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土地徵收補助款歸使用權人

土地徵收補助款歸使用權人

發布時間:2021-07-19 19:09:14

1. 土地徵收未安置的土地補償款歸誰

徵收集體土地的土地補償款由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構成。土地補償費原則上歸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組或鄉)全體農民集體所有;未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歸被徵收土地的承包經營權人所有;地面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被征土地的實際使用人所有(比如,土地使用權出租時,實際使用人就不是承包經營權人本人)。

2. 農村土地補償費,什麼情況下歸集體什麼情況下歸個人

關於征地,大家最關心的是征地補償款,能補多少?該如何分配?都是大家最關心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征地補償款的分配問題。土地補償費是如何分配的?什麼情況下歸集體?什麼情況下歸個人?

另外,在不同地區,可能對於征地補償費的分配也有些許不同,像山西就是這樣規定的:

1.土地補償費

●土地補償費主要用於被征地農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得以任何名義,侵佔被征地農戶依法享有的土地補償費;不得違法劃分老戶、新戶、女兒戶。

●土地被全部徵收,同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撤銷建制的,土地補償費80%分配給被征地農戶;其餘20%平均分配給征地補償方案確定時,本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成員。土地被全部徵用的,其土地補償費以不低於80%的比例支付給被征地農戶,剩餘部分留給村集體經濟組織。

●已確權確地到戶的土地被部分徵收或徵用的,其土地補償費以不低於80%的比例支付給被征地農戶;其餘20%留給村集體經濟組織。未確權確地到戶的土地被徵收徵用後,其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以不低於80%的比例平均支付給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本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成員;其餘部分留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由上可看出,山西在分土地補償費時,大部分會分給被征地農民,剩下的少部分留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但有些地方會給被征地農戶重新分地,把土地補償費平均分配給集體經濟組織成員。

2.安置補助費

安置補助費根據不同的安置途徑支付,由征地單位或者其他單位統一安置失地農民的,支付給負責安置的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應當全部支付給失地農民。

3.地上附著物補償費和青苗補償費

地上附著物補償費和青苗補償費應當全部支付給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所有者。

3. 土地補償費該歸誰

這種土地原承包給你的承包方式應該是以其他方式承包的,按你所說上述規定,土地補償費全部歸集體經濟組織。

但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四十三條「承包方對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產能力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流轉時有權獲得相應的補償。」的規定,因你原來承包這塊土地時,對提高土地生產能力作了一努力,應該對你進行提高生產能力給予補償,這種補償你與村裡具體協商應該可以獲得3000元至5000元每畝的補償。

4. 土地互換後國家徵用,補償款歸誰

承包方已將土地承包經營權以轉包、出租等方式流轉給第三人的,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青苗補償費歸實際投入人所有,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歸附著物所有人所有。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土由於集體土地的所有權屬於村集體,因此這部分補償是歸村集體所有的,如何分配由村民會議決定;安置補助費是支付給被安置人口的,是對承包經營權人失去承包經營權的一種補償,因此這部分補償是要支付給承包經營權人的;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是對土地上的附著物的一種補償。

首先,互換要在同一集體經濟組織內部進行,與其他經濟組織成員進行土地互換,是無效的,其次,以互換的方式流轉,應到村委會進行備案,並可以辦理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的變更登記手續,但未辦理備案或者變更登記的,並不影響互換的效力;最後,互換雙方原有的承包關系消滅,新的承包關系產生。

(4)土地徵收補助款歸使用權人擴展閱讀:

2001年7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人民法院對農村集體經濟所得收益分配糾紛是否受理問題的答復》。

2001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村民因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問題與村民委員會發生糾紛人民法院應否受理問題的答復》均明確指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其成員之間因收益分配產生的糾紛,屬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糾紛。

當事人就該糾紛起訴到人民法院,只要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08條的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此即人民法院受理土地徵用補償費用分配糾紛案件的法律依據。

但是根據《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三條的規定,村民委員會可以根據村民居住狀況、集體土地所有權關系等分設若干村民小組。

也就是說,村民小組才是村級組織的最基層機構,在興安鎮畔塘村委會,最基層的就是第15村民小組,它在代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即原生產隊)職能活動時,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即原生產隊)法人資格。

而目前並不是第15村民小組與第6生產小組的村民之間存在收益糾紛,存在糾紛的是第1-5生產小組與第6生產小組之間,簡單來說就是村民之間的收益糾紛,所以與上述的法律解釋精神不符,法院也就不予立案了。

5. 土地徵用賠償款應該歸誰

家庭養老協議並不是遺產協議,家庭內部也無權對土地使用權歸屬做出處分。征地補償款應當作為遺產由所有繼承人平均分割。

6. 國家徵收農民土地賠償金歸集體所有還是歸土地使用權的人所有

應該是歸土地使用權所有者擁有。也就是分到個人的土地徵收款歸個人所有,集體的土地徵收款由集體平分。

7. 二輪承包三十年土地被徵用補償款歸集體還是歸使用權

土地被徵用補償款的分配,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徵收土地的安置補助費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者徵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後用於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市、縣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安置補助費使用情況的監督。

8. 土地補償款應該歸誰

土地補償款是補償給土地所有權人的,

第一、集體土地所有權人為集體經濟組織,包括鎮集體經濟組織、村委會以及村民小組,所以,土地補償款並不當然是屬於農民,而是屬於集體經濟組織,如果該自留山地的土地所有權人為你們村,那麼應該屬於村裡所有。

第二、根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土地補償款的另一項功能是為了保障失地農民的基本生活,因為土地是農民的最後保障,而且農民有家庭承包經營權,所以如果在土地被徵收後,村裡沒有進行重新分配土地的話,那麼應當將土地補償款支付給農民。

第三、依據雙方簽訂的承包經營合同,在此期間被徵收的,發包方應當給予一定的補償或賠償,而不是土地補償金。

所以,我認為,土地補償金並不是必然要支付給農民,而是要符合一定的條件,而且土地補償金的支付方法、以及分配方式等應經過村民大會的決議。

9. 永久性佔地的補償款屬於土地的所有權人還是土地的經營權人

在我國沒有永久性佔地這個說法,根據土地性質的不同,使用權年限不同。居住用地七十年;商業、旅遊、娛樂用地四十年;工業用地,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綜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經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可以延長。
徵收補償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土地的所有人領取土地補償費,經營權人領取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

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
第十二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確定:
(一)居住用地七十年;
(二)工業用地五十年;
(三)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五十年;
(四)商業、旅遊、娛樂用地四十年;
(五)綜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第二十條 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經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可以延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六條 國家徵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
被徵用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當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第四十七條 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徵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規定。
被徵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徵收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國務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高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

閱讀全文

與土地徵收補助款歸使用權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漢疫情投訴 瀏覽:149
知識產權合作開發協議doc 瀏覽:932
廣州加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5
企業知識產權部門管理辦法 瀏覽:455
消費315投訴 瀏覽:981
馬鞍山鋼城醫院 瀏覽:793
馮超知識產權 瀏覽:384
介紹小發明英語作文 瀏覽:442
版權使用權協議 瀏覽:1000
2018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表 瀏覽:884
馬鞍山候車亭 瀏覽:329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