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五線譜和簡譜的所有著作權

五線譜和簡譜的所有著作權

發布時間:2021-07-19 19:08:40

① 五線譜和簡譜的區別是什麼

換一種變現形式而已

② 五線譜和簡譜的作者

簡譜的歷史

說到我們現在用到的簡譜,很多人可能對其的歷史並不是很清楚。今天小弟不才,在這里為各位說上一點關於這方面的小知識。簡譜產生於18世界的毆洲,它由一個叫做盧梭的天主教徒所發明的。當然那時候的音符也只是初具模型而已。真正將其系統的歸類在一起的卻是三個非專業人士。一個數學教師,一個律師以及一位醫生,至於他們叫什麼名字我就不在多說了。那大家也許會問,既然簡譜是外國人發明的,是怎麼傳來中國的呢?呵呵,不要著急。接下來,我就會為各位細細的來說明。把簡譜從日本帶到中國的人,是一個叫做沈心工字慶鴻的人。他是我國早期一位十分著名的學堂音樂家。主要從事於創造學堂的兒歌。代表代有很多我便不在一一列舉。不過有一點,我卻不得不提一下。那就是這位沈老先生由這七個簡譜音符所創出的一句十分有名的詞句「獨攬梅花掃臘雪」知道什麼意思嗎?那就是我們七個音符的諧音。

盧梭,就是寫<懺悔錄>的這個吧?可見天才不只表現在一方面啊

「-簡譜也叫數字譜,是由五線譜演變而來。簡譜起源於18世紀的法國,由大思想家盧梭最先提出。盧梭認為,雖然五線譜比較科學,但視譜和書寫不大方便,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人很難使用。為了便於群眾性音樂活動的開展,必須有一種既簡單又方便的記譜法。盧梭確定了簡譜的構成原則,後來經過嘉林(galin,數學教師),巴黎(Paris,律師),謝維(Gheve,醫生)三個人加以完善最終形成,因此簡譜也叫「謝維譜」。

19世紀未,簡譜傳到日本,後又傳到中國。我國近代音樂教育家沈心工是簡譜的積極傳播者。他於1904年編輯出版的<校園唱歌集>,可能是我國最早的簡譜歌曲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簡譜起源於歐洲,但是歐洲國家早巳放棄使用簡譜,只有亞洲的一些國家(尤其是中國)和地區仍使用簡譜,而且普及率相當高。」

五線譜的來歷

目前,我們使用最普遍、最熟悉的樂譜就是五線譜和簡譜,二者皆為舶來品,五線譜是十九世紀西方宗教東傳的伴生物,簡譜則是本世紀初學堂樂歌運動者們自日本帶回來的「經」品,它們的來歷,習樂者不可不知。
一、 五線譜
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記譜法。在五根等距離的平行線上,標以不同時值的音符及其他記號來記載音樂的一種方法。

五線譜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紀的紐姆記譜法及有量記譜法。紐姆譜以橫線為標准,用符號表示音的高低,但不顯示音值長短。從7世紀起,這種記譜法出現於歐洲天主教堂內,最初只用1根線代表F音高,11世紀經阿雷佐的圭多逐步發展成4根線。規定音高為d、f、a、c,並將f線畫成紅色,c線畫成黃色(後成為五線譜中高音及低音譜號的起源)。13世紀有人使用第5根線,成為五線譜的前身。16世紀又有加線的辦法,使音高的記載更完備。

有量記譜法為13世紀科隆教士弗蘭科創始。這種記譜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記號嚴格規定了音的長短,是對紐姆譜的補充和豐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塗以黑色的,稱為有量黑符,以後改用空心音符,稱為有量白符,這種記譜法在西方使用到17世紀左右。

五線譜在前兩者的基礎上出現,到17世紀逐步完善,18世紀開始定型而沿用至今。如小節線原用於文字譜,17世紀末被五線譜所採用;升降記號通用於18世紀,表情記號取有量記譜法;裝飾音記號源於紐姆譜,17世紀系統化用於五線譜。

五線譜傳入中國,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是1713年的《律呂正義》續編,書中記述了五線譜及音階、唱名等。五線譜在中國逐步流傳和使用,則於19世紀中葉以後隨西方傳教士的傳教及新學的興辦而有所推廣。

③ 五線譜和簡譜

你說的點是附點吧,延長音的時值。這些都有電子書可以學。

④ 五線譜與簡譜的區別

簡譜,是指一種簡易的記譜法。有字母簡譜和數字簡譜兩種。一般所稱的科譜,系指數字簡譜。數字簡譜以可動唱名法為基礎,用1、2、3、4、5、6、7代表音階中的7個基本音級,讀音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O表示。每一個數字的時值名相當於五線譜的4分音符。
五線譜的每根線以及線與線之間的空間,自下而上分別稱為第1線、第2線、第3線、第4線、第5線和第1間、第2間、第3間、第4間。線和間如不夠使用,可在五線譜上方或下方增加線和間。加線及加間各分別稱為上加第1線、上加第1間;下加第1線、下加第1間等,各代表1個音級。這些音級的固定高度根據所用的譜號來決定。譜號有 3種:高音譜號,亦稱G譜號;低音譜號,亦稱F譜號;中音譜號,亦稱C譜號。五線譜為適應不同音域的人聲和樂器的需要,並避免過多的加線,有多種譜表,其中常用的有5種:即高音譜表(用G譜號)、低音譜表(用F譜號)、女高音譜表、中音譜表、下中音譜表(後3種用C譜號)。女高音譜表現已不常應用,中音譜表僅用於中提琴,次中音譜表常用於大提琴、大管、長號的較高音區。此外還有上低音譜表、女中音譜表等。五線譜一般分類為:①總譜,記載合奏或合唱的樂譜,由許多單行譜聯合組成。②分譜,分別記載每種樂器或每個聲部的樂譜。③大譜表,由高音譜表與低音譜表聯合組成,用於鋼琴、管風琴、豎琴及混聲合唱等。兩譜表中隱伏一條臨時加線代表中央C,故又稱十一線大譜表。

五線譜是用來記譜用。學習五線譜的記法就知道怎麼用啦。 看看樂理書吧!

⑤ 用簡譜大師製作簡譜的版權歸誰

所謂簡譜,是指一種簡易的記譜法。有字母簡譜和數字簡譜兩種。一般所稱的科譜,系指數字簡譜。數字簡譜以可動唱名法為基礎,用1、2、3、4、5、6、7代表音階中的7個基本音級,讀音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O表示。每一個數字的時值名相當於五線譜的4分音符。數字簡譜的雛形初見於16世紀的歐洲,那時有一個天主教的修道士名為蘇埃蒂;他用1 2 3 4 5 6 7來代表七個音來寫譜教歌,爾後寫了一本小冊子名為《學習素歌和音樂的新方法》,那時西方人極注重發明創造和版權等個人成績,才被即載入史冊。17世紀時瑞士人,名盧梭;1742年在法國巴黎向科學院宣讀了一篇論文《音樂新符號建議書》再提這「數字簡譜」,因當時他寫《懺悔錄》一書,反而名聲大增。人一出名,書也出名,《音樂新符號建議書》也被人重視了。18世紀中葉此後,又有一批法國的音樂家、醫生、數學家等把「數字簡譜」加以整理,完善。19世紀,經過P·加蘭、A·帕里斯和E·J·M·謝韋3人的繼續改進和推廣,才在群眾中得到廣泛使用。因此這種簡譜在西方被稱為「加—帕—謝氏記譜法」。在1882年這種記譜法傳入日本,1904年再由沈心工等傳入中國。1904年沈心工編著出版的《學校唱歌集》是中國最早自編的一本簡譜歌集;之後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學校,30年代隨著救亡歌詠運動的開展,簡譜得以在群眾中廣泛流傳。關於字母簡譜,主要為美英等國所通用。其中如H.C.格洛弗首創,J.柯溫完成的可動唱名法。它以d、r、m、f、s、l、t,7個字母作為基本音符,其中除第7音讀作ti外,其餘各音與數字簡譜的讀音一樣。有關半音的記法:遇升高時一律加e,降低時一律加a,高八度在右上角標1,低八度在右下角標1。其時值及節拍則以縱線表示強拍,雙點表示弱拍;橫線表示延長,單點表示數音連結成一拍。由於簡譜的記法與中國的工尺譜(流行在中國民間的一種文字譜)相當接近,在中國簡譜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就世界范圍而言,中國是把簡譜吸收的最好、最發揚光大的國家。而五線譜,通過教育體制,以西方為中心的音樂教育,已基本流行於各個國家,在院校里也是必修項目之一,它為世界音樂統一於一譜提供了基礎。在中國簡譜的發明者是李叔同。

⑥ 五線譜與簡譜的區別

五線譜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數音樂所使用一種記譜方式。他的歷史相當久,不過目前的體制,大約是在十六世紀所底定的。而簡譜的起步較晚,在十七世紀時由法國出現,其後經由多人的改良,到十九世紀下才逐漸奠定其規格。並傳入日本,再傳入中國。其實大約是清末民初的時候。目前使用簡譜的,大概以有中國人的地方最多了。除了國樂以外,流行歌曲,吉他,甚至於在大陸有些合唱等等,都使用了簡譜。對於大多數由業余開始學國樂的人來說,簡譜還是最先入門的一種記譜方式。而音樂班的學生,如果是從小學起的,則有些直接就使用五線譜,沒有使用簡譜。如果是在大一點的,則可能是兩者並用。所以,以我的經驗來說,有人只會看簡譜,拿到五線譜就得翻成簡譜才看得懂;有的人只會看五線譜,跟他唱首調旋律他還會被搞混了;有人兩種都可以看,但是其中一種看的速度與正確率較高!

對於只會看五線譜,不會看簡譜的人,大都是自幼接受固定調線譜的觀念,所以一時難以理解首調的觀念,自然也就不容易使用簡譜了。如果當初使用的是首調線譜的觀念,應該會容易些。我個人覺得這是因人而異的,重點則在於個人對於首調的體認程度,以及對於固定調五線譜的視唱聽寫能力。在平時的訓練中,當第一遍的視奏完畢,我已經聽到了曲子了,這時候我的聽寫部份,是首調居上風的,所以第二次視奏的時候,我可能就改為一半首調一半固定調了。也就是說音程的關系採用首調安排,部份樂譜也是轉為首調了。樂曲愈是具有明確的首調感,我自動翻譯成首調的比例就愈大,所以,主宰我識譜時心中想法的,其實是耳朵的聽覺。容易聽出首調樂譜的,就自動轉成首調線譜來看;不容易聽出來的,或者小片段一直轉調的,就採用固定調識譜。也就是說看情況,該首樂曲用那個比較方便,就用哪一個方法。上面講的是識譜,時於演奏時音準的控制,則大都是以和聲共鳴好,或者音階進行順耳為准,也就是基本上很少用十二平均率的感覺來演奏。

接下來談談簡譜與線譜各有其優缺點,簡譜的音符,不同音高之間的符號差異,比起線譜的豆芽菜要大得多,所以以可分辨性來說,無疑的簡譜的符號差異,要比線譜的位置差異要來得容易辨認,所以對於初學者的學習,簡譜的確比較快容易上手。五線譜初學看錯行是很常見的,簡譜卻多半是指法不熟而按錯。一個是識譜時候的問題,一個是是識譜後執行時期的問題,這兩者是有很大區別的。而採用簡譜,對於初學者來說,容易培養首調感,也較於容易建立起首調的聽覺,有助於以首調方式來演奏的音準。上手容易,轉調也容易,但是對於首調感不明確,臨時記號多的曲子,學簡譜的人就比較缺乏這樣的訓練了。簡譜的實際音高,卻沒有線譜那麼明確,尤其是碰到轉調的時候,更容易出現不確定的情況。

在和聲方面,愈多音出現時,簡譜就愈吃力。因為簡譜符號大,又要加點,迭起來相當暫空間,而且有時必須分神判斷夾在裡面的點到底是屬於哪個音符的。所以當和聲同時出現的數目多到一定程度時,簡譜的識譜就不如線譜簡潔明了。至於其它的部份,簡譜與線譜相通之處就很多了,差異性也不大。

對於一般的社團人士,我的建議是還不必非學線譜不可。如何把音準,節奏,技巧,情感等等做好,才是熱愛音樂的人應該先要去追求的。只有當行有餘力時,再去嘗試看線譜,也算是學習了新的東西。至於音樂班的學生以及專業人士,相信兩種都要會看已經是必備的技能了。其實科班教育都有鋼琴課,看線譜應該都不成問題。只有像我這種沒有學過鋼琴,而由民間藝人跳入專業的,才需要特別去訓練自己看五線譜了。

⑦ 鋼琴曲譜中五線譜和簡譜的區別

五線譜將曲調調號的位置都標了出來,簡譜只是告訴你曲調,如果你是彈琴最好用五線譜,如果你是唱歌就用簡譜吧!

⑧ 請問一下五線譜和簡譜的來歷

1.)

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記譜法。在五根等距離的平行線上,標以不同時值的音符及其他記號來記載音樂的一種方法。

五線譜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紀的紐姆記譜法及有量記譜法。紐姆譜以橫線為標准,用符號表示音的高低,但不顯示音值長短。從7世紀起,這種記譜法出現於歐洲天主教堂內,最初只用1根線代表F音高,11世紀經阿雷佐的圭多逐步發展成4根線。規定音高為d、f、a、c,並將f線畫成紅色,c線畫成黃色(後成為五線譜中高音及低音譜號的起源)。13世紀有人使用第5根線,成為五線譜的前身。16世紀又有加線的辦法,使音高的記載更完備。

有量記譜法為13世紀科隆教士弗蘭科創始。這種記譜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記號嚴格規定了音的長短,是對紐姆譜的補充和豐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塗以黑色的,稱為有量黑符,以後改用空心音符,稱為有量白符,這種記譜法在西方使用到17世紀左右。

五線譜在前兩者的基礎上出現,到17世紀逐步完善,18世紀開始定型而沿用至今。如小節線原用於文字譜,17世紀末被五線譜所採用;升降記號通用於18世紀,表情記號取有量記譜法;裝飾音記號源於紐姆譜,17世紀系統化用於五線譜。

五線譜傳入中國,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是1713年的《律呂正義》續編,書中記述了五線譜及音階、唱名等。五線譜在中國逐步流傳和使用,則於19世紀中葉以後隨西方傳教士的傳教及新學的興辦而有所推廣。

2.)
簡譜,是指一種簡易的記譜法。有字母簡譜和數字簡譜兩種。一般所稱的科譜,系指數字簡譜。數字簡譜以可動唱名法為基礎,用1、2、3、4、5、6、7代表音階中的7個基本音級,讀音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O表示。每一個數字的時值名相當於五線譜的4分音符。

數字簡譜的雛形初見於16世紀的歐洲。17世紀時法國天主教方濟名會教士J·J·蘇艾蒂加以改進後用來教唱家教歌曲。18世紀中葉,著名的法國思想家J·J·盧棱再加改進,大力倡導,並編入他的《音樂辭典》之中。19世紀,經過P·加蘭、A·帕里斯和E·J·M·謝韋3人的繼續改進和推廣,才在群眾中得到廣泛使用。因此這種簡譜在西方被稱為「加—帕—謝氏記譜法」。

19世紀末葉,簡譜傳到日本,再傳入中國。1904年沈心工編著出版的《學校唱歌集》是中國最早自編的一本簡譜歌集;之後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學校,30年代隨著救亡歌詠運動的開展,簡譜得以在群眾中廣泛流傳。

由於簡譜的記法與中國的工尺譜(流行在中國民間的一種文字譜)相當接近,在中國簡譜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就世界范圍而言,中國是把簡譜吸收的最好、最發揚光大的國家。而五線譜,通過教育體制,以西方為中心的音樂教育,已基本流行於各個國家,在院校里也是必修項目之一,它為世界音樂統一於一譜提供了基礎。

⑨ 五線譜和簡譜的區別在哪裡

五線譜和簡譜的區別為:形式不同、起源不同、用途不同。

一、形式不同

1、五線譜:五線譜通過在五根等距離的平行橫線上標以不同時值的音符及其他記號來記載音樂。

二、起源不同

1、五線譜:五線譜發源地是希臘,它的歷史要比數字形的簡譜早得多。

2、簡譜:數字簡譜的雛形初見於16世紀的歐洲。

三、用途不同

1、五線譜:五線譜主要用於鍵盤樂器。

2、簡譜:簡譜較簡單易學、便於記寫,主要用於演唱。

閱讀全文

與五線譜和簡譜的所有著作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
武漢圓通快遞投訴電話 瀏覽: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