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土地承包經營權與土地使用權有何區別
承包經營權是指使用土地經營獲利後與發包方分成收益,
土地使用權是指以交租金方式獲得土地使用權,與經營沒關系,收益也可以獨占
2. 土地使用證上承包方是誰,誰就有土地使用權嗎
是的,
土地使用證上承包方是誰,誰就有土地使用權的。
首先,《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1、耕地的承包期限為30年 2、草地的承包期限為30-50年 3、林地的承包期限為30-70年,特殊林木林地承包期,經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可以延長。承包期間,發包方不得收回土地,需要注意以下兩種變化情況:(1)承包期間,承包方人全家遷入小城鎮落戶的,應當按照承包方的意願,保留其土地承包經營權或允許其依法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2)承包期間,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應當將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會發包方。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調整承包地,例外:承包期內,因自然災害嚴重毀損承包地等特殊情況對個別農戶之間承包的耕地和草地進行適當的調整,必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2/3以上成員或者2/3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等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3. 土地使用權屬不屬於用益物權他到底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有什麼關系請詳細說說,謝謝!
土地使用權屬於用益物權,土地使用權的使用必須符合益物權的規定。
土地使用權是中國土地使用制度在法律上的體現,國有土地使用權是指國有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並取得收益的權利,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有劃撥、出讓、出租、入股等。
用益物權作為物權之一種,著眼於財產的使用價值。在現代民法上,各國物權法貫徹效益原則,已經逐漸放棄了傳統民法注重對物的實際支配、財產歸屬的做法,轉而注重財產價值形態的支配和利用。
這種立法趨勢反映到理論研究上即是學者越來越注重對用益物權的研究,然而,對用益物權的法律性質則有不同的闡述。
(3)承包土地是土地使用權嗎擴展閱讀:
從各國物權法的規定來看,由於各國的國情不同,因而物權法規定的用益物權的種類亦不盡相同。
在羅馬法中,用益物權包括役權、永佃權、地上權。其中役權分為地役權和人役權,人役權又包括用益權、使用權、居住權和奴畜使用權;《法國民法典》規定了用益權、使用權和居住權、地役權。
這種規定沿襲了羅馬法中的用益物權的分類,即把役權分為人役權和地役權,前三種用益物權都屬於人役權的范圍;《德國民法典》規定的用益物權包括:地上權、先買權、土地負擔、役權。其中役權包括地役權、用益權和人的限制役權;
《日本民法典》規定了地上權、永佃權和地役權三種用益物權;《瑞士民法典》只規定了役權及土地負擔,役權的具體種類包括地役權、用益權、居住權、建築權、對泉水的權利。
從這些規定中,我們可以得出兩點認識:一是用益物權大多是以土地為標的的不動產物權,二是地役權、地上權、用益權是用益物權的最基本形態。
4. 土地使用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區別
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復指使用土地經制營獲利後與發包方分成收益。
而土地使用權是指以交租金方式獲得土地使用權,與經營沒關系,收益也可以獨占。
5. 土地承包權跟土地使用權有什麼區別
土地歸屬原本是國家,集體的,現在分田到家的農戶擁有的是土地使用權,再承包給別人又叫土地承包權
6. 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還是土地使用權糾紛
承包經營權是承包使用、收益集體所有或國家所有的土地或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水面的權利。
土地使用權是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農民集體和公民個人,以及三資企業依照法定程序或依約定對國有土地或農民集體土地所享有的佔有、利用、收益和有限處分的權利。土地使用權是外延比較大的概念,這里的土地包括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的使用權。
前者多指集體土地承包范圍的糾紛,後者多指國有土地的使用權糾紛。
7. 有關於承包土地的使用權問題
土地承包經營權與土地使用權的關系
承包經營權發生沖突的現象,在法律適用上應作具體區分。二輪承包後,當事人未取得二輪承包經營權,由此產生的糾紛屬《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一條規定的政府部門的管理職能,可以納入土地使用權糾紛的范疇;當事人已經取得二輪承包經營權,土地權屬屬發包人所有,那麼由二輪承包經營權引發的相關糾紛和沖突即不應再納入土地使用權糾紛的范圍,人民法院有權依據案件具體情況按照《合同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確定一方的承包經營權,而不應以土地使用權糾紛為由裁定駁回起訴。
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225726
8. 土地承包權和土地使用權
1.先拿出你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和他的土地使用證對比對比一下宗地圖或者四至,看看到底誰是李鬼
2.如果確定那塊土地在你的承包證上,而不在他的承包證上,你可以侵權提起民事訴訟,或者以其違法建房向規劃、國土部門舉報
3.如果確定兩個人的承包經營權證上都記載了那塊土地,則說明國土部門存在工作失誤,按照權利優先性原則,你的在先權利應該得到保障,可以要求國土部門撤銷發放給他的宅基地證,也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4.如果那塊土地屬於你自己墾荒形成而沒有辦理承包經營手續的土地,那麼抱歉,你對土地還沒有權利
5.如果那塊土地屬於「自留地」而未記載於承包證上,則你仍可以參照前述1.2.3的辦法維護自己權益,不過舉證會非常困難
9. 農村承包土地所有權歸誰
1、農村土地所有權除法律規定的屬於國家的外,均屬於集體所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條規定: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於集體所有。
2、徵用耕地的補償標准:
耕地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6-10倍。按照上述標准支付土地補償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
(9)承包土地是土地使用權嗎擴展閱讀:
主體虛位:
集體所有權按基本來含義講,應當是全體集體成員共同所有,也就是說「既不是個人所有權基礎上的共有,也不是股份制基礎上的法人所有」,那麼,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應當是歸某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全體農民集體共同共有。
從中國立法上看,關於集體土地所有權的主體,中國《民法通則》第74條規定:「集體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農業生產合作社等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或村委會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鎮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可以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
新《土地管理法》第十條規定:「……;已經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經濟集體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按這些規定,現階段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有以下幾種:
(1)村農民集體;
(2)鄉鎮農民集體;
(3)村內多個農民集體如村民小組等。由於農民缺乏行使集體所有權的組織形式或程序,這樣,就導致農民集體無法行使所有權,甚至缺乏行使所有權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