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進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價值評估
為進一步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創新,加大對「三農」的金融支持力度, 繼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於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的指導意見》後,2016年3月24日,央行聯合多部委發布《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暫行辦法》,讓232個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地區有了重要的政策依據。但是,試點地區在推進相關工作時也遇到現實約束,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價值評估問題,這直接影響貸款額度及風險控制。以《農用地估價規程》為基本依據,結合土地經營權狀況,有收益還原法、市場比較法、成本逼近法、基準地價修正法等五種估價方法。
價值評估影響因素
《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暫行辦法》第十二條要求,借貸雙方可採取委託第三方評估機構評估、貸款人自評估或者借貸雙方協商等方式,公平、公正、客觀、合理確定農村土地經營權價值。它的價值主要受自然和社會兩大方面因素的影響。
自然因素主要指土地自身的特性和土地的自然環境,土地等級,包括氣候條件、地形地貌、土壤條件、水文狀況等。社會因素包括三類,第一,土地相對不動信息,如所在地社會經濟發展條件、土地制度、交通條件、土地位置、土地基本設施狀況;第二,土地經營產值和周邊相同類型土地經營權價值狀況,第三,如果是流轉的土地,需考慮土地使用權承包年限之剩餘使用年限,它是申請抵押貸款審核時的重要考量。
價值評估五方法
收益還原法。它是將待估農用地未來各期正常年純收益(地租),以適當的土地還原利率還原,從而估算出待估農用地價格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為:地價=a/r×[1-1/(1+r)n],a-土地年純收益,r-土地還原利率,n-土地使用權承包年限之剩餘使用年限。對於在正常條件下有客觀收益且土地純收益較容易測算的農用地價值評估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市場比較法。它是根據替代原理,將待估農用地與近期市場上已發生交易的類似農用地進行比較,並對類似農用地的成交價格進行適當修正,以此估算待估農用地價格的方法。其計算公式為:地價=情況修正系數×交易實例農用地情況指數。市場比較法適用於農用地市場交易比較活躍的地區。
成本逼近法。它是指以新開墾農用地或土地整理過程中所耗費的各項客觀費用之和為主要依據,再加上一定的利潤、利息和應繳納的稅金,並進行各種修正來確定農用地價格的方法。其計算公式為:地價=(土地取得費+農用地開發費+稅費+利息+利潤+農用地增值收益)×年期修正系數×區位修正系數。
評分估價法。按照一定的原則,建立影響農用地價格的因素體系和因素評分標准,依據因素評分標准對待估農用地的相應條件進行評價賦分,按其得分值的大小,乘以客觀的農用地單位分值價格,從而得到農用地價格的一種估價方法。
基準地價系數修正法。它是利用基準地價和基準地價修正系數表等評估成果,按照替代原則,就待估宗地與其所處區域的平均條件相比較,並對照修正系數表選取相應的修正系數,對基準地價進行修正,進而求取待估宗地在估價期日價格的方法。適用於有基準地價成果區域的農用地價格評估。
具體進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價值評估時,需結合待估宗地的具體特點和土地用途以及估價目的,選取適合的估價方法。
B. 集體建設土地使用權價格如何評估及評估方法
集體建設土地使復用制權價格如何評估及評估方法?對於集體土地的評估,其評估思路,山東舜德土地房地產資產評估有限公司認為:比如待評估對象為生地(農用地或是未利用地),通過層層開發建設資金的投入,最終形成可利用地塊所付出的直接費用,即土地取得費,或者是農用地取得費(含征地費、補償費、青苗費),而對集體建設用地呢,此部分價值的測算可理解為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後耕種該宗地的損失,還得考慮相關稅費、土地增值收益等等,其中土地增值收益:在國有土地評估中,應該是集體土地被國家徵用後,由於土地用途的改變(如變為商業、住宅、工業用途的土地),土地價格往往會成倍增長的收益。而在集體土地評估中土地增值收益是指土地使用方式的改變(如播種農作物變為建造商品住宅、作為土地資源參與工業產品的生產),土地價格也會相應增長。然後根據用途特性,通過相關因素修正從而得出集體土地宗地使用權價值。
C. 農村住宅集體土地證怎樣評估
1.成本逼近法
由於宅來基地使用權不能源在市場上自由流轉,對較為偏遠的區域,一般情況下不適宜採用市場比較法進行評估。建議採用成本法,調查當地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成本、土地開發成本、有關稅費、資金成本等測算。
參考計算公式:
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價值=土地取得費(耕地開墾費+耕地佔用稅+水利建設基金+新菜田開發建設基金)+土地開發費(集體農地開發為宅基地開發程度需要的開發費)+利息(集體農地開發為宅基地投資產生的利息,計算基數為土地取得費與開發費)+利潤(集體農地開發為宅基地投資產生的利潤)+增值收益(集體農地開發為宅基地之後產生的增值)
2.收益法
土地管理法規定宅基地上建設的住房可以出租,目前和地城郊宅基地出租案例較多,可採用收益還原法評估。在使用收益還原法時,應注意農村居住房地產的稅費項目與國有土地上房屋的不同,還原利率的取值也應與國有土地上的房產有區別。此外,各地時有因司法處置而拍賣宅基房的交易案例,可以剝離出宅基地價格。
3.基準地價系數修正法
對集體建設用地基準地價已經覆蓋到的區域,可以採用基準地價系數修正法,如廣東南海地區。
D. 農村集體土地上的房子拆遷前的價值評估程序是怎樣的等
政府就不應該評估,涉及的貓膩太多了,最大可能就是政府某些人和一些群眾得到非法利益。實際上城市建設可以統一一種方式建設,那樣補償或者安置結果是一種,用不著評估,另外即便考慮幾個補償檔次,如果考慮舊房子造價也拉大差距,哪怕是只有一兩個檔次,這樣勢必會實地一看就知道房子大概造價多少,差一個數量級或者半個數量級不影響補償結果
E. 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如何評估
可以採用成本逼近法進行評估,只是土地取得費(含征地費、征地稅費等)取值專為0,還有就是不屬計算土地增值收益!如果是拍賣而得的荒山荒坡,可以把拍賣成交金額作為土地取得費,加上開發費、利息、利潤即可,同樣不能計算土地增值收益!
F. 如何評估集體土地使用的價格
我國法律規定「宅基地屬於農民集體所有」、「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宅基地使用權不能抵押」,由此對宅基地的使用權有諸多限制,因此宅基地的評估條件也不同於一般的土地篇,集體用地評估市場條件目前仍不甚成熟,現行對於宅基地評估方法主要有: 1、成本逼近法由於宅基地使用權不能在市場上自由流轉,對較為偏遠的區域,一般情況下不適宜採用市場比較法進行評估。建議採用成本法,調查當地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成本、土地開發成本、有關稅費、資金成本等測算。參考計算公式: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價值=土地取得費(耕地開墾費+耕地佔用稅+水利建設基金+新菜田開發建設基金)+土地開發費(集體農地開發為宅基地開發程度需要的開發費)+利息(集體農地開發為宅基地投資產生的利息,計算基數為土地取得費與開發費)+利潤(集體農地開發為宅基地投資產生的利潤)+增值收益(集體農地開發為宅基地之後產生的增值) 2、收益法土地管理法規定宅基地上建設的住房可以出租,目前和地城郊宅基地出租案例較多,可採用收益還原法評估。在使用收益還原法時,應注意農村居住房地產的稅費項目與國有土地上房屋的不同,還原利率的取值也應與國有土地上的房產有區別。此外,各地時有因司法處置而拍賣宅基房的交易案例,可以剝離出宅基地價格。 3、基準地價系數修正法對集體建設用地基準地價已經覆蓋到的區域,可以採用基準地價系數修正法,如廣東南海地區。
G. 農村宅基地價值如何評估
我國法律規定「宅基地屬於農民集體所有」、「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宅基地使用權不能抵押」,由此對宅基地的使用權有諸多限制,因此宅基地的評估條件也不同於一般的土地篇,集體用地評估市場條件目前仍不甚成熟,現行對於宅基地評估方法主要有:
1、成本逼近法
由於宅基地使用權不能在市場上自由流轉,對較為偏遠的區域,一般情況下不適宜採用市場比較法進行評估。建議採用成本法,調查當地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成本、土地開發成本、有關稅費、資金成本等測算。
參考計算公式:
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價值=土地取得費(耕地開墾費+耕地佔用稅+水利建設基金+新菜田開發建設基金)+土地開發費(集體農地開發為宅基地開發程度需要的開發費)+利息(集體農地開發為宅基地投資產生的利息,計算基數為土地取得費與開發費)+利潤(集體農地開發為宅基地投資產生的利潤)+增值收益(集體農地開發為宅基地之後產生的增值)
2、收益法
土地管理法規定宅基地上建設的住房可以出租,目前和地城郊宅基地出租案例較多,可採用收益還原法評估。在使用收益還原法時,應注意農村居住房地產的稅費項目與國有土地上房屋的不同,還原利率的取值也應與國有土地上的房產有區別。此外,各地時有因司法處置而拍賣宅基房的交易案例,可以剝離出宅基地價格。
3、基準地價系數修正法
對集體建設用地基準地價已經覆蓋到的區域,可以採用基準地價系數修正法,如廣東南海地區。
H. 集體土地所有權如何評估
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價格評估可採用以下方法:
1 征地補償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關於徵用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補償規定,估算土地所有權徵用時的價格。主要包括土地補償費、地上建築物及青苗補償費和勞動力補償費。徵用土地時發生的一切稅費(來自:www.fdcew.com),包括徵用耕地時的耕地開發費,均不能計入。此方法主要用於因社會公益事業及重大建設項目需要徵用農村集體土地時的價格評估。
2 收益還原法:主要用於非因社會公益事業及重大建設項目需要徵用,且在改變用途後有收益的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價格評估。該類土地現狀多為農業用途或未利用土地,其土地純收益不作為收益價格的評估依據。此收益價格的土地純收益在本質上為未來用途的正常年純收益;在數量上,既大於農業土地正常年純收益,又因農民無權改變土地用途而小於新用途未來正常年純收益,即對未來正常土地年純收益作減價修正。
3 市場比較法:主要用於城市郊區集體土地所有權交易較多的地區。徵用土地的所有權價格評估及其它形式的土地所有權價格評估,均可選擇相應的比較實例,運用此方法估算土地所有權價格。若選擇同一供需圈的土地使用權交易實例,則需在土地純收益、使用年期等方面作修正。
4 剩餘法:主要用於非因社會公益事業及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發生的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交易時的價格評估。在運用該方法時,預測的不動產未來開發價值需作類似未來土地正常年純收益的修正。
5 成本逼近法:
1.成本項目主要為:
(1)未利用土地:土地取得費(指為獲得對其絕對權利的控制而支付的費用)、土地維護費(指為維護其絕對權利而支付的費用)和土地所有權收益(在改變用途時,其絕對地租量的比重大)。
(2)農用地:土地取得費(指為獲得對其絕對權利的控制而支付的費用)、土地開發費(指從未利用土地開發成現狀用地時的費用,包括農業水電系統費的攤銷)、利息、利潤及土地所有權收益。
2.是否因社會公用事業及國家重大建設項目而發生交易的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價格評估,其主要區別在於土地所有權收益取值比例的大小。
I. 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價值怎麼評估
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價值怎麼評估?經過村裡的人員可以訂入價評估。村幹部,村民。都參與,可以定價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