問
繼2003年4月28日公布「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後,最高人民法院22日再次公布旨在規范房地產市場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司法解釋,指導各級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地處理房地產糾紛案件,規范房地產市場交易行為,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新華社記者就有關問題采訪了最高人民法院負責人。
集體土地和農用土地不適用新司法解釋
這位負責人表示,土地管理法第2條規定,我國實行土地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與土地所有制相對應,我國目前土地使用權也可分國有土地使用權和集體土地使用權兩類。根據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的規定,房地產開發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上進行基礎設施、房屋建設的行為,由此決定房地產開發所需要的土地僅限於國有土地,而非集體土地;城市規劃區內的集體所有的土地,經依法徵用轉為國有土地後,該幅國有土地的使用權方可有償出讓。土地管理法也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因此,新出台的司法解釋調整的范圍只限於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合同糾紛案件,不包括集體所有土地。
按照土地管理法確立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我國土地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在國有土地上,對於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劃入基本農田保護區的農用地要嚴格管理,因房地產開發建設需要使用國有建設用地的,可通過出讓或者劃撥的方式取得;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應當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因此,本司法解釋調整的國有土地范圍為國有建設用地,不包括國有農用地。
不輕易確認合同無效
這位負責人表示,合同效力的認定不僅關系著土地交易關系的穩定和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護,而且關繫到房地產市場的有序發展。因此,司法解釋根據合同法的規定,結合社會現狀和審判實際,在對欠缺生效條件合同的效力認定處理上,採取了補救性的措施,即當事人只要在向人民法院起訴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不存在合同法第52條規定的無效情形,就應當認定合同有效,盡量尊重當事人雙方的意思表示,不輕易確認合同無效,以促進合同加速履行和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
此外,在合同的解除上,司法解釋嚴格當事人行使解除權的條件,只有在出現根本違約,合同目的無法實現的情況下,當事人請求解除的才予以支持。
開發區管委會訂立的土地出讓合同無效
這位負責人表示,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產管理法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出讓方為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其他部門無權出讓。但由於以往土地市場管理不規范,特別是對各類開發區內的土地管理缺乏有效措施,導致了一些開發區的國有土地出讓、轉讓呈現無序狀態,開發區管委會擅自出讓土地的情況較為嚴重,引發了大量的合同糾紛。針對上述情況,目前國務院已經對全國土地市場部署開展治理整頓工作,其中開發區即為整治的重點。
為配合國務院此項工作,在綜合相關部門意見的基礎上,司法解釋對開發區管委會訂立的土地使用權合同效力認定作出區別對待的規定。首先,為配合國務院開展的土地市場整治工作,加大促進國土管理部門對土地市場的管理力度,司法解釋明確將不具備法定主體資格的開發區管委會與受讓人訂立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按無效處理,對今後土地出讓行為可以給予有效規范。其次,考慮到我國目前實際情況,對開發區管委會遺留下的為數不少的出讓土地問題,仍採取一定的補救手段,即在起訴前經過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追認的,可以認定有效,同時為防止追認手段的濫用,有效規范今後的土地出讓行為,對追認的范圍限定在本司法解釋實施之前的情況。司法解釋實施以後,開發區管委會再行訂立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一律按照無效處理。通過寬嚴相濟的規定,對此類糾紛給予合理解決。
司法解釋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
這位負責人表示,據相關資料表明,隨著城鎮居民住房的商品化和市場化,目前房地產開發建設的商品房近90%由個人購買,而商品房的開發建設與土地市場具有直接的關系。司法解釋的公布實施,有利於推動我國房地產市場各項制度的改革和土地交易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有利於保護房地產市場開發經營主體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司法解釋的公布實施,還有利於法制的統一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房地產作為不動產,屬於民事財產權的范疇,應由物權法進行調整。現行的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作為行政性法律,主要是從行政管理的角度對房地產的開發經營行為加以規定。由於目前我國還沒有完善的不動產法律,物權法也尚未出台,因此,人民法院在處理法律關系復雜的房地產糾紛案件時缺乏具體明確的法律依據,適用法律不統一。這不僅不利於平等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也不符合法制統一原則的要求。司法解釋的制定出台,為人民法院正確、及時處理房地產糾紛案件,維護房地產市場秩序,公平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叄』 土地使用權的概念
您想咨詢哪方面的內容呢。土地使用權的概念在物權法,土地管理法中都有表述
土地使用權,是指單位或者個人依法或依約定,對國有土地或集體土地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有限處分的權利。
『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的基本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法釋[2005]5號
所屬類別:土地礦產
生效日期:2005-08-01 《最高人民法院關版於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已於2004年11月2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34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5年8月1日起施行。
二○○五年六月十八日
『伍』 請行家解釋土地使用權,產權(房產權)
不是一個問題,但有直接聯系,房產權的時間是按土地取得的時間起算,使用時間就是土地時間。
『陸』 什麼是土地使用權
什麼是土地使用權? 近日,關於住宅用地使用權的問題,引發社會的高度關注,許回多人提答出了疑問,例如什麼是土地使用權?土地使用權與房屋所有權有什麼區別?土地使用權的期限時間是多久等,今天小編一一為大家介紹。
1、什麼是土地使用權
土地使用權是指單位或個人依法或約定,對國有土地或集體土地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有限處分的權利。
2、土地使用權與房屋所有權的區別
房屋所有權是私有財產權的一種,受憲法和物權法的保護,沒有期限限制;而土地使用權有期限限制。
3、土地使用權的期限
目前國家規定的土地使用權最高期限為70年。
4、土地使用權到期後的處理辦法
按照物權法的規定,土地使用權到期後,將自動續期。那麼「如何續期」呢,有兩個辦法:一是免費,讓利給業主;二是費改稅,不再收取出讓金,而是由取得永久性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權利人向國家繳納稅金。
什麼是土地使用權? 以上就是小編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柒』 司法解釋土地什麼叫使用權什麼叫所有權
您好!土地使用權是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農民集體和公民個人,以及三資企業,凡具備法定條件者,依照法定程序或依約定對國有土地或農民集體土地所享有的佔有、利用、收益和有限處分的權利。土地使用權是外延比較大的概念,這里的土地包括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的使用權。2011年1月,一則"土地使用期滿後會無償收回"的消息引起各方關注。土地使用權與土地所有權是土地法規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土地使用權是中國土地使用制度在法律上的體現,國有土地使用權是指國有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並取得收益的權利,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有劃撥、出讓、出租、入股等。而農民集體土地使用權是指農民集體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並取得收益的權利。
農民集體土地使用權是指農民集體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並取得收益的權利。農民集體土地使用權可分為農用土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和建設用地使用權。農用地使用權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和個人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的土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是指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的使用權。建設用地使用權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興辦鄉(鎮)企業和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用地的使用權。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農用地使用權通過發包方與承包方訂立承包合同取得。宅基地使用權和建設用地使用權通過土地使用者申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取得。
土地所有權是指土地所有者依法對土地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2] 。土地所有權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佔有,使用和處分土地,並從土地上獲得利益的權利。一般來說,土地所有權屬於財產所有權的范疇。但是土地所有權相對於一般財產所有權而言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1、主體的特定性 2、交易的禁止性 3、權屬的穩定性 4、權能的分離性。
土地所有權內容包括對土地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四項權能,同時對土地所有者及其代錶行使權利有三條重要的限制:
1、土地所有者及其代錶行使權利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義務。
2、土地所有者及其代表不得違反其與土地使用者簽訂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或者土地承包合同中約定的義務。
3、土地所有權禁止交易。
我國土地管理法規定: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農村和城郊的土地,除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