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招標提高資質要求 是否合法
一般來說,資質要求看項目了,如果項目實際需要的沒有那麼高的資質,而招標時提出來了,那要麼是招標的人不懂,要麼是中間有人有搞鬼
如招標人按照成本補償原則,給付了投標人相應的補償費用,則投標人根據招標人的招標要求製作的方案,則不能再用作他途,其相應的產權歸屬招標人所有。
C. 關於招投標法對於投標單位資質的問題
當然不可以,給你2個建議:第一,在投標前提交質疑書,申請修改資質要求;第二,以廠家的名義去投標,或者另外找一家符合資質要求的公司去投標。
D. 招標文件中對知識產權保護如何敘述
投標文件是投標人為響應招標文件提出的實質性要求和條件而完成的文件,毋庸置疑,投標文件是凝聚著投標人智慧的智力成果,投標人對其享有的知識產權,應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護。
從投標文件的表達形式看,投標文件本身就是版權法意義上的作品,其文字表達部分屬於文字作品,工程設計圖屬於圖形作品,工程模型屬於模型作品。根據版權法的版權自動取得原則,作品的版權隨作品的創作完成而自動產生,不需履行任何形式的手續。而且,投標文件是由投標人獨立完成,並未與招標人形成任何合作關系。因此,一旦投標文件創作完成,投標人就依版權法享有版權,任何人未經投標人許可,不得發表、修改、復制投標文件。招標人將未中標人的投標文件進行復制、公之於眾、提供給中標人修改等這些行為,侵犯了該未中標人對其投標文件依法享有的版權(復制權、發表權、修改權等)。從投標文件的內容看,其核心是技術方案。技術方案是衡量投標人標書優劣的關鍵,也是投標人競爭力的體現所在。因此,投標人為了能夠中標,多會傾力制定技術方案。該技術方案或是創新的技術方案,或是投標人已有技術成果(專利技術或技術秘密),或是二者的結合。顯然,投標人對技術方案中的已有專利技術享有專利權,未經其許可,任何人不得實施該專利技術;投標人對技術方案中的已有技術秘密享有技術秘密權(即商業秘密權),未經其許可,招標人不得披露、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該技術秘密。對於創新的技術方案,其申請專利的權利以及授權後專利權屬於投標人。未申請專利或者未授予專利權的創新技術方案,如果滿足商業秘密的秘密性、經濟實用性和保密性條件,同樣構成投標人的技術秘密,未經其許可,招標人不得披露、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該技術方案。招標方未經投標人許可,將未中標技術方案提供給中標人,並要求其吸取各家之長以優化中標方案,這一行為侵犯了未中標人的商業秘密權或專利權。
E. 有什麼法律要求招標評分標准不能要資質和著作權
1.軟體企業資質:《軟體企業證書》,《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資質證書》;2.軟體業績證明(須提供合同或驗收證明復印件);3.知識產權證明: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明或專利證明。
F. 招投標資質問題
根據住建部文件,房屋建築三級資質企業承包工程范圍為:
三級企業:可承擔單項建安合同額不超過企業注冊資本金5倍的下列房屋建築工程的施工:
(1)14層及以下、單跨跨度24米及以下的房屋建築工程;
(2)高度70米及以下的構築物;
(3)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及以下的住宅小區或建築群體。
因此不能報名,但可以採用聯合體投標報名
G. 招標時對資質要求超過工程實際類別,是否合法
有規定,招標人應在招標文件中規定最低投標資質,但不能通過提高相應資質來限制潛在投標人投標。
具體資質參見: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印發《建築業資質標准》的通知(建市[2014]159號)。
該文件是目前最新最全的資質標准。
H. 招標要求資質與項目類型不匹配可以質疑嗎
公開招標本身有邀請各界提供多方面信息的企圖,如果發現標書內容包括資質要求不合理,或實例上不可行,應書面提議。至於項目類型匹配與否實為發出標書單位的權責,可能有誤解,可以向收標書單位口頭洽詢,再決定投標。
I. 投標標書資質造假的問題
投標書造假,一般要分清情況,才能追究你什麼罪。
1、假如你造假不嚴重,就是直接廢標。讓你無法中標。
2、 假如造假太嚴重,由於你在投標之前遞交了投標保證金,則可以沒收投標保證金。
3、 如果你投標保證金是遞交了假幣,則要追究法律責任。
4、假如你在標書中誹謗其他單位,或假造了其他資料或侵犯了別人的知識產權,則有可能被別人告上法庭,刑法有誹謗罪,民法有知識產權和名譽權。
J. 招標時對資質的要求是否合法,是否有排斥潛在投標人之
國家對資質應該有詳細規定,什麼樣的資質做什麼樣的工程?什麼樣的工程不需要什麼樣的資質。只有這樣才可以公平合理。你說一個200萬以下的工程,有一級二級資質的公司會來競標嗎?就是三級公司基本上也不會來做。那要求小公司要領合法的工商執照有什麼意思?除了國家為了收稅方便,還能為小公司帶來什麼好處?我也剛剛成立了一個小公司,剛開始為了招標工程來的,看樣子這個公司不需要成立,因為本身業務就不需要工商執照。中國的招投標法不過就是富人之間的游戲,可以名正言順的撈國家財產。大公司小利益看不上,小公司看上了又做不了。一個實實在在的例子就是:在小公司一個設備26000就可以賣,但是走了招標程序,大公司賣了42000。這個錢怎麼算?國家制定法律法規的人?因為大公司養的人多,費用高,他沒有這個利潤就做不了。到最後倒霉的還是國家。就是因為法律法規沒有詳細規定什麼的招標工程需要什麼樣的資質。資質的出現殺死了一批小公司也浪費了國家太多的金錢。說白了,有一個朋友說的,就是合法合規的利益輸送,紀委,法院找不到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