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自媒體時代如何保護網路著作權
在自媒體時代如何保護網路著作權?21世紀以來互聯網一直在不停的飛速發展,這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地便利但信息化時代使得各類信息泄露提供了助力這為著作權的保護帶來了諸多困擾。雖然我國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法律來對網路著作權進行保護但是該體系仍然存在諸多不足,那麼在這樣一個信息時代該怎麼保護網路著作權呢?在自媒體時代如何保護網路著作權?我國網路著作權保護法律體系的主要特色可以概括為以下五個方面:1、網路服務提供者的過錯責任。《網路著作權解釋》第四條規定,提供內容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者,明知網路用戶通過網路實施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或者經著作權人提出確有證據的警告,但仍不採取移除侵權內容等措施以消除侵權後果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的規定,追究其與該網路用戶的共同侵權責任。2、通知與刪除與反通知與恢復程序。《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第五條規定,著作權人發現互聯網傳播的內容侵犯其著作權,向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或者其委託的其他機構(以下統稱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發出通知後,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立即採取措施移除相關內容,並保留著作權人的通知6個月。該辦法第七條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根據著作權人的通知移除相關內容的,互聯網內容提供者可以向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和著作權人一並發出說明被移除內容不侵犯著作權的反通知。反通知發出後,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即可恢復被移除的內容,且對該恢復行為不承擔行政法律責任。3、授權許可制度。《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二條規定,權利人享有的信息網路傳播權受著作權法和本條例保護。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將他人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提供,應當取得權利人許可,並支付報酬。4、合理使用與法定許可制度。合理使用指非著作權人基於合理的理由,以合理的方式使用作品而不需要取得著作權人的同意,並可以不向其支付報酬。《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六條、第七條填補了我國著作權法體系中關於作品在網路環境下合理使用的空白。法定許可是指根據法律的直接規定,以特定的方式使用他人已發表的作品,可以不經著作人許可,但應當向其支付報酬的制度。《著作權法》確立了該制度,《網路著作權解釋》中第三條也規定:已在報刊上刊登或者網路上傳播的作品,除著作權人聲明或者報刊、期刊社、網路服務提供者受著作權人委託聲明不得轉載、摘編的以外,在網路進行轉載、摘編並支付報酬、註明出處的,不構成侵權。但轉載、摘編作品超過有關報刊轉載作品范圍的,應當認定為侵權。5、技術保護措施及例外。《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四條規定,為了保護信息網路傳播權,權利人可以採取技術措施。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技術措施,不得故意製造、進口或者向公眾提供主要用於避開或者破壞技術措施的裝置或者部件,不得故意為他人避開或者破壞技術措施提供技術服務。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避開的除外。該條例第十二條則明確了可以避開技術措施的四種情形。關於在自媒體時代如何保護網路著作權?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請聯系我們在線客服,或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全國免費服務熱線,我們有著多年專業的知識產權代理經驗,專業的業務團隊和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理念,能幫助您順利申請。
『貳』 自媒體及平台在自媒體及平台在運營過程中如何避免著作權侵權
為避免著作權侵權風險,自媒體及平台在運營過程中使用他人圖片、視頻、音樂、字體等作品,必須事先取得權利方授權,切勿隨意使用。此外還要審查作品的著作權權屬情況,確認版權鏈完整清晰,接到投訴後及時刪除侵權作品,妥善留存證據,一旦發生訴訟可以向專業律師咨詢。
『叄』 自媒體怎麼找到無版權的資源
自媒體可以找已經進入公共領域的作品,每個作品都有著作權的保護期限,過了版保護期,使用者可以免費使權用,但記住需要尊重作者的著作權人身權(署名、作品完整、修改等權利)。還有極少的作品,作品著作權人聲明放棄著作權,可以由任何人免費使用,但這需要你自己在浩如煙海的作品中去尋找。
『肆』 原創作者都是如何維護版權的
互聯網越來越發達,我們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各種自己想看的書。對於我們來說可能是好事,但是對於原創作者來說對他們的創作可能是一種打擊,可能他們辛辛苦苦想出來的劇情故事小說或者一些文章,被抄襲者拼湊寫文就變成了他們自己的,近年來,侵權事件一直在上演,如何保護自己的原創作品成了每一個創作者必要的知識。
一個好的創作者背後最好有一個好的平台,這樣平台也會保護你的作品,在自媒體剛剛開始的階段,平台需要先提高數量,所以不管是不是原創都可以發表文章視頻,出現來大量搬運,但是現在要求更高的是質量,在自媒體上比如百家號頭條號,一部作品的發表,需要經過網站機器人的檢測,只要審核通過才能發表。
『伍』 關於自媒體侵權。經常看到一些自媒體剪輯一些影視劇作品,甚至配音惡搞,請問是否構成侵權。
第一、影視作品所享有的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沒有時間限制,回所以剪輯影視劇作品、惡答搞影視劇的行為屬於侵害作品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要承擔停止侵權、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的責任。
第二、未經許可他人的音樂作品在自己的游記MV里不屬於合理使用,也屬於侵權行為。要承擔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的責任。
『陸』 做自媒體運營,如何避免版權糾紛
如果您是這個自媒體的員工並且利用了自媒體的獨有的資源、幫助、環境來進行的內創造,則有可容能構成職務作品,版權可能屬於自媒體。但就常理來看,您的行為應該不屬於上述情況,因此,應該肯定的是您對該文章享有著作權,這與公開發表的場合與時間沒有關系,只要您完成了文章的寫作,無論是否發表均享有著作權。其次,要確定您跟自媒體A之間是否達成了某些許可或轉讓權利,著作權是一項概括性權利,其包括四項人身權利及十二項財產性權利,如果您與自媒體A就某項或某些項財產性權利達成了轉讓協議,則自媒體將成為該項權利的權利人。
最後,即便您轉讓了若干項財產性權利,人身權的屬人性決定其不得轉讓,所以,您的作品在發表、刊登、轉載過程中應署您名。
總之,著作權是您的,自媒體A及其他媒體平台刊登轉載必須標注您的作者名字,徵得您的同意。至於標注轉載自XXXX,也需要分情況,看自媒體A對轉載是否有限制,總體上無大影響,都可以。但是如果自媒體A當做自己的原創文章來發表卻不署您的名字,那就不對了。(因為對真實情況不太清楚,所以僅供參考)
『柒』 自媒體時代該如何來保護網路著作權
自媒體時代該如何來保護網路著作權?21世紀以來互聯網一直在不停的飛速發展,這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地便利但信息化時代使得各類信息泄露提供了助力這為著作權的保護帶來了諸多困擾。雖然我國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法律來對網路著作權進行保護但是該體系仍然存在諸多不足,那麼自媒體時代該如何來保護網路著作權?自媒體時代該如何來保護網路著作權自媒體時代該如何來保護網路著作權?1、網路服務提供者的過錯責任。《網路著作權解釋》第四條規定,提供內容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者,明知網路用戶通過網路實施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或者經著作權人提出確有證據的警告,但仍不採取移除侵權內容等措施以消除侵權後果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的規定,追究其與該網路用戶的共同侵權責任。2、通知與刪除與反通知與恢復程序。《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第五條規定,著作權人發現互聯網傳播的內容侵犯其著作權,向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或者其委託的其他機構(以下統稱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發出通知後,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立即採取措施移除相關內容,並保留著作權人的通知6個月。該辦法第七條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根據著作權人的通知移除相關內容的,互聯網內容提供者可以向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和著作權人一並發出說明被移除內容不侵犯著作權的反通知。反通知發出後,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即可恢復被移除的內容,且對該恢復行為不承擔行政法律責任。3、授權許可制度。《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二條規定,權利人享有的信息網路傳播權受著作權法和本條例保護。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將他人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提供,應當取得權利人許可,並支付報酬。4、合理使用與法定許可制度。合理使用指非著作權人基於合理的理由,以合理的方式使用作品而不需要取得著作權人的同意,並可以不向其支付報酬。《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六條、第七條填補了我國著作權法體系中關於作品在網路環境下合理使用的空白。法定許可是指根據法律的直接規定,以特定的方式使用他人已發表的作品,可以不經著作人許可,但應當向其支付報酬的制度。《著作權法》確立了該制度,《網路著作權解釋》中第三條也規定:已在報刊上刊登或者網路上傳播的作品,除著作權人聲明或者報刊、期刊社、網路服務提供者受著作權人委託聲明不得轉載、摘編的以外,在網路進行轉載、摘編並支付報酬、註明出處的,不構成侵權。但轉載、摘編作品超過有關報刊轉載作品范圍的,應當認定為侵權。5、技術保護措施及例外。《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四條規定,為了保護信息網路傳播權,權利人可以採取技術措施。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技術措施,不得故意製造、進口或者向公眾提供主要用於避開或者破壞技術措施的裝置或者部件,不得故意為他人避開或者破壞技術措施提供技術服務。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避開的除外。該條例第十二條則明確了可以避開技術措施的四種情形。
『捌』 原創作者都是如何維護版權的
版權,又稱來著作權,包含以下人身自權和財產權: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路傳播權,攝制權,改編權,翻譯權,匯編權,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在我國,著作權是從創作完成之日起產生的,人身權利中除了發表權外沒有期限限制,發表權一經行使即窮竭,如果在作者死後50年內不發表,就不再保護。財產權利的保護期限是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後50年,如果作品創作完成後50年未發表的,不再保護;另外,法人和其他組織視為作者的作品以及電影、電視、錄像作品和攝影作品和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其保護期都是作品首次發表之日起50年,創作完成50年內不發表就不再保護。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期限為25年,截止於軟體首次發表後第25年的12月31日。保護期滿前,軟體著作權人可以向軟體登記管理機構申請續展25年,但保護期最長不超過50年。軟體開發者的開發者身份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
『玖』 自媒體文章如何申請版權
在企鵝號認證了圖文或視頻原創後,自帶保護的
可以進入企鵝號後台,點擊左側的賬號權益,申請開通
開通了之後,會默認自動開通原創保護的,一旦原創文章或者視頻唄搬運就能被發現然後維權
『拾』 委員建議明確自媒體洗稿為侵犯版權,原創維權究竟有多難
“洗稿”行為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的傳播行為,對原創者和原創內容市場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危害。本文分析了“洗稿”泛濫的現實動因和舒適邏輯。澄清“洗稿”中版權保護的多重法律困境;認為應建立“互補”和“共同促進”的機制,使其成為調控“洗稿”侵權行為的關鍵突破方向。
很難對“洗稿”進行精確打擊。通常“洗稿”中對原作的選擇和“深度”加工,都是基於很多原作。維權者往往涉及多個作者。因為隱藏的形式,被原作者發現的概率很小,很難“團結”起來維權。即使監管部門能夠發現“洗稿”行為,由於缺乏明確的法律監管措施,監管部門對“洗稿”行為的審查往往需要專業復雜的程序,難以保證打擊的及時性。
為了有效規范“洗稿”行為,切實維護原作者的知識產權,彭靜建議完善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制度。她建議《著作權法》和《著作權法實施條例》明確將“洗稿”列為侵犯著作權的法定案件,並規定“洗稿”的法律責任。具體來說,建議立法部門完善作品原創性的認定方法,增加“洗稿”的規定,確保打擊“洗稿”有法可依。
制定查處洗稿行為的具體規則."在總結我國執法和司法經驗的基礎上,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應及時出台查處“洗稿”的專項規定,明確查處“洗稿”的責任部門、查處方式、具體程序和救濟方式。同時,必要時應成立專家委員會對“洗稿”行為進行認定,公眾應加強對洗稿行為的規范監督,確保調查程序正當、結果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