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網上下載的音樂有版權么

網上下載的音樂有版權么

發布時間:2021-07-20 11:29:43

A. 從網上下載音樂算不算侵權

算 我都下載過 至少以前習慣下來 現在突然要人收費 是挺難的 有些歌還是可以免費下載的

B. 網路上免費下載音樂是否侵權

侵權了。。。國外是基本沒有這類免費下載的。。。

在國外就連穿假的衣服都要罰款。。。

網路的盜版打擊力度還需要加強以及國人的版權意識的加強

C. 下載音樂版權問題

音樂下載圖謀版權保護技術 免費午餐需買單

--------------------------------------------------------------------------------

2005年5月30日,由國家版權局、信息產業部共同制定的《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正式實施。《辦法》的出台填補了在網路信息傳播權行政保護方面規范的空白,但在網路數字版權保護問題泛濫的今天,《辦法》與普遍存在的版權問題的博弈結果又將如何?
如今,網上MP3音樂,視頻,歌曲都是隨手可得,而互聯網的興起給傳統版權保護帶來了太多棘手的問題,包括文字、音樂、數據、影視、圖例等所有能以數字化技術處理轉換的作品,都無一例外的遭遇「比特」空間的版權「免費化」阻擊。 甚至有人說,傳統版權在互聯網時空已經死亡。

MP3引發的音樂數字版權保護

網路數字版權尤其以MP3下載為頭號難題,MP3在線下載讓網民享有音樂的成本大大降低,重要的是,除了買MP3之外,你幾乎無需為此付費。當然是互聯網捧紅了MP3,因此MP3也日漸成為網上數字音樂的傳輸標准。然而,當你點擊「開始下載」的時候,你可能認為這樣的免費通道是理所當然的,更不會考慮過自己可能侵犯了他人的權益。

由於我國版權立法,尤其在網路傳輸環境下的立法滯後和公民法律觀念淡薄,MP3音樂網站的侵權現象普遍存在。據中央電視台報道,全國共有MP3音樂網站200多個,但與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簽訂使用合同的卻寥寥無幾。由於法制的不完善,作為錄音製品的製作者也很難把侵權者推上被告席。

然而,MP3下載引發的關於音樂數字版權的思考還沒有結束,更大的問題又來了。由於隨著手機技術的不斷進步,許多高端手機都可以通過USB介面與PC相連,直接將電腦中從互聯網上下載的手機鈴聲及音樂傳輸至手機中,從而手機用戶可以不通過移動運營商下載鈴聲,這時就出現了更數字音樂版權進一步延伸的保護問題。

以諾基亞、三星、索愛為首的幾大手機巨頭,紛紛劍指MP3,盯上了一直沒有被消費者正視的手機音樂功能,數字音樂不約而同地成為他們今年手機市場爭奪的另一個主旋律。這比之前將MP3下載到PC上更令人緊張。這意味著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數字音樂,但久拖未解的版權問題也就得到了「沿襲」。

現在,免費的午餐延續到手機上來,科技進步這把雙刃劍在滿足用戶音樂享受的需求時,也讓數字版權的擁有者頭疼不已。從手機鈴聲到手機MP3歌曲的播放乃至視頻電影的播放,將會出現無數的版權紛爭。從磁帶、CD、MP3播放機到現在的多媒體手機,可以說,技術進步本身應是無罪的。如果一味以版權保護為由而封殺技術的創新與進步,這也應該是人類的一大悲哀。因此從互聯網發展的第一天開始,這對矛盾就成為人們面對的最大問題。

產業鏈共建數字版權保護技術

那麼,這樣的免費大餐到底還能吃多久,有專家預言,未來絕對不可能像這樣「免費」到底的,該來的畢竟會來到。

在這場數字版權的商業大戰中,商家想出多種辦法,來保護自己的版權,從技術上來說,可以通過數字版權保護DRM來操作。微軟、惠普、時代華納等公司都在保護數字版權(DRM)的技術上投下了巨資。據預測,美國數字版權管理軟體市場在2008年的銷售收入將從2003年的3600萬美元提高到2.74億美元。

想用蘋果公司的iPod播放器來下載受版權保護的音樂,那你只有一個來源:蘋果的iTunes服務。iTunes的成功為唱片行業樹立了新的範例,音樂內容和網路的結合在美國已經讓iTunes有了超過1億美元的銷售額,所有唱片公司都在尋求和網路的合作機會,而巨大的收益已經讓唱片公司感覺到不能再忽視掉這部分「凈損失」。

作為來源於互聯網數字音樂的手機鈴聲及視頻同mp3是一樣的道理。通過產業鏈合作與行業自律,走軟硬結合的道路,手機或ipod都只是作為一種終端,手機與電腦相連,只是技術問題,甚至越方便越好。關鍵在於模式,而互聯網運營商與SP們現在正在積極和唱片公司合作,共同探討版權的問題。

在版權保護方面,運營商們一方面積極尋求合作授權,另一方面也在通過數字版權保護?DRM?技術讓這種合作更加穩固。唱片公司現在需要的是既安全又有親和力的數字版權技術,要保證用戶下載後不能隨意傳播,但可以用靈活的方式滿足用戶需求,例如允許用戶把某一首鈴聲推薦給他的朋友並為此付費。

技術、法律、自律三管齊下

這場互聯網技術革命性的互聯共享,將通過技術的改進、不斷的較量和適應,達到我們所希望看到的合理平衡,版權問題從長期看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5月30日,《辦法》的發布已經透露出了一些跡象。

法律保障不力的重要原因是網路版權立法滯後,「無法可依」,甚至「立法不當」。以前,文化部曾經發出《關於音像製品網上經營活動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禁止經營從網上下載的MP3音樂製品」。顯然,這是一種因噎廢食的行為,不能因為許多MP3音樂下載存在侵權行為,就杜絕MP3音樂在線服務的開展。作為行政執法機關只能順應科技的發展,加快立法步伐,對網上經營業務實行許可證制度,規范網上數字音樂經營活動,才能使數字音樂的在線服務朝著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

《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作為我國第一部網路著作權行政管理規章,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可以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責令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停止侵權行為,並追究責任。雖然這部規章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監管依舊存在真空,但有關部門能夠負責的關注並面對互聯網著作權問題,這對建設健康的網路秩序及保護數字版權無疑具有積極的意義。(曹增光)

據中國經濟時報

音樂搜索遭遇版權問題 下載收費有望成新模式 TOM科技訊(文/李立宏) 近日,作為國內第一例因為互聯網搜索引擎而產生的音樂傳播侵權訴訟案件,上海步升音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訴網路侵犯音樂著作權案一審結果引發了諸多爭論。

9月21日下午,中國互聯網協會網路版權聯盟在京舉行「互聯網信息搜索服務與行業發展論壇」,網路、中搜、TOM、新浪、搜狐、MSN、天網搜索以及中國網通、中國聯通、中國鐵通以及環球、百代、華納、索尼、BMG等20餘家單位代表參加,專門就網路版權話題進行了一場大討論。

網路現象拷問互聯網搜索行業

據了解,一直以來,對於互聯網音樂搜索服務,無論是技術、法律層面都沒有明確的限制或規定。而國內外關於互聯網音樂版權的問題一直停留在討論層面,並未達成共識。

針對步升訴網路mp3搜索侵權案一審判決解決結果,網路副總裁梁冬說,「搜索引擎只是提供搜索服務,並不提供下載服務。如果說網路有什麼錯,可能就是因為網路的速度太快。」

D. 在網上免費下載音樂作品侵權嗎

但是,恐怕你沒有想到過,有些免費服務卻可能違反法律規定,侵犯其他版人的合法權益。權
至於「免費下載音樂作品」是否構成侵權,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各國的著作權法一般都規定,音樂作品的作者享有著作權,未經作者的許可他人不得非法使用和傳播該音樂作品,否則就會構成侵權。
部分網站把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放在公開位置,允許網民自由下載,這無疑是一種非法傳播行為。由於大量網民可以免費地獲得該音樂作品,這使音樂作者失去了大量的潛在市場,在創作過程中投入的資金和勞動無法得到應有的報償。
大部分提供「免費下載」服務的網站都表示自己不應承擔侵權責任,理由是:我們並沒有通過這種行為獲利。這種抗辯理由能夠成立嗎?筆者認為,不應當以「是否獲利」為標准來判定一種行為是否構成侵權。因為,從法律理論的角度來看,判斷一個行為是否侵權只要符合三個要素:違法行為、損害後果、行為與後果之間的因果聯系。從司法實踐來看,國內外都沒有「未獲利就不構成侵權」的判例。

E. 在自己的網站上放下載下來的音樂有版權問題嗎

這個沒問題,只要你不做翻錄倒售,或者翻唱模仿合並剪輯視頻,就沒事。
只要不跟原創版人造成經濟損失權,和形象有影響就沒問題,沒人會追究你
歌手們還會感謝你,你還幫人做了推廣,讓更多的人聽到,你自己想吧

F. 從網上下音樂放在自己網站上供他人免費下載,有沒有版權問題請詳細回答

當然有 你用於你的用途了 你的點擊率 你的會員下載 絕對的侵權

G. 網上下載免費音樂侵權了嘛

如果網上下載音樂,配上其他視頻,成為你的作品那就屬於侵權,網上下載任何音樂都不算侵權,只要發出去別說是你的作品就行。

H. 將能從網上下載的音樂用於非商業傳播,是否算侵權

根據《版權法》的相關規定,第二十二條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三)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四)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
(七)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八)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
(九)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報酬;
(十)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
(十一)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已經發表的以漢語言文字創作的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作品在國內出版發行;
(十二)將已經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前款規定適用於對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的權利的限制。
第二十三條為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和國家教育規劃而編寫出版教科書,除作者事先聲明不許使用的外,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在教科書中匯編已經發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樂作品或者單幅的美術作品、攝影作品,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前款規定適用於對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的權利的限制。
屬於上述內容的不屬於侵權。

I. 網上下載歌曲是違法的嗎

現行法律的違法主體包括網路服務商,侵權歌曲的提供商等,暫時沒有對下載歌曲的侵權個人進行制裁。但是,這是立法的趨勢。

網路服務商或搜索引擎的侵權,法理上稱為「幫助侵權」,源於美國的一個判例,由於美國是判例法國家,判例具有準法的性質,因此,被我國法院借鑒用來判決類似案件,如前一段時間的網路幫助侵權案,網路被判侵權,就是這個原因。

香港也是判例法,去年一個個人在BT上提供影片資源種子,被香港法院判決有罪,揭開了個人作為侵權主體的序幕。

隨著新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的法律體系也將跟進,具體的時間表還沒有出來。因此,現在個人下載並不會被制裁。還只是道德問題。當道德能夠成為法律以後,就可以進行規范了。

----來源於網路知道

J. 網路音樂的版權問題

Essentially, it will be judged by whether ISP has contract with record labels. But in fact, You can not know their exact contract for each song.

Ordinary, Legal full-track download service providers will encrypt the music files. Otherwise, record labels won't let them to sale songs.
You can check with the "property->warrant" of songs in Windows Media, this is digital righ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for the song.

閱讀全文

與網上下載的音樂有版權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
武漢圓通快遞投訴電話 瀏覽:33
馬鞍山到開原 瀏覽: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