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抵押權與質權並存時,哪個優先
關於質權與抵押權競存的問題,擔保法司法解釋第七十九條第一款規定,同一財產法定登記的抵押權與質權並存時,抵押權人優先於質權人受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十九條規定「同一財產法定登記的抵押權與質權並存時,抵押權人優先於質權人受償」 所以抵押權優先於質押權受償。
值得注意的是,抵押權優先於質押權必須有個前提,即抵押權有效設立且依法登記。按照未經登記的抵押權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的原則:未經登記的抵押不能優先於質押權受償。
根據上分析,一個擔保物上多個擔保物權相沖突時,應當按照以下順序優先受償:
留置權——登記的抵押權——質押權——未經登記的抵押權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發生效力。
第十五條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
第十六條不動產登記簿是物權歸屬和內容的根據。
不動產登記簿由登記機構管理。
第十七條不動產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享有該不動產物權的證明。不動產權屬證書記載的事項,應當與不動產登記簿一致;記載不一致的,除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確有錯誤外,以不動產登記簿為准。
第十八條權利人、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查詢、復制登記資料,登記機構應當提供。
第十九條權利人、利害關系人認為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事項錯誤的,可以申請更正登記。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權利人書面同意更正或者有證據證明登記確有錯誤的,登記機構應當予以更正。
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權利人不同意更正的,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異議登記。登記機構予以異議登記的,申請人在異議登記之日起十五日內不起訴,異議登記失效。異議登記不當,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向申請人請求損害賠償。
2. 同一財產上法定登記的抵押權與質權並存時,抵押權人優先於質權人受償。請具體舉實例給說一下。
若抵押權與質權並存時,區分設立先後確定優先順序:
(1)先設立質權的,質權當然優先於抵押權
(2)先設立抵押權的,登記的抵押權優先於質權人受償。因為即使先基於抵押合同設立的抵押權,若未登記,則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即後設立的質權的質權人,此時質權人也是先於未登記的抵押權人清償。
舉例剖析該問題:
A公司以一套價值100萬元的設備作為抵押,向甲借款10萬元,未辦理抵押登記手續。A公司又向乙借款80萬元,以該套設備作為抵押,並辦理了抵押登記手續。A公司欠丙貨款20萬元,將該套設備出質給丙。丙由於過失弄壞機器設備送丁修理,因欠丁5萬元修理費,該套設備被丁留置。分析甲乙丙丁對該套設備享有的擔保物權的清償順序。
答:清償順序依次為丁乙丙甲。
解析:同一動產上已設立抵押權或者質權,該動產又被留置的,留置權人優先受償。故丁最先受償。乙已登記的抵押權優先於丙在後設立的質權而受償。因先設立的甲的抵押權未登記,故不得對抗善意的第三人即質權人丙。故清償順序依次為丁乙丙甲。
3. 為什麼抵押權和質押權不能並存一物呢
抵押權和質押權可以並存一物。
擔保法:登記的抵押權優先於質權。這就是兩權並存時,關於效力優先的說明。
4. 同一物上並存多個擔保物權時的處理規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七內十六條同一動產向兩容個以上債權人抵押的,當事人未辦理抵押物登記,實現抵押權時,各抵押權人按照債權比例受償。
第七十七條同一財產向兩個以上債權人抵押的,順序在先的抵押權與該財產的所有權歸屬一人時,該財產的所有權人可以以其抵押權對抗順序在後的抵押權。
第七十八條同一財產向兩個以上債權人抵押的,順序在後的抵押權所擔保的債權先到期的,抵押權人只能就抵押物價值超出順序在先的抵押擔保債權的部分受償。
順序在先的抵押權所擔保的債權先到期的,抵押權實現後的剩餘價款應予提存,留待清償順序在後的抵押擔保債權。
第七十九條同一財產法定登記的抵押權與質權並存時,抵押權人優先於質權人受償。
同一財產抵押權與留置權並存時,留置權人優先於抵押權人受償。
5. 抵押擔保與保證擔保並存時,債權人能否同時向抵押人與保證人主張權利,還是二者只能選一
債權人能同時向抵押人和保證人主張權利
具體規定見最高院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三十八條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第三人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保證人或者物的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當事人對保證擔保的范圍或者物的擔保的范圍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承擔了擔保責任的擔保人,可以向債務人追償,也可以要求其他擔保人清償其應當分擔的份額。
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物的擔保的,物的擔保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或者擔保物因不可抗力的原因滅失而沒有代位物的,保證人仍應當按合同的約定或者法律的規定承擔保證責任。
債權人在主合同履行期屆滿後怠於行使擔保物權,致使擔保物的價值減少或者毀損、滅失的,視為債權人放棄部分或者全部物的擔保。保證人在債權人放棄權利的范圍內減輕或者免除保證責任。
6. 同一債權物的擔保和人的保證並存如何處理
甲公司在乙銀行借款1000萬元,甲公司用其所有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以及今後在該地之上建造的建築物作為抵押,並辦理了登記。後來乙銀行仍不放心,遂要求甲公司另外再提供擔保。甲公司便要求丙公司、丁公司為其擔保,丙公司作為保證人願與甲負擔連帶責任,丁公司以其所有的一處房產為甲公司擔保,也進行了登記。甲公司在獲得借款後,由於經營不善,不能按期還款。問乙銀行如何行使其權利?【分歧】在本案的審理過程中,對如何實現債權產生了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對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物的擔保的,乙銀行行使擔保物權時,按照物的責任優先說處理。其理由是:如果當事人之間沒有特別的約定,物之擔保的擔保人僅以擔保物為限,負有限責任;而人的保證的保證人是以其全部財產負無限責任的,顯然人的保證所負責任較重,為了公平,使物的擔保責任優先,並無不當。
第二種意見認為,乙銀行可以選擇行使對甲公司的土地及其地上建築物或丁公司的房產的抵押權以實現債權,也可以同時行使。
第三種意見認為,在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情況下,針對本案而言,應當先以甲公司的土地及其建築物的價值清償債務,不足的部分,乙銀行既可以要求丙公司先清償,也可以要求丁公司先清償。
【管析】在本案中所涉及到的問題是混合共同擔保,它是指同一債權既有人保又有物保,並且物保和人保的范圍相同或重合,對此《物權法》第176條有明確的規定。
第一、《擔保法》第28條第1款規定,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物的擔保的,保證人對物的擔保意外的債權承擔保證責任。這就是第一個意見的法律依據。然而這個意見的理由真的能成立嗎?在物的擔保設定在前,保證人的保證在後的情形,當然是有道理的(不考慮債務人自己提供的物保),但是,在適用保證人保證在前,物的擔保在後的情形,卻不一定是妥當的。按常理而言,應以成立或設立在前的保證或物保的責任優先。因為可以把當事人後成立或設立的保證或物保意思解釋為,成立或設定在後的所願意保證或擔保的債務,是已附有成立或者設立在前的保證或擔保物權的債務。再說,所謂的保證人負無限責任,在數量上並不一定大於扣除物保責任額後的余額,所以第一個意見不能贊同。對於《擔保法》第28條與《物權法》第176條的規范上沖突,可以按照競合的理論予以化解(《物權法》第178條)。
第二、《物權法》第176條規定,在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時,債務人自己提供物保的,債權人應當先就該物保實現債權;第三人提供物保的,債權人可以選擇物保或者人保實現債權。僅從這個規定中邏輯結構上就可以知道,在實踐中,對同一債權出現債務人和第三人都提供物的擔保的情形,應當首先行使債務人提供的擔保,再行使第三人提供的擔保,否則第三人可以享有抗辯權。從公平角度和訴訟經濟上,就更不用贅言。所以第二個意見也不能支持。
第三、筆者同意第三個意見的觀點。但應當注意的是,《物權法》第176條的規定是規范有混合共同擔保的債權實現的方式,不是確定各個擔保人是否承擔責任的問題。也就是說,乙銀行在行使擔保物權時,可以選擇行使對甲公司的土地及其地上建築物的抵押權和丁公司的房產的抵押權或丙公司的保證,丁公司不得以未要求丙公司(保證人)承擔責任為由,拒絕其承擔擔保責任,丙公司也不得以債權人未行使對丁公司的抵押權為由,拒絕其承擔責任。只是在債權實現的方式上,法院應當先以甲公司的抵押財產的價值清償乙銀行的債權,不足的部分,乙銀行既可以要求丙公司先清償,也可以要求丁公司先清償。值得提醒的是,不能說不足的部分,由丙公司、丁公司分擔,此觀《物權法》第176條第1句後段至為明顯。江西省九江縣人民法院:喻方德
7. 請問:物的擔保與人的擔保並存時處理的規則這個簡答題怎麼做!
先處理抵押或質押物品來抵充債務人的債務。謝謝
8. 有物抵押,又有連帶責任保證人的,如何執行
如果該抵押物是債務人提供的,則優先執行該抵押物;如果該抵押物是第三人提供的,則可選擇執行抵押物或者主張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二十八條 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物的擔保的,保證人對物的擔保以外的債權承擔保證責任。
債權人放棄物的擔保的,保證人在債權人放棄權利的范圍內免除保證責任。
(8)物的抵押權和人擔保並存擴展閱讀:
擔保的主要作用
債權的擔保所具有的社會經濟作用,即能促進資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保障債權的實現。債權擔保制度作為擔保債權實現的重要制度,一開始就與金錢借貸關系息息相關。
現今,債權擔保的意義已不僅是單純的擔保問題,而且可能通過擔保借貸關系的安全實現來推動借貸關系的蓬勃展開,對促進資金融通直到了不容忽視的積極作用。
從實質上講,資金融通是整個商品流通過程的貨幣表現。實物運動表現為貨幣資金的循環。
從經濟的角度看,資金的閑置就意味著實物的閑置,可見得資金的融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從法律意義上說,資金融通過程主要是指借貸關系的成立發展和完成的過程。在市場經濟社會里,由於種種因素的作用,致使貨幣與實物在各個經濟主體之間的分布總是處於不平衡狀態。
一方面是因為有債的擔保制度的存在,使擁有貨幣的人放心大膽地貸放資金而又有所保障。作為借出貸幣的債權人或銀行,可以利用保證、抵押權、質權等手段救濟債權損失。
在物的擔保的情況下,債權人還可以通過行使擔保物權,從特定擔保物中實現優先受償。所以債權人不必擔心因債務不履行而遭受不測之險,其貸放資金的經濟動機可以正常實現。
其債權一旦受到擔保的有力保護,債權人勢必會樂此不疲,進而積極主動地尋求貸款對象,以便獲取貸款利息,實現其利潤增值。可見,債權擔保制度能夠鼓勵債權人放心大膽地貸放手中的資金,從而加快貸幣循環過程,在全社會范圍內促進資金的融通。
另一方面是無錢或缺錢的人在借入一定資金後,原則上並不因為設立擔保就使他失去了對其物的用益權或處分權。
在保證中,很明顯,保證人不會因為替他人作保而受到制約。也即其生產經營活動不受影響。而在抵押、質押、留置等物的擔保中,情況有些復雜,但總體上來說,擔保物的實體所有權仍留於擔保人手中。
9. 物權法中:第三人提供擔保物的,則由債權人選擇,怎麼理解
選A。根據《物抄權法》第一百七十襲六條被擔保的債權既有物的擔保又有人的擔保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債權人應當按照約定實現債權;
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債務人自己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應當先就該物的擔保實現債權;第三人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可以就物的擔保實現債權,也可以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提供擔保的第三人承擔擔保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可知,正選為A。
B錯在應該先執行債務人的物保。
C錯在第三人提供的物保和人保不分先後,僅優先執行債務人的物保。
D法律並沒有禁止債務人和擔保人、保證人之間約定擔保順序,只要不能對抗債權人而已。
(9)物的抵押權和人擔保並存擴展閱讀
第三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證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一)主合同當事人雙方串通,騙取保證人提供保證的;
(二)主合同債權人採取欺詐、脅迫等手段,使保證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提供保證的。
第三十一條 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第三十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後,債權人未申報債權的,保證人可以參加破產財產分配,預先行使追償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