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音樂版權發展進程

音樂版權發展進程

發布時間:2021-07-20 02:47:21

❶ 音樂發展大概可以分為幾個時期

1、古羅馬

時間約為公元前3200年~公元400年。這部分的音樂資料只能從考古而來,從發掘出的繪畫、雕塑及少量流傳下來的詩歌文學與哲學著作可以進行了解,但幾乎是不可能聆聽與欣賞。

有資料統計這一階段殘存下來的樂譜還不到10件,但是從殘存下來的雕塑等諸多文化遺產可以看出曾經存在過的輝煌與成就,古希臘的大哲學家都曾對音樂進行過討論與研究,這被後人視為西方音樂之源。

2、中世紀

西元476年羅馬帝國瓦解後,希臘、羅馬文明變趨衰微。日耳曼人統治歐洲西半部,歷史上稱為「黑暗時期」,也就是「中世紀時期」。教會是當時人們的生活重心,具有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地位,藝術家在宗教中生存,因此當時藝術與宗教息息相關。

這時期的音樂活動受到基督教影響很大,音樂多以宗教儀式或歌唱頌歌為主,以功能為重,例如格雷果聖歌。 歌詞多是采自聖經。特色是旋律高低起伏變化小,缺乏和聲基礎,表現朴實。對中世紀音樂貢獻最大的是米蘭主教安布羅斯和教皇格里高利一世。

3、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時期約為公元1450-1600年,在中世紀「新藝術」的基礎上,更加追求人性的解放與對人的內心情感的抒發與表達。這時的音樂家在人文主義思潮的推動下,對復調音樂進行了發展和變革,聲樂與器樂逐漸分離而獨立發展。這一時期五線譜已得到完善,印刷術也運用到曲譜上,這都使音樂的傳播更加便利和廣泛。

4、巴洛克時期

巴洛克音樂指歐洲在文藝復興之後開始興起,且在古典主義音樂形成之前所流行的音樂類型,延續期間大約從1600到1750年之間的150年。

巴洛克(Baroque)一詞來源於葡萄牙語「Barocco」,意指形態不夠圓或不完美的珍珠,最初是建築領域的術語,後逐漸用於藝術和音樂領域。

在藝術領域方面,巴洛克風格的特徵是精緻細膩的裝飾以及華麗的風格,造成這種現象的主因,是因為巴洛克時期是貴族掌權的時代,富麗堂皇的宮廷里奢華的排場正是新的文化以及藝術的發展中心,而這個大環境的改變也直接的影響到了音樂家的創作。

5、古典主義

古典主義音樂指的是1730-1820年這一段時間的歐洲主流音樂,又稱維也納古典樂派。此樂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

古典主義音樂承繼著巴洛克音樂的發展,是歐洲音樂史上的一種音樂風格或者一個時代。這個時代出現了多樂章的交響曲、獨奏協奏曲、弦樂四重奏、多樂章奏鳴曲等等體裁。而奏鳴曲式和輪旋曲式成為古典時期和浪漫時期最常見的曲式,影響之深遠直至二十世紀。

樂團編制比巴洛克時期增大,樂團由指揮帶領逐漸變成一種常規。現代鋼琴在古典時期出現,逐漸取代了大鍵琴的地位。

6、浪漫音樂

浪漫主義主要用於描述1830—1850年間的文學創作,以及1830—1900年間的音樂創作。浪漫主義音樂是古典主義音樂(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延續和發展,是西方音樂史上的一種音樂風格或者一個時代。

浪漫主義音樂比起之前的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音樂,更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現,相對來說看輕形式和結構方面的考慮。浪漫主義音樂往往富於想像力,相當多的浪漫主義音樂受到非現實的文學作品的影響,而有著相當大的標題音樂成分。

浪漫主義的因素,則包含在從古至今的音樂創作當中,而不僅僅局限於某一個時代,因為音樂創作本身,就是想像力的一種表現,而浪漫主義恰恰是想像力的最佳體現。

7、現代音樂

現代音樂,也稱現代古典主義音樂(20th century classical music),是指自1900年起至今,繼承歐洲古典音樂而來的一個音樂紀元,音樂門派繁多,風格多樣。在此之前,現代音樂有兩大源流:古斯塔夫·馬勒與理察·施特勞斯的後浪漫樂派、和德布西的印象樂派。

8、新世紀音樂

1970年代出現的一種在出現的一種音樂形式,又譯作新紀母音樂(英語:New Age music),最早用於幫助冥思及潔浄心靈,但許多後期的創作者已不再抱有這種出發點。

另一種說法是:由於其豐富多彩、富於變換,不同於以前任何一種音樂;它並非單指一個類別,而是一個范疇,一切不同以往,象徵時代更替詮釋精神內涵的改良音樂都可歸於此內,所以被命名為New Age,即新世紀音樂。

(1)音樂版權發展進程擴展閱讀

"Classic"一詞來源於拉丁語,原指羅馬社會上等階層,後轉義為人類具有普遍性和永恆性價值的業績。在國外,這種音樂類型被稱之為「classical music」,「classical」有「古典的、正統派的、古典文學的」之意,所以我們國人將之稱為「古典音樂」,確切地說應該是「西洋古典音樂」。

首先從概念上解釋,「古典音樂」是一種音樂類別的名稱。然而即使在國外,對於「classical music」一詞的具體意義,也有諸多不同的解釋,其中主要異議來自於對「古典音樂」時代劃分理念的不同:

1、以超時代的普遍性、永恆性的藝術價值和音樂藝術最高業績為標准,將那些能作為同時代,後代典範的,具有具有永久藝術價值的音樂統稱為「古典音樂」。根據這一標准,古典音樂又被稱為「嚴肅音樂」或「藝術音樂」,用以區分通俗音樂(流行音樂)。

2、特指1750~1820年左右的古典樂派時期。

古典樂派的風格形成於巴洛克時期音樂的逐漸消失之中,消融於浪漫樂派風格的逐漸形成之中,經歷了巴洛克音樂向早期古典樂派的過度。眾多樂派中,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有:海頓、莫扎特,貝多芬。

❷ 嘎雅音樂的發展歷程

2000年4月16日
建站,開始提供ftp服務。伺服器是99年秋個人自費所購PC:賽揚366,196M內存,承啟6ASA主板(via692),10M的NE2000網卡(ISA),17G硬碟(希捷,5400/512K)。硬碟分出4G作音樂區。軟體系統是win98+serv-u。
建站初期,有些用戶用IE無法登陸,或無法打開目錄及下載文件。後無意中發現,在文件的中文名前都加個英文字母開頭,問題就少多了。由於win98的限制, ftp的最大輸出速度只能達到200kB/s左右,且這時cpu佔用率很高,很難再干別的。
歌曲來源最初主要是mp3光碟,三天兩頭跑到教化各家攤主的小筐里淘歌。2000年6月份以後,工大免收教育網流量費,才開始大量從網上收集,去教化的次數漸漸少了。另外有少量歌曲網上一時沒有,是來自CD、VCD,甚至磁帶、收音機。隨著歌曲增多,最初的4G音樂區愈發捉襟見肘,後來又利用pqmagic 幾次從其它分區榨取,把音樂區先後擴大到6G,8G,10G。
2000年8月9日
訪問人數的增加,win98+serv-u的伺服器越發不堪負重。在Sun的建議下,放棄serv-u,改用G6做ftp服務,對客戶端訪問工具的兼容性有了些改善,但輸出速度仍限制在200kB/s左右,伺服器依舊吃力。
2000年8月17日
歌曲數達2000多,10G音樂區快滿,其它分區的可榨取油水也已無幾。於是添購了一塊30G(邁拓,5400/DMA66/512k,1200¥),全部用作ftp 音樂區。原17G希捷只用來引導系統和存放個人數據。
2000年8月21日
愈發不堪忍受在win98下ftp服務的沉重負載,受Sun鼓動,刪掉win98,裝上了win2k prof。繼續用G6做ftp服務軟體,最大輸出速度驟然提高到800kB/s左右。
2000年9月2日
在30G硬碟上檢測出了壞道。去電腦公司檢測,同意換硬碟。原來的歌曲自然要挪到新硬碟上。公司的伙計逞能,用ghost,卻操作失誤,把目標盤和源盤顛倒,沖掉了5G歌曲。恢復歌曲折騰了許多天。
2000年10月18日
網友上載的歌曲越來越多,接近7000首,音樂區的30G又快滿了。考慮到如果再添硬碟,歌曲只能多分區存放,若繼續用原有的ftp方式,無論G6還是serv-u,管理起來都很不便,無法實現期望的效果。曾就相關技術問題通過email詢問G6公司人員,答復是還無法解決。
無奈,考慮改用基於http的web方式。用了將近一周製作htm網頁,改目錄文件名,都改換成拼音縮寫和數字,以徹底消除中文鏈接帶來的兼容問題。
2000年10月22日
嘎雅音樂站開通http服務。最初採用win2k prof自帶的iis,但很快發現連接數限制使大多數用戶無法登錄。於是當日改裝為win2k server,消除了訪問人數限制。同時也解決了多硬碟分區的管理問題,為添硬碟做好准備。
2000年10月26日
添加了計數器。到水木WWW版精華區,找到了一篇asp的計數器說明,把源代碼拷貝回來,照葫蘆畫瓢,修改調試通過,安插到了首頁。
2000年11月14日
原硬碟又滿。再添一塊40G(邁拓,5400/DMA100/2M,1450¥)。夥同原來的30G,音樂區空間達到70G。
2000年11月20日
開通http之後,許多用戶使用多線程下載,使PC伺服器不堪負重,也威脅著硬碟。為此限制了訪問的ip,只供工大一區和二區的用戶訪問。歌曲下載仍採用ftp方式,每個ip最多允許3個ftp連接。 2001年1月2日
伺服器主機升級(約2000¥),主板更換為磐英8kta2,cpu更換為毒龍650MHz。
2001年3月9日
在beauty幫助下,添加了歌曲搜索的功能,熬戰數日建立了歌曲搜索資料庫。
2001年3月29日
在beauty幫助下,給歌曲搜索的顯示結果頁面添加了在線播放功能。
2001年4月3日
套用某asp技術網站給出的源代碼,增添了大概的在線人數統計功能
2001年6月22日
增設了《丁香雨》(紫丁香網路文學電子期刊),由beauty等人維護。
2001年11月1日
在beauty幫助下,在資料庫中增加了歌曲的專輯、歌詞等信息,並提供了由網友填寫歌詞和專輯名稱的界面。首頁採用了自動更新的方式。
2001年11月14日
推出《嘎雅共建英雄榜》,請每一位支持嘎雅音樂的網友都「浮出水面」 :)
2001年11月17日
歌曲數逐漸接近了16000首,合65G,原硬碟空間又快滿。再添購了一塊80G(希捷,7200/DMA100/2M,1480¥)。最早的希捷17G引退,由beauty以贊助性價格購去。擴容後伺服器音樂區的總空間達130G。
2001年11月24日
伺服器CPU由 AMD 毒龍 650MHz 更換為 雷鳥 900MHz。
2001年11月29日
NE2000 ISA網卡輸出速度近1MB/s時,CPU基本已是滿負荷,很影響站長的其它日常工作。於是換成了PCI的100M realtk8139(感謝 wugang 幫助綁定),減輕了cpu負擔,但受實驗室總的hub出口限制,峰值仍維持在1MB/s左右。
2001年12月24日
beauty幫助改進了歌曲更新程序,減少了維護工作量;並實現了自動把資料庫中的歌曲信息寫入mp3的tag。 2002年1月16日
增加了歌曲的人氣(點擊數)統計及排行功能。
2002年2月27日
取消了伺服器端對通過WWW方式訪問嘎雅站的ip限制,但通過ftp方式訪問嘎雅(如歌曲下載)的ip限制仍保留。
2002年3月1日
仿照beauty做的丁香雨,推出了嘎雅音樂的評論功能,暫仍處測試階段
2002年3月5日
增加了歌曲排序的定製功能,訪問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及需要選擇按歌名還是按專輯排序。
2002年3月10日
繼取消了WWW方式訪問本站的ip地址限制之後,又取消了通過ftp方式下載本站歌曲的ip地址限制(仍保留每個ip最多允許3個ftp連接的限制),只限制上載用戶的ip范圍。
2002年3月12日
增加了歌手圖片顯示系統。
2002年4月28日
4月26、27日,國外流量驟然增加了500多M,導致欠費,ip被禁止出校。據網路中心的分析,可能是受到了DDos類攻擊。
2002年5月14日
補交了網費,伺服器ip可以出校了,但許多電信網用戶仍無法訪問本站。
2002年7月26日
為便於更新維護,建立了歌手和專輯分類管理資料庫,改寫了歌手、專輯顯示頁面。不過也給用戶的查找帶來一些不便。
2002年8月15日
增加了隨機播放功能,滿足那些懶得找來找去,只想隨便聽幾首的用戶。
2002年8月26日
硬碟空間滿,新購了一塊120G(邁拓,5400轉/分,2M,1360¥),音樂區空間達到250G。
2002年9月18日
借鑒阿南在線,增加了音樂盒功能,用戶注冊後可以把自己最愛聽的歌曲收藏到音樂盒中。此後又陸續給音樂盒增加了歌曲次序調整和連續播放的起始結束位置選擇功能。
2002年10月25日
為伺服器辦理了可供校外訪問的申請,除公寓寬頻用戶受電信限制仍無法訪問嘎雅之外,其它用戶基本都可訪問。但由於非免費IP用戶訪問的流入位元組所造成的網費過多,只得禁止了所有非免費IP用戶的訪問。只允許部分免費IP用戶。盡管如此,由來自國外ip的掃描造成的流量費仍相當可觀,成為一大隱憂。 2003年1月8日
再添置一塊120G(邁拓,5400轉/分,2M,1050¥),音樂區空間達到340G。
2003年3月1日
參照網友建議,增加了針對每首歌曲的評論功能。
2003年3月9日
增加Flash類型服務,最初含「音樂MTV」與「卡通故事」兩類,後加入「互動游戲」。再往後還准備加入「廣告藝術」及「網友原創」類。
2003年3月20日-4月20日
隨著並發訪問人數的增加,資料庫容量的增大,已經服務類型的增多,基於access資料庫的搜索引擎愈發不堪負重。於是打算把資料庫更換成sqlserver。數據移植幾經嘗試/挫折/放棄/再嘗試,最終在Powerstation, beauty幫助下解決了數據介面問題,由WindowsXP在百忙中熬戰數天對sql程序進行了優化。
2003年4月下旬
伺服器接連數次遭受入侵和攻擊,幾度終止服務。
2003年5月1日
更改了首頁內容,把新增專輯和單曲的顯示移走,單列一欄目,以減少訪問者打開首頁時的等待,平衡整體負載。並更換了站標,感謝leonado製作。
2003年6月1日
為解決電源功率不足問題,伺服器主機硬體升級(4560¥),新配置為:cpu Barton 2600+, 主板 大眾AN19E, 內存 ddr333 1G, 硬碟 480G(5塊), 電源 美基450W, 機箱 技嘉S9000。
2003年6月17日
再度遭受大規模DDOS類攻擊,導致伺服器網路欠費,只能供校內校園網用戶訪問。補交網費後,校外用戶重新可以訪問了。
2003年6月28日
因老爸住院,站長趕回老家陪床。伺服器託付給了朋友看管。之後很快又因為網路欠費,校外無法訪問。因各種原因,校內用戶也經常無法訪問。幫助看管的朋友只是盡量每天幫著重起一兩遍伺服器,如果對解決問題無效,朋友一般也無能為力(畢竟不像gaea那樣熟悉伺服器的軟硬配置)。遠在老家的站長這期間也愛莫能助了,苦澀ing…… 在家一邊照顧老爸,一邊醞釀嘎雅界面改版。
2003年8月6日
站長返校。嘎雅音樂界面改版,告別紫羅蘭,走進綠草地的世界。
2003年8月8日
首頁增加了音樂日歷。
2003年8月10日
增加了專輯封面的圖片顯示和自助上傳功能。
2003年8月22日
為了緩解伺服器維護和運行的費用問題,在leonado等朋友們的幫助和張羅下,開始進行募捐。
2003年9月15日
歌曲連續播放增加了選曲功能。
2003年10月15日
開始爭取承接廣告,無奈的選擇。
2003年10月20日
經站長和省信息港網路運營部的朋友協商,獲得了免費的電信網路出口和伺服器主機託管服務(以後考慮相關的合作)。伺服器搬遷到了電信機房。從此消除了的網路流量費負擔,也意味著網友們的募捐今後將可全部用於伺服器的硬體升級。
2003年10月29日-11月10日
因伺服器一塊數據硬碟出錯,暫停服務。用募捐的資金新購了三塊希捷160G硬碟替換用來的舊硬碟。歌曲存儲空間達到480G。
2003年12月1日
經與意橋英語社區洽談,本站首次承接廣告。
2003年12月1日
本站歌曲庫存數量超過10萬首。
2003年12月5日
添加一塊120G硬碟,歌曲存儲空間達到600G。
2003年12月10日
因信息港帶寬緊張,對嘎雅的出口帶寬進行了限制。本站為了保證校內用戶仍能正常訪問,把開放范圍限制到了校內用戶。 2004年1月2日
本站伺服器搬回學校,放到了校網路中心的託管機房,在無網費負擔的情況下繼續對校外的開放,感謝網路中心wugang、ps等朋友們的大力幫助。
2004年3月4日
為方便校外用戶訪問嘎雅,本站開通了電信域名,推薦校外、寬頻用戶使用。
2004年4月3日
40G的系統引導硬碟損壞,替換為新購的一塊希捷200G,歌曲存儲空間達到780G。
2004年4月8日
由於版權方面的氣候原因,暫時關閉了對校外的服務。
2004年5月9日
承接聯生團購網的廣告。
2004年9月24日
tmhok 加入嘎雅的管理組,協助歌曲的更新和維護。
2004年10月17日
伺服器增加一條512M內存(¥650,購自網友),內存總容量升級到1.5G。
2004年11月14日
與哈爾濱力天網路簽訂鏡像/廣告合作協議,力天在信息港為嘎雅提供文件鏡像,滿足校外用戶的訪問,並每半年為嘎雅提供一塊擴容用的硬碟。嘎雅為力天提供廣告宣傳服務。協議須待力天的網站建成之日生效。不過協議後來一直沒有生效,再無下文。
2004年12月
校網路中心為嘎雅提供的校外出口出現故障,導致校外用戶無法訪問,問題遲遲無法解決。為了向校外用戶解釋,臨時將校外域名 指向了站長在紫丁香BBS的個人說明檔頁面,內含對校外無法訪問的說明。 2005年1月26日
站長放假回家後,伺服器電源損壞,假期無人能排查故障,網站的服務因此中斷。直到2月14日站長返校後,為伺服器更換了電源(¥480),才恢復服務,校內用戶可以訪問了。校外用戶仍無法訪問,後來獲知是因為學校網路出口緊張,嘎雅佔用出校帶寬過大,只好關掉了嘎雅校外出口。
2005年4月
在嘎雅校外域名 所指向的臨時頁面上刊登尋求校外鏡像合作的通知。
2005年5月
通過郵寄硬碟,為湖南的網友拷貝了嘎雅音樂的全部數據。後來他們把mp3轉換成了rm,建立了的 。
2005年6月
中山大學原來的校內音樂站數據丟失,給嘎雅來函求助。通過郵寄硬碟,為他們拷貝了嘎雅音樂的全部數據。
2005年7月
北京一朋友來信聯系鏡像,通過郵寄硬碟,為他們拷貝了嘎雅音樂的全部數據。後來鏡像站的頁面可以訪問了,但下載和在線聽歌一直未能好使。
2005年9月
伺服器添加一塊硬碟,希捷400G(¥2200),網站總空間達到1200 G。 2006年1月
北京另一朋友來信聯系鏡像,通過郵寄硬碟,為他們拷貝了嘎雅音樂的全部歌曲。寒假順路幫他們設置了伺服器的系統,3月份鏡像站對外開放。到12月份鏡像關閉。
2006年11月6日
本站歌曲庫存數量超過20萬首。 2007年4月12日
伺服器添加一塊硬碟,西部數據500G(¥1475),替換掉原來的一塊希捷120G。網站總空間達到 1580 G。
2007年5月16日
將嘎雅的廣告代理事項委託給了哈工大軟體學院的兩位同學。
2007年5月30日
jiapeng 加入嘎雅管理組,協助對上載歌曲的建庫更新和維護。
2007年6月底
增加藝術家圖片評論功能。
2007年7月初
去掉了網頁中的大部分圖片,以改善校外連接較慢的用戶瀏覽頁面的速度。
2007年7月-9月
對歐美作品的風格流派採用更細的分類體系,以便於用戶從數量日益龐大的歐美作品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欣賞,提高此類作品的收聽率。
2007年10月
對伺服器主機進行了第三次全面的硬體升級(前兩次分別是2001.1和2003.6), 電源改用康舒550W;cpu改用Intel 酷睿2 Quod 6600; 主板改用Intel S3000AH; 內存改為 DDRII 4G(1G×4); 硬碟新購了一塊希捷500G,替換了原來的已經服役四年的三塊160G。 連同一塊西部數據500G、一塊希捷400G和一塊200G,升級後硬碟總空間為 1600 G。更便於今後的進一步擴容。
2007年12月
網站開始進行管理方面的轉型,按照有所分工,有所協作的原則,大量招募志願者參與嘎雅的管理維護,變少數兩三個人的管理為多人共建共管。 2008年1月23日
網站擴容。添加了一塊750G硬碟(西部數據企業級,¥1470),音樂總空間達到2350G。
2008年4月19日
網站總訪問量突破1000萬。 2009年1月20日
蒙站長所在的系領導的關照,嘎雅的伺服器第四次升級。升級後的系統配置:CPU X3320 2.5G 四核;內存 4G;硬碟 500G + 3×1000G;原來的伺服器留做備份用。
2009年12月 -- 2010年3月
因網路中心的機房進行調整,嘎雅音樂中斷服務將近四個多月。 2010年4月5日
因學校官方部門擔心被版權方面的問題累及,嘎雅的伺服器無法再存放在學校網路中心的機房。於是搬回了站長所在的實驗室。因為伺服器使用新 IP 的是實驗室的校內 IP,因此只能被校園網用戶訪問。

❸ 音樂版權是什麼和保護期是多久

在網路上可以免費下載歌曲,但是現在很多歌曲是需要我們付費進行下載的。這種變化實際上體現了我國對於音樂版權的保護。那麼,音樂版權保護期是多久?將下文為大家詳細解答。音樂版權是什麼一、音樂版權是什麼?音樂著作權是指音樂作品的創作者對其創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權利。主要包括:音樂作品的表演權、復制權、廣播權、網路傳輸權等財產權利和署名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等精神權利。二、申請作品著作權登記應當提交的材料及要求:(1)按要求填寫完整的作品著作權登記申請表;(2)申請人的身份證明;(3)權利歸屬證明;(4)作品的樣本(可以提交紙介質或者電子介質作品樣本);(5)作品說明書(請從創作意圖、創作過程、獨創性三方面寫,並作者簽字)。三、音樂版權的辦理時限版權登記機構受理登記申請後30個工作日辦理完成。需要補正材料的,申請人自接到補正通知書後兩個月內完成補正,登記機構自收到符合要求的補正材料後30個工作日辦理完成。四、音樂版權保護期著作權法規定的音樂著作權的保護期指的是音樂作品的詞曲作者、改編、翻譯等創作者對其創作的音樂作品享有專有權的保護期限。保護期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合作作品截止於最後死亡的作者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過了保護期的音樂作品可以免費使用,但作者的署名權、保護作品的完整權、修改權等人身權永遠受保護。音樂版權也就是音樂著作權,是音樂作品的作者對作品享有的所有權利。我國法律上規定了音樂版權保護期,通過上文小編的介紹,我們得知音樂保護期是直到音樂作品的作者或者合作作品中最後死亡作者死後的第50年的12月31日。當音樂作品的版權過了保護期,我們就可以免費使用音樂作品了。最後,小編提醒大家,音樂作品的相關人身權是永遠受我國法律保護的。

❹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的發展歷史

法律依據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八條:專「著作權人和與著屬作權有關的權利人可以授權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行使著作權或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被授權以後,可以以自己的名義為著作權人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主張了、權利,並可以作為當事人進行涉及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潛力的訴訟、仲裁活動。」
從前到現在
協會始終定位在服務全體會員,服務廣大音樂著作權人,服務各類音樂使用者,積極推進中國音樂著作權保護事業的進程之上。
收費
協會收取使用許可費的范圍非常廣泛,對音樂作品的機械復制,如出版音像製品、製作電腦卡拉OK機等,舉辦現場演出活動,在餐廳、酒吧、賓館、歌廳、飛機客艙、火車車廂等公共場所播放背景音樂,廣播電台、電視台演播音樂作品以及通過網路使用音樂作品等都應由協會負責有償許可。

❺ 音樂廠牌的發展進程:

加入曲投投成為音樂合夥人共享歌曲收益

宏觀商業環境的發展令中國獨立音樂廠牌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一方面可深入與在線音樂平台的聯動,藉助互聯網的傳播效率和自身品牌營銷的優勢實現低成本、高效果的宣傳推廣,具體策略可能包括:與數字音樂平台垂直音樂風格電台的合作、數字專輯的發布、參與視頻平台的音樂綜藝節目、以及與在線K歌平台的深入聯動。

另一方面,獨立音樂廠牌應持續耕耘線下音樂演出市場,著力發展優質的內容和音樂人。在積累足夠的優質內容和粉絲群體之後,可嘗試進一步打造音樂IP,形成固定的音樂品牌,例如摩登天空的草莓音樂節等,甚至嘗試涉足影視綜藝領域,以求帶來更加可觀的商業化變現水平。

❻ 我國在線音樂產業屬於什麼發展階段

2015年我國音樂產業鏈分析,與全球的音樂產業生態相似,中國的音樂產業也在服務提供商環節分成三條子產業鏈。但是三條子鏈的現狀可謂冰火兩重天。第一條子鏈,唱片音樂鏈,飽受盜版問題的困擾,至今仍在生死線上掙扎。

與全球的音樂產業生態相似,中國的音樂產業也在服務提供商環節分成三條子產業鏈。但是三條子鏈的現狀可謂冰火兩重天。第一條子鏈,唱片音樂鏈,飽受盜版問題的困擾,至今仍在生死線上掙扎;第二條子鏈,音樂版權鏈,同樣因為正版保護不力而一度難以為繼,但隨著國內版權保護的力度加大而有所好轉。第三條子鏈,音樂演出鏈,是目前最為火爆的鏈條,也是目前支撐整個中國音樂產業的最主要盈利來源。
但這樣的結構明顯不利於中國音樂產業的長遠發展。從全球的經驗來看,第一條、第二條子鏈是整個音樂產業中市場集中度最高、影響力最大的產業鏈條。具備全球影響力的大型跨國音樂公司和音樂分發渠道的新貴,都集中在這兩個鏈條當中。第三條子鏈本身既不參與創作音樂作品也不參與製造音樂明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在消費前兩條子鏈的勞動成果

更重要的是,唱片產業鏈目前正在經歷的變革改變了整個產業的地緣結構。來自瑞典、韓國等國家的企業,打破了原來由唱片寡頭把持的音樂市場。這其實為中國音樂企業取得全球市場地位打開機會窗口。把握住這一機會,就有可能造就中國的音樂產業垂直整合巨頭,為實現中國文化輸出、展現國家軟實力提供世界一流的平台。在這場戰斗中,中國不能也不應該輸。

❼ 音樂共享版權何時開始

因為國家版權局《關於責令網路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轉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限定的緩沖期到期,各大數字音樂平台日前對自身平台版權不明歌曲進行了清理。不過,雖然同樣是積極擁護正版音樂版權,不同音樂平台在應對版權清理前的布局和舉措還是不盡相同,騰訊系、海洋系和網易雲音樂都選擇了抱團共享版權,阿里系則不帶任何人「玩」。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體現了雙方對音樂版權獨家化和去獨家化的不同態度,也彰顯開放與閉門單干兩種不同的心態,當然也是兩種不同發展思路的博弈。 強強聯合的QQ、酷狗,關起門來單乾的阿里 經過多次版權更迭,騰訊、海洋、阿里國內三大主流互聯網音樂平台今年的版權格局已經基本確定。其中,騰訊系的QQ音樂獨家代理了華納音樂、索尼音樂、傑威爾音樂、福茂音樂等200多家版權方的內容,擁有1500萬首歌曲版權;以酷狗音樂代表的海洋系和太合麥田、海蝶、豐華、種子音樂等海內外600家版權方達成合作,現有歌曲版權達到2000萬首;阿里則擁有滾石、華研、寰亞、BMG等公司的版權,版權歌曲數量目前無官方統計,但應該超過250萬首。 從版權公司陣容上對比,三大陣營可謂各有特色、難分高下;從數據上看,海洋系的酷狗和騰訊系的QQ音樂曲目數量遙遙領先。在國家版權局「劍網行動」的激化下,曲庫實力雄厚的QQ音樂和酷狗音樂反而選擇了相互抱團轉授權,數量上相對弱勢的阿里系卻選擇獨善其身,甚至發出「雙APP時代」的論調。結果自然可想而知,前兩者雖然清理了部分非版權歌曲,但由於占曲庫比例較小,整體影響較小。而據不少媒體報道,阿里音樂「蝦米音樂、天天動聽受到沖擊較大,曲庫幾有被清空的趨勢」,可謂是傷筋動骨。 那麼QQ音樂、酷狗音樂為什麼會選擇抱團,阿里卻寧願傷元氣也要選擇關起門來單干?其實,這源於兩種不同的發展思路。 騰訊、海洋的大布局和阿里的小算盤 早在此前和網易雲音樂達成合作的時候,騰訊相關負責人就表示,雖然和其他平台合作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用戶流失,但仍希望和其他平台共同將市場做規范,形成新的生態,將整個市場做得更精細化。言外之意,版權共享對平台的影響微乎其微,產品體驗做得好,根本不用懼怕用戶流失。這種天之驕女式的灑脫和快意,無疑源於騰訊強大的社交產品體系如QQ、空間、微信的支撐,也預示了QQ音樂未來將走的社交為王、體驗為主的道路--內容並非QQ音樂最關心的最終旨歸,而只是聚合流量的一種手段。 擁有7億用戶、但沒有強大社交產品支撐的酷狗音樂敢於選擇抱團這條路,既有用戶體驗的考慮,但更多的,也是行業生態的考量。在酷狗音樂有關負責人看來,行業新趨勢應該是用戶、音樂人、音樂網路公司多方共贏的局面,作為連接音樂人和市場的互聯網音樂平台有義務倡導「去獨家化,相互授權」的共贏機制,共同建立健康的網路音樂生態圈。相互授權的模式,不僅可以避免用戶下載多個APP的困擾,提升用戶體驗,也方便每個音樂人的作品擁有更多為人所知的機會,這對平台也是一種良好的促進,進而形成一種良性生態循環。 相比較而言,阿里音樂的態度則顯得有些自我和任性。抱定關門單干理念的同時,新晉CEO宋柯甚至發出「雙APP時代」的評論,認為「兩個陣營你各選一個,基本上就能完成你的聽歌需求了。雖然有點麻煩,但下兩個APP也沒多大事兒。只是為了未來能讓大家更好地享受到音樂服務。」這段話不僅矛盾,聽起來怎麼都感覺有種當初360逼QQ用戶二選一的味道。 作為一名普通消費者,你會接受阿里的這個算盤嗎?作為一個蝦米資深用戶,筆者還是挺不能接受的,近期確實有對很多歌都聽不了的蝦米棄療的打算了。在就這個問題采訪網友時,不少網友第一反應也是,「如果功能有很多不同七八個都不成問題,別說兩個。關鍵我就聽個歌,幹嘛要下這么多?」有的網友則直言:「有時間糾結站隊問題,不如把產品做得更獨特一點,別抄來抄去。」 移動互聯網時代,音樂版權是否該獨家化? 移動互聯網時代,音樂版權是否該獨家化?從互聯網音樂平台的角度來說,因為有各自利益的考量,都各說各理。但若從消費者角度和行業角度看呢? 移動互聯網時代消費者APP使用習慣和PC時代不同,PC時代有「瀏覽器+搜索引擎」的組合就可以包打天下,而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個APP幾乎就等同於一個生態圈,退出一個音樂APP再轉去另一個APP的時間、習慣和社交成本都太高。用戶渴望的,往往是「一站到底」、包打天下,讓用戶做「選擇題」的做法,既矯情又不明智。 有自己的發展思路無可厚非,但開放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在音樂行業已經步入正版化發展階段的情況下,致力於打破平台與平台的藩籬,以開放的姿態擁抱版權合作,給用戶更多選擇權,才是大勢所趨。產品體驗的優化和創新,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用戶的需求本源,如果一項創新要建立在用戶忍耐各種不便的基礎上,本身就是對提升產品用戶體驗初衷的背離,也是對移動互聯網開放精神的背離,即使承諾再美,無疑也會令人生疑。

❽ 音樂的發展史

第六章 浪漫主義音樂

一、音樂中的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這一詞的含義,原來是指用羅曼語(Roman)書寫的故事,進而專指長篇小說或騎士故事,後來也包括傳奇小說等。浪漫主義在藝術上的興起,首先出現於十八世紀的文學中。在作品裡,將一切個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完全不受限制地表現出來。就是說,作曲家強烈地表現出自己的癖好。這與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義在理論上相對立。古典主義的音樂是線條式的而且是鮮明的,浪漫主義的音樂富於色彩和感情,含有許多主觀、空想的因素。然而,這只是原則上的區別,實際上在古典主義音樂中,已含有浪漫主義的因素,而浪漫派的作品中,也多有古典式的內容。

二、浪漫主義音樂的形成 : 初期浪漫主義音樂與其它姊妹藝術一樣,發自歐洲「啟蒙時代」的思想與同法國大革命有關的自由民主思想,比文學中的浪漫主義約晚數十年。貝多芬的晚期作品已成為初期的浪漫主義的先驅,其後的作曲家們都可劃分為浪漫派。從時代上來說,十九世紀中葉是其全盛時期。

三、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 事實上,在古典派作曲家貝多芬、羅西尼和韋伯的後期作品中,就已經明顯地流露出浪漫主義音樂的風格,正是他們開創了浪漫派的先河。
1800年前後出生的作曲家們,形成了初期浪漫主義的中心。作為代表初期的浪漫派作曲家,可舉出舒伯特和柏遼茲這兩人。他們都是從格魯克、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的傳統出發,而又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後來,浪漫主義音樂經過門德爾松、舒曼、肖邦和威爾第等人的進一步完善,在柴科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納的時代達到了高峰,這一系列作曲家、鋼琴家構成了中期浪漫主義的中心。至於馬勒、理查·施特勞斯和拉赫瑪尼諾夫等近代名家的作品,則在音樂史上歸於晚期浪漫主義音樂。

四、浪漫主義音樂的歷史地位 : 浪漫樂派在音樂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不但這一時期盛產偉大的音樂家,而且音樂體裁空前廣泛,出現了諸如無詞歌、夜曲、藝術歌曲、敘事曲、交響詩等新穎、別致的形式,是人類藝術史上的一個「寶庫」。
浪漫主義音樂也是一座橋梁:韋伯接受了格魯克和莫扎特的傳統,傳至近代的瓦格納;舒柏特在器樂方面是貝多芬的繼承人,但是他的浪漫主義藝術歌曲,經過舒曼和沃爾夫傳到現在;柏遼茲的標題音樂出自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後來又與近代法國的印象主義發生聯系。

第七章 民族樂派

一、民族樂派的形成 : 在十九世紀中葉,東歐、北歐和俄羅斯的許多音樂家雖然深受西歐浪漫主義音樂創作的影響,但他們實際上更重視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音樂創作,因而此間產生了一大批表現本民族的國民性格、願望和生活的優秀音樂作品。正是他們,建立和發展了這一相對獨立的音樂派別——民族樂派。這一樂派並不屬於某一時間范圍,而是由於這一樂派具有共同的美學准則,而在音樂史上劃歸為一個整體。
狹義上的民族樂派僅包括四位代表人物,即捷克音樂家斯美塔那、德沃夏克和挪威音樂家格里格以及芬蘭音樂家西貝柳斯。廣義的民族樂派范圍稍大一些,除了上述四位音樂家之外,還包括俄羅斯音樂家格林卡和俄羅斯「強力五人集團」(巴拉基列夫、里姆斯基-柯薩科夫、穆索爾斯基、鮑羅丁和居伊)。有的音樂理論家甚至認為俄羅斯音樂家柴科夫斯基、波蘭音樂家肖邦和匈牙利音樂家李斯特等人應兼屬浪漫樂派和民族樂派。
可以這樣說,只要一個作曲家把他的音樂建立在他本國的民間歌曲和舞蹈上,或者努力用各種音來表現它的傳奇或風景的時候,他就是在創作叫做民族主義音樂的東西。

二、俄羅斯民族樂派: 俄國是一個廣闊的國家,覆蓋著整個地球表面的六分之一。在北方,亞麻色頭發的巨人們,唱著孤獨的歌曲,在冰海里打魚,並且在冰凍的海里獵貂來為世界上的名國王子做皮袍。在南方,深色皮膚的人們從亞細亞來到這些山裡,帶著他們那些古怪的、粗野的舞蹈。這一貧富分化、內戰連綿不斷的民族,古往今來都給人以「多災多難」的印象,正是這樣的命運,使這一民族具有了獨特的性格:深沉而憂郁的氣質、熱情奔放的民間文化、爭強好勝的民族精神。
從「俄羅斯音樂之父」格林卡開始,經過「俄羅斯樂聖」柴科夫斯基,一直到本世紀不斷活躍在音樂界的不計其數的俄籍作曲家、演奏家、指揮家,他們創作或表達的音樂語言,無不滲透著俄羅斯民族的精華。

三、捷克民族樂派 : 捷克這一國家處於中歐和東歐交界之處,境內山川縱橫,景色優美,民族舞蹈也兼有中歐和東歐的特色。從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這兩位大音樂家的作品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們對於自己祖國的無限熱愛和眷戀。他們的作品深受本民族舞蹈音樂的影響,用濃厚的色彩、深情的筆觸描繪了祖國的山川大地等自然景色。
除了兩位大師以外,捷克還產生了諸如菲比赫(1850-1900)、傑那克(1854-1928)、蘇克和德爾德拉等著名音樂家。

四、北歐民族樂派 : 這一樂派也稱為「斯堪第納維亞民族樂派」,其代表為格里格和西貝柳斯。
挪威的格里格深受浪漫主義音樂的影響,結合本民族音樂的精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作品以描寫自然為主,雖然充滿民族音樂特色,卻從不照搬任何一首民歌的旋律,而是把激情融於創作,從真實的創作中體現出民族性格。
芬蘭的西貝柳斯則是一位充滿愛國激情的音樂家,他的重要作品大多反映出爭取民族獨立的傾向,具有強烈的號召力和鼓動性。他崇尚貝多芬,作品中常表露出類似貝多芬音樂性格的「斗爭性」。後人認為,西貝柳斯是繼貝多芬之後最重要的交響樂作曲家。

五、其他民族樂派: 每個國家的民間音樂中都有一些不同於世界上任何別的國家的曲調和節奏。例如:一旦我們逐漸熟悉了西班牙的音樂,以後再聽到那些以響板和腳跟舞的咔嗒聲為標志的令人興奮的節奏,我們就絕不會誤認它是任何別的音樂。西班牙是舞蹈的國土,像探戈舞、霍塔舞、波勒洛舞、阿拉岡涅茲舞、瑪拉歸納舞——似乎有一種魅力,而且這類音樂感染了許許多多的作曲家們。偉大的西班牙作曲家法雅、阿爾貝尼茲、格拉納多斯以及被後人譽為「吉它音樂史上的肖邦」的吉它演奏家泰雷加等人,都在創作中大量融入了西班牙民族音樂的特色,成為西班牙民族樂派的奠基人。
到本世紀上半葉,和西班牙民族樂派密切相關的拉丁美洲民族樂派也對世界音樂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代表人物為墨西哥作曲家龐塞、巴西作曲家魏拉-羅伯斯、委內瑞拉作曲家勞羅等人。

第八章 近代音樂 : 從十九世紀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在音樂史上可稱為「近代音樂」時代。在這一時期,以印象主義音樂為代表的幾種音樂流派,實現了音樂史上從晚期浪漫主義向二十世紀現代音樂的過渡。

一、印象主義音樂的形成: 印象主義音樂產生於十九世紀末,是受「象徵主義文學」和「印象主義繪畫」的影響而出現的一種音樂流派。這一流派的音樂家與此前的浪漫主義音樂家有很大區別,他們並不通過音樂來直接描繪實際生活中的圖畫,而更多的是描寫那些圖畫給我們的感覺或印象,渲染出神秘朦朧、若隱若現的氣氛和色調。
集印象主義音樂之大成的兩位音樂家都是法國人,即德彪西和拉威爾。此外,法國作曲家杜卡和義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也是印象派音樂的代表人物。

二、法國印象主義音樂 : 象別的法國作曲家的作品一樣,德彪西的音樂是標題音樂而不是絕對音樂。十九世紀末,在法國有一派叫做「印象主義者」的畫家和詩人,因此法國著名作曲家德彪西力圖用音樂來達到「印象主義者」用繪畫所達到的同樣效果。這種印象主義藝術家所畫出的並不是生活的美,而是夢幻的美,象彩虹的終端的一大堆金子那樣的遠處的美。在使用新的和聲和音樂方面,德彪西是現代音樂的先驅。
德彪西建造他那古怪的、非塵世的音樂,主要採用的就是完全沒有半音關系的「全音階」和許多在空氣中根本聽不見其振動的「泛音」。他還在管弦樂隊里使用各種樂器的不同組合來發出柔和的帶有閃爍性的音響效果。起初人們還被他的音樂所困惑,並且不知道怎樣理解它,但是一旦他們聽慣了,就會非常喜歡它。
仿效德彪西的最重要的作曲家就是他的同族拉威爾了,但是拉威爾並沒有象德彪西那樣對全音音階和聽起來奇怪的和弦使用得那麼多。大概從來也沒有另一個作曲家象他那樣更懂得如何從管弦樂隊里抽取這么多音色的深淺明暗度的了。例如在《波列羅舞曲》中,那節奏從頭到尾都是一樣的,那旋律是重復一遍又一遍。在這首西班牙舞曲形式中的變化和趣味是來自拉威爾對力度的純熟使用(從輕到響或從響到輕的變化)和對音色的巧妙結合。

三、印象主義音樂的影響 : 印象主義音樂是浪漫主義音樂向現代音樂過渡的橋梁之一,雖然這一樂派主要集中在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法國,但這種風格對於近現代音樂的發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後來的二十世紀音樂中的「表現主義」、「十二音體系」以及「序列音樂」等幾種流派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印象主義音樂的影響。

第九章 二十世紀現代音樂

在歷史上,從來也沒有一個時期象二十世紀那樣,有這么多的迅速變化。兩次大戰改變了各國的邊界和人們的思想方法,科學正在以令人目眩的速度把我們推向一種尚未為人所知的未來。在反時代精神的策動下,各種藝術,如繪畫、雕刻、文學、戲劇和音樂,正在沖破著各種舊的形式,試圖表現新的生活方式。

一、現代音樂的特點 : 在每個國家,本世紀的作曲家們都在對音樂的諸要素——如節奏、旋律、和聲、曲式——進行著實驗。
本世紀傑出的前蘇聯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曾經說過,他贊成這樣一種音樂,在其中,所有的主題都絕對不出現重復,每個小節都應當同前面所有的小節完全不同。
許多作曲家都對節奏進行實驗。有的作曲家寫出了既沒有小節線,也根本沒有節奏型的樂曲。其他現代作曲家們正在製造一種音樂,在其中,一個管弦樂隊或合唱隊的兩個部分有完全獨立的節奏。這些現代派也許沒有認識到:這種不同節奏的同時使用早在美國印第安人的音樂里就可以找到。
作曲家們也正在在旋律上,即各音的橫向安排上做出同樣令人驚訝的改變。有些作曲家回到了古希臘人和早年教堂神父們的調式上去,還有的作曲家從東方人的滑行音階那裡取得靈感,將「四分之一音」和比「四分之一音」更小的音程差別運用到了樂曲之中,有些人甚至發明了一架能彈出四分音而不是半音的鋼琴。雖然這種音樂並沒有得到發展,但它的確有助於使音樂家們更注意半音階音樂,即利用所有半音的音樂。這種對半音的運用的最著名的例子是奧地利音樂家勛伯格的十二音音階。在形成一個旋律時,這種十二音音階(由鋼琴上的一個八度范圍內的所有白鍵和黑鍵組成)的每個音都必須逐個用過一次以後才能再用。當然,這種音樂沒有特定的調子,因此被叫做「無調性的音樂」。
至於和聲,即在不同的音同時發音這一方面,也有一些驚人的新發展。那些恢復古代調式的作曲家們往往也重新運用了古代的和聲,例如多少世紀以來,曾經被傳統和聲學認為「用起來太僵硬」和「聽起來太別扭」的平行四度和五度進行。
在現代音樂中,我們還可以發現叫做「多調性音樂」的東西——即同時用兩個調子寫的音樂。例如,一個旋律或主要的主題可能是C調的,而它的伴奏或助奏聲部卻可能是升F調的。

二、美國爵士音樂 : 可以這樣說,在本世紀所有基於民族和社會習俗的音樂中,沒有哪一種比美國爵士音樂具有更廣泛的影響力了。由於它那狂熱的節奏和古怪的不協和音,從某方面講,它似乎是新時代的一種表現。爵士音樂有許多對職業音樂家們產生吸引力的特色,例如其中帶有小三度和小七度的音階,以及基於小三度和小七度音階的七和弦等等。
可是,最具強烈感染力的爵士音樂特色,是它那獨具特色的節奏。在爵士音樂這里,有一種新的切分音——「多節奏性」,即同時有兩種很強烈的節奏型相互對立,例如一個三拍子節奏加在一個四拍子節奏上。這種錯綜復雜的多重節奏顯然是原始民族的音樂特點,因此爵士音樂的興起,無疑是人類對於自然的一種理性回歸,這是本世紀各種藝術形式的共同趨向之一。
職業的音樂家們也被那些不常使用樂譜的、甚至事實上常常不會讀譜的原始爵士音樂演員們所迷住。在一時的沖動之下,這些自發的爵士音樂演員可能在一個旋律上即興演奏出最復雜的變奏曲。
我們在本世紀初美國傑出的作曲家喬治·格什溫的代表作《藍色狂想曲》中,可以找到爵士音樂在節奏上、旋律上和和聲上最好的擴展運用。還有另一位美國當代作曲家格羅菲,也成功地借鑒了爵士音樂的特色,結合他那超凡的配器才能,描繪出一系列美國自然風景的音畫。他那《大峽谷組曲》就是用來表現大自然的色彩和情調感的一個令人目眩的樂器調色的展覽會。

三、樂器方面的變革 : 隨著本世紀電子技術的迅猛發展,音樂藝術也受到很大沖擊,電聲樂器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對傳統樂器提出了挑戰。不過,那些至今已經得到廣泛使用的電子樂器,如電風琴、電鋼琴和電吉他,在音色上並不是新的樂器。頭兩種樂器只是模仿原有樂器的音色,而第三種樂器只是擴大了原來樂器的音量。後來由於電子合成器的出現,人類終於可以演奏出人聲、風雨聲等傳統樂器所不能實現的音色。
對新效果的最戲劇性的追求是在打擊樂器上進行的。從前,打擊樂器幾乎只是由定音鼓組成的,偶然由鼓和鈸加以加強。現在,打擊樂器組已經變成一個任何地方似乎都可以接受的東西——例如一個打字機、一個發電碼的鍵、一個錘子、一張鐵片、或一條沉重的鐵鏈。

四、紛繁復雜的現代音樂流派 : 正如二十世紀的其他藝術形式那樣,音樂藝術也趨向於多樣化,眾多的流派各成一體,都完全脫離了古典的美學傳統。比較典型的幾個音樂流派為:以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為代表的「原始主義」;以亨德密特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以勛伯格、韋伯恩為代表的「十二音主義」;以普羅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維奇為代表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等。本世紀中葉以後,還出現了「序列音樂」、「偶然音樂」、「具體音樂」等略顯「怪異」的全新流派。
無論文學、美術還是電影、音樂等各個藝術分支,許多二十世紀的現代藝術作品剛剛問世之時,總難免遭到非議,其原因或者是與傳統美學相悖,或者是難以理解。但是其中又有相當一部分作品經過時間的推移,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而成為現代藝術中的名作。

第十章 未來音樂展望

通過觀察當前音樂的某些傾向,我們就能在某種程度上預測未來的音樂。

一、電腦音樂的崛起 : 電腦音樂的出現大約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到今天也不過十多年歷史,但其發展之迅猛,是以前任何一種音樂製作形式所無法匹敵的。
傳統的音樂製作過程大多較為復雜。以前的音樂家在作曲時,要先親自寫好樂曲的總譜,再由專門的抄譜人員按照各個樂器抄好分譜,其後還要請一個與樂曲體裁相應的樂隊來進行排練演奏,作曲家聽過演奏之後,再對不滿意的地方進行反復修改,直到滿意為止。這樣復雜的作曲程序,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這顯然與日趨緊張的快節奏現代生活不相適應。
本世紀由於電子音樂的出現,終於使作曲家可以在同一個鍵盤上演奏出不同樂器的音色,而錄音技術的不斷提高,使各種音色的合成變得輕而易舉。有了這些工具,作曲家們不必再依賴樂隊了,在一間小小的錄音棚內就可以隨意作曲和編曲。
八十年代以後,電腦技術的日新月異使音樂製作者又多了一件「超級武器」,在電腦硬體方面,高品位、多功能的音效卡層出不窮,不但越來越逼真地模仿出各種樂器的音色,還能模仿出各種音響效果;在軟體方面,各種音樂製作軟體已成為當代音樂家們必不可少的作曲工具,其功能也日趨完全。
電腦音樂剛剛問世之時,即擁有人類所無法達到的「准確性」,這既是它的優勢,也是它的劣勢。過於准確使電腦音樂不具有任何「感情」因素,平淡而機械。但隨著電腦技術的不斷革新,作曲者已經可以隨意調整每一個音符的音量、力度以及樂曲播放過程中的整體速度變化,如今的電腦音樂,已日益具備生命力了。當然,電腦音樂真正走向輝煌的時代,還並未到來。

二、從當前音樂流行趨勢預測未來音樂
可能影響下一代的音樂的一些當前流行傾向是:
1.對旋律、節奏、和聲和樂器學的新形式的實驗反映出新的能源形式和各種新的機械發明對現在和未來生活的有力影響。
2.對音樂的民族性格的更大強調,伴隨著更廣闊的國際聽眾,導致所有國家的人民之間更深刻的了解。
3.通過運輸、交通和音樂復制工作手段的繼續進步而不斷成長著的潛在聽眾。
4.音樂教育的普及不僅協助那些在音樂上有天賦才能的人們達到最高的發展,而且也使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分享未來音樂的光榮奇遇。

❾ 獨立音樂的發展現狀

「上天有一種很公平的賦予,那些靈感、閃光點、匪夷所思的創造力與永恆之美的象徵都被均勻地灑向了人間,它專搜羅人世間那各種形形色色又極為澎湃的表達的沖動、創造的熱情、壓抑的慾望與野蠻滋長的生命力並與之融合」。
在獨立音樂人身上,會看到很多這樣的可能。而同時,當一位獨立音樂人在有了這種饋贈從而走向大眾視野,擁有更好的創作環境與製作水準之後,也必然要記得,自己起點的東西才是安身立命之所,那股創作中真實的生命力,永遠不要被其他東西所替代。
曲投投音樂,讓音樂更有價值

閱讀全文

與音樂版權發展進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
武漢圓通快遞投訴電話 瀏覽: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