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抵押權的效力問題
應當區分兩種情況:
一,在債務人的經營狀況正常或雖經營不善,但資產仍舊充裕的情況下,先到期的債務應當先進行清償,後到期的債務即使有進行抵押登記,也不能主張提前清償。
二,在債務人破產或經營發生重大困難、瀕臨破產的時候,後到期的債務有權要求債務人提前清償,行使不安抗辯權。這時,抵押債權都認為屬於到期債權,因此,進行抵押登記的債權優先於未進行抵押登記的債權。
#####行使不安抗辯權的前提條件是後履行義務人的履行能力明顯降低,有不能為對待給付的現實危險。當發生這樣的條件,債權人行使不安抗辯權以後,抵押債權就提前到期,這時進行抵押登記的債權當然具有優先權。
反之,如果沒有這樣的條件,先到期的債權當然應當先清償,後到期的債權無合法的事由提前履行。即使,先到期的債權履行後,有可能影響到後到期的債權的履行,但是,由於債務人並沒有發生經營危機,並不能肯定債務人不能清償後債權,因此後債權無權阻止先債權的實現。
附:
不安抗辯權的成立須具備如下條件:
1、 雙方當事人因同一雙務合同而互負債務,且彼此間的債務基於對價關系。
2、 根據合同約定,雙方當事人的履行存在先後順序。若合同中未曾規定雙方當事人的履行順序,則為同時履行,其抗辯權適用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有關規定。
3、 後履行義務人的履行能力明顯降低,有不能為對待給付的現實危險。這是不安抗辯權的本質構成要件。
B. 抵押權范圍是否及於土地使用權
後因郭某逾期未還款,銀行在實現抵押權的過程中,該間店面及依附的土地使用權被依法一並拍賣所得萬元,現銀行要求就該105萬元拍買所得款全部優先受償,以實現其抵押權;但胡某認為自己然是該土地的使用權人且該土地並未辦理抵押登記,銀行無權就全部拍賣款優先受償,該拍賣款中關於土地使用權的款項應先歸胡某所有。 【分歧】 第一種意見認為,抵押財產的范圍應該以登記為准,現胡某然是上述土地的使用權人且未辦理抵押登記,銀行只享有地上建築物即該店面拍賣款的優先受償權。 第二種意見認為,根據「地隨房走」原則,以建築物抵押的,該建築物佔用范圍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抵押,故銀行享有該店面全部拍賣款的優先受償權。 【管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首先,由於房地產的不可分性,我國在處理房地產法律關系時歷來強調一項基本原則,即房屋所有權主體與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主體一致的原則,俗稱「房隨地走,地隨房走」的原則。我國《擔保法》第三十六條規定:「以依法取得的國有土地上的房屋抵押的,該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抵押」,及《物權法》第一百四十七條規定:「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轉讓、互換、出資或者贈與的,該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佔用范圍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處分」。可以看出地上建築物等在自然屬性上對土地的依附,避免了對地上建築物、構築物及附屬設施的經濟價值的破壞,並可以使物權關系清楚簡明,避免因建設用地使用權與地上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所有權主體不同,在權利行使時發生糾紛。 其次,在房地產抵押問題上,實現抵押權必然帶來抵押財產的轉讓,因此在設定抵押權時,房屋的所有權和建設用地使用權應當一並抵押,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實現抵押權時,房屋所有權和建設用地使用權同時轉讓。我國《物權法》第一百八十二條規定:「以建築物抵押的,該建築物佔用范圍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抵押。以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的,該土地上的建築物一並抵押。抵押人未依照前款規定一並抵押的,未抵押的財產視為一並抵押」。因此,不論在房地產的轉讓還是抵押的問題上,「房地一體」都是處理此類糾紛的基本原則。 最後,本案中雖然胡某持有土地使用權證,但郭某與胡某已經辦理產權過戶登記手續,且在銀行與郭某辦理了抵押登記後,該店面作為不動產物權變更已經完成,並對外產生登記公示公信力。胡某然持有該店面的土地使用權證,更多的屬於管理層面的問題,房地產登記機關沒有對土地使用權證進行相關處理,致使胡某仍然持有土地使用權證書,但本案土地權益實際上已經隨著店面買賣而轉移。故胡某以其屬於該店面土地合法使用權人,該土地使用權並非抵押物為由,要求獲得返還拍賣款中土地使用權價值的要求不成立。 綜上,抵押權的范圍及於該店面的土地使用權,銀行就該105萬元拍買所得款全部享有優先受償權。
C. 抵押權的標的物動產和不動產都可以嗎
只要符合擔保法第34條並且不違反第37條的動產和不動產都可以作為抵押權的標的物。
第三十四條 下列財產可以抵押:
(一)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著物;
(二)抵押人所有的機器、交通運輸工具和其他財產;
(三)抵押人依法有權處分的國有的土地使用權、房屋和其他地上定著物;
(四)抵押人依法有權處分的國有的機器、交通運輸工具和其他財產;
(五)抵押人依法承包並經發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權;
(六)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財產。
抵押人可以將前款所列財產一並抵押。
第三十七條 下列財產不得抵押:
D. 抵押權對標的物有什麼效力
對標的物的效力 1.抵押效力及於從物 擔保法解釋第回63條規定:「抵押權設定前為答抵押物的從物的,抵押權的效力及於抵押物的從物。但是,抵押物與其從物為兩個以上的人分別所有時,抵押權的效力不及於抵押物的從物。」2.對孳息的效力 債務人不履行債務致使抵押物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權人有權收取由抵押物分離的天然孳息以及抵押人就抵押物可以收取的法定孳息。 收取的孳息首先充作收取孳息的費用,其次是主債權的利息,再次是主債權。 3.對添附物的效力 對於添附物,依據擔保法解釋62條規定可以分如下情形對待:(1)添附物歸第三人時適用物上代位的有關規定。 抵押物因附和、混合或者加工使抵押物的所有權為第三人所有的,抵押權的效力及於補償金。 (2)添附物歸抵押人所有時及於整個抵押物。 抵押物所有人為附合物、混合物或者加工物的所有人的,抵押權的效力及於附合物、混合物或者加工物。(3)共有時及於抵押人的份額。 第三人與抵押物所有人為附合物、混合物或者加工物的共有人的,抵押權的效力及於抵押人對共有物享有的份額。
E. 抵押的效力有哪些
(一)擔保的范圍有約定的,依照約定。沒有約定的,抵押擔保的范圍包括主債權及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和實現抵押權的費用。(二)對標的物的效力1.抵押效力及於從物擔保法解釋第63條規定:「抵押權設定前為抵押物的從物的,抵押權的效力及於抵押物的從物。但是,抵押物與其從物為兩個以上的人分別所有時,抵押權的效力不及於抵押物的從物。」2.對孳息的效力債務人不履行債務致使抵押物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權人有權收取由抵押物分離的天然孳息以及抵押人就抵押物可以收取的法定孳息。收取的孳息首先充作收取孳息的費用,其次是主債權的利息,再次是主債權。3.對添附物的效力對於添附物,依據擔保法解釋62條規定可以分如下情形對待:(1)添附物歸第三人時適用物上代位的有關規定。抵押物因附和、混合或者加工使抵押物的所有權為第三人所有的,抵押權的效力及於補償金。(2)添附物歸抵押人所有時及於整個抵押物。抵押物所有人為附合物、混合物或者加工物的所有人的,抵押權的效力及於附合物、混合物或者加工物。(3)共有時及於抵押人的份額。第三人與抵押物所有人為附合物、混合物或者加工物的共有人的,抵押權的效力及於抵押人對共有物享有的份額。(三)對抵押人的效力——抵押人的權利1.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抵押人在其財產設定抵押後,仍享有對抵押物的使用、收益和處分權。2.處分權(1)轉讓標的物的權利標的物抵押後抵押人仍可轉讓其抵押物。但是在我國,抵押人轉讓抵押物的,受到如下之限制:
a.應通知抵押權人並告知受讓人轉讓物已抵押的情況。不通知、不告知的,不影響轉讓的效力,即轉讓仍然有效。b.抵押人轉讓抵押物所得的價款,應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或提存。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c. 抵押物轉讓後,抵押權人基於物權的追及效力仍然可以向受讓人就抵押物行使抵押權。當然,若債務人已經清償了其債務的,抵押權消滅。(2)就標的物再次設定抵押權或者質權等擔保物權。(3)就抵押物為他人設定用益物權。(四)對抵押權人的效力——抵押權人的權利1.抵押權的保全在抵押權人因抵押物受到損害而遭受損失時,抵押權人基於其抵押權可以行使如下權利,保全其抵押權:(1)在抵押人的行為足以使抵押物的價值減少時,抵押權人有權要求抵押人停止其行為。(2)抵押物價值減少時,抵押權人有權要求抵押人恢復抵押物的,或提供與減少的價值相當的擔保。抵押人對抵押物價值的減少無過錯的,抵押權人有權在抵押人因損害而得到的賠償范圍內要求提供擔保。抵押物價值減少的部分,仍作為債權的擔保。2. 處分抵押物的權利在債權到清償期而未受到清償時,債權人有權將標的物進行處分,以受償。3.優先受償權
F. 動產抵押登記范圍
動產抵押登記范圍:我國的動產抵押制度並沒有一般性限制條件,僅除《擔保法》。第37條規定的不可抵押的財產就沒什麼了。也就是說我國的動產抵押的標的物范圍很廣,有如下幾類:1.飛機、船舶、汽車等特殊動產。這類動產的特殊性在於其權屬狀態以登記而確定,其交易也須進行過戶登記。故而有人稱其為類不動產,亦可稱注冊不動產。對這類動產強制登記是國家對那些流動性強、價值較大的動產進行行政管理的需要。對其自可象不動產那樣可通過登記來實現抵押的公示效果。2.企業之機器設備、農業用具、牲畜。這類動產是企業或農人生產所必須,只能設立抵押之擔保方式。因而,我覺得對此類動產應當分別設立專門的登記制度及登記機關。應該說,對這種動產進行專門的抵押登記,規定第三人的查詢義務,比較便於第三人掌握。且這幾類動產流動性小,采登記制度不會對交易之順暢產生太大影響。但需說明的一點是,可抵押之牲畜應僅限於生產性牲畜,而對於羊、豬、雞、鴨之類不具生產力者,則不應允許設立抵押。3.企業之產品、材料等動產。此類動產因其流動性較大,允許設立抵押顯然不利於對抵押權人及第三人利益的保護。而採取登記制度,規定第三人的查詢義務、又勢必影響交易的正常進行。因而,此類動產不應允許單獨設立抵押,但可與企業其他財產一並設立浮動擔保。
G. 抵押權人可否單方變更抵押標的物的擔保范圍
某縣電器廠是集體所有制企業,資金來源主要依靠縣工商銀行貸款,在1996年11月以前,共欠銀行長期(5年)資金貸款150萬元,但就此項貸款雙方並未設定抵押借貸協議。1996年11月28日,電器廠又以該廠243萬余元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作抵押,與縣工商銀行簽訂了貸款180萬元流動資金的合同一份,規定還款期限為兩年。在以後兩年期間,電器廠先後償還貸款150萬元,並於貸款合同到期日與銀行協商,就其餘30萬元抵押貸款達成了以後償還的約定。而在1998年11月份、電器廠擁有的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總額為295萬元。1999年以來,由於市場疲軟和電器廠原負責人經營不善,電器廠一度虧損。1999年6月,該廠全部資產減至200萬元。7月份,現任法定代表人中標承包。8月18日,縣工商銀行根據上級業務主管部門關於「對承包租賃前企業所發生的老貸款,必須按《借款合同條例》更換借據,重新落實債務人」的通知精神,通知電器廠簽訂一份「發放流動資金貸款180萬元、電器廠以200萬元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作抵押」的合同。電器廠以不能就1996年前的150萬元長期貸款設定抵押為由拒絕簽約,而縣工商銀行則主張電器廠應為150萬元長期貸款和1996年後拖欠的30萬元抵押貸款一並提供抵押,否則以後拒不貸款。為此雙方爭執不下,訴至法院。
問題:銀行要電器廠為15 0萬元長期貸款和拖欠的3 0萬元抵押貸款一並提供抵押合法?
答:本案中電器廠與縣工商銀行發生爭執的核心問題是,縣工商銀行能否強令電器廠就 1996年前的長期貸款 150萬元提供抵押。在電器廣所欠銀行的 180萬元貸款中,30萬元屬於 1996年後的抵押貸款,而其餘150萬元雙方並未約定設立抵押,因此本案的爭論焦點就在於銀行能否擅自變更抵押權擔保的債權范圍上。
縣工商銀行的主管人認為:電器廠一直是靠銀行的貸款扶持而發展起來的,雖然在1996年前發放的150萬元長期貸款未設抵押擔保,但由於1999年以來電器廠經營不善,一度虧損,為確保貸款的償還,銀行完全有理由要求電器廠就150萬元長期貸款提供擔保;況且1996年後發放給電器廠180萬元抵押貸款,電器廠如期償還了150萬元,雖然雙方約定其餘30萬元以後償還,這是對原貸款合同的變更,但原合同中約定的抵押協議仍是有效的;根據上級主管部門的有關通知精神,必須對承包後的電器廠所欠的老貸款重新更換借據,加以落實,故而銀行有權要求電器廠以200萬元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為180萬元貸款提供抵押。
電器廠認為縣工商銀行強令簽訂抵押協議,從而擅自變更原抵押協議所擔保的債權范圍的作法不妥當。債務人為擔保特定債權而提供土地、房屋等特定財產設定抵押,就意味著抵押標的物上設定了負擔,這種負擔對債務人和第三人的利益都會造成影響。在本案中,電器廠以全部資產為30萬元抵押貸款作擔保,這種負擔遠比為180萬元貸款作擔保小得多,縣工商銀行強令電器廠簽訂抵押協議,為1996年前的長期貸款提供擔保,這無疑擅自加重了電器廠所有資產上的抵押負擔,也必然影響到第三人的利益。雖然我國對抵押權所擔保的債權的特定性無明確規定,但擅自變更抵押權所擔保的債權范圍這種作法,既違反了意思自治原則,也明顯失之公平。
根據法律,抵押權具有特定性。所謂抵押權的特定性,是指提供擔保的抵押物必須特定的,被擔保的債權也須特定,並且這種特定與公示原則相一致。抵押標的物的特定性表現在:標的物范圍的特定性,抵押人只能以現存的財產作抵押,而不能以未來的、將來可以得到的財產作抵押物。而被擔保的債權的特定性則表現在:抵押權只能為特定的債權作擔保,債權須明確、具體,即抵押合同上必須寫明所擔保的債。
H. 動產的抵押范圍
中國的動產抵押制度並沒有一般性限制條件,僅除《擔保法》第37條規定的不可抵押的財產就沒什麼了。也就是說中國的動產抵押的標的物范圍很廣,有如下幾類:
1.飛機、船舶、汽車等特殊動產。這類動產的特殊性在於其權屬狀態以登記而確定,其交易也須進行過戶登記。故而有人稱其為類不動產,亦可稱注冊不動產。對這類動產強制登記是國家對那些流動性強、價值較大的動產進行行政管理的需要。對其自可像不動產那樣可通過登記來實現抵押的公示效果。
2.企業之機器設備、農業用具、牲畜。這類動產是企業或農人生產所必須,只能設立抵押之擔保方式。因而,我覺得對此類動產應當分別設立專門的登記制度及登記機關。應該說,對這種動產進行專門的抵押登記,規定第三人的查詢義務,比較便於第三人掌握。且這幾類動產流動性小,采登記制度不會對交易之順暢產生太大影響。但需說明的一點是,可抵押之牲畜應僅限於生產性牲畜,而對於羊、豬、雞、鴨之類不具生產力者,則不應允許設立抵押。
3.企業之產品、材料等動產。此類動產因其流動性較大,允許設立抵押顯然不利於對抵押權人及第三人利益的保護。而採取登記制度,規定第三人的查詢義務、又勢必影響交易的正常進行。因而,此類動產不應允許單獨設立抵押,但可與企業其他財產一並設立浮動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