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圳出台營商環境改革措施了嗎
全方位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進出口貨物通關時間壓縮1/3以上、實施最嚴格知識產權保護……日前,深圳市出台《關於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簡稱《措施》),積極回應企業反映最突出、社會最關切的問題,為深圳推進營商環境改革再添「一把火」。
據了解,《措施》從貿易投資環境、產業發展環境、人才發展環境、政務環境、綠色發展環境和法治環境等6個方面,提出了20大改革舉措、126個政策點,著力率先營造服務效率最高、管理最規范、市場最具活力、綜合成本最佳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是深圳先行先試的光榮使命。」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表示,深圳將以更大力度推進營商環境改革,堅持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原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讓創新創業人才擁有更優質的發展環境,讓各類企業安心紮根深圳,做強做優做大。
實行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1月11日,深圳知識產權法庭對華為訴三星全國首例無線通信國際標准必要專利侵權糾紛案,作出一審判決。這是深圳知識產權法庭揭牌辦公後,首次宣判的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案件,敲響了該法庭審理知識產權案件第一槌。
「深圳知識產權法庭的設立,標志著司法服務於深圳的科技創新發展,能夠體現深圳的戰略定位和城市地位。」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影響力創新先行區的過程中,國內甚至國際上許多新型知識產權案件都較早地出現在深圳。「深圳一定要研究最前沿性的法律問題,以一流的審判業績,提升中國司法的國際影響力。」
深圳是全國首個以城市為基本單元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是全國首批知識產權示範城市之一。目前,深圳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1.12萬家,發明專利密度達80.1件/萬人,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0倍,在全球創新能力活躍的城市中排名第二。2016年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近2萬件,佔全國的43.1%。
創新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提出了更高要求。數據顯示,深圳市知識產權案件基數大、增長快,2017年審結各類知識產權案件23508件,同比增長57.9%,占廣東省的1/2、全國的1/10。
著眼優化公平公正的法治化環境,《措施》從實施最嚴格知識產權保護、打造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高地、建立更加規范的涉企執法制度3個方面,提出了19個政策點。「深圳下決心實行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是抓住了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的牛鼻子。」全國人大代表、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高級副總裁樊慶峰認為。
根據《措施》,深圳將率先實施懲罰性賠償制度,對知識產權違法行為依法從嚴從快處理,營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並針對知識產權維權舉證難、周期長、成本高、賠償低的現象,提出制定知識產權特區法規,率先實施懲罰性賠償制度等措施。
「深圳將建立完善的財產權保護機制。」深圳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思康介紹,《措施》提出,要制定涉案財產處置細則,明確區分個人財產和企業法人財產、涉案人員個人財產和家庭成員財產、合法財產和違法所得等標准和規范。「《措施》還對涉企行政執法行為進行了嚴格規范,讓企業家在深圳創業更加安心。」
2. 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明確國家建立知識產權什麼制度
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明確國家建立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大對知識產回權的保護力度。答
根據《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第十五條國家建立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推動建立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機制,健全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和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機制,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國家持續深化商標注冊、專利申請便利化改革,提高商標注冊、專利申請審查效率。
(2)知識產權建立完善的營商環境擴展閱讀:
《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第八條國家建立和完善以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滿意度為導向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發揮營商環境評價對優化營商環境的引領和督促作用。開展營商環境評價,不得影響各地區、各部門正常工作,不得影響市場主體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增加市場主體負擔。任何單位不得利用營商環境評價謀取利益。
第九條市場主體應當遵守法律法規,恪守社會公德和商業道德,誠實守信、公平競爭,履行安全、質量、勞動者權益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定義務,在國際經貿活動中遵循國際通行規則。
3. 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有什麼積極意義
國務院開年第一會研究的主題是優化營商環境。政府工作報告引人注目地強調「優化營商環境」。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達到「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破障礙、去煩苛、築坦途,為市場主體添活力,為人民群眾增便利」的高度。
據媒體報道,目前營商環境雖整體有所改善,但仍然是部分地區發展的「軟肋」和「硬傷」。具體歸納起來有:一是經濟增長內生動力還不夠足,創新能力還不夠強,發展質量和效益不夠高,部分地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困難,民間投資增勢疲弱;二是搞地方保護,有的市場准入門檻高,各種隱性壁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投資環境惡劣,有的部門不依法行政,隨意執法、手續繁瑣、效率低下、遇事「推繞拖」等辦事難現象依然存在……
為什麼優化營商環境這么重要?
首先,優化營商環境,這是針對我國經濟社會面臨的發展瓶頸精準發力。總理在報告中提及「安不忘危,興不忘憂」,清醒認識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其中相當一部分都和營商環境欠優、放管服改革滯後有千絲萬縷聯系。
其次,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就是提高綜合競爭力,這是一個地方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軟實力。「政府要嚴守承諾,不能新官不理舊賬、對企業不公平對待或搞地方保護」;「保障不同所有制企業在資質許可、政府采購、科技項目、標准制定等方面公平待遇,堅決查處濫用行政權力排除和限制競爭的行為」;「一定要讓我們的企業家、市場主體真正感覺到營商環境的切實優化」;要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的最佳投資地……
第三,優化營商環境,也是凈化社會風氣,打造法治國家的要求。一些地方頻頻發生的污化營商環境的事例,正是對法治的藐視,對規則,對公平正義的破壞。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改善基礎設施等硬環境,更要在提高服務水平、營造法治環境等軟環境建設上有新突破,更好發揮制度的支撐、保障、激勵作用。公共服務是營商環境的試金石,建議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對標國際最高標准,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努力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一要做好簡政放權的「減法」。營商環境是一個系統性的環境,除了基礎設施的可得性外,更強調企業開辦、運營、關閉和市場維護全流程的便利化:要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制定全國市場准入負面清單,進一步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最大程度實現准入環節的便利化;要搭建「多規合一」聯合審批平台,形成以「表單共享、材料共享、流程共享」為特徵的全新審批模式,提交「一套申報材料」,填寫「一份申請表單」,即可「完成多項審批」,優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不斷提高建設項目審批效率。
二要做強監管的「加法」。著眼優化公平公正的法治化環境,實施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實施懲罰性賠償制度,對知識產權違法行為依法從嚴從快處理;進一步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增強企業家信心;政府要嚴守承諾,不能「新官不理舊賬」,不能對企業不公平對待,不能搞地方保護,要保障不同所有制企業在資質許可、政府采購、科技項目、標准制定等方面的公平待遇,堅決查處濫用行政權力排除和限制競爭的行為;抓緊建立營商環境的評價機制,制定相關評價指標和辦法,推動各地由過去的爭資金、爭項目向爭創優質營商環境轉變。同時加快建立以信用承諾、信用公示為特點的新型監管機制。
4. 如何加強營商環境建設的意見及建議有什麼
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狀況;
(一)是貧困偏遠地區的農民文化生活單一。僅以我們樂陵市為例:樂陵市有1089個自然村,其中有近200個村處於市縣交界處,僅有的文化生活就是電視。而且人們多喜歡收看娛樂性節目,新聞類、普法類節目看的人少,農牧業科技、市場信息更是很難受到關注;
(二)是新經濟組織從業人員增多。樂陵全市有70萬人口,隨著招商引資工作的深入和外出勞務人員的增多,大多數農民選擇了棄農經商或者棄農從工,而這些鬆散的農民分散在城市的角角落落,真正能發揮宣傳教育功能的還比較少;
(三)是流動人口特別是進城從事二、三產業的農民文化素質亟待提高。樂陵市自2000年大力發展城市基礎建設以來,富裕起來的農民紛紛到城裡買房定居。據樂陵市房管局的不完全統計,2000年以來,進入樂陵市區買房的農民約有5萬人。盡管房子買了、環境變了、掙錢道多了,但大部分的農民還不適應城市的新環境,亟待加強改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
二、制約宣傳工作的主要因素。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主要有三方面因素的制約:
(一)是農民居住分散、農村經濟條件差、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
(二)是宣傳隊伍的整體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
三、改進宣傳的主要措施;
(一)是培養群眾主動參與意識,讓群眾從後台走向前台,從台下走到台上,從單向灌輸變為雙向互動;
(二)是堅持三貼近原則,不斷創新宣傳思想工作方式方法;
(三)是精心組織一批能起到轟動效應的活動,寓教於樂,真正的讓老百姓受益。
四、提高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競爭力;
(一)是文化事業單位必須改變傳統的用人制度,面向市場選人才;改革工資分配製度,按能力計酬、按貢獻計酬;深化事業單位聘用制改革,由政府用人向單位用人轉變;不斷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二)是充分利用文化資源,搞好資源的開發利用工作,推進文化領域資產重組。
五、千方百計提高宣傳隊伍素質;
(一)以班子帶動隊伍。把領導班子建設作為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關鍵環節,按照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標准,進一步優化班子年齡和知識結構,做好宣傳文化部門領導班子建設和幹部管理工作;
(二)以培訓提高素質。把素質能力建設作為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重要任務,加大幹部教育培訓力度;
(三)以機制激發活力。把完善長效機製作為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重要手段;
(四)以陣地整合力量。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高水平完成基層文化設施網路建設;
(五)以考核增強實效。研究制定加強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把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納入幹部人才隊伍建設總體規劃,納入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目標責任考核,明確職責分工,確保隊伍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5. 中國在改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方面取得哪些成效
2008年,中國制定《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把保護知識產權提升為國家戰略。回10年來,中國在答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有效地營造了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日前,中國美國商會發布的《2018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在華的美國企業認為中國投資環境正在改善。受訪企業一致認為,近年來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執法力度保持穩定或有所提升。而隨著外商投資環境的持續優化,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將目光瞄準中國這個有著無限商機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5652家,同比增長27.8%;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775.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9%。
6. 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體系對企業有什麼好處
可以有效的挖掘企業的智力成果,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利用知識產權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7. 知識產權對外轉讓審查機制將建立完善嗎
2018年1月23日,《知識產權對外轉讓有關工作辦法(試行)》審議通過,知識產權對外轉讓,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依據現有法律法規和工作機制,對單位或者個人將其境內知識產權轉讓給外國企業、個人或者其他組織,嚴格審查范圍、審查內容、審查機制,加強對涉及國家安全的知識產權對外轉讓行為的嚴格管理。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知識產權對外轉讓有關工作辦法(試行)》。
《辦法》同時明確了知識產權對外轉讓的審查范圍、審查內容、審查機制和制定審查細則等其他事項,相關審查工作涉及知識產權、貿易、科技、農業、林業等部門。張志成認為,各相關部門應盡快制定出台具體的審查細則,確保《辦法》順利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