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使用權房屋繼承
1.有一套使用權房,未購買,問其餘子女是否可以繼承此房
這個問題放在法律的角度去分析就專是很明顯的,因屬為物權是包括了佔有使用收益處分四個權能,只有購買之後才有擁有完整的產權而目前你母親擁有的僅僅是佔有和使用的許可權,收益和處分依然屬於產權人而不是你母親
既然你母親沒有處分權,那麼怎麼可能當遺產而發生繼承呢,繼承的范圍僅僅限於你母親的個人合法財產
2.問題事關重大,請不要為了一點分數隨意答復
實話說分數不是很多,之所以掛了兩個小時沒人回答主要是大家怕說出了實話後直接被關閉提問從而浪費了採納率,因為實話實說就本案而言確實不討提問者喜歡
3.上海境內的
第1點中分析的依據是物權法和繼承法,這兩部法律在上海也能適用
雖然不能繼承,但是如果你想問的是以後萬一母親不在了之後能不能由其他親屬繼續住下去的話,那麼回答就是戶口在母親處並且是和母親一起居住的人才能在母親去世後繼續居住
如果是問雖然只有使用權但是拆遷後能不能得到補償或者安置,那麼回答是戶口在母親處且沒有其他住處的可以得到補償或者安置。但是拆遷會有具體的拆遷協議,一切以協議和拆遷發生時的最新政策為准
2. 什麼是宅基地的三權分置
「我國將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適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權。」這是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2018年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的表態,當時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
為什麼要設立「三權分置」?
目前學界對於宅基地流轉存在兩種觀點,一種主張以「穩」為主,一種則主張以「活」為主。
所謂「穩」,即將流轉范圍限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主張理由是出於對農民可能失去宅基地和農村土地非農化的擔憂,並由此導致農村社會秩序穩定的擔憂,也認為宅基地流轉對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和復墾增加耕地的實際作用不大。
主張以「活」為主的,主要是出於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激活農村沉睡土地資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考慮,認為流轉范圍限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抑制了流轉交易需求。
因此,如何解開「穩」與「活」的死結,便亟待制度創新。目前來看,建構宅基地產權分置制度被認為是可行的路徑方式,也就是將目前集體和農戶的宅基地權利一分為三,分別設立所有權、資格權和使用權。
「三權分置」便是為了有效化解「穩」與「活」的矛盾,即在穩住農戶宅基地佔有的同時,逐步放活宅基地的使用。
中國農業大學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北京土地學會會長朱道林表示,關於宅基地「三權分置」,應該是類似於保持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不變,集體農戶宅基地權利不變的情況下,鼓勵農村住宅租賃、流轉的一種方式。
這一做法對於分布在城鄉接合部,尤其是大城市近郊區的農村住宅,鼓勵其通過租賃方式進行流轉,滿足住房租賃市場的需求,是有積極意義的。
3. 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政策要怎麼理解
所謂農地的三權,是指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也就是說,原來的承包經營權一分為二了,承包權還是歸農民,經營權可以流轉,經營權可以流轉給非農戶,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經營權流轉的格局。
「三權分置」創新產生於農村土地承包實踐,服務於農業經營制度創新與農業現代化建設。推進「三權分置」,目的是通過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推動形成「集體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經營」的新型農業經營機制,進一步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
4. 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三權分置有哪些注意事項
答:所謂「三權分置」,即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和使用權。
以農民房屋為例,宅基地土地歸集體所有,什麼人具有資格來享有這塊土地上所產生的收益,則為村集體成員,也即收益按照資格權進行分配,但具有資格的人並不一定使用相應的宅基地,可以將使用權讓渡給其他人從而獲得收益。如果三權不清,進入市場後可能會引發矛盾。
政府不再壟斷住房供地,需要注意的是住房與商品房是有區別的,目前看,政策更多提及的是租賃住房試點,集體土地用作租賃用地是試點方向。
5. 中國宅基地將實行「三權分置」是真的嗎
國土資源部部長表示,我國將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專置」,落實宅屬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適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權。他強調,這是一項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但城裡人到農村買宅基地口子不開,嚴禁下鄉利用宅基地建別墅大院、私人會館。
「三權分置」 思想是指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經營權流轉的格局 。「三權分置」下,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既存在整體效用,又有各自功能。從當前實際出發,實施「三權分置」的重點是放活經營權,核心要義就是明晰賦予經營權應有的法律地位和權能。
6. 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有哪些好處
從供給側看,近年來,由於農村人口遷移日漸增加和土地退出不暢,閑置宅基地和農房增多。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17)》指出,新世紀第一個10年,農村人口減少1.33億人,農村居民點用地反而增加了3045萬畝,相當於現有城鎮用地規模的1/4。每年因農村人口轉移,新增農村閑置住房5.94億平方米,摺合市場價值約4000億元。
7. 三權分置是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離出租權和什麼分離
「三權分置」思想是指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經營權流轉的格局。
8. 三權分置包括農民住房嗎
可以的!
如果將宅基地「三權分置」,則可能破解這種困境,農民保留居住權,而住房財產權可以流轉。宅基地之上的住房可抵押、擔保、轉讓,與耕地的經營權一樣。當然,流轉的期限不能太長,否則經營權與承包權、財產權與居住權就難以區分開來。農民甚至可以將閑置的宅基地賣掉,換取現金去城鎮生活,但他們在農村的居住權仍保留,因此,當他們想返回農村居住時,他們有權再獲得宅基地,但必須付錢。當然,這些還只是粗略的想法,在實際操作中會有很多難題。
9. 宅基地三權分置後,還受一宅一戶限制嗎
《土地管理法》明確規定:第六十二條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
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