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楊振山是哪一個部門法的著名學者
人物簡介編輯
性別:男
出生:1937年生
死亡:2004年10月19日在北京病逝
籍貫:新野縣人。
現任: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羅馬法研究中心主任、民商法研究中心主任、證券期貨研究所名譽所長,
歷任:中國政法大學民商法教研室主任、中國政法大學學位委員會委員、學術委員會委員、研究生院院務委員會委員,
兼任:中國高等院校著作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仲裁委員會仲裁員、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經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法學會理事、北京商標協會常務理事、太平洋學會法律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法制與新聞》雜志編委會高級顧問、《法制日報》社高級顧問、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咨詢委員會咨詢委員、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法律咨詢委員會委員、義大利羅馬第二大學、比薩聖?安娜高等師范大學、德國波恩大學、佛來堡大學、韓國明知大學、中國南開大學、蘭州大學、華僑大學、中央黨校等院校的客座教授。先後參加全國人大法律室組織的民法起草工作和參加全國人大法制工作委員會組織的民法起草工作,參加多部法律、法規的起草、修改和討論工作。
楊振山主要著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講義》、《中國民法教程》、《從勞動論到民法本體論和立法思想》、主編《民商法實務研究》(十卷)、《民法通則及配套規定新釋新解》、《債法事典》、《新合同法原理與適用全書》等多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00餘篇。
『貳』 著作權侵犯問題
公民個人的作抄品,其發表襲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後50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於最後死亡的作者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
請問,元某的第六代孫是否具有原告資格?
答:沒有,1940年12月31日元某的獲得報酬權法律保護期終止。終止後,其合法繼承人無法繼承作品的報酬權和發表權、使用權。因此,不符合民訴107條規定的原告資格。
被告是否侵犯元某的著作權?
答:否。
本案應根據何種標准來確定賠償數額?
答:報酬權保護終止,沒有賠償。
本案中,元某的孫子可以對元某的所有作品進行法律范圍內的保護。具體包括著作人身權中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著作權法第20條規定其保護期限不受限制。
如果上述的權利受到侵犯,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叄』 關於著作權法的問題
1、甲雖已去世,但其著作權仍受到法律保護,因為,著作權的有效期為回作者終身加死後50年;
2、手答稿的所有權歸丙,著作權歸戊。因為,甲講手稿遺贈於乙,乙又病故,所以,丙繼承該手稿的所有權,著作權財產權可以繼承,因此,甲的繼承人享有該手稿的著作權;
3、戊雖為甲的繼承人,但甲臨終時明確表明該手稿不得發表,所以戊沒有權利將手稿發表;
4、丁在使用手稿時應尊重甲的著作人身權,戊的著作財產權;
5、A
6、B
以上信息,由北京君杜知識產權事務所提供,僅供參考
更多知識產權信息,請參閱北京君杜網站
北京君杜知識產權事務所,是一家集商標注冊、專利及訴訟咨詢、版權登記、海關備案、著/馳名商標認定、品牌動態監測、企業知識產權整體規劃、知識產權行業應用、品牌戰略設計規劃、品牌戰略管理研究、商標儲備庫及品牌戰略信息庫建設等一系列知識產權服務於一身的國內專注於知識產權領域服務的研究型服務機構。
『肆』 知識產權法中有關著作權的案例分析題,請高手詳細解答
回答一下,不一定正確啊
1.劉某什麼行為,不知道專業上怎麼稱了,反正就是類似於遺囑內的民事行為唄
2.王某無容著作權,他不是作者
3.王子更沒著作權了,不是作者,也沒有法定理由獲得著作權
4.著作權始終都是劉某的,發表權,修改權,署名權,維護作品完整權無時間限制
5.劉子可繼承著作權,除發表權,修改權,署名權,維護作品完整權,其他權能都可繼承
個人認為孫某應該不屬於合理使用范圍。因為該作品一直未發表
『伍』 知識產權法案例分析
1、受法律保護 著作權保護期限為作者終身及死亡後50年 但署名權是無期的
2、乙不享有 乙不是著作權人 只是持有人 持有人要想享有發表許可權於作者不明
3、丙出藉手稿不侵犯著作權 丙只是出借作品 並沒有轉移著作權 其也無權轉移
4、戊有權許可 著作權繼承,是繼承人在著作權保護期間內,即作者生前及死亡後50年之內,可以繼承被繼承人的作品使用權、發表、復制、發行作品的權利和獲得稿酬權
5、不侵犯 參見上條
『陸』 元某的第6代孫對元某的著作是否享有著作權
不合法,因為已超過保護期!
著作權法第三節 權利的保護期
第二十條 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
第二十一條 公民的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五十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於最後死亡的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著作權(署名權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本法不再保護。
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攝影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本法不再保護。
『柒』 有關「著作權」的案例題,請大家幫忙做一下,謝謝!有追加!!!
1/著作權分為人身權與財產權,財產權的保護期為有生之年加死後50年,即1971+50=2021年,計算到2021年的12月31日;人身權中除發表權外沒有時間限制,由其繼承人進行保護;人身權中的發表權在作者死後50年後喪失。
結論,甲的作品之上的著作權仍然在保護期內。
2/手稿的所有權,是實體物的權利,歸手稿所有者。甲生前將手稿贈與乙,贈與行為有效,乙對其實體物有所有權;乙死後,根據繼承法,丙享有手稿的所有權。手稿著作權,並不隨著手稿轉移,仍然歸甲的繼承人,即戊所有。
3/根據甲的生前聲明,不得發表。實施條例十七條,「作者生前未發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未明確表示不發表,作者死亡後50年內,其發表權可由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行使;沒有繼承人又無人受遺贈的,由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行使。」此案例不適用這一條。因此,甲的繼承人,戊並不能以繼承人身份來行使發表權。無權決定發表。
(但是,實際上,法律並沒有辦法控制戊的發錶行為,甲已去世,沒有了主張權利的人;好在此案中,丁的行為是內部資料的刊印,勉強可以算是未公之於眾,發表權控制的行為是公之於眾。這個案例在此處才有點意思。)
4/丁要注意的是:
尊重作者的其他人身權,署名、修改、保護作品完整權;相關的財產權,復制權、發行權,要經過戊的授權並支付報酬後才能使用。
內部資料的名義復制,就要注意發放范圍的合理性。
匆忙作答,不妥處,請高手指點。
『捌』 知識產權裡面關於著作權的案例。
乙撰寫的文章內容如果大部分是甲的授課內容,就是侵權行為。作者自專由利用另一部屬作品中所反映的主題、題材、觀點、思想等再進行新的創作,在法律上是允許的。合理使用是作者利用他人作品的法律上的依據,一般由各國著作權法自行規定其范圍。凡超出合理使用范圍的,一般構成侵權。
『玖』 著作權法的相關問題
第一題:
1。該行為違反著作權法。《著作權法》第三十九條規定:錄音錄像製作者使用他人作品製作錄音錄像製品,應當取得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
因此,該大學可以編制錄音講義,但應當取得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文中大學兩項都沒有做到,顯然違反著作權法。
2。合法。《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第六款規定: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六)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
也就是說,這是屬於合理使用的范疇的,不會侵犯到他人的著作權。
第二題
1。無權發表。《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十七條規定:作者生前未發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未明確表示不發表,作者死亡後50年內,其發表權可由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行使。
但甲在將手稿贈送給乙時,明確表示「望珍藏密室,令其永不面世」,顯然是不希望發表,因此甲的繼承人也無權發表。
2。丁首先應該尊重甲的著作權另外,由於手稿的所有權現在屬於丙,因而丙也享有手稿的展覽權,丁也不得隨意展出手稿。
3。C正確。
A中,甲的表示是不準備行使著作權中的發表權的行為
B中,出借行為並不屬於著作權的保護范圍
D中,丁雖然以「內部資料」的形式刊印手稿,但印製數量較大,且並未要求不得傳播等,已經構成了對作品的公開,屬於發錶行為。
4。B正確。
A中,乙並非著作權人
B正確,上題中已經分析了
C中,丙的出借行為不屬於著作權的保護范圍
D中,未發表的作品不適用合理使用制度,因此丁已經構成侵權
『拾』 著作權糾紛案
一、出版來社的答辯無任何法律依自據。
二、根據我國《著作權法》及《刑法》等規定,周某某獨創了《日記》,是該小說的作者,依法享有著作權,其被法院判處死刑,並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但未剝奪他的財產權利,未沒收他的財產,故其在死之前仍然對小說享有著作權,其死後,該權利作為遺產,由周某某後人繼承。
三、出版社沒有得到周某某的後人同意的情況下出版該小說,侵犯了作者周某某的發表權,侵犯了後人周某的復制權、發行權等相關權利。司法機關對此也應承擔相應責任,比如在許可某出版社復制手稿時,對侵犯復制權的行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等。
法律依據就是《著作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