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分攤土地使用權面積和公攤面積是不是一個意思
是一個意思。
土地證上的面積是指土地所有者或土地使用者在共有土地面回積中所分攤的答面積。房產證上的面積是指房屋產權面積。兩證所指都面積並不是同一概念。依據《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以房產證上的建築面積補償。
Ⅱ 什麼是使用權面積和分攤面積
那個就是公攤面積
房屋公攤面積是指每套(單元)商品房依法應當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它的范圍包括管道井、設備間、地下室和樓梯間等。
一、 公攤范圍
1、各產權戶的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配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以及為整幢建築服務的共有房屋和管理房屋。
2、套(單元)與公共建築空間之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牆體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
二、 分攤原則
(1)商品房公用面積的分攤以幢為單位。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為本幢內的公用建築面積,與本幢不相連的公用建築面積不得分攤到本幢房屋內;
(2)為整幢商品房服務的公用建築面積,由該幢樓各套商品房分攤;為局部范圍服務的公用建築面積,由受益的各套商品房分攤;
(3)公用建築面積分攤後,不劃分各套商品房攤得建築面積的具體部位,但任何人不得侵佔或改變原設計的使用功能。
三、公攤計算
1、多層商品住宅樓,須先求出整幢房屋和共有建築面積分攤系數,再按幢內的各套內建築面積比例分攤。
2、多功能綜合樓,須先求出整幢房屋和幢內不同功能區的共有建築面積分攤系數,再按幢內各功能區內建築面積比例分攤。
共有建築面積分攤計算的內容如有變化,應以建設部現行的有關文件規定為准。一般來講分攤面積是整棟樓的公用面積,當然房屋樓體的牆壁也在裡面,帶電梯的房子公攤相對大點。各戶分攤公用建築面積的計算方法:其基本思路就是用各戶套內面積按比例進行分攤。
第1步:計算分攤系數
分攤系數=需要分攤的公用面積之和/各套內建築面積之和=(總建築面積之和一各套內建築面積之和)/各戶套內建築面積之和。
第2步:各套房的公用分攤面積=分攤系數×各套內建築面積。
四、 面積明細
這個公攤表要包括:
(1)把整幢建築的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之和、不應分攤的建築面積等基本數據告知購房人,以便購房人通過這些數據求出其他數據,以明確自身的權益;
(2)開發商也應把購房人應分攤的公有公共部位的面積總值及各構成項目的面積加以列明,以備購房人查驗和監督。
Ⅲ 建築面積和分攤面積什麼意思啊
公有建築面積分攤系數:整幢建築物的公有建築面積與整幢建築物的各套套內建築面積之和的比值,即為公有建築面積分攤系數。
公攤系數也叫公攤率。是建築公攤面積與套內面積的比值。簡單的說,公共部分的面積要分給每家每戶,大家來承擔建築成本。比如你買的住房,走廊、出入通道、外牆面積的一半、設備房等,都屬於需要分攤的面積,公攤率越大,表示你的住房分攤到的公共面積就越多。一般多層的建築,分攤系數在5~10%,高層建築15~30%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系數計算公式為:
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系數=公用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之和
Ⅳ 分攤土地面積和分攤建築面積的區別是什麼
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分攤面積;
套內建築面積=使用面積+牆體面積+陽檯面積;
套內房屋使用面積,是指套內房屋使用空間的面積,以水平投影面積按以下規定計算:1、套內卧室、起居室、過廳、過道、廚房、衛生間、貯藏室和壁櫃等空間面積的總和;2、套內樓梯按自然層數的面積總和計入使用面積;
3、不包括在結構面積內的套內煙囪、通風道、管道井等;
4、內牆面裝飾厚度計入使用面積。
套內牆體面積,是指套內使用空間周圍的維護或承重牆體或其他承重支撐體所佔的面積。其中,各套之間的分隔牆和套與公共建築空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等共有牆,均按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入套內牆體面積。套內自有牆體按水平投影面積全部計入套內牆體面積。
套內陽台建築面積,是指按陽台外圍與房屋外牆之間的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其中,封閉的陽台按水平投影全部計算建築面積,未封閉的陽台按水平投影的一半計算建築面積。
共有建築面積,是指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和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樓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築面積,以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共有建築面積還包括套與公共建築之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水平投影面積一半的建築面積。獨立使用的地下室、車棚、車庫、為多幢服務的警衛室、管理用房、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都不計入共有建築面積。
無論是一手房還是二手房,現在所說的購房面積都是建築面積,它是套內房屋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套內陽台建築面積和共有建築面積的總和。了解並學會區分上述幾個面積的不同定義,能夠自己計算房屋的實際得房率 (使用面積/建築面積),做到心中有數。
Ⅳ 土地證上的使用權面積是什麼意思應該等同於房產證上的建築面積么
不等同,81.89平米復是建築面積制,包含你的8.68平米以及公共走廊,樓梯,牆體的等公共區域的面積。
第一, 81.89是指你目前居住的房子的使用面積,就是卧室,客廳啊之類的。
第二, 8.68平米,是因為你是買的單元房,所謂分攤,商品房應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各產權戶的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配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以及為整幢建築服務的共有房屋和管理房屋。
(5)分攤建築使用權面積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不計算建築面積的范圍
1、突出牆面的構件、配件和藝術裝飾,如柱、垛、勒腳、台階、無柱雨篷等。
2、檢修、消防等用的室外爬梯。
3、層高2.2米以內的技術層。
4、構築物,如獨立煙囪、煙道、油罐、水塔、儲油(水)池、貯倉、圓庫、地下人防干支線等。
5、建築物內外的操作平台、上料平台及利用建築物的空間安置箱罐的平台。
6、沒有圍護結構的屋頂水箱。舞台及後台懸掛幕布、布景的天橋、挑台。
7、單層建築物內分隔的操作間、控制室、儀表間等單層房間。
8、層高小於2.2米的深基礎地下架空層、坡地建築物吊腳架空層。
Ⅵ 分攤面積是什麼意思如何計算
土地證上的分攤面積是什麼意思?
1、土地證上所指的分攤面積,簡單的說,它表示的是該土地使用者持有的證書附頁宗地圖內(黑色加粗封閉區間內)有產權住戶共同分攤的土地面積。根據各戶產權證上的建築面積分攤。
2、國有土地使用證上面的分攤面積,是分攤擁有的土地使用權的面積,即小區所佔總用地面積,按照每套房子建築面積佔小區總建築面積的比例,進行分攤。土地證上的分攤面積,是越大越好的。如果小區大,但是樓比較少,那麼土地的分攤面積就多一些。也說明小區的密度小,不太擁擠。
土地證上的分攤面積如何計算?
1、總建築面積÷總佔地面積=總分攤面積。
2、業主房屋面積÷總分攤面積=業主個人分攤面積。
3、土地證上的分攤面積越大,就表示小區公共活動面積就越大,也就越利於業主們活動。
4、土地面積通常是指地表面積在其水平面上相應的投影面積,即水平投影面積。不計入宗地面積的范圍有:無明確使用權屬的巷道或間隙地;市政管轄的道路、街道、巷道等公共用地;公共使用的河灘、水溝、排水溝;已徵用、劃撥或者屬於原房地產記載范圍,經規劃部門核定需要作市政建設用地的;其他按規定不計入宗地面積的。
以上就是對土地證上的分攤面積是什麼意思和如何計算的相關介紹,共有建築面積分攤計算的內容如有變化,應以建設部現行的有關文件規定為准。一般來講分攤面積是整棟樓的公用面積,當然房屋樓體的牆壁也在裡面,帶電梯的房子公攤相對大點。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06-26,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Ⅶ 分攤土地使用權面積和公攤面積是不是一個意思
是一個意抄思。
土地證上的面積是指土地所有者或土地使用者在共有土地面積中所分攤的面積。房產證上的面積是指房屋產權面積。兩證所指都面積並不是同一概念。依據《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以房產證上的建築面積補償。
Ⅷ 兩證上建築面積63㎡,使用權面積600㎡。是什麼意思
由於我國實行土地國有制度,所以購買的不是土地所有權而是土地使用權,土地使用證使用權面積600平方米就是說這個集體擁有600平方米土地的使用權。共用分攤面積為7.5平米其實就是分攤到您父母名下的土地使用權面積。說到底土地還是國家的,土地使用權面積沒有過多參考意義,只有這個建築面積63平米,是確切的您家住房的面積(建築面積包括套內面積和公攤面積)。
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Ⅸ 使用權面積,獨用面積,分攤面積各具體代表什麼意思
使用權面積:就是證載面積,也是你真實使用的面積。
獨用權面積:獨自使用的面積,如一家工廠用地,如果沒有第二人或單位與之共同使用的情況下,那證載面積就是他的獨用面積。
分攤面積:一宗地如果有兩個(含兩個)以上使用者,那麼就要根據情況進行分攤,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分攤面積,而不再體現獨用面積。
土地面積的分攤方式有三種:
1、按照建築物面積進行分攤。某部分分攤的土地面積=土地總面積*(該部分的建築物面積/建築物總面積);
2、按照房地價值進行分攤。某部分分攤的土地面積=土地總面積*(該部分的房地價值/房地總價值);
3、按照土地價值進行分攤。某部分分攤的土地面積=土地總面積* [(該部分的房地價值-該部分的建築物價值)/(房地總價值-建築物總價值)]。
一般為了簡化計算,都是根據第一種方式分攤的。
(9)分攤建築使用權面積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土地使用是有期限的,土地使用權的期限:
1990年出台的《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根據我國相關的法律規定,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的基礎上,建立了以出讓、轉讓、抵押等為主要方式的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不同用途的土地使用權設置了一定的使用期限。
土地的使用期限是土地使用權的重要內容,《不動產權證書》就應該記載土地使用權的使用期限。證書上的「使用期限」指的是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海域使用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等的使用期限,不是指房屋所有權的期限,房屋所有權不存在使用期限的問題。
同時,在證書上設置「使用期限」,能夠讓權利人清楚了解土地使用權、海域使用權等權利的起止日期,便於保障轉讓、抵押等交易安全;也能夠方便權利人在權利到期時及時辦理續期,保障合法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