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侵犯知識產權罪的特徵有哪些
1.侵犯知識產權罪侵犯的客體,既侵害了國家的知識產權的管理制度,又侵害了知識產權人的權利和經濟利益。知識產權包括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發明權、商業秘密權等。2.侵犯知識產權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違反國家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管理法規,未經知識產權人的許可,侵害知識產權人的權利和經濟利益,牟取非法利益,情節嚴重或者數額較大,或者造成重大的損失的行為。從這里可以看出,這種行為的主要表現:一是行為人的行為必須是違反國家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管理法規;二是行為人的行為必須未經知識產權權利人的許可;三是行為人的行為必須是情節嚴重或者數額較大或者給權利人造成重大的損失。所謂「情節嚴重,」一般指犯罪手段惡劣,犯罪後果嚴重,影響極壞等,違法所得數額或非法經營的數額較大,給知識產權人造成損失也較大;所謂數額較大,根據不同的侵犯對象,法律或司法解釋分別作了不同規定。3.侵犯知識產權罪的犯罪主體,為一般主體,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任何一個具有刑事責任年齡和責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構成主體資格。這里的自然人還包括個體工商戶和個人合夥的人。單位,則包括法人或非法人單位,而且不受所有制或經營形式的限制。具體來講,包括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三資企業、私營企業。非法人單位,是指不具備法人資格而依法登記核準的社會團體、經濟組織或組成各個相對獨立的部門,都可以成為非法人單位。4.侵犯知識產權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而且多數犯罪是以牟取非法利益為目的。侵犯知識產權罪的自然人或單位,明知自己的行為未經知識產權權利人的許可而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是這類犯罪故意的核心。除侵犯商業秘密罪外,絕大多數犯罪都只能由直接故意構成,間接故意都不能構成。
B. 目前我國網路侵犯知識產權的主要形式
文字類的,復制粘貼,剽竊,
視頻類的未經允許轉播,盜播,鏈接,對域名的假冒搶注,或者和實際生活中打擦邊球
知識產權也就著作權,商標權,和發明專利,從這三個角度
C. 試論侵犯知識產權行為所表現的獨有的基本特徵急急急,明天就要考試了。
凡違反法律規定而損害知識產品所有人專有權利的行為,均為侵犯知識產權。侵犯知識產權行為屬於非法事實行為。侵犯知識產權行為,與一般侵權行為有著相同的法律性質,又有著相似的法律後果。但由於其侵害對象不同,侵犯知識產權行為表現出自己獨有的基本特徵:
(一)侵害形式的特殊性。
在侵權行為中,對於財產所有權的侵犯主要表現為侵佔、妨害和毀損。這些行為往往是直接作用於客體物的本身,與客體物之間的聯系是直接的、緊密的;侵權行為的具體表現內容,涉及到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各個方面。對於知識產權的侵犯則主要表現為剽竊、篡改和仿製。這種侵權行為作用於作者、創造者的思想內容或思想表現形式,與知識產品的物化載體無關。例如,非法將他人創作的字畫據為己有,它涉及的是物體本身,即創作的物化載體,該行為應視為侵犯財產所有權的行為;如果行為人雖未佔有這一字畫,但擅自將其翻印出售,則該行為涉及的是無形財產,即作者的思想表現形式,應以侵犯知識產權認定。與有形財產的侵權行為不同,對知識產品的侵權行為在形式上似乎並不 影響 作者的權利行使。這種行為之所以構成侵權,主要在於它是對知識產品所有人「專有」、「專用」權利的侵犯,是對知識產權絕對性和排他性的違反。
(二)侵權行為的高度技術性。
由於 科學 技術的不斷發展,生產方式的不斷革新,使公眾消費能力大大提高,社會生活內容呈現出科技化、現代化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一些新型的侵權行為。侵害知識產權的行為與具有智力創造性特徵的知識產品的利用相聯系,往往有相當程度的技術含量,因而在侵權行為之防範、侵權責任構成之認定、侵害後果之避免等方面帶來相當的困難。首先,新信息技術、新傳播媒介的發展,對著作權、專利權等帶來直接的威脅。運用 電子 新技術,印刷品、音像製品和圖表資料等可以進行無數次掃描、取樣、復制。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熱潮的興起,互聯 網路 與電腦黑客相伴而生,藉助於電腦和高新技術工具的侵權者,將會輕而易舉地將他人的專利技術和經營秘密送上「高速公路」;其次,涉及知識產品的侵權行為大都技術手段高明,較之一般財產權侵害有著更大的隱蔽性和欺騙性。當前,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使人類信息一體化成為現實,其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不言而喻。但是,「網路是一個虛擬的社會,網路犯罪應是高科技給人類帶來的一個新的煩惱」,網路侵權、網路竊密、網路破壞等造成知識產權的流失,使人們措手不及,防不勝防;再次,侵犯知識產權行為,其因果關系十分復雜。由於知識產品的非物質性特點,權利人無法控制他人的非法使用。本來在傳統環境中,無形的精神創造尚可「固化」為商標標識、專利產品、圖書資料、唱片樂譜等物質載體,侵權責任的舉證就有相當難度;而在網路空間中,一切知識產品都表現為數字化的電子信號,人們感知的只是 計算 機終端屏幕上瞬時生滅的數據和影像,從而使侵害行為認定帶來更多疑難。
(三)侵害范圍的廣泛性。
由於知識產品的非物質性和公開性特徵,對同一知識產品的合法使用與侵權使用通常會在同一時空條件下發生,數個甚至數十個侵權使用可能會在不同地域同時發生。在知識產品利用極為便利的條件下,使用行為極有可能構成侵權行為,且受侵害的對象往往不是某一單項權利。由於現代信息技術、傳播技術的出現,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出現兩個重要的趨勢:一是個體侵權行為「普及化」。靜電復印技術的推行,使得大規模復印文字作品變得極為便利,並對社會公眾購買復印作品的習慣產生巨大影響。而電子錄制技術的普及,使得私人復制 音樂 和電視節目成為億萬家庭的嗜好。二是高科技侵權行為「國際化」。在國際互聯網路廣泛的空間中,知識產品可以以極快的速度、極方便地在全球范圍傳播,從而為不同國家的不同主體所接收和使用(包括合法使用與非法使用);由於信息流跨空間、跨區域的大規模、高速度的運動,使得跨國侵權也就成為一件容易的事情。侵權人足不出戶,即可能充當「網路黑客」進入他國國民的資料庫,以獲取所需要經營信息和技術秘密,或是在計算機上輸入、貯存、顯示他人的網路作品。即使是針對本國國民的侵權,也可以利用網路從國外迂迴以其他身份進入本國。在上述情況下,每一項知識產品都可能處於「國際化」侵權的威脅之中。
(四)侵害類型的多樣性。
在立法上,侵害知識產權有直接侵權行為與間接侵權行為之分,法律對此規定了不同的過錯條件及處罰標准。所謂間接侵權行為有兩種含義:一是指行為的行為本身並不構成侵權,但其行為幫助和導致了直接侵權行為的發生,因而對權利人造成了損害,亦稱為「二次侵權」。例如,在著作權領域中,故意出售、出租、進口侵權品的行為;在專利權領域中,故意製造、銷售只能用於專利產品的關鍵部件的行為;在商標權領域中,故意為他人侵犯商標權的活動提供倉儲、運輸、郵寄、隱匿等便利條件的行為。二是指「行為人」並沒有從事任何侵權行為,但由於特定社會關系的存在,依法須對他人的侵權行為承擔一定的責任。例如法定代理人對無行為能力人實施的侵權行為、僱主對雇員因完成本職工作而實施的侵權行為、委託人對受託人因履行委託合同而實施的侵權行為等,均為間接侵權行為人。上述間接侵權行為與直接侵權行為人應承擔共同侵權責任。
D. 網路知識產權的侵權方式有哪幾種
互聯時代信息網路成為普及媒介之一,這種方法的普及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同時也增加了法律的隱患,促使網路知識產權成為焦點,而正是這種信息時代的普及造成了網路知識產權侵權,那麼網路知識產權侵權都有哪些方式呢?下面給大家介紹網路知識產權侵權方式有哪些:一、網上侵犯著作權著作權的分為軟體和作品兩大類,還可以細分為商標權、專利權等,但都屬於知識產權的范圍,具備地域性、專有性、時間性等,著作權一經網上公示,存在侵犯是不受控制的,依據《著作權法》未經他人許可是不能進行轉讓的,即使轉讓也應該表明來源或作者。如若不表明則屬於網路侵犯方式,表現形式主要分為以下三種第一:轉載侵犯。凡是作者聲明需經過同意才能進行轉讓的作品,不能私自轉讓,有的作品屬於原創作品即使沒有轉載聲明仍須標明來源,為標明來源則屬於侵權行為第二:網路抄襲。一些單位或個人利用他人發表的文字、影音等資源沒有經過本人同意隨意修改,並且用自己的名義進行發表,這種行為侵犯了他人著作權,同時也侵犯了他人網站或網頁的權益第三:網路下載侵犯。如今網路上存在的很多圖片、文字、視頻等。私自下載用去獲取盈利的行為人構成了著作權侵犯。二、網上侵犯商標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路交易或商品為了能夠辨別真假,通常會以商標用於辨別真假,通過他人商標進行宣傳,這是侵犯商標的表現。網上侵犯商標的類型都有以下幾種:第一:冒用他人商標。冒用他人商標就是把大眾熟悉的商標放在明顯的位置,從而達到顧客潛在的信任,這樣獲取盈利的目的侵犯了他人商標專用權。第二:網上隱形商標侵權。一些網站為了自身的點擊率和流量,把商標的馳名商標添加到源代碼當中,促使讀者搜索,從而出現企業標識,侵犯了他人商標的專用權和名稱權。第三:網上域名侵權。建立網站都需要域名。網路侵犯商標通過上述兩種方式,進行不正當的網路競爭,造成網路域名侵權。三、網上侵犯專利權日常生活當中常見的專利就是手機,如果手機的某項功能未經他人許可,使用此功能進行營銷或標注他人的專利號,這種行為隸屬於侵權行為。
E. 網路知識產權犯罪特徵有哪些
網路知識產權犯罪特徵有哪些?網路的出現,為侵犯知識產權犯罪行為提供了新的空間和技術條件。與現實世界相比較,虛擬世界裡的知識產權犯罪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以致於無法運用傳統的刑法理論來分析這類行為。那麼網路知識產權犯罪特徵有哪些?網路知識產權犯罪特徵網路知識產權犯罪特徵有哪些網路知識產權犯罪特徵一、犯罪對象的無形性知識產權具有無形性的獨特性質,它決定了知識產權犯罪人侵害的不是具有物理形狀的知識產權產品,而是這些產品所內含的知識產權,包括經濟權利和人身權利。但現實生活中,人們對盜竊計算機軟體行為的理解往往是被盜者仍然擁有那個軟體,而且其用途不曾受損,被盜者未受到直接的損害。甚至,犯罪人可以直接購買合法的原版軟體進行復制、銷售。因此,這些瘋狂的知識產權盜竊、假冒行為給人們心理上帶來的沖擊遠沒有一般的侵犯財產犯罪那樣強烈,但網路知識產權犯罪的現狀已經把個人、社會和國家因此而遭受的巨大損失昭然若揭。網路知識產權犯罪特徵二、犯罪目的的非營利性在傳統法律中,對構成犯罪的侵犯版權的行為認定上,除主觀上有故意外,還需以營利為目的。我國新《刑法》的侵犯著作權罪、銷售侵權復製品罪中都強調了以營利為目的的主觀要件。美國1976年修改的版權法規定以獲取商業優勢或私人營利為目的的侵犯版權行為,可以構成版權犯罪。以上介紹關於網路知識產權犯罪特徵有哪些的相關內容,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內容,可以聯系我們在線客服,或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全國免費服務熱線。
F. 網路知識產權的侵權方式
網路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方式按照傳統的知識產權的分類方式,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網上侵犯著作權主要方式
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46條、第47條的規定,凡未經著作權人許可,有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擅自利用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的行為,即為侵犯著作權的行為。網路著作權內容侵權一般可分為三類:一是對其他網頁內容完全復制;二是雖對其他網頁的內容稍加修改,但仍然嚴重損害被抄襲網站的良好形象;三是侵權人通過技術手段偷取其他網站的數據,非法做一個和其他網站一樣的網站,嚴重侵犯其他網站的權益。
(二)網上侵犯商標權主要方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路銷售也成為貿易的手段之一,在網路交易中,我們了解網路商品的唯一途徑就是瀏覽網頁,點擊圖片,而網路的宣傳通常難以辨別真假,而對於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仍然進行銷售,或者利用注冊商標用於商品、商品的包裝、廣告宣傳或者展覽自身產品,即以偷梁換柱的行為用來增加自己的營業收人,這是網上侵犯商標權的典型表現。網購行為的廣泛性,使得網店經營者越來越多,從電器到傢具,從服裝到配飾,應有盡有,而一些網店經營者更是公然在網路中低價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有的銷售行為甚至觸犯刑法,構成犯罪。
(三)網上侵犯專利權主要方式
互聯網上侵犯專利權主要有下列四種表現行為:未經許可,在其製造或者銷售的產品、產品的包裝上標注他人專利號的;未經許可,在廣告或者其他宣傳材料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所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專利技術的;未經許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合同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專利技術的;偽造或者變造他人的專利證書、專利文件或者專利申請文件的。
G. 侵犯網路知識產權的方式有什麼
侵犯網路知識產權的方式有什麼,網路知識產權就是由數字網路發展引起的或與其相關的各種知識產權。如今網路越來越發達,而侵犯網路知識產權事件屢發不斷,那麼侵犯網路知識產權的方式主要有哪些?侵犯網路知識產權的方式侵犯網路知識產權的方式有什麼侵犯網路知識產權的方式一:網上侵犯著作權主要方式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46條、第47條的規定,凡未經著作權人許可,有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擅自利用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的行為,即為侵犯著作權的行為。侵犯網路知識產權的方式二:網上侵犯商標權主要方式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路銷售也成為貿易的手段之一,在網路交易中,我們了解網路商品的唯一途徑就是瀏覽網頁,點擊圖片,而網路的宣傳通常難以辨別真假,而對於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仍然進行銷售,或者利用注冊商標用於商品、商品的包裝、廣告宣傳或者展覽自身產品,即以偷梁換柱的行為用來增加自己的營業收人,這是網上侵犯商標權的典型表現。侵犯網路知識產權的方式三:網上侵犯專利權主要方式互聯網上侵犯專利權主要有下列四種表現行為:未經許可,在其製造或者銷售的產品、產品的包裝上標注他人專利號的;未經許可,在廣告或者其他宣傳材料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所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專利技術的;未經許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合同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專利技術的;偽造或者變造他人的專利證書、專利文件或者專利申請文件的。侵犯網路知識產權的方式有什麼?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八戒知識產權,八戒知識產權是專業的國內國際商標注冊代理平台,同時提供優質的商標轉讓,專利申請,專利轉讓,版權登記,域名交易服務,為商標、專利和域名的交易提供一站式購買轉讓服務。八戒知識產權專業代理機構提供商標免費查詢業務。八戒知識產權目前已獲中國主板上市公司朗科科技創始人天使投資,香港主板上市公司金蝶國際投資。歡迎撥打客服熱線。
H. 網路著作權的法律特徵是什麼
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通過網路上來傳播自己作品的作者也不少。所謂著作權,也稱版權,是因為文學作品而產生的、法律賦予公民和其他組織等民事主體的一種特殊的民事權利。而網路著作,就是以網路為載體進行傳播的作品。那麼網路著作權的法律特徵是什麼呢?下面讓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吧。網路著作權的法律特徵是什麼網路著作權除具有傳統的著作權的特點外,還具有一些獨特特徵:(一)在法定性方面法律對於相關著作權的確定晚於相關的司法實踐。這是因為法律往往落後於時代的變化,從網路出現一來,知識產權領域發生了一系列的重大變化,一個就是知識產權的法定性受到挑戰。作品上網後,成為網路上的共有產品,任何人只要一根電話線就可以得到該作品,而關於網路上著作權利益調整的法律,卻沒有及時出現。在法律確認網路著作權的地位之前,司法實踐不得不援引大量的以往的著作權理論。同時,網路經濟與傳統經濟的商業方法有很多共同點,傳統的可以通過傳統手段對抗網路著作權的侵權行為,這就使的網路著作權的法律落後於現實。(二)地域性方面著作權的地域性是指著作權在依某國法律獲得保護的哪個國家地域內有效。[3]著作權多為自動產生,並非國家授權產生,所以有人認為著作權沒有地域性。傳統的著作權有一定的地域性,在不同的地域使用作品要分別獲得許可,傳統的也沒有域外效力。但是網路的出現,打破了這一規律。由於國際網路本身的跨國性特點,無法判斷一件網路作品的著作權應當依據哪個國家的法律,應當在哪個領域內有效,因此網路著作權的地域性幾乎不復存在了。網路上作品的傳播不受地域的限制,電子商務的拓展也使人們可以打破地域進行圖書訂購,利用版權的地域性對抗平行進口等做法受到挑戰,著作權的地域性受到動搖。專家認為,網路作品著作權地域性的消失是計算機網路的全球性與傳統知識產權的地域性之間的總沖突。(三)專有性方面著作權的專有性是指他人未經權利人同意或者法律許可,不得使用和享有該項著作權。[5]由於著作權不排斥他人創作類似或者雷同的作品,所以相對於專利和商標而言,著作權的專有性相對弱,但是這不等於著作權沒有專有性。作品上網即意味著可能被使用,其著作權的佔有權能就幾乎為零。作品上網以後,作品在具有了無形性、高效性、方便性和普及性的同時,也大大的削弱了著作權的專有性。在網路環境下,網路使用者關心的是如何獲得物美價廉的作品,他們獲取的版權信息並不充分,對誰是版權人,作品的使用條件並不是很清楚,他們也不是很關心。真正的版權人卻難以了解自己作品的使用情況,更不用說控製作品的不合理使用了。另外數字化的拷貝不僅和原件一樣完美,甚至經過特殊處理,比原件更好。這不僅為盜版產品提供了生存的空間,更使版權人的經濟權利無法實現。從這一方面講,網路著作權沒有了專有性。(四)表現性方面傳統的作品都有自己的表現形式,如書文字作品,美術作品報紙,但是隨著網路超文本結構的出現,文字作品,科學作品,美術作品,影視作品像集成電路一樣被集中到一起,難分彼此,最終作品可能含概若乾的作品類型,拿傳統作品的分類來套用已經力不從心,如MTV、FLASH作品等。有學者建議增設立一種新的作品類型。不管結果如何,總的說網路著作權的表現形式顛覆了傳統的區分著作權類型的意義。
I. 網路知識產權的侵犯帶來的風險屬於哪一類風險主要是哪些方面的侵權
網路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方式,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網上侵內犯著作權主要方式容,主要分為三類:
1、對其他網頁內容完全復制;
2、雖對其他網頁的內容稍加修改,但仍然嚴重損害被抄襲網站的良好形象;
3、侵權人通過技術手段偷取其他網站的數據,非法做一個和其他網站一樣的網站,嚴重侵犯其他網站的權益。
二、網上侵犯商標權主要方式
三、網上侵犯專利權主要方式,主要表現為以下:
1、未經許可,在其製造或者銷售的產品、產品的包裝上標注他人專利號的;
2、未經許可,在廣告或者其他宣傳材料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所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專利技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