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用益物權與所有權相沖突怎麼辦 比如先在國有土地設立了建設用地使用權,但之後該土地變為自然資源保護區
用義務權與所有權相沖突怎麼辦?比如先有中國的土地建設了,使用土地權使用權。
『貳』 房屋所有權和用益物權有什麼區別
兩者區別在於所涉及的對象不同、范圍和恆久性不同、獨立性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一十七條規定: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物的所有權和用益物權不是同一個人。
所有權的權能包括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分權。用益物權,是指非所有人在他人所有的物上享有的佔有、使用和收益的他物權。用益物權是物權的一種,是排他性的權利。比如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
從所有權的角度來所,實際上是物的所有人將所有權中的佔用權、使用權、收益權轉移給了他人,但處分權還在所有權人手裡
1、對象不同
所有權是所有人依法對自己財產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所有權是物權中最重要也最完全的一種權利,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分四項積極權能和在法律限制內排除他人干涉的消極權能。
用益物權是權利人對他人財產(一般為不動產)依法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用益物權的設立目的是對他人所有物為使用、收益,旨在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我國用益物權種類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和地役權)。
2、范圍不同、恆久性不同
用益物權是由所有權派生的物權 。用益物權是在他人所有的財產上設立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是由所有權派生的物權,因此用益物權被稱為「他物權」,以相對於所有權的「自物權」。用益物權是受限制的物權,所有權是完全物權。
雖然用益物權人可依法將其享有的用益物權轉讓、抵押等,但不具有對財產的所有權進行處分的權利;相對於所有權的恆久性,用益物權的行使具有期限性,期限屆滿,用益物權人應將佔有、使用之物返還於所有權人;
用益物權人必須根據法律的規定及合同的約定正確行使權利,保護並合理利用所有權人的財產,不得損害其權益。因此,用益物權是只具有所有權部分權能的「定限物權」,區別於所有權的「完全物權」。
3、獨立性
用益物權是一項獨立於所有權的物權 。用益物權一經設立,便獨立於所有權而存在。用益物權對物的直接支配性和排他性對所有權的權能構成限制,在行使上也具有優先性,即使用益物權標的物的所有權發生轉移,也不影響用益物權的存在,用益物權人仍可對抗新的所有權人。所有權人不得隨意收回其財產或妨礙用益物權人依法行使權利。
『叄』 物權和用益物權的區別
1、含義不同
物權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沒有限制條件版。
而用益物權,是指以一定權范圍內的使用、收益為目的而在他人之物上設立的定限物權。
2、范圍不同
物權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具體可分為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用益物權是他物權,屬於物權的一部分,因此,用益物權的范圍小於物權。
3、分類不同
物權可分為自物權與他物權、動產物權與不動產物權、主物權與從物權、所有權與限制物權、有限物權與無期限物權、民法上的物權(普通物權)與特別法上的物權、意定物權和法定物權等。
用益物權可分為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自然資源使用權(海域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塗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等。
『肆』 舉例說明我國民法中所有權與用益物權的區別及其相互關系
聯系:
1、都來是物權。
2、都有自對物使用收益的權利。
比如土地,土地的所有權和用益物權都是物權;土地的所有權當然可以對土地享有使用收益的權利,土地的用益物權,比如說出租土地使用權,就是通過出租土地獲得收益,現實中就是土地承包經營權。
區別:
1、所有權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分4項權能,是最完善的物權;用益物權只是具有所有權中的一部分權能 。
2、所有權指動產的所有權和不動產的所有權;用益物權,在我國法律上僅指不動產用益物權(這點很多人容易搞混,我想你大概也是想了解這點)。
3、在權利流轉中,為了保證有效流轉,用益物權要優先於所有權。
比如土地,土地的所有權包括佔有房屋土地,使用土地,依靠土地取得收益,處分土地;土地的用益物權指包括使用土地取得利益的權利。
土地可以談所有權、杯子也可以談所有權,但是土地可以談用益物權,杯子卻沒有法律意義上的用益物權。
當土地的所有人甲,為乙在該土地上設立了用益物權,那麼在發生沖突的時候,這個用益物權就優先於土地的所有權,否則用益物權的設置就沒有意義了。
『伍』 物權和所有權的區別與聯系
物權是從大陸法系德國法引進的概念,泛指依照法律規定對物進行管領、支配的專權利。按照目屬前中國大陸教科書的的介紹,物權包括所有權、擔保物權和用益物權,所有權是最全面最完整的完全物權,具有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無限追及在內的等等權能。是物權制度的核心。其他物權都是所有權根據權能不同的衍生和附屬。
在現今世界范圍來看,並非所有國家的法律都存在嚴格的「物權」概念,對物進行利用的權利的地位也並非一定是所有權的附屬。
『陸』 用益物權 他物權 有什麼關系
物權包括:所有權,佔有,他物權
他物權包括:用益物權(包括地役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點權);擔保物權(包括抵押權,質押權,留置權)
所以,用益物權是他物權的一種,他物權是不享有物的所有權而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而用益物權是指對他人的物在一定范圍內,加以佔有、使用、收益的物權,與擔保物權相比,主要是獲取物的使用價值,擔保物權還會獲取物的交換價值,用益物權可以獨立存在,擔保物權從屬於主債權存在。
(6)用益物權與所有權關系辨析擴展閱讀:
一、用益物權具體特性:
1、目的的用益性。用益物權是他物權,是對所有物的利用。從物權的分類來看,他物權包括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與擔保物權相對應,設立用益物權的目的就是對他人所有的財產進行使用、收益,即為了追求物的使用價值而對他人的物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支配。與此相應,用益物權的內容也主要是行使使用、收益的權能。
2、地位的獨立性。用益物權為獨立物權,是對所有權的限制。用益物權是非所有人對所有人的物在法律規定的限度內獨立支配的排他性權利,是一種獨立的權利。用益物權人在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的某種權利的具體支配范圍內,可以對抗一切人,包括所有權人,從而形成對所有權的限制。例如,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依法享有對國家所有的土地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有權自主利用該土地建造並經營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
3、客體的限制性。用益物權客體的限制性有三個方面:一是用益物權的客體必須具有使用價值,客體的存在形態或使用形態發生變化,會對用益物權人的利益產生直接影響,甚至喪失。
二、他物權具體特性:
1、他物權是在他人所有之物上設定的物權。
這是他物權與自物權的最本質區別。他物權不能在自己所有之物上設定,因為自己所有之物,是所有權的客體,而所有權是最完備的物權,所有人享有最完全的支配權,勿需也不能為自己設定他物權。離開他人所有之物,他物權無從設定。
/2、他物權是派生於所有權而又與所有權相分離的物權。
他物權是所有權的派生之權,並非是完全獨立的民事權利。它是根據對所有權所設定的債權而形成的,而且來源於所有權,因而將所有權稱之為母權,而將他物權稱之為子權。他物權雖然與所有權具有如此密切的關系,但它是在所有權權能與所有權發生分離的基礎上產生的民事權利,即指非所有人在所有人的財產上享有佔有、使用或收益權,以及在特殊情況下依法享有一定的處分權。因而,這種物權具有相對獨立的性質。
3、他物權是受限制的物權。
所有權是最完備的物權,不受任何限制。他物權則屬於限制物權。他物權的受限制,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他物權受所有權的限制。在一般情況下,他物權只是以所有權的一定權能為內容,因而仍受所有權的支配,不能完全任意行使;即使是以所有權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四項權能為內容的他物權,也必須受所有權的支配;
二是,他物權也限制所有權的行使。在所有權的客體物上又設置他物權,其結果是使所有權的行使受到限制,不再是完全不受限制的自物權。依所有權的權能分離的內容不同,亦即他物權的內容不同,所有權所受限制的程度也不相同。
4、他物權是依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而發生的物權。
他物權並非自由發生。其發生的途徑或稱方法有兩種:
一是依照法律規定,如留置權等他物權;
二是由合同約定,如抵押權、典權等他物權。
他物權無論是由法律規定還是合同約定,其具體內容均由法律所規定,並為強制性規定,因而他物權是法定物權。
『柒』 使用權與所有權的區別
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區別:
1、所有權,是所有人依法對自己財產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是對生產勞動的目的,對象,手段,方法和結果的支配力量,它是一種財產權,所以又稱財產所有權。
所有權是物權中最重要也最完全的一種權利,具有絕對性、排他性、永續性三個特徵,具體內容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置等四項權利。
2、使用權,釋義為不改變財產的本質而依法加以利用的權利。通常由所有人行使,但也可依法律、政策或所有人之意願而轉移給他人。如我國國家財產的所有權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根據國家的授權,對其所經營管理的國家財產有使用權。
3、從民法關於所有權的相關原理來看。完整的所有權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分四項權能,而使用權是實際利用的權利。所有權人與使用權人並非必然是同一主體,因為通過一定的契約,非所有權人也可獲得使用權
4、從商品房買賣合同示範文本的相關條款來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建設部共同製作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示範文本第十七條明確要求買賣雙方應對樓宇屋面使用權的歸屬作出約定。那麼,只要開發商與業主能夠協商一致,開發商就完全可以通過購房合同的約定來取得樓宇屋面的使用權。
(7)用益物權與所有權關系辨析擴展閱讀:
所有權與使用權是不同的
第一,從民法關於所有權的相關原理來看。完整的所有權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分四項權能,而使用權是實際利用的權利。
所有權人與使用權人並非必然是同一主體,因為通過一定的契約,非所有權人也可獲得使用權,比如房主可將房屋租給他人使用。因此,樓宇屋面的使用權經全體業主同意,可以讓給開發商來使用。
第二,從商品房買賣合同示範文本的相關條款來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建設部共同製作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示範文本第十七條明確要求買賣雙方應對樓宇屋面使用權的歸屬作出約定。
那麼,只要開發商與業主能夠協商一致,開發商就完全可以通過購房合同的約定來取得樓宇屋面的使用權了。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所有權
搜狗網路-使用權
『捌』 物的所有權和用益物權可以是同一個人嗎
物的所有權和用益物權不是同一個人。
所有權的權能包回括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答分權。
用益物權,是指非所有人在他人所有的物上享有的佔有、使用和收益的他物權。
用益物權是物權的一種,是排他性的權利。比如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從所有權的角度來所,實際上是物的所有人將所有權中的佔用權、使用權、收益權轉移給了他人,但處分權還在所有權人手裡。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一十七條規定: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玖』 物權和所有權的區別
物權包括所有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2條第3款規定:本法所稱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39條規定:【所有權基本內容】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所以,有所有權就代表有物權。
擁有一套房子的房產即代表有這套房子的所有權也有物權。
(9)用益物權與所有權關系辨析擴展閱讀
物權的分類
1、自物權與他物權
自物權是權利人對於自己的物所享有的權利。以其與他人之物無關,故稱作自物權。所有權是自物權。他物權是在他人所有的物上設定的物權。他物權是對他人的物享有的權利,其內容是在佔有、使用、收益或者處分某一方面對他人之物的支配。
2、動產物權與不動產物權
這是根據物權的客體是動產還是不動產所作的分類。不動產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動產抵押權等是不動產物權,而動產所有權、動產質權、留置權則是動產物權。
3、主物權與從物權
這是以物權是否具有獨立性進行的分類。主物權是指能夠獨立存在的物權,如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從物權則是指必須依附於其他權利而存在的物權。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是為擔保的債權而設定的。地役權在與需役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關繫上,也是從物權。
4、所有權與限制物權
這是以對於標的物的支配范圍的不同對物權所作的區分。所有權是全面支配標的物的物權,限制物權是於特定方面支配標的物的物權。
一些學者認為所有權也要受法律、相鄰關系等的限制,故應避免使用限制物權這一概念。日本學者松岡正義首創了定限物權一詞,表示所有權以外的他物權內容是有一定限度的。但這只是名稱之爭,關於所有權與限制物權分類的實質內容是一致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物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所有權
『拾』 所有權與他物權的共容、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的共容
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的區別 用益物權是指以標的物的使用和收益為目的而設立的定專限物權,擔保物權是指為擔屬保債權的實現而設立的定限物權。二者的區別是: (1)設立的目的不同。設立用益物權的目的在於實現物的使用價值,而設立債權的目的在於實現物的交換價值。 (2)權利性質不同。用益物權多為具有獨立性的主權利,而擔保物權多為具有從屬性的從權利。 (3)標的物不同。用益物權的標的物主要為不動產,而擔保物權則不然。 (4)客體價值形態的變化的影響不同。用益物權的價值形態變化對其有直接影響,而擔保物權價值形態的變化對其並無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