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亞太知識產權論壇

亞太知識產權論壇

發布時間:2021-07-19 19:41:49

❶ 深圳哪個知識產權律師比較好

做知產案件的律師很多,建議你多些當面聽取律師的分析意見,了解律師曾主專辦的相關案例。當屬面咨詢時,應當帶齊所有案件文件材料,以便律師作出准確客觀的意見。最終,再判斷律師的方案是否合適,決定委託哪個律師代理你的案件。建議你帶齊所有案件材料找律師當面溝通,再判斷律師的方案是否合適,最終決定委託哪個律師代理你的案件。

❷ 2008apec峰會是什麼啊

就是2008年在秘魯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關於APEC的解釋請見下面說明: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成立和宗旨】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簡稱APEC)是亞太地區最具影響的經濟合作官方論壇,成立於1989年。1989年1月,澳大利亞總理霍克訪問韓國時建議召開部長級會議,討論加強亞太經濟合作問題。經與有關國家磋商,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紐西蘭和東南亞國家聯盟6國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舉行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首屆部長級會議,這標志著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的成立。1993年6月改名為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簡稱亞太經合組織或APEC,英文為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宗旨是:保持經濟的增長和發展;促進成員間經濟的相互依存;加強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制;減少區域貿易和投資壁壘,維護本地區人民的共同利益。
【成員和觀察員】
APEC現有21個成員,分別是中國、澳大利亞、汶萊、加拿大、智利、中國香港、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墨西哥、馬來西亞、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秘魯、菲律賓、俄羅斯、新加坡、中國台灣、泰國、美國和越南,1997年溫哥華領導人會議宣布APEC進入十年鞏固期,暫不接納新成員。此外,APEC還有3個觀察員,分別是東盟秘書處、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和太平洋島國論壇。
【組織結構】
APEC共有5個層次的運作機制:
(一)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自1993年來共舉行了13次,分別在美國西雅圖、印尼茂物、日本大阪、菲律賓蘇比克、加拿大溫哥華、馬來西亞吉隆坡、紐西蘭奧克蘭、汶萊斯里巴加灣市、中國上海、墨西哥洛斯卡沃斯、泰國曼谷、智利聖地亞哥和韓國釜山舉行。2006-2010年的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分別在越南、澳大利亞、秘魯、新加坡和日本舉行。
(二)部長級會議:包括外交(中國香港除外)、外貿雙部長會議以及專業部長會議。雙部長會議每年在領導人會議前舉行一次,專業部長會議不定期舉行。
(三)高官會:每年舉行3至4次會議,一般由各成員司局級或大使級官員組成。高官會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執行領導人和部長會議的決定,並為下次領導人和部長會議做准備。
(四)委員會和工作組:高官會下設4個委員會,即:貿易和投資委員會(CTI),經濟委員會(EC),經濟技術合作高官指導委員會(SCE)和預算管理委員會(BMC)。CTI負責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方面高官會交辦的工作,EC負責研究本地區經濟發展趨勢和問題,並協調結構改革工作。SCE負責指導和協調經濟技術合作,BMC負責預算和行政和管理等方面的問題。此外,高官會還下設工作組,從事專業活動和合作。
(五)秘書處:1993年1月在新加坡設立,為APEC各層次的活動提供支持與服務。秘書處負責人為執行主任,由APEC當年的東道主指派。
【主要議題】
APEC主要討論與全球及區域經濟有關的議題,如促進全球多邊貿易體制,實施亞太地區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推動金融穩定和改革,開展經濟技術合作和能力建設等。近年來,APEC也開始介入一些與經濟相關的其他議題,如人類安全(包括反恐、衛生和能源)、反腐敗、備災和文化合作等。
【合作方式】
APEC採取自主自願、協商一致的合作方式。所作決定須經各成員一致同意。會議最後文件不具法律約束力,但各成員在政治上和道義上有責任盡力予以實施。

❸ 中國商業聯合會知識產權分會執行委員是什麼意思

中國來商業聯合會(英文:自CHINA GENERAL CHAMBER OF COMMERCE,縮寫CGCC)是1994年經民政部注冊登記的具有社團法人資格的全國性行業組織,隸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務院直屬正部級特設機構)。成員是由從事商品生產、商品流通、飲食、服務業的企事業單位、有關社會組織及從事商品流通活動的個人自願組成,分別是亞太零售商協會聯盟、國際零售協會高級管理人員論壇的成員。
這是一個民間機構,主要就是監督、搞好行業自律,信守商業道德,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向政府反映一下情況、協調一下。
知識產權分會就是專管知識產權的分支。執行委員就是具體執行一些活動的。

❹ 亞太國際資訊集團有限公司的公司歷史

● 1995年9月 《金融畫冊》創刊,並於9月18日出版了第一本季刊;
● 1996年9月 9月18日《金融畫冊》改版更名為《金融配套市場》並出版第一期雙月刊;
● 1996年10月 10月10日取得亞太國際出版有限公司在香港政府的注冊成立資格證書
● 1997年5月優利安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成立;
● 1997年5月《金融配套市場》改為月刊;
● 1997年5月,由《金融配套市場》雜志對外發布了編輯出版《中國當代金融技術設備大全》的信息;
● 1997年8月正式在北京、深圳、上海、廣州四地組建了四個工作站;
● 1997年9月《金融配套市場》增加到86P;
● 1998年2月,正式出版了一本金融業界重達3公斤的工具書《當代中國金融技術設備大全》;並在北京建設銀行總行召開了《大全》的新聞分布會和首發贈書議式;
● 1998年3月《金融配套市場》增加到112P;
● 1998年4月亞太國際網站開通;
● 1998年5月《金融科技》電子版開通;
● 1998年5月優利安廣告有限公司的成立;
● 1998年9月創刊《中外酒店》128P,並獲得了600多份訂閱單,並配有電子版;
● 1999年9月創刊《深港樓市》;
● 2000年元旦將《金融配套市場》改刊名為《金融&科技》。並在深圳南海酒店舉行了有180位金融機構和科技供應商參加的慶賀儀式;
● 2000年5月《深港樓市》停刊;
● 2000年4月由《金融科技》主辦的中國金融終端廠商的研討會議在深圳召開;
● 2001年2月中外酒店論壇組織成立;並在香港特區正式注冊;
● 2001年10月首屆中外酒店論壇會議在海南召開;雲集了27個國家的400多位當前國際著名的專家、學者和總經理,開創了中外酒店領域的先河。
● 2001年4月結束與外界的合作而開始了亞太自己的網路文化的建設;
● 2002年2月直通VIP聯合商會成立;
● 2002年4月正式開通直通VIP網站,中英文版;
● 2002年7月8日月開通了亞太金融網;
● 2002年9月創刊《直通VIP》;由原人大副委員長布赫刊名題辭;
● 2002年12月中外酒店論壇一屆一次業主會議在上海金茂君悅大酒店召開;
● 2002年12月開通中外酒店論壇(中英文版)
● 2003年2月2日,亞太國際資訊集團的成立;
● 2003年3月中外酒店論壇一屆二次經營管理交流會在深圳麒麟山莊召開;
● 2003年4月創刊《白領金融》;
● 2003年6月開通了酒店人才網;
● 2003年8月開通了中外酒店電子版;
● 2003年12月中外酒店論壇二屆峰會在杭州浙江世貿中心大酒店召開;
● 2003年12月 12月2日-5日順利成功並且非常圓滿的在杭州召開中外酒店論壇二屆峰會。IHFO首次得到世界旅遊組織和PATA組織的支持。這是一次規格演講嘉賓陣容被業內充分認可的高峰會議;並且從此奠定並確立了中外酒店論壇朝會議產業化方向發展的道路與基礎
● 2003年12月中外酒店論壇正式成為亞太旅遊組織協會(PATA)成員;
● 2004年2月亞太國際期刊市場研討會在深圳大梅沙度假酒店召開;
● 2004年5月首屆金融科技交流會在深圳明華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深圳全部商業銀行的科技部門和部分行長80餘人參加了會議。深圳電視台財經頻道為此做了專訪。
● 2004年6月 亞太國際資訊商標注冊成功。06月14日該商標首次在歷時兩年半之後獲得中國國家商標局核定的第41類商品使用范圍的注冊成功;同年08月07日,核定第35類商品使用范圍的權利;同年11月21日又獲得第16類商品商標的核定使用權;這是亞太資訊在經營了8年之久在中國大陸獲得知識產權保護的成功起點;也是一個私經傳媒機構的歷史轉折點;「亞太資訊」商標合計擁有三大類37小類的商標使用權;
● 2004年07月 7月16日—20日中外酒店論壇二屆三次單體酒店聯盟會議在北瑪安納群島—天寧島召開。宣告IHFO登落中國以外的領地;
● 2004年09月 09月18日10月1日國慶節,香港理工HTM學院院長田桂成先生與《中外酒店》黃婷總編正式在一份「《中外酒店》雜志社與香港理工大學HTM學院合作協定」上簽字。此舉將代表雙方在中國酒店業培訓項目上正式展開合作,也拉開《中外酒店》雜志向行業延伸的序幕;
● 2004年11月 在北京組織舉辦了首屆十大金融科技人物的頒獎典禮,同期成功舉行了「金融杯」銀行家高爾夫邀請賽;中央電視台參與了此次活動的始末;
● 2005年01月 有效引進顧問公司,為10周年的戰略發展做資本准備工作;迎接私企經過10年創業發展的新一輪挑戰;
● 2005年02月 亞太金融網成功的以金融&科技的專業資訊平台改版為門戶網站形式;瀏覽量迅速提高;
● 2005年05月 籌備同年11月准備舉辦中外酒店論壇三屆峰會 。初步選址在珠海;
● 2005年07月 與香港博思堂形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與此同時形成了與香港國際貿易促進會和香港中小企業貿促的策略合作關系;
● 2005年09月 成功引進國際企業經營管理顧問公司和國際財務顧問公司;
● 2005年10月 「金融&科技」商標於10月21日成功注冊。核定為第16大類計7個小類;是繼「亞太資訊」商標成功注冊之後的又一文化知識產權得到保護的證據;
● 2005年11月 中外酒店論壇三屆峰會在珠海召開。此會再次得到了世界旅遊組織和中國國家旅遊局和中國旅遊協會的支持;
● 2005年11月 11月19日晚在珠海御溫泉舉辦首屆中外酒店白金獎頒獎晚會。中國國家旅遊局規劃與財務司司長林山先生到會致辭;評選出了中外酒店白金獎十大最受歡迎酒店、十大風雲人物、十大傑出經理人、十大最受到歡迎供應商等四大獎項50個獲獎單位和個人。頒獎晚會在旅遊業開創了一個歷史空白,規模空前熱烈;50多家媒體相繼報道晚會盛況;與此同時典定了中外酒店雜志和IHFO在行業產業只的權威地位;
● 2006年01月 籌備金融科技二屆交流會。會議計劃於2006年06月在深圳召開;同期舉辦首屆最受歡迎商業銀行、金融科技十大人物、金融科技的評獎頒獎活動;
● 2006年01月 確定將亞太資訊所屬網群7個網站進行合並再分類為三個網站:亞太資訊網、亞太金融網和中外酒店網為行業產業的經營性門戶網站;將酒店電子雜志、酒店預定系統、酒店論壇、人才、培訓等原來獨立的網站全部合並到一起成為一個大型的酒店業門戶網站;
● 2006年01月 籌備3月在珠三角地區舉辦的中外酒店論壇三屆四次業主會議。同期首次推出高級職業經理人才交流活動。從此搭建起一個業主與職業經理之間的公共利益平台,並使權威媒體很好地發揮其多功能資訊綜合服務能力與業務發展方向。。。。。
● 2006年10月開始籌備並選擇四屆論壇會址;決定四屆論壇於2007年10月召開;
● 2007年3月四屆論壇對發布會議召開地雲南麗江;同時通過二屆「中外酒店白金獎」的10個獎項設置與評選標准;
● 2007年5月秘書處組團考察四屆論壇接待酒店;並與麗江市旅遊局達成共識;
● 2007年10月19-22日「點燃產業聖火,照亮酒店經濟」為宣傳思想;以「戰略與投資·聯盟與競爭·品牌與發展·2008』中國酒店道路與夢想」為主題定位的四屆論壇峰會(被業界公認的年會)在雲南世界旅遊文化遺產目的地——麗江開幕;
● 2007年10月20日晚,中外酒店第二屆白金獎開獎並舉行隆重熱烈的頒獎典禮;
● 2008年01月28日【中外酒店】中英合成商標獲得中國國家商標局頒發的兩大類商標證書。其核定范圍是35類和41類兩大類;可應用的范圍包含了[安排組織研討會、商業調查、圖書出版、廣告傳播]等等整20項;
●2008年3月25日獲得【中外酒店論壇組織IHFO】【中外酒店白金獎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版權局頒發的著作權證書;
● 2008年4月28日【中外酒店論壇組織IHFO】中外酒店論壇組織商標中英文合成圖形的第41類商標證書。核定的可服務范圍包含了[安排和組織會議、組織文化或教育展覽、安排和組織培訓班、圖書出版、就業指導、培訓] 等10項;
●2008年5月,啟動[中外酒店第三屆白金獎]的歷史經典酒店和經典人物為主題的論壇與白金獎評選工程;同時通過了第三屆白金獎的頒獎地——世界文化遺產目的地——烏鎮。並定於2008年10月18日晚開獎頒獎典禮;

❺ 國外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模式有哪些

國外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
1 . 組織機構
國外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一般直屬總公司經理管轄,是企業中技術與經營兩個部門的支撐單位。知識產權管理部、技術部、經營部共同組成企業的核心,與生產部、財務部一道組建成企業最高層組織管理機構。如IBM 公司、三菱公司和富士公司均屬於集權管理的組織機構。
⑴ IBM 公司的集權管理組織機構 IBM 公司設有知識產權管理總部,其職責是負責處理所有與IBM 公司業務有關的知識產權事務,如專利、商標、著作權、半導體晶元、布圖設計保護、商業秘密、字型及其它有關知識產權的事務;知識產權管理總部內設兩大部:法務部和專利部。法務部門是負責相關法律的事務;專利部門負責專利事務。專利部下設5個技術領域,每一個領域由一名專利律師擔任專利經理。由於IBM公司是一個跨國集團公司,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在美國本土主要設有研究所,在歐洲、中東、非洲地區、亞太地區設有其分支機構。若沒有設置分支機構的國家,一是由該地區各國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的代理人管理;一是由鄰近國家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負責,如亞太地區未設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的國家,由日本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統籌管理;
IBM知識產權總部對全球各子公司知識產權部門要求嚴格,除向總部做業務報告外,世界各地子公司的知識產權分部要執行總部統一的知識產權政策,並接受總部極強的功能性管理。
⑵ 三菱公司與富士通公司的組織機構 三菱公司設有知識產權總部,下設專利部、涉外知識產權部和策劃處三個部門。
專利部與研究發展部門關系密切,負責協助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取得知識產權,保護公司權利、防止本公司侵害他人權利,並設立駐外人員,負責駐在地的專利申請與訴訟事宜;
策劃處負責制定公司內部與知識產權相關規定、監督知識產權的管理實施,以及分公司關於企業間知識產權的支援等事宜;
涉外部負責公司知識產權的運用、對外交涉、訴訟與侵害協調的工作。
富士通公司由專利總部管理知識產權工作,下設5個部門:專利管理部、專利業務部、專利第一部、專利第二部和技術調查部,並在各事業本部下設專利推進部,由事業本部中的資深人員擔任部長,負責專利的策劃與推進工作。
⑶ 東芝公司的組織機構 東芝公司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是由知識產權本部和四個研究所、11個事業本部,及在各研究所和各事業部下屬分別設置專利部、科、組共同構成。本部內設7個部門,分別是:
策劃部:負責推動全公司的中長期知識產權策略,管理知識產權行政事宜;
技術法務部:負責處理知識產權訴訟事宜;
軟體保護部:負責軟體著作權的登記、運用、補償事宜;
專利第一、二部:負責統籌管理技術契約工作;
專利申請部:集中管理國內外專利申請事宜;
設計商標部:負責設計和商標的申請、登記;
專利信息中心:負責管理專利信息,建立電子申請系統。
各研究所和各事業部配置知識產權部,直接隸屬於負責技術工作的副所長或總工程師,主要擔負該研究所、事業本部的知識產權行政事務,並負責從產品研究開發初期的專利發掘、專利調查、製作專利關系圖到國內外專利的申請等所有業務。
⑷ 佳能公司的組織機構 知識產權法務部按行列管理――分為產品類及技術類,產品類設有4個部門:知識產權法務策劃部、知識產權法務管理部、專利業務部、專利信息部;技術類設7個專利部門是以技術分類管理專利。
⑸ 德國最大的化工企業之一拜耳公司 它設有專利委員會和專利處,二者是平行的組織機構。專利委員會由生產、科研、技術應用和專利處聯合組成,其職責是:
① 分析判斷哪些發明項目可以向國外申請專利;
② 去哪個國家申請;
③ 對已獲權的專利進行管理;
④ 根據專利項目登記表,決定哪些項目的專利權需要維持,哪些可以放棄。
專利處受公司總部直接領導,下設兩個科,一個專利科,另一個是許可合同和技術協調科。專利科的主要職責:
① 申請專利直至授權專利的管理;
② 申請專利前和產品投放市場前的專利信息的調查,若發現相同技術,就設法買下他人的專利權;
③ 處理專利糾紛,一是協商解決;二是通過訴訟裁決。
④ 業務上與各級法院有聯系。
許可合同和技術協調科共有8人組成,負責許可合同工作,包括專利許可、技術秘密及技術合作。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有:
① 接待技術許可詢價,組織許可談判、簽訂有關合同;
② 技術合作,與需要使用拜耳公司技術的公司簽訂使用合同書。
各公司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的職責大同小異,其基本職責可歸類分為十項:
① 專利情報管理工作;
② 發明挖掘工作;
③ 申請專利工作;
④ 訂立專利實施許可合同;
⑤ 管理專利權;
⑥ 處理專利糾紛;
⑦ 商標等其它知識產權的綜合管理;
⑧ 發明獎勵工作;
⑨ 專利教育工作;
⑩ 與專利事務所或律師進行聯系;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日本、德國企業均十分重視專利信息工作。如IBM公司定期發表的技術公報、其專利經理的主要職責四項中有三項與情報有關,如:
① 收集掌握下屬各公司有關的專利情報、技術情報以及各專業部門的活動情況;

② 依據情報決定是否申請專利、建議申請國的范圍、提供有關業務咨詢;
③ 根據總部每年預計的專利申請計劃調整申請的件數;
④ 收集IBM及其它公司有關專利情報、技術動態信息,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產權方面的談判。
再有,日立公司的知識產權本部把專利情報管理工作列位首要任務。佳能公司負責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11個部門,專利信息部是其中之一。東芝公司知識產權本部中設有專利信息中心;三菱公司隨著知識產權總部的發展,將原屬於專利部管轄的專利情報中心從專利部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公司。
德國公司也不列外,將專利信息的調查工作做在申請專利前和產品投放市場前,如拜耳公司。
以上陳述,從另一角度表明專利信息的重要性。
其次,國外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制的比較
知識產權作為公司的經營資源。專利部要有效地開展各項業務,需要有足夠的經費給予支持,企業的研究成果如若不能得到完善的保護,實際上是浪費研究投資和開發經費。這一思想是IBM公司、日立公司、佳能公司的共識。國外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制大致分為三類:一類基本屬於層累制集中管理體制,如IBM公司;一類是分散管理體制,如東芝公司;另一類是按行列管理的體制,如佳能公司。它們有共性更具特色。
其共性:不論是集中管理、分散管理還是行列式管理,知識產權管理部門都是處於總公司管理層的核心位置中,與技術部門、經營部門密切聯系,將授權後的知識產權工作全部匯集在此統一管理,成為總公司的智囊部門。
⑴ 集中管理體制的特點是:全公司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按照統一的知識產權政策進行運作,最大限度地保護總公司的整體利益,在開發、製造、買賣產品的活動中能夠工作順暢,主要體現在知識產權的移轉、授權、再授權的管理方式上。也就是說研究開發的費用由總公司預付給子公司,專利權與授權後的所有事宜全部由總公司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統籌負責,如IBM公司。
⑵ 分散管理體制的特點是:充分授權。充分授權的含義是在知識產權本部統一管理下的充分授權。分散管理是針對各研究所和委員會而言,其優點是各事業部及研究所根據產品特性限制專利申請件數,決定知識產權的預算。但取得專利權後,如何運用知識產權、處理糾紛、對外談判、提出異議等事務是由知識產權本部統一管理,如東芝公司。東芝公司除設有國內知識產權體系外,還設有海外知識產權體系,海外知識產權體系也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在華盛頓、西海岸設立專利事務所;一部分在歐美的子公司內設置知識產權委員會,負責制定當地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則,定期討論知識產權問題。知識產權本部則通過各委員會、研究會協調各事業部之間的聯系,同時,對各事業部負責知識產權工作的人選有決定權。
⑶ 行列式知識產權管理體制的特點是:按照技術類別、產品類別管理知識產權。實行按技術類別管理專利,這樣,可以避免重復開發技術;配合各事業部的產品策略對專利進行管理。知識產權法務部集中管理授權後的所有事宜,包括權利的運用、談判、爭訟等。法務部通過派本部門人員參加公司內各事業部組成的產品法務會,或根據各項問題組成的作業部會議,了解技術、產品的相關情況,使法務體制貫串於產品開發至產品銷售各個階段,利用知識產權的法規,提高解決問題的效力。
最後,還應關注德國拜耳公司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它的特點是專利處將本公司發明人提交的專利申請文件進行修改,視情況經公司專利委員會研究確定向哪個專利局申請專利。其結果,保證了專利授權的成功率比較高;同時,減少了侵權和無效請求;專利的實施主要又是在本公司內部,處理專利糾紛的機率就相應降低。第三、國外企業知識產權的管理制度
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涉及范圍十分廣泛,主要集中在產權的歸屬、獎勵機制、知識產權的運用、知識產權糾紛的處理以及知識產權教育等方面。由於各企業情況不同,在制定企業管理制度上各有側重,值得借鑒。
1.知識產權的歸屬
在遵守國際公約、各國專利法的基礎上,各國公司又制定出相應的規章制度。如IBM公司、三菱公司、日立公司、富士通公司等均採用簽約或制定社規的辦法,將知識產權歸公司所有。
⑴ 簽訂協議IBM公司與員工簽署「有關信息、發明及著作物的同意書」;與各子公司簽署:綜合技術契約。要求各員工只要從公司內取得機密信息,或從前員工完成的發明、著作等創作物中采擷的信息,或因執行職務(業務)而產生的成果,應將這些成果的知識產權全部移交給公司所有;對在日本的IBM分公司的員工,還要求填寫發明轉讓同意書作為進入IBM公司的條件。由於總公司為各子公司提供研究開發費用,其研究開發成果的知識產權必須移轉給總公司,總公司集中管理來自全球各子公司的知識產權,並通過再授權的方式將相關技術重新提供給子公司使用,商標使用權也基本相似。各子公司要從營業額中向總公司繳納一定的知識產權使用費
⑵ 社規規定日本公司制定的社規將知識產權歸公司所有,即便是離任後一年內的發明也應通告給公司,由公司決定產權的歸屬。如日立公司的社規規定,員工的職務發明和職務外發明,權利均歸本公司所有,業務外發明也必須向公司報告,根據需要決定要與否。若員工在崗位期間完成職務發明,而在離職後一年內取得專利權,也應通知公司,由公司決定是否使用該專利。
三菱公司與富士通公司均要求員工將發明轉讓給公司。具體社規如三菱公司規定,員工作出的職務發明,其專利權一律歸公司所有,職務外發明和業務外發明根據公司需要與員工協調讓渡。富士通公司則要求員工,凡是從事與公司業務有關的發明或者研究計劃時,產生的發明、與研究有關的專利或實用新型等權利,均應讓渡給公司管轄。
2. 建立對發明人的激勵機制
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近日公布,1999年全球100家申請專利最多的企業排名,其中半數是美國企業。這與政府實施科技政策,鼓勵發明創造,同時,與各公司實行的獎勵制度密切相關。各公司依據發明人的成果,產生出相應的累積計分制、等級獎勵制以及各種各樣的表彰制度,如IBM公司、日立公司的激勵政策各具特色,使得發明創造成為一種社會風尚。
⑴ 累積計分制是IBM公司為激勵發明人而設立的獎勵方法。其獎金項目設立的特點,即對申請專利的發明人給予計分,發明專利為3點,刊載在技術公報的發明,計為1點。點數累計為12點,給予美金3,600元的發明業績獎;發明人若是第一次申請專利就被採用,給予第一次申請獎,獎金1,500美元;第二次的發明給予發明申請獎500美元。
⑵ 多種表彰日本企業一般均設有第一次申請獎,發明申請獎,申請補償獎,特別功勞獎等獎項。各公司針對本企業情況又制定出相應的規章制度,即重獎發明人。只要知識產權被使用,發明人就能得到獎金,即使人已故去或已離職均能得到獎勵。如三菱公司、日立公司實行獎勵直到權項的終止;富士通公司、東芝公司實行等級獎勵制,最低獎金一件發明4000日元,最高獎金1年可達60~100萬日元。富士通公司分為7個等級,東芝公司分為5個等級。
3.知識產權的教育及培訓
在日本,知識產權教育有兩層含義,一是針對全體新員工或不同層次員工設立的有關知識產權法律知識的課程教育。二是針對知識產權本部門人員的培訓。第一層次教育的課程包括專利知識入門教育、專利說明書寫作知識等,如日立公司、三菱公司;富士通公司則針對公司各部門的主管人員進行知識產權管理教育,以便了解專利的理念及重要性。在進行知識產權教育過程中,知識產權管理部門起著重要的作用。第二層次教育的課程內容包括商標、著作權、技術契約、案例研究、專利情報、專利的寫作及專利管理等;並創造條件讓員工通過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或選派人員去歐美專利事務所進行輪訓和研習。
總之,國外現代企業中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共有特點:
第一、知識產權管理屬於組織戰略核心部分;
第二、組建一支人數可觀的知識產權管理隊伍;
第三、獎勵機制的完善;
第四、情報工作的溝通順暢 ;
最主要的是企業要掌握有效專利,才能求得長期效益。

❻ 資料跪求

上海戲劇學院
是中國培養戲劇專門人才的高等藝術院校,是目前國內藝術門類最全的綜合演藝類高等藝術院校,是國務院批準的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之一,系文化部直屬的重點高等藝術院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劇協亞太局中心。上戲前身是上海市市立實驗戲劇學校,1945年12月1日由著名教育家顧毓琇與著名戲劇家李健吾、顧仲彝、黃佐臨等創立,熊佛西先生為首任院長。1956年正式命名為上海戲劇學院。
學院共有三個校區,本部位於華山路,電影電視藝術學院、舞蹈學院、戲曲學院及附屬戲曲學校位於蓮花路,附屬舞蹈學校.
●上海市市立實驗戲劇學校
上海戲劇學院的前身是上海市市立實驗戲劇學校,1945年12月1日由著名教育家顧毓琇與著名戲劇家李健吾、顧仲彝、黃佐臨等創立,熊佛西先生為首任院長。[1]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專門培養戲劇表演、導演專業人才的專科學校。
1946年全校師生反「裁撤」,組織學生參加反飢餓、反迫害、反內戰斗爭。[2]
1947年劇校建立中共地下黨支部,團結廣大師生合力奮戰,迎接上海解放。
1948年秋,學生人數達200人左右。
●上海市立戲劇專科學校
1949年5月更名為上海市立戲劇專科學校。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學校改名為上海市立戲劇專科學校,沿襲解放前的體制,仍隸屬上海市教育局領導。
●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
1952年9月,全國高等院校實行院系調整,山東大學藝術系戲劇科、上海行知藝術學校戲劇組並入後正式建院,更名為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於11月正式成立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與北京中央戲劇學院並無行政隸屬關系),業務劃歸中央文化部直接領導,仍由熊佛西任院長,建院後學校規模日漸擴大,原有校址已不敷應用。遂於1955年8月遷華山路現址。[2]
●上海戲劇學院
1956年正式命名為上海戲劇學院,系文化部直屬高等藝術院校。
2000年4月劃轉為由上海市與文化部共建,以上海市管理為主。
2002年,原上海師范大學表演藝術學院、上海市戲曲學校、上海市舞蹈學校三校並入上戲,作為戲曲舞蹈分院、附屬戲曲學校和附屬舞蹈學校。2004年學校相繼籌建了創意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2005年學校在戲曲、舞蹈和電視藝術等相關專業基礎上設立了戲曲學院、舞蹈學院、電視藝術學院。
2002年6月,原上海師范大學表演藝術學院、上海市戲曲學校、上海市舞蹈學校並入上海戲劇學院。
學院設表演系、導演系、戲劇文學系、舞台美術系、電影電視學院、戲曲學院、舞蹈學院、創意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公共教學部、研究生部、留學生部;本科專業教育層次有戲劇影視表演、音樂劇表演、戲劇影視導演、戲劇影視文學、戲劇影視美術設計、藝術設計、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藝術、舞蹈、京劇昆劇表演、民樂、文化事業管理、作曲等專業,涵蓋話劇、戲曲、舞蹈等專業門類。
表演系
自一九五二年建院以來,表演系就是學院的主要系科,五十多年來培養了眾多的優秀表演藝術家和大批的戲劇、影視表演人才以及藝術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才,成為新中國建國以來戲劇、影視表演方面的一支重要力量,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多年來本系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在國內的戲劇界頗有影響的師資隊伍。經過多年教學實踐的積累與總結,以形成了一整套豐富、完整、科學、規范的專業培養模式,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現有教師32人,包括表演、台詞、形體、聲樂等專業方向,其中副高以上職稱9人,具備博士生導師和碩士生導師資格教師5人。在繼承表演教學優秀傳統的基礎上,教師們通過加強自身專業理論學習,出國交流訪問、參加國際學術討論、演出展示等多種途徑不斷拓展表演教學思路,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表演教學經驗,使表演教學工作更加扎實、有效。
導演系
導演系始建於1962年,第一任系主任為吳仞之。歷任系主任為胡導、張仲年、蘇樂慈、李建平。現任系主任盧昂、書記韓雪松。
導演系專門為戲劇藝術培養導演專門人才。自建系以來,為國家、部隊和各省市專業劇團培養了大批話劇、歌劇、戲曲和電影電視導演人才。改革開放後,導演系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教學力量和教學規模不斷擴大,教學科研不斷深入,培養的學生絕大多數成為表演藝術團體的骨乾和領導,其中相當數量的學生已成為具有全國影響的著名導演。
導演系的教學任務由一批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實踐經驗的老、中、青教師擔任,現有教師1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4人、教授3人、副教授3人、講師3人、助教3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1人,碩士學位的6人,攻讀博士學位的2人,攻讀碩士學位的1人,教師隊伍有著較高的教學和理論研究水平。
自2009年起,我系開始舉辦系列「國際導演大師班」,每年聘請五位國際一流的導演大師來我院進行大師班教學,已於2009年和2010年成功舉辦了美國和英國兩屆,2011年俄羅斯導演大師班也已籌備完成。我系聘請了多位國際著名戲劇導演擔任客座教授,他們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安·博格、耶魯大學導演系主任利茲·戴蒙德教授和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院長尼古拉斯·巴特爾、台灣著名導演賴聲川……
導演系專業課程《導演元素練習》被評為2006年度上海高校市級精品課程,《導演片段教學》2006年被評為學院重點課程。
導演系主要課程包括:導演基礎理論、表演基礎訓練、導演構思、導演片段教學、多幕劇創作、影視導演基礎等。
本系教師曾獲「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教育部「霍英東教育基金獎」;上海市教委「曙光獎」;上海市「寶鋼優秀教師獎」、「育才獎」以及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在導演藝術創作上囊括了所有國家級舞台藝術獎項,包括: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精品劇目獎、文華大獎、文華獎;「新世紀傑出導演」;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話劇金獅導演獎;中國戲劇節「優秀導演獎」及「國家有突出貢獻的話劇藝術家」、「文化部有突出貢獻的話劇藝術家」等。
戲劇文學系
戲劇影視文學系是上海戲劇學院創建最早的系科之一。1946年舉辦的編導研究班是戲劇影視文學系的前身;1959年正式建立戲劇文學系,設編劇專業;1990年改為戲劇影視文學系;1990年代以後增設廣播電視文藝編導、藝術管理、藝術教育三個新專業;現有戲劇影視編劇、藝術教育、戲劇學三個專業,培養包括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以及各類進修生在內的各層次學生,其中戲劇影視文學專業被列為「國家級特色專業」。
戲劇影視文學系師資力量齊整。現有教師2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擁有博士學位10人;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榮譽稱號2人,被授予「文化部優秀專家」榮譽稱號1人;被授予「上海市高校教學名師」榮譽稱號2人;擔任全國級學會會長1人,副會長1人;擔任市級學會會長2人,副會長2人。
戲劇影視文學系教學成果卓著。60餘年來,為國家培養了眾多的戲劇影視編劇與文藝人才。歷屆校友創作的許多戲劇作品,如《年青的一代》《陳毅市長》《原罪》《中國夢》《掛在牆上的老B》等,在當代戲劇史上產生影響。葉長海、丁羅男、孫惠柱、宮寶榮等是戲劇文化界享有盛譽的著名學者。
戲劇影視文學系科研力量雄厚。戲曲研究為一大優勢。老一輩的陳古虞、陳多等教授對此都有開疆闢土的貢獻,葉長海、宋光祖、金登才、張福海、劉慶等老師的研究成果與教學成果令人矚目。《王驥德曲律研究》《中國戲劇學史稿》《戲曲美學》《中國曲學大詞典》《中國京劇》等著述榮獲國家級獎項。中國話劇史論教學和研究擁有實力,老一輩的魏照風、趙銘彝、柏彬等教授有開創之功,丁羅男、曹樹鈞、湯逸佩等教授在教學和科研方面成果卓著。學術著作如《二十世紀中國戲劇整體觀》《曹禺劇作演出史》《敘事者的舞台》等廣獲好評。外國戲劇研究方面的專家孫惠柱、宮寶榮、劉明厚等教授研究視野開闊,學術著作中《法國戲劇百年》等榮獲全國性的科研獎項。在劇作學、藝術學研究領域,孫祖平、陸軍、朱國慶等教授學術成果豐碩。
舞台美術系
上海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現設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和劇場技術管理兩個專業,其中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含舞台設計、燈光設計和服裝與化妝設計三個專業方向。
上海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在專業學術、教學、科研、設計創作等方面處於全國領先地位,教師曾多次獲得文化部「文華舞台美術獎」、「寶鋼藝術獎」、「寶鋼教育獎」、「寶鋼優秀教師獎」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上海市高等教育成果一等獎」。先後有三名教師獲得「曙光學者」稱號。自2008年起,「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連續三年獲上海市教委下撥特色專業專項經費支持。2008年全系有多位教師參與了北京奧運會、殘奧會開閉幕式的形象設計和舞台場景設計工作,並擔任核心崗位,獲「優秀個人」獎。服化教研室獲上海市教委頒發的「優秀教學團隊」榮譽稱號。
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那具有時空震懾力的29個巨大煙火腳印,那璀璨絢麗的燈光效果,那極富民族特色、又緊隨時代潮流的人物造型,還有那一系列場面恢弘、氣勢磅礴的大製作和大手筆,均出自一批被稱為「上戲團隊」的傑出設計師和專家之手。而這支「上戲團隊」的核心人物就是我系的校友和師生們!由他(她)們擔任藝術總監、焰火燈光、布景以及人物造型總設計所構成的核心團隊圓滿地完成了這場舉世矚目的演出任務。
六十多年來,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在教學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完整的體系,並以時代發展為依據,不時更新、改革教學內容與方法。我們的教學注重實踐、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注重滿足社會需求,配備的師資堪稱國內一流。這批師資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之餘,均能憑借自己的社會影響力和聲譽承接國內外一系列重要的演出與設計任務。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他們不但會將演出經驗帶進課堂而且還能使自己的學生獲得參與精彩演出的難得機會。例如,2008年奧運會的開、閉幕式人物造型設計工作就是由服化教研室老師帶領畢業班同學完成的。經歷過如此大型活動的考驗,同學們獲得的經驗知識和受到的鍛煉遠非書本加上課堂之和所能比。
六十多年來,我系的畢業生和校友桃李滿天下。其中不乏國內外當代著名藝術家、畫家和設計大師,還有國家級、省部級藝術院校的院長與學科帶頭人,還有舞台設計、燈光設計和服裝化妝設計領域內的專家,甚至還有藝術領域內功成名就、成績斐然的企、事業家。
戲曲學院
戲曲學院以培養高學歷、高層次、高素質戲曲藝術人才為主要任務,努力探索戲曲教學高等教育體系,取得突出成果。2009年,學院榮獲上海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戲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項目獲得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戲曲學院現有表演(京昆表演)、表演(京劇器樂、民族器樂)、表演(戲曲音樂劇)、表演(木偶表演、木偶表演與造型)、導演(戲曲導演)、公共事業管理(群眾文化管理)、公共事業管理(藝術展示——聽覺藝術)、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京昆唱腔設計)等10個本科專業方向,本科在校生五百餘人,MFA研究生9名。在校生最多的二級單位。2006年,為培養京昆藝術青年拔尖人才,戲曲學院承建了 「上海青年京昆劇團」,該團是上海戲劇學院成立的第一個青年演出團體。成立來,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方面的體制創新,出人出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
學院成立以來,根據培養拔尖後備人才的要求,從學生的實際條件出發,從全國聘請最優秀、最適合的著名藝術家、著名教師授課,戲曲學院客席教師、專家與本院的專職教師相結合,構成了全國一流的師資隊伍。學生在全國各類比賽中摘金奪銀,屢獲全國青年京劇演員評比展演一等獎,白玉蘭戲劇獎主角獎、新人主角獎,中國戲曲紅梅金花獎,CCTV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金、銀、銅獎,首屆京胡北京邀請賽青年組金、銀獎,「金獅獎」全國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藝大賽金、銀、銅獎等眾多獎項。
電影電視學院
1958年開設的「電影進修班」標志著上海戲劇學院影視教育的開端。1989年設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1995年設立「播音與主持專業」並創辦電視藝術系,填補了我國電視節目主持人本科教育的空白。2005年正式成立電視藝術學院,2012年更名為電影電視學院。電影電視學院下設電影、電視和主持三個系,擁有「影視攝影與製作」、「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3個本科專業方向,分別培養電影導演、攝影、錄音、剪輯;電視欄目策劃、紀錄片編導、現場導播、動漫遊戲策劃;主持、播音、影視表演等方面的人才。
「廣播電視藝術學」被列為上海市重點學科;「主持藝術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獲第二屆上海高校市級教學團隊;「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獲上海市第一類特色專業稱號。「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並獲得教育部財政部第四批特色專業建設點榮譽稱號。在吳洪林教授和宋懷強教授的指導下,「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已初步摸索出一條培養電視廣播節目主持人的獨特思路,設計出一套較為系統的教學方案和課程設置,在全國形成了北有「中傳」(以播音為主體)、南有「上戲」(以主持為主體)的兩大核心教學群體。在姚扣根教授、方方教授等的帶領下,學院以影視編導策劃創作課程為主幹,強化影像表意與製作能力,培養精英人才,形成了被藝術教育界稱之為影視編導教學的「上戲模式」。
舞蹈學院
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院在辦學的十二年中,經歷了三個重要的發展階段,形成了三個標志:1999年上海師范大學表演藝術學院成立,設立舞蹈表演專業,標志著上海高等教育中舞蹈表演藝術人才培養空白的結束。2002年,根據上海市委市政府決定,我院並入上海戲劇學院,更名為上海戲劇學院戲曲舞蹈分院,同時招收第一屆舞蹈本科生,標志著上海舞蹈教育又上了一個更高的層次。2005年6月掛牌籌建的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院標志著上海從此有了一所培養專門的舞蹈表演人才的二級學院。
創意學院
創意學院成立於2004年,是為應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趨勢而創辦的全國高校內第一家創意學院。創意學院現設有公共事業管理(藝術管理方向,實行一本招生)、數字媒體藝術、網路與新媒體、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等本科專業,並招收藝術管理、數碼藝術方向研究生。
創意學院是上海市創意產業協會的主要發起單位之一,2011年被聯合國貿發會議任命為UNCTAD創意經濟學術網路中國聯絡總部,現為「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聯盟」成員單位,曾舉辦聯合國全球創意產業研討會、全球創意教育論壇、世界城市(上海)文化論壇、新媒體演藝創新國際專家研討會等大型高端國際活動。上海市多媒體演藝虛擬空間合成重點實驗室、大都市文化觀測研究中心、約翰·霍金斯創意產業研究中心等直屬機構,極大提升了創意學院學術研究、實踐創新和人才培養能力。
創意學院出版了《創意產業導論》《中國創意經濟比較研究》《創意學概論》《名家談創意》《全球創意產業的盛會——聯合國創意產業研討會(上海)紀實》《創意產業知識產權管理》《創意上海》等專著;承擔了「創意經濟及其中國發展戰略研究」(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攻關課題,2006)、「推動上海創意產業發展的思考」、「關於抓住世博重大機遇加快上海『創意城市』建設的若干建議」、「後世博上海文化產業發展」等課題。
創意學院現有教師18人,同時聘請了厲無畏、約翰·霍金斯、胡項城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學者及文化創意產業界精英擔任客座教授。
創意學院正在加快推進國際化進程,與英國倫敦城市大學、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義大利米蘭布雷拉美術學院、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韓國釜山設計中心等機構進行合作,實行2+2聯合辦學,搭建學生海外實踐平台。
校訓
培養人才的目標,我以為,首先應該注重人格的陶鑄,使每個戲劇青年都有健全的人格,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愛民族,愛國家,辨是非,有情操的人。然後,他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偉大的藝術家,所以本校的訓練的體系,不僅是授予學生戲劇的專門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還是訓練他們如何做人。
——熊佛西
校區環境
位於華山路上的學院本部教學設施完善,上戲劇院、黑匣子戲劇實驗室、新實驗空間與端鈞劇場分別適合教學實習演出、實驗戲劇排演。圖書館收藏的戲劇類圖書豐富齊全,學生公寓、餐廳、健身房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條件。
蓮花路校區是電影電視學院、戲曲學院、舞蹈學院與附屬戲曲學校的所在地,擁有高規格的專業練功房和演出觀摩廳,校園布局合理,設施配套齊全。
虹橋路上的附屬舞蹈學校是在老一輩領導的關心支持下確立為現校址,校園內樹木鬱郁蔥蔥,環境幽靜怡人,教學設施完備,教室寬敞明亮。
另外新校區已規劃建設,選址於閔行區浦江鎮。

北京電影學院(Beijing Film Academy,縮寫BFA)
是中國唯一、亞洲最大、世界知名的電影專業院校,是北京市主管、國家廣電總局和教育部重點支持建設的藝術高校。
北京電影學院的前身是1950年創建的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1951年更名為中央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1953年更名為北京電影學校,1956年最終改制為北京電影學院。建校60餘年來,北京電影學院為新中國電影事業培育了2萬余名電影工作者,被譽為「中國電影人才的搖籃」。
院系設置

學院現有8個系,5個分院及研究生部和基礎部,共計15個教學實施單位。各教學單位之間互為支撐,文、導、表、攝、錄、美、管理、動畫理論和技術等,一應俱全,涵蓋了電影創作的每一個行當,囊括了電影創作的全部環節。[1]
其中,導演、攝影、美術、表演等四個專業是該院北京市本科品牌專業,也是國家廣電總局本科重點專業。動畫專業是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
硬體設施
北京電影學院具有良好的辦學條件。專業教室和專業試驗室功能齊全、設備先進。數字電影技術與藝術實驗室是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錄音實驗室是全國高校唯一獲得國際聲音權威——杜比公司資格認證的實驗室,聲音實驗中心是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北京電影學院社會實踐橫店影視基地是北京市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學院生均教學科研設備值達到11萬元,能夠較好地滿足教學、科研和師生藝術創作的需要。 [1]
學校是中國信息傳播領域科學研究的重鎮,文化產業研究院學院重點加強了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實驗室建設,一些獨具特色的電影專業實驗室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例如:燈光室、暗室、畫室、拉片室、特技棚、攝影棚、錄音棚、動效棚、剪接室、非線性編輯室、放映室等。尤其是學院建有三個電影學專業重要的實驗室,在電影學專業的技術、藝術方面具有領先作用:

動畫感測、圖形圖像實驗室。可以實時進行人物實物動作圖像捕捉,製作各種類型的計算機動畫作品,其中教師、學生製作的動畫片已經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國內、國際獲獎。

錄音技術實驗室。有多個對白錄音棚、動效錄音棚和混錄棚,可以進行電影和電視的聲音製作。該錄音棚曾經承擔了著名電影導演張藝謀拍攝的影片《英雄》的後期聲音製作。曾經承擔了著名電影導演陳凱歌拍攝的影片《和你在一起》的後期聲音製作。

數字電影(高清電視)實驗室。擁有國際先進的數字電影前期攝制和後期編輯設備,開始進行數字媒體技術、數字電影製作方面的應用技術研究,該實驗室已經開始承擔製作數字電影短片拍攝,並拍攝2003年第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數字高清電視紀錄片。
知名校友
建校以來,北京電影學院為新中國電影事業培育了2萬余名電影工作者,被譽為「中國電影人才的搖籃」。其中有張藝謀、陳凱歌、韓三平、顧長衛、田壯壯、賈樟柯、李少紅、陸川、寧浩、王小帥、婁燁、高希希、滕華濤;唐國強、張豐毅、張鐵林、蔣雯麗、趙薇、黃曉明、陳坤、黃渤、徐靜蕾、海清、黃海波、張嘉譯、王志文、姚晨、劉亦菲、楊冪等一大批國內外著名的導演、演員、電影藝術家及電影專業人士。
校區環境
北京電影學院新校區選址於東六環附近的通州宋庄,佔地約500畝。新校區將成為一座「電影博物館」。一座高80米的電影大廈將落成,成為新校區的標志性建

校園指示圖[12]
築。新校區還將建設中國電影教育博物館,這是中國首座電影教育方面的博物館。同時新校區建築群的各個院落之間採取泛博物館的形式,穿插陳設中國各個時期的電影發展成就和史料。預計2015年第一批新生可進入新校區學習。新校區全部建成需要四至五年。
校訓:尊師重道,薪火相傳
校風:修身、勤學、精藝、踐行
辦學思路:蓋大樓、育大師、著大作、拍大片、養大氣
學院精神:立德、立言、立行,求是、求美、求新
更多具體的可以上網路找找~
(求採納O(∩_∩)O哈!)

閱讀全文

與亞太知識產權論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
武漢圓通快遞投訴電話 瀏覽: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