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役權為主物權還是從物權
地役權是從物權。在轉讓的時候只能隨房屋或土地轉讓,誰享有房屋,誰就享有地役權。
B. 地役權的物權法
地役權是指利用他人土地以便有效的使用或經營自己的土地的權利。地役權的發生須有兩個不同歸屬的土地存在,為他人土地利用提供便利的土地稱為供役地,而享有地役權的土地稱為需役地。
用益物權的一種。指因通行、取水、排水等需要,通過簽訂合同,利用他人的不動產,以提高自己不動產效益的權利。如甲工廠原有東門可以出入,後想開西門,借用乙工廠的道路通行。甲工廠與乙工廠約定,甲工廠向乙工廠適當支付使用費,乙工廠允許甲工廠的人員通行。這時甲工廠即取得了「地役權」。
《物權法》 是否要規定地役權,在該法起草過程中存在爭議。一種意見認為,《物權法》不應當規定地役權,地役權可以被相鄰關系所包含,多年來我國沒有地役權制定,有關地役權糾紛大多是按照相鄰關系處理的,這已表明地役權沒有獨立存在的必要。另一種意見認為,相鄰關系不能替代地役權,《物權法》應當規定地役權。相鄰關系是對不動產的利用作最低限度的調解;而地役權則必須通過雙方當事人約定,對他人不動產的利用來提高自己不動產的價值。
《物權法》起草者認為,地役權與相鄰關系,作為彼此獨立的法律制度,各具內涵,應當區別開來。因此,《物權法》設專章規定了地役權。
物權法規定:地役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利用他人的不動產,以提高自己的不動產的效益。而設立地役權,當事人是應當採取書面形式訂立地役權合同的。
1.地役權發生在相鄰土地關系中,因而是一種地產相鄰權;
2.地役權不能離開需役地而獨立存在,因而是一種從物權,而不是一種獨立的物權;
3.地役權是為了自己的方便和利益而使用他人土地的權利,因而是一種他物權和用益物權。
合理使用供役地。例如為耕作處於他人土地包圍之中的自己的土地,而從他人土地上通行;為排灌自己土地的水,而從他人土地上引水通過。地役權人使用供役地時,應當選擇對供役地損害最小的地點、路線和方法,盡量避免降低供役地效用。
實施必要的附屬行為。地役權人為行使其權利,可以在供役地內為必要的附屬行為。如為行使通行地役權而在供役地上開辟道路。地役權人為附屬行為,須為行使其權利所必需,否則不得實施。
地役權是房地產相鄰權中重要的一種,其內容幾乎涵蓋相鄰土地關系中所有相鄰權,如土地通行相鄰權實際上就是地役權的一個方面。但是房地產相鄰權並不僅僅限於地役權,它還包括房產相鄰權、環保相鄰權等,因而其內容和范圍遠比地役權廣泛、復雜。正如前文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房地產相鄰權的內容也從單一的地役權擴展到工業生產相鄰權、共住房屋相鄰權等等,並將繼續豐富和發展。
地役權是傳統民法上的一個概念,也是房地產相鄰權的一種。由於相鄰關系最早出現在農業生產對土地的利用過程中,所有由土地關系產生出來的地役權是比較古老的一種相鄰權。
C. 地役權 屬於主物權還是從物權 求明確答案!
地役權不能離開需役地而獨立存在,因而是一種從物權,而不是一種獨立的物權。
D. 為什麼地役權是從物權,它的主物權是什麼
地役權不能離開需役地而獨立存在,因而是一種從物權,而不是一種獨立的物權;
E. 怎麼理解地役權是一種獨立的物權
A 如何正確理解地役權
一、地役權的概念
地役權是一種獨立的物權,在性質上屬於用益物權的范圍,是按照合同約定利用他人的不動產,以提高自己不動產效益的權利。
1、需要利用他人土地才能發揮效用的土地,稱需役地(即地役權人的土地);
2、提供給他人使用的土地,稱供役地。
地役權的「役」,即「使用」的意思。例如,甲乙兩塊承包地相鄰,甲為了節省時間,使自己通行方便,想借用乙的承包地通行。於是,甲乙約定,甲向乙支付使用費,乙允許甲通行,為此雙方達成書面協議,在乙的承包地上設立了通行地役權。此時,乙地稱為供役地,甲地稱為需役地。
通過設定地役權,需役地人使自己的地產充分增值,供役地人樂得以閑置的不動產資源從租金獲得收益,於人於己,雙贏互利,各得其所,一方面最大程度地滿足了各方之需,另方面充分發揮了地產的社會經濟效益。較相鄰關系言,地役權才具地盡其利、物盡其用、人得其需的功效。
二、地役權具有如下特點:
1、地役權是利用他人的不動產。
在地役權關系中,需役地和供役地屬於不同的土地所有權人或者土地使用權人。利用他人的不動產來提高自己不動產的效益,是地役權設立的主要目的。所謂利用他人的不動產並不以實際佔有他人不動產為要件,而是對他人的不動產設置一定的負擔。這種負擔主要表現在:一是容忍義務。如允許他人通行於自己的土地,以使自己行使土地的權利受到某種限制。二是不妨害地役權人行使權利的義務。在某些情況下,地役權人為了使用供役地便利,需要在供役地上修建必要的附屬設施,如為實現排水地役權,而要在供役地建築一個水泵。這時,供役地權利人就不得妨害地役權人行使其權利。
2、地役權是為了提高自己不動產的效益。
地役權的設立,必須是以增加需役地的利用價值和提高其效益為前提。此種「效益」既包括生活上得到的便利,也包括經營上獲得的效益,如為需役地的便利而在供役地上設立的排水、通行、鋪設管線等,也包括非財產的利益,即具有精神上或者感情上的效益,如為需役地上的視野寬廣而設定的眺望地役權等。
3、地役權是按照合同設立的。
地役權是地役權人和供役地權利人之間達成的以設立地役權為目的和內容的合同。設立地役權,當事人應當採取書面形式訂立地役權合同,此合同下之權利義務是獨立的。此特點是理解地役權是獨立物權的本質特點。
F. 民法中的獨立物權和從屬物權分別是什麼意思
民法理論上會根據物權是否有獨立性可將物權分為獨立物權,也版稱主物權和從屬物權,權也稱從物權。
獨立物權,主物權:不以他種權利的存在為前提而獨立存在不因他種權利的存在或消滅而影響其效力的物權,如所有權.地上權等。物權能否獨立存在一般由法律規定,但如果權利人出於一定目的也可依其意思將主物權變為從物權。
從屬物權,從物權:從物權則是指必須依附於其他權利而存在的物權。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是為擔保的債權而設定的。地役權在與需役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關繫上,也是從物權。
G. 你好 想問一下 為什麼地役權以外的用益物權屬於主物權呢這三項權利不是應該以所有權為前提存在嗎
用益物權是一種獨立的物權,而地役權也是一種獨立的物權,只是要從屬於需役地而存版在權。
我國現行的幾類重要的用益物權為:1.自然資源使用權、2.土地承包經營權、3.建設用地使用權、4.宅基地使用權、5.地役權、6.典權。
用益物權是一種獨立物權,他不以主體享有的其他民事權利為前提而能夠獨立存在。更不以享有所有權為前提,因為它是對他人的物在一定范圍內加以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就是因為不享有所有權才會在他人的物上設立用益物權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地役權作為一種用益物權本質上為一種獨立的物權,但是它是為需役地的利益而設定的權利,故要從屬於需役地而存在。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地役權不得與需役地分離而單獨讓與;第二、地役權不得由需役地分離而成為其他權利的標的:在我國《物權法》上,主要指地役權不得單獨設立抵押,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抵押的,實現抵押時地役權一並轉讓。由此也可看出,可以在其它用益物權上設立地役權,因此用益物權不以所有權的存在為前提。
以上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如仍不理解,可以找一本用益物權的專著看看,也可看看民法教材關於用益物權的部分。
H. 哪些是獨立用益物權
除了地役權之外,其他用益物權都是具有獨立性的。
用益物權是物權的一種,是指非所內有人對他容人之物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權利。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117條規定: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其大分類主要有地上權、地役權、典權、用益權。具體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自然資源使用權(海域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塗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租賃權等。
以上這些用益物權,除了地役權具有一定的附屬性,需要附屬於需役的和供役地之外,都是獨立用益物權
I. 地役權是獨立物權嗎
不是,是建立在其他土地上的物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