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談談通過學習知識產權法課程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有哪些提高
知是產權是一種無形產權,他是指智力創造性取得的成果,並且是由智力勞動者對其成內果依法享有容的一種權利.
專利權是指依法批準的發明人或其權利受讓人對其發明成果在一定年限內享有的獨占權或專用權,一但超過法律規定的保護期限,就不在受法律保護.
保護知識產權能夠提供激勵機制,激發出更多的創新.
❷ 《知識產權法》課程講什麼內容
知識產權法是調整智力成果的產生、獲權、利用、管理及保護過程中發生專的社會關系的法屬律規范的總稱。在經濟全球化、市場經濟和知識經濟的背景下,知識產權日益體現出與時代、世界經濟的發展不可分割的特性,與此相對應,知識產權法的國際性、科技性、時代性以及系統性等特徵也日益突出。因此,知識產權法在我國法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是我國法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本門課程是我院法學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
❸ 對知識產權法的理解和體會
要寫明知識產權法的重要性以及所帶來的作用,實施知識產權法在社會的地位。
深入推進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判機制改革,完善知識產權案件上訴機制,統一審判標准。制定完善行政執法過程中的商標、專利侵權判斷標准。規范司法、行政執法、仲裁、調解等不同渠道的證據標准。
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協議司法確認機制。建立完善市場主體誠信檔案「黑名單」制度,實施市場主體信用分類監管,建立重復侵權、故意侵權企業名錄社會公布制度,健全失信聯合懲戒機制。逐步建立全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案例指導機制和重大案件公開審理機制。加強對案件異地執行的督促檢查,推動形成統一公平的法治環境。
(3)知識產權法概論結課感想擴展閱讀:
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要求規定:
1、完善知識產權仲裁、調解、公證工作機制,培育和發展仲裁機構、調解組織和公證機構。鼓勵行業協會、商會建立知識產權保護自律和信息溝通機制。
2、引導代理行業加強自律自治,全面提升代理機構監管水平。
3、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將知識產權出質登記、行政處罰、抽查檢查結果等涉企信息,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統一歸集並依法公示。建立健全志願者制度,調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知識產權保護治理。
❹ 學完《知識產權概論》的感想
答-您要想感想,就將全書的通讀後有你覺得最有體會的寫出,並寫出你的認識和感受。
❺ 幫寫一篇學習《知識產權法》的心得體會
寫《知識產權法》的心得體會的要點是寫出自己的學習心得和體會,並且能正確運用它。
範文:
知識產權法是指因調整知識產權的歸屬、行使、管理和保護等活動中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知識產權法的綜合性和技術性特徵十分明顯,在知識產權法中,既有私法規范,也有公法規范;既有實體法規范,也有程序法規范。
下面讓我們一起通過以下的知識產權法的學習心得體會起來了解其他人的學習後的感觸在x市知識產權局的精心組織下,我很榮幸地成為X年度泰州市知識產權工程師培訓班的學員。
知識產權國內外動態、省市知識產權行政管理和政策體系解讀等,相關知識我比較熟悉的是民事法律關系,在學習知識產權法的時候,將其與民法通則進行比較,發現其有不少相通相近的地方。
知識產權的客體雖然是無形的,但他的財產關系處理上基本與普通財產關系沒有本質的區別。侵犯著作權的行為未經著作權人同意發表,使用其作品;剽竊,抄襲他人作品有參加創作而在他人的作品上署名;
使用他人作品未支付報洲;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作品,未經許可,復制發行他人製作的錄音錄象製品。
❻ 對《法學概論》這本書的思考或感想
自考365網校名師張龍解析《法學概論》模擬題
2006-4-12 18:11自考365 【大 中 小】【我要糾錯】
2006年4月考試在即, 自考365網站聯合新浪教育、中國教育在線邀請自考365網校名師 張龍 老師於2006年04月11日16:30-17:30作客自考大講堂新浪嘉賓聊天室,結合2006年考試的具體情況,就《法學概論》課程4月份考試可能呈現的一些新的特點和動向,總結往年考試規律基礎上與網友進行交流。
張龍老師將結合往年考試出現的一些問題和學科特點,就考試技巧、復習重點等方面為網友做詳細指導。
張龍 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教師,獲吉林大學法理學碩士、博士學位,師從著名法學家張文顯教授和石少俠教授。在國家重點研究項目《權利問題的研究與論證》中獨立完成《權利問題研究與中國環境法學的發展》和《權利的政治基礎》兩部分課題內容,曾參編世界銀行法律援助項目法學系列文庫教材《立法學》,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1999年起講授法理學、憲法學、法學概論等課程,教學經驗豐富。張龍老師干練、旁徵博引的授課風格結合雄厚的學術功底,深得考生喜愛。
所授課程:
自學考試輔導《法學概論》
點擊查看《法學概論》模擬題
張龍:大家好!
主持人:請張老師先講一下法學概論的模擬題,網友們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提問。
張龍:這套模擬題是在結合歷年真題的基礎上,對今年考題進行的有針對性的預測。
先以模擬題中的幾個典型題目來分析,摸清出題的思路,也給同學們講一下答題的技巧。首先是單選題,最近幾年的法學概論考試,單選題都是30道題,共30分,這30題基本上對導論和14章的內容都有所涉及,選擇題沒有絕對的重點,換言之,沒有哪個地方是可以直接舍棄的。
首先說一下單選題的第2題:習慣法不存在於下列何種社會之中?四個選項:A原始社會、B奴隸社會、C封建社會、D資本主義社會。關於這道題目,在看書的時候恐怕不可能直接找到答案,它是一道考核大家理解能力的問題,原始社會末期法律隨著私有制、階級的產生和國家同步誕生。也就是說在這裡面有一個知識點:原始社會是沒有法律的,這個法律是階級意義上的成文法。同樣的,原始社會沒有這個成文法也談不上有習慣法。通過這個分析得知,正確選項是A.其他的三個社會類型中都存在習慣法。
單選第6題:某甲具有刑事能力,但某甲主觀上不具有故意和過失,那麼:A某甲對其行為不應負刑事責任、B應負刑事責任、C應負刑事責任但可以減輕處罰、D應負刑事責任但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這是一個涉及到犯罪構成的題,考到這樣的題型要從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等幾個因素來綜合分析。主觀方面具有犯罪的故意和過失是構成犯罪的基本前提。當明確了這個知識點之後,這個選項就比較容易選擇了。正確選項就是A,同時提醒大家注意一個問題,C、D兩個選項在這個題里的干擾作用不大,但是在其他的類似選項裡面,刑法這部分可以和應當從輕減輕這兩個是一定要注意區分。
下面來看單選第10題: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憲法出自哪個國家,A英國、B美國、C法國、D德國。看書時能夠直接找到它的答案。關於憲法這部分講過兩個知識點,在它的歷史起源上,世界上憲法的起源國是在英國,但是英國是不成文憲法制,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憲法出自1787年的美國憲法。所以知道了這兩個知識點之後就可以選出正確的B項。這個題提示大家,教材中明確寫明了的類似於第一部、最早的等字眼時,一定要倍加註意,這樣的地方是非常容易出選擇題的。
單選第14題: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何種期限內審結A2個月、B3個月、C4個月、D6個月,這個題是比較簡單的,直接考法律的期限時效。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刑法、民法,這些地方都非常容易出和時間有關的問題,尤其是在訴訟法裡面。這個題提醒大家注意一些關於時間的基本知識點,比如民事訴訟一審的案件,普通程序6個月內要審結,二審三個月要審結,適用簡易程序三個月內一審要審結,同時要知道簡易程序也只能在一審案件里適用。這個題的正確選項是B.
單選第20題:某甲破門入室行竊,正在翻箱倒櫃時,聽到事主回家的腳步聲,於是越窗逃跑。某甲的行為屬於?A犯罪預備、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既遂。這題考察關於犯罪時間段限的基本問題。要分析某甲的行為屬於犯罪的哪個階段。犯罪預備是處於為犯罪創造條件的階段,還沒有進入正式犯罪,很顯然某甲已經入室行竊,A選項排除。B選項犯罪中止是犯罪在進行中,犯罪人因自己的主觀意志主動中止犯罪行為,與之相關聯的犯罪未遂,由於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導致犯罪無法繼續或者犯罪人所期望的犯罪結果沒有出現,犯罪既遂就是犯罪構成的全部要件都已達到,犯罪的階段已經進行完畢。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就會知道某甲入室等到事主腳步聲越窗逃跑,他肯定不是自己主觀放棄這個行為,他害怕被事主抓到,所以B選項排除。C、D選項再分析,應該是屬於犯罪未遂,選擇C.
單選第26題:依我國法律規定司法協助的內容不包括什麼?A協助送達訴訟文書、B協助執行對方法院作出的判決或裁定、C協助調查取證、D協助執行仲裁機構的裁決。這個地方考的是關於國際法、國際司法部分的內容。注意司法協助內容書上明確列出了三項,這三項就是A、B、C三個選項所列內容,D選項仲裁的裁決不是司法協助內容。
再說一下多選題。多選題最近幾年的考試基本上是5個小題每題2分共10分,它的涵蓋范圍都比較廣,一般法理會有一題。來看模擬題多選題的第32題,道德規范不同於法律規范之處在什麼?這是考法律與道德的區別,這是屬於法理部分的內容,道德規范不同於法律規范之處在於,A道德規范沒有固定的形式、B道德規范沒有約束力、C道德規范的體系是多元的,D道德規范存在於任何社會形態之中、E道德規范不具有階級性。
A選項分析一下,道德和法律不同之處,法律規范是由國家機關依法定職權和程序制定出的行為規范,有明確的形式,道德規范主要是以道德箴言、道德觀念這樣的方式存續的,因此道德規范沒有特別固定的形式。A選項當選。
B選項道德規范沒有約束力,很多同學選擇了這個選項,這實際上是憑知覺發生的錯誤,不可否認與法律規范的國家強制力比較起來道德規范的強制力是比較弱的,絕不是說道德規范沒有約束力,它的約束力不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主要依靠社會輿論和人們內心道德自覺,因此可以說這個約束力是軟約束,但是B選項的陳述過於絕對,道德規范沒有約束力的判斷是錯誤的。
C選項道德規范的體系是多元的。有同學看到這個想道德規范體系是多元的,法律體系是不是也是多元的呢?實際上,道德規范體系多元指的是由於道德不是特定機關制定出來的行為規范,也是依習慣所形成的,社會存在的一種普遍的意識以及行為模式,因此道德的體系往往是因時代、因群體的不同而不同,就像那句話有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道德的體系是多元的,反之法律的體系是一元的,它是國家機關制定出來的在本國領域通行的強制行為規范,必須保證其統一性、權威性。因此C選項當選。
D選項道德規范存在於任何社會形態之中,同學們看到這個選項會覺得道德規范是存在於社會形態之中,這個判斷是正確的,但是法律是否也存在於任何社會形態之中呢。大家知道人類社會到目前為止已經經歷的社會歷史類型有六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是未來理想的一種社會類型。前面講的五種已經經歷過的歷史類型裡面,原始社會是沒有階級意義上的國家和法律,因此原始社會有道德規范但沒有法律規范。所以道德規范是存在於任何社會形態之中,而法律社會在原始社會中不存在,在此後經歷的其他社會類型是存在的,所以D選項是正確的。
E選項道德規范不具有階級性,大家知道道德規范和法律一樣都是上層建築由經濟基礎決定,它必然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不可避免的具有階級性。E選項說道德規范不具有階級性這個判斷本身已經錯誤,更不能構成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的區別。這個選項不對,因此本題正確選項A、C、D.
多選第34題,屬於國際法淵源的有什麼?A各國法律體系中共有的一般法律原則、B國際法院的司法判例、C權威國際法學著的學說,D國際條約,E國際習慣。這個題,大家看到五個選項首先的反應就是覺得D、E兩個選項應該當選,因為書上在這個地方寫的是比較明確的。大家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忽略了選項A各國法律體系中共有的一般法律原則,A選項在書中寫在D、E兩個選項後又提到了此外各國法律體系中共有的一般法律原則,這個提醒我們注意看書的時候一定要仔細不留死角,尤其是書上有一些補充和轉折。B、C選項不是國際法的政治淵源,他們是屬於國際法的非政治淵源,因此這個題的真正選項是A、D、E.
下面我們說第三部分名詞解釋題。名詞解釋最近幾年考試一般是每次考5個小題每題3分共15分。名詞解釋我們做過一個統計,從02年4月份到05年7月份,六次考試中名詞解釋的問題,本書的導論加14章,其中名詞解釋考過的次數最多的是第五章行政法,行政法共考了4次考了4個名詞。此外商法也考了4次。也就是說行政法和商法這兩部分在最近四年的六次考試中共出過四個名詞解釋題。第六章民法和第八章經濟法各出了3個名詞解釋題。出過兩次名詞解釋題的包括第二章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第三章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第四章憲法、第十章刑事訴訟法、十二章行政訴訟法、十三章國際司法,絕大部分章節都是考兩個名詞解釋題。
第一章和第九章各只出過一次,民事訴訟法在最近幾年考試中一個題也沒有出。如果一定要區分重點、非重點的話,大家可以將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五、六、七、八章里。
我們以模擬題名詞解釋第37題為例簡單說一下。申訴權,實際上是公民對於行政機關或司法機關的錯誤或違法的裁定、判決及決定或者因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致使他或他的親屬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向有關國家機關申訴理由,提出改正或撤銷決定,判決或賠償損失請求的一種權利。
像這樣一個名詞解釋題,大家會發現它的內容比較多,記憶起來也感覺比較困難,我們所能看到的名詞解釋題,像這種類型的基本上已經算是考到最難了。至於說像條約、合夥、立法等其他的一些概念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一些,答題字數較少。提醒大家注意名詞解釋這部分,大家主要應當關注的是最基本的概念,尤其是一、二級標題。
接下來我們說一下簡答題,簡答題最近幾年每次考試考三個題,每題5分,共15分。我們做了一個總結,簡答題部分從02年4月到05年7月的6次考試中各章的簡答題出題狀況大致如下:出題數目最多的是第十章刑事訴訟法,共出了4次,考了4道題,考過3次的包括民事訴訟法、民法、憲法;此外第七章商法、第五章行政法、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考過兩次;第九章刑法、第二章我國社會主義法律考過1次,其他的章節沒有出過簡答題。由此我們會發現簡答題這部分其重點,大家應當關注的集中在訴訟法,尤其是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也就是第十章和第十一章。同時大家要關注第四章憲法、第六章民法。另外,關於第五章行政法、第七章商法、第二章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和第九章刑法,大家也應給予必要的注意。
當然我們並不是說其他最近四年沒有出過題的章節完全不需要看,而是現在距離考試僅有10天時間左右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有所取捨、重點突出。
簡答題我們看一下模擬題的43題。人民法院對於哪些民事案件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裁定先予執行。這個題考的是民法部分的題,這個題的答案一共是三點:第一點是追索贍養費、撫養費、撫育費、撫恤金、醫療費用的案件,第二點是追索勞動報酬的案件,第三點是因情況緊急需要先予執行的案件。實際上第三類是一個補充性的規定。大家會發現簡答題的模擬題是答題點比較清晰,同時問題相對來說比較重要的內容。
下面我們說第五部分論述題,論述題最近幾年基本是每年考1題,共14分。我們的模擬題第44題論述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內容,這是屬於第四章憲法部分的題,總結歷年的論述題,大家會發現,近四年六次考試法理題考了三個、憲法題考了三個,04年7月和05年4月的法理題考的是同一個題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的關系問題.因此大家在看論述題的,可以把精力主要就放在法理和憲法部分,其他部分出論述題的可能性很小。
給大家出的這道論述題,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主要內容,大家會發現它的標准答案比較清晰,共有六點。這六點大家答題的時候要注意,論述題和簡答題不同之處就在於論述題的點一般來講比簡答題的點要多。簡答題比較常見的是在三到五點,尤其是四點左右的答案設置考的可能性較大。論述題一般來講答題點至少在四點以上,從四點到七點、八點不等,同時在答論述題的時候,盡量在答完答題點之後,後面要附帶基本解釋,這樣就能夠拿到分數。論述題考核的內容,按照剛才我們給大家講的要領,大家會發現在法理部分也就是前三章和憲法部分,在裡面尋找論述題的時候,大家可以自己做一些分析,看看哪些地方書上的陳述比較明晰,比較容易出論述題,可以自己做一下統計,基本上考試范圍就不會跳出去了。
最後我們說一下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每年考2題,每題8分共16分。民法一題、刑法一題。當然在2004年7月份的考試裡面只出了一個民法案例,沒有出刑法案例,這是特例,絕大部分都是民法、刑法各一個案例題。案例題,很多同學都感到非常頭疼,因為大家作為非法學專業的學生,學習法學概論這門課本身就非常困難,法學概論這門課是在528頁的徵文裡面,涵蓋了法學基礎知識、法學基礎理論和法學分論的各部分內容,尤其是其中的法學各論的內容也就是部門法的內容,涉及面極廣,考核點非常多,在出案例的時候,往往使同學們感到不知從何下手。我們也進行過統計,最近4年6次考試的案例,刑法部分主要集中在故意犯罪的停頓階段,包括犯罪預備、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犯罪既遂這幾部分。還集中在關於犯罪的共犯問題,還包括刑事責任年齡的問題,此外還考過盜竊罪和其他相關犯罪的問題。而民事案例考的主要集中在合同的成立與效力,繼承問題,民事行為能力問題,結婚與離婚問題。大家會發現考核案例主要集中在民法和刑法的一些最基本的理論和最常見的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案例。所以大家在復習案例部分的時候可以就民法和刑法這兩章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也就是說,可以找到往年的真題進行詳細的分析,同時也可以找一些練習題,包括模擬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大家沒有必要把案例摳的非常細,對每個具體的民法規定和刑法規定的法條進行很深入的、非常細致的記憶,而是要了解其最基本的一些概念、原理,尤其聯系一些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案例,這樣就可以應對考試。
我們再看第六部分案例分析題,第46題:某甲有兩個兒子,大兒子13歲、小兒子11歲。一天夜間,他帶領兩個兒子到某乙家盜竊財務。他進入房中行竊,小兒子在門外把風,大兒子進行運送,結果竊得大量財物。這三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盜竊罪的共犯?
首先大家要知道這道題考核的關鍵點在於哪兒。第一是考盜竊罪的問題,第二是考刑事責任年齡問題,第三是考共犯的問題。這一個案例涵蓋了三個基本的刑法問題,盜竊罪我們憑常識就可以判斷,這三個人的行為是盜竊行為,客觀方面看是符合盜竊罪的特徵的。關於刑事責任年齡,某甲的兩個兒子11歲、13歲都沒有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從犯罪主體方面他們都不能成為犯罪主體,無需承擔刑事責任。此外,關於共犯的問題,大家注意共犯包括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在本案之中,某甲操縱兩個兒子進行盜竊,實際上是把兩個兒子當成了犯罪工具使用,同時由於某甲兩個兒子都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因此他們不符合共犯的犯罪主體的基本要求,所以三人的行為不構成共同犯罪,某甲應依其單獨的盜竊罪來論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