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第三人撤銷之訴講義或課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年修正)新增加了對於第三人撤銷之訴的規定。
該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Ⅱ 幫忙找下《物權法》的「擔保物權」那章的課件或內容(具體該說的話)。
新《物權法》對擔保法體系的完善與修訂
原擔保法體系是指以《擔保法》及其司法解釋為核心支柱、以調整擔保關系為調整對象的部門法體系。
一、增加可用於擔保的財產范圍
《物權法》增加如下財產作為擔保物:1)正在建造的建築物、船舶、航空器;2)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浮動抵押);3)基金份額;4)應收賬款(渡口、公路、橋梁、大學後勤設施收費權)。
心得:擔保物辦理登記的效力
有形物:能動或將來能動(在建航空器、在建船舶)的,擔保物權自擔保合同生效時設立,登記為擔保物權對抗要件;不能動的,登記為擔保物權的設立要件;
無形權利(含土地使用權):登記為擔保物權的設立要件,並且,一般來說,該無形權利在那初始登記,擔保物權則相應在那辦理登記。
二、增加實現擔保物權的條件
擔保物權的實現條件可以由當事人雙方約定(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可以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不僅僅是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債權人未受清償的情形。
三、修訂擔保法體系關於物保和人保孰優先的規定
1、原《擔保法》及司法解釋規定,物權(債務人提供的物的擔保)優先於債權(第三人保證);第三人提供物保和第三人保證平等選擇,擔保人履行擔保責任後,可向其他擔保人追償(要求承擔應分擔份額)。
2、新《物權法》:有約定,從約定;無約定;無約定,債務人提供的物保優先實現;無約定,第三人物保和第三人保證平等選擇處理;擔保人追償權的實現,除非多個擔保人之間有約定,應只允許向債務人終極追償。
四、簡化抵押權實現程序
抵押權實現條件成就,抵押權人與抵押人對抵押權實現方式協商不成,可徑直要求法院主持拍賣、變賣(無需經訴訟程序);但對抵押合同的效力有爭議,則必須通過訴訟方式實現抵押權。
五、區分擔保合同的效力與擔保物權的效力
1、區分債權行為和物權行為,體現「物權行為是債權行為履行的結果和履行的標的」原則。
2、物權基於對世權、絕對權的性質,其設立、變更、終止均應公示,登記或交付具有物權的設權效力(對抗要件的除外)和公示公信效力。
3、《擔保法》規定擔保合同經登記生效的害處:在合同生效(登記)前,難以約束迫使當事人積極去登記機關辦理登記手續,如拒不配合協助登記義務,承擔的是締約過失責任,擔保合同難以獲得強制執行效力。
4、《物權法》則規定:除非當事人另有約定,符合合同法生效要件,擔保合同即可生效,約束迫使當事人積極赴登記機關辦理登記手續,否則承擔違約責任,有法律強制執行力。
六、完善最高額擔保規則
最高額抵押權設立前已存在的債權,經當事人同意,可轉入最高額抵押擔保的債權范圍;最高額抵押擔保的債權確定前,部分債權轉讓,當事人可約定最高額抵押權也隨之轉讓。
允許最高額質權。
七、抵押權的存續期間
《擔保法》司法解釋:主債權訴訟時效結束後兩年內還可實現。
《物權法》:必須在主債權時效期內行使抵押權。
八、擴大留置權的適用范圍
《擔保法》84條,因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發生的債權、以及其他法律規定的合同關系(《合同法》行紀合同、《信託法》信託合同、《海商法》船舶建造合同、船舶修理合同等),可依法留置(適用於合同關系);
《擔保法》司法解釋109條,債權已屆清償期,債權人對動產的佔有與其債權的發生有牽連關系,即可留置(要求有牽連關系);
《物權法》230條、231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債務人可以留置已合法佔有且屬同一法律關系的債務人動產,但企業間留置不受同一法律關系的限制(即採取同一法律關系說,將留置擴大到不當得利、無因管理、侵權行為)。
九、有限公司股權質權的實現與原有股東的優先購買權、不動產抵押權的實現與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
我認為應優先考慮保護關聯關系人的優先購買權(法定權利優於約定權利,且有利於有限公司運作、發揮不動產的使用效用)
十、公司對外擔保、向其他企業投資和公司章程的關系
公司為股東、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按照新《公司法》貫徹表決權迴避制度、出席股東(大)會會議的非關聯關系股東所持表決權的過半數通過。公司為非股東或實際控制人(非關聯方)擔保,按照章程規定提供董事會或股東(大)會審議通過。
經濟交往中經常出現的情形有:擔保人的章程陳舊對擔保沒有規定;工商部門拒絕提供最新修訂的擔保人章程;擔保人管理混亂,提供的公司章程可能不是最新生效的;擔保人提供的章程的股東簽章的真偽難辨;按章程規定進行股東會或董事會決議的股東、董事簽章的真偽難辨(查詢工商檔案確定董事、股東是誰,又與交易成本和效率的價值取向相沖突),提升交易成本;章程規定的擔保人對外擔保不超過凈資產的若干百分比,而擔保人的凈資產一般難以查明……
作為商務律師(企業法律顧問),產生如下困惑和窘境:顧及公司法規定,對擔保人開展盡職調查(審閱章程),則與企業老闆、經營者追求商業交易的效率、成本和效益價值相沖突;不顧及擔保人章程,則與交易安全的價值取向相沖突。
最高院法官傾向性實務處理意見:對於有限公司作為擔保人,一般有該公司的簽章即可認定擔保成立;上市公司作為擔保人,則嚴格按照公司法和證監會關於擔保的規定處理;非上市股份公司作為擔保人,考慮到其具有相當公眾性和開放性,也應該按照公司法規定,提供董事會或股東大會決議。
Ⅲ 債權請求權和物權請求權的區別課件上說,問別人要自己的東西是物權請求權,要別人的東西是債權請求權,
東西本來是你的,被人拿走或者侵犯了權利了,因此產生的請求權,是物權請求權,
東西不是你的,但你花錢買了,但賣方不給你東西,或者東西不合格,因此產生的請求權是債權請求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