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家對農村閑置土地流轉後再次閑置有沒有什麼規定
一、 關於閑置土地問題的主要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主席令第28號),1999年01月01日開始實施,於2004年8月28日被修訂,現行有效。
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主席令第72號),1995年1月1日開始實施,於2007年8月30日被修訂,現行有效。
3、《閑置土地處置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5號),1999年4月28日開始實施,已於2012年7月1日被國土資源部修訂。
4、《閑置土地處置辦法(2012修訂)》(國土資源部令第53號),2012年7月1日開始實施,現行有效。
5、《國土資源部關於進一步做好閑置土地處置工作的意見》(國土資發[2008]178號)—2008年09月03日開始實施,現行有效。
6、《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閑置土地處置有關問題的復函》(國土資廳函[2002]101號),2002年4月16日開始實施,現行有效。
二、 關於閑置土地的認定
1、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閑置土地:
(1)土地使用權人超過土地出讓合同或者劃撥決定書約定、規定的動工開發日期滿一年未動工開發的國有建設用地;
(2)已動工開發但開發建設用地面積占應動工開發建設用地總面積不足三分之一,並且中止開發建設滿一年的國有建設用地;
(3)已動工開發但已投資額占總投資額不足百分之二十五,並且中止開發建設滿一年的國有建設用地。
2、「動工開發時間」的認定
動工開發時間起算點應為依法取得施工許可證後:①需挖深基坑的項目,基坑開挖完畢之日;②使用樁基的項目,打入所有基礎樁之日;③其他項目,地基施工完成三分之一之日。
3、「開發建設總面積」的認定
(1)「應動工開發建設總面積」是指土地使用權人依照土地出讓合同的約定和規劃設計條件,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開發建設的土地面積;
(2)「開發建設的總面積」是指「應動工開發建設總面積」中土地使用權人已經進行實際投資開發建設的土地面積。
4、「投資額」的認定
「已投資額」、「總投資額」均不含土地使用權出讓價款、劃撥價款和向國家繳納的相關稅費。
三、 被認定為閑置土地的法律後果
1、 閑置土地的認定
(1)以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向土地使用權人下達的《閑置土地認定書》為准。
(2)相關法律法規並未對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認定閑置土地的時限以及下達《閑置土地認定書》的時限作出具體規定。
2、 閑置土地的處置
(1)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關部門的行為造成土地閑置[7]以及本備忘錄第二條第1款第(2)、(3)項所述之閑置土地情形[8]的處理:
(a)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與土地使用權人協商,簽訂補充協議延長動工開發期限,延長動工開發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一年;
(b)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的條件下,調整土地用途、規劃條件。按照新用途或者新規劃條件重新辦理相關用地手續,並按照新用途或者新規劃條件核算、收繳或者退還土地價款;
(c)由政府安排臨時使用,臨時使用期限最長不得超過兩年。待原項目具備開發建設條件,土地使用權人重新開發建設;
(d)協議有償收回土地使用權;
(e)對已繳清土地價款、落實項目資金,且因規劃依法修改造成閑置的,可以為土地使用權人置換其它價值相當、用途相同的國有建設用地進行開發建設。涉及出讓土地的,應當重新簽訂土地出讓合同,並在合同中註明為置換土地;
(f)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規定其他處置方式。除本條第(d)項規定外,動工開發時間按照新約定、規定的時間重新起算。
(2)除本條第(1)項所述的情形外,其他閑置土地按照下列方式處理:
(a)徵收土地閑置費:未動工開發滿一年的,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向土地使用權人下達《征繳土地閑置費決定書》,按照土地出讓或者劃撥價款的百分之二十征繳土地閑置費。土地閑置費不得列入生產成本;
(b)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未動工開發滿兩年的,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向土地使用權人下達《收回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決定書》,無償收回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
四、 集體建設用地的處理
1、 集體所有建設用地閑置的問題可以參照上述分析意見辦理。
[1]《閑置土地處置辦法(2012修訂)》第二條規定:「本辦法所稱閑置土地,是指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人超過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有償使用合同或者劃撥決定書約定、規定的動工開發日期滿一年未動工開發的國有建設用地。已動工開發但開發建設用地面積占應動工開發建設用地總面積不足三分之一或者已投資額占總投資額不足百分之二十五,中止開發建設滿一年的國有建設用地,也可以認定為閑置土地。」
[2]《閑置土地處置辦法(2012修訂)》第三十條規定:「本辦法中下列用語的含義:動工開發:依法取得施工許可證後,需挖深基坑的項目,基坑開挖完畢;使用樁基的項目,打入所有基礎樁;其他項目,地基施工完成三分之一。……」
[3]《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閑置土地處置有關問題的復函》(國土資廳函[2002]101號)第一條規定:「《閑置土地處置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5號)第二條第二款第二項中的『應動工開發建設總面積』是指土地使用者依照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約定和規劃設計條件,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開發建設的土地面積,『開發建設的總面積』是指『應動工開發建設總面積』中土地使用者已經進行實際投資開發建設的土地面積。……」
[4]《閑置土地處置辦法(2012修訂)》第三十條規定:「本辦法中下列用語的含義:……已投資額、總投資額:均不含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價款、劃撥價款和向國家繳納的相關稅費。」
[5]《閑置土地處置辦法(2012修訂)》第九條經調查核實,符合本辦法第二條規定條件,構成閑置土地的,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向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下達《閑置土地認定書》。
[6]未能從公開途徑查詢到法律法規對此的具體規定
[7]《閑置土地處置辦法(2012修訂)》第八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屬於政府、政府有關部門的行為造成動工開發延遲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應當向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提供土地閑置原因說明材料,經審核屬實的,依照本辦法第十二條和第十三條規定處置:(一)因未按照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有償使用合同或者劃撥決定書約定、規定的期限、條件將土地交付給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人,致使項目不具備動工開發條件的;(二)因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依法修改,造成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不能按照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有償使用合同或者劃撥決定書約定、規定的用途、規劃和建設條件開發的;(三)因國家出台相關政策,需要對約定、規定的規劃和建設條件進行修改的;(四)因處置土地上相關群眾信訪事項等無法動工開發的;(五)因軍事管制、文物保護等無法動工開發的;(六)政府、政府有關部門的其他行為。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導致土地閑置的,依照前款規定辦理。」
[8]《閑置土地處置辦法(2012修訂)》第十二條規定:「……符合本辦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情形的閑置土地,依照本條規定的方式處置。」
[9]《閑置土地處置辦法(2012修訂)》第十二條規定:「因本辦法第八條規定情形造成土地閑置的,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與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協商,選擇下列方式處置:(一)延長動工開發期限。簽訂補充協議,重新約定動工開發、竣工期限和違約責任。從補充協議約定的動工開發日期起,延長動工開發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一年;(二)調整土地用途、規劃條件。按照新用途或者新規劃條件重新辦理相關用地手續,並按照新用途或者新規劃條件核算、收繳或者退還土地價款。改變用途後的土地利用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三)由政府安排臨時使用。待原項目具備開發建設條件,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人重新開發建設。從安排臨時使用之日起,臨時使用期限最長不得超過兩年;(四)協議有償收回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五)置換土地。對已繳清土地價款、落實項目資金,且因規劃依法修改造成閑置的,可以為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置換其它價值相當、用途相同的國有建設用地進行開發建設。涉及出讓土地的,應當重新簽訂土地出讓合同,並在合同中註明為置換土地;(六)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規定其他處置方式。除前款第四項規定外,動工開發時間按照新約定、規定的時間重新起算。符合本辦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情形的閑置土地,依照本條規定的方式處置。」
[10]《閑置土地處置辦法(2012修訂)》第十四條規定:「除本辦法第八條規定情形外,閑置土地按照下列方式處理:(一)未動工開發滿一年的,由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報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向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下達《征繳土地閑置費決定書》,按照土地出讓或者劃撥價款的百分之二十征繳土地閑置費。土地閑置費不得列入生產成本;(二)未動工開發滿兩年的,由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後,向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下達《收回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決定書》,無償收回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閑置土地設有抵押權的,同時抄送相關土地抵押權人。」
[11]《閑置土地處置辦法(2012修訂)》第三十一條規定:「集體所有建設用地閑置的調查、認定和處置,參照本辦法有關規定執行。」
『貳』 農民多餘的閑置鄉村房屋院落,要怎樣做才能創收
把房子出租出去。多年來,隨著農民工數量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在城市買房安家,農村地區的閑置房屋和宅基地也在大幅增加。一些村莊的老齡化也非常嚴重,一些村莊已經開始出現空村。農村房屋的長期閑置造成了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阻礙了農村城市化進程,也將對農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產生一定影響。
畢竟,宅基地權屬於農民,這也是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在住房產權方面的區別。如果試點成功,農民在土地權利方面將有更多的靈活性,將來在全國范圍內廣泛推廣這一法規時,他們將有更多的渠道獲得利益。以鄉村旅遊為例:如果沒有土地指標和可用的農業住房,就沒有發展空間。在農村,農民建造房屋,而城鎮居民租用房屋,專門從事農家樂和鄉村旅遊。
『叄』 農村住宅流轉主要是什麼意思
宅基地流轉是指宅基地使用權流轉,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的含義,是指擁有宅基地使用權的農戶將宅基地使用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或經濟組織。但只限定於轉給本集體的人。 宅基地使用權的轉讓法律效力: 1、宅基地使用權不得單獨轉讓,有下列轉讓情況,應認定無效: (1)城鎮居民購買; (2)法人或其他組織購買; (3)轉讓人未經集體組織批准; (4)向集體組織成員以外的人轉讓; (5)受讓人已有住房,不符合宅基地分配條件。 2、宅基地使用權的轉讓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轉讓人擁有二處以上的農村住房(含宅基地); (2)同一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轉讓; (3)受讓人沒有住房和宅基地,符合宅基地使用權分配條件; (4)轉讓行為徵得集體組織同意; (5)宅基地使用權不得單獨轉讓,地隨房一並轉讓
『肆』 宅基地使用權可以流轉嗎
可以。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宅基地使用權可以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轉讓;目前國家也鼓勵用閑置宅基地和農房發展休閑旅遊養老等產業。
『伍』 國有企業閑置房屋管理辦法
按照國務院國資委關於國有資產處置程序有關規定,鞍鋼有關部門經過前期的市場調研及論證,針對該項目標的較大的特點,在總結近年來鞍鋼與北交所及其拍賣會員利用網路競價方式成功進行56次項目合作的基礎上,決定將此項目委託北交所掛牌進廠交易,並選定北交所會員單位拍賣公司作為競價機構,藉助由產權市場三十多家交易機構共同出資設立的金馬甲網路競價系統進行網路公開競價交易。
『陸』 農墾是不是有權將閑置的部分宅基地流轉使用權轉讓給合作方
這需要向上級報告審批,不能私制轉讓。網友建議,僅供參考。祝你好運!
『柒』 什麼是宅基地的三權分置
「我國將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適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權。」這是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2018年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的表態,當時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
為什麼要設立「三權分置」?
目前學界對於宅基地流轉存在兩種觀點,一種主張以「穩」為主,一種則主張以「活」為主。
所謂「穩」,即將流轉范圍限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主張理由是出於對農民可能失去宅基地和農村土地非農化的擔憂,並由此導致農村社會秩序穩定的擔憂,也認為宅基地流轉對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和復墾增加耕地的實際作用不大。
主張以「活」為主的,主要是出於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激活農村沉睡土地資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考慮,認為流轉范圍限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抑制了流轉交易需求。
因此,如何解開「穩」與「活」的死結,便亟待制度創新。目前來看,建構宅基地產權分置制度被認為是可行的路徑方式,也就是將目前集體和農戶的宅基地權利一分為三,分別設立所有權、資格權和使用權。
「三權分置」便是為了有效化解「穩」與「活」的矛盾,即在穩住農戶宅基地佔有的同時,逐步放活宅基地的使用。
中國農業大學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北京土地學會會長朱道林表示,關於宅基地「三權分置」,應該是類似於保持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不變,集體農戶宅基地權利不變的情況下,鼓勵農村住宅租賃、流轉的一種方式。
這一做法對於分布在城鄉接合部,尤其是大城市近郊區的農村住宅,鼓勵其通過租賃方式進行流轉,滿足住房租賃市場的需求,是有積極意義的。
『捌』 基本農田流轉後房閑置三年違法嗎
你是說基本農田流轉後監制了三年違法嗎?這肯定是違法了,可以去告他們
『玖』 農村宅基地流轉是什麼意思
農村宅基地流轉就是宅基地的使用權抵押或轉讓。
一、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是我國特有的一項獨立的用益物權,是農村居民在依法取得的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宅基地上建造房屋及其附屬設施,並對宅基地進行佔有、使用和有限制處分的權利。它具有嚴格的身份性、無償使用性、永久使用性、從屬性及范圍的嚴格限制性等特點。
二、《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包括「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佔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
三、對於農民的宅基地,「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選擇若干試點,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探索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渠道。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推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公開、公正、規范運行。」
(9)閑置農房使用權規范流轉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一條 農村村民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超過本辦法規定的標准,多佔的土地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
第二十二條 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非法佔用土地或者超過批準的面積多佔土地建造住宅的,應當責令其停止建設;對拒不停止、繼續施工的,有權拆除繼續違法搶建部分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並可以查封、暫扣用於施工的工具、設備、建築材料等。各鄉(鎮)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予以協助配合。
第二十三條 在鄉、村莊規劃區內未依法取得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由鄉、鎮人民政府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拾』 農村大量宅基地閑置,為什麼不讓它流轉
農村宅基地由於其土地屬性的特殊性,其使用權的流轉只限於集體內部成員。
1、宅基地只能在本村集體內流轉。根據《土地管理法》,宅基地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財產,只是一種使用權,所有權歸村集體。宅基地既不能買賣,也不能繼承,但可以在本村集體內流轉,經過土地管理部門依法批准,發放證件。
2、根據《物權法》第152條規定,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和使用的權利,有權依法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法及國家有關規定。
3、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為保障農戶生活需要而撥給農戶建造房屋及小庭院使用的土地。用於建造住房、輔助用房(廚房、倉庫、廁所)、庭院、沼氣池、禽獸舍、柴草堆放等。農戶只有使用權,不得買賣、出租和非法轉讓。農戶對宅基地上的附著物享有所有權,有買賣和租賃的權利,不受他人侵犯。房屋出賣或出租後,宅基地的使用權隨之轉給受讓人或承租人,但宅基地所有權始終為集體所有。出賣、出租房屋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農戶建造房屋及小庭院使用土地,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