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違法所得包括什麼
這個我國只是在法律中確定了「違法所得」這個法律名詞,但是沒有相關法律或是司法解釋對「違法所得」進行過明確的釋義。一般來講,刑法中的違法所得指犯罪人或者行為人在違法犯罪活動過程中獲取的財物或者物質性利益以及由此產生的經濟收益。在司法實踐中,違法所得經常與贓款贓物、違法收益、被害人損失、犯罪工具、違禁品、犯罪數額等各種不同的用語混合使用,准確把握它們之間的關系。
一般來說作品的著作權是自作品創作之日起就自動取得的,而不需要進行登記,當然軟體著作權屬於例外情況。實踐中,要是有人侵犯了你的著作權,則此時可以依法追究對方的法律責任,可以就自己遭受的損失要求侵權人做出賠償。那通常版權侵權賠償范圍包括哪些?賠償如何計算呢?版權侵權賠償范圍包括哪些?1、直接損失,即指:①對侵權直接造成的著作權使用費等收益減少或喪失的損失;②因調查、制止和消除不法侵權行為而支出的合理費用。③因侵犯著作權人身精神權益而造成的財產損失。2、間接損失,即指權利人受到侵害的著作權在一定范圍內的未來財產利益的損失,它屬於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三款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損失的,侵害人並應當賠償損失中規定的其他重大損失的范圍。著作權的間接損失是由於造成了權利人不能正常利用該著作權進行經營活動而遭受的。3、精神損害著作權人身精神權益的賠償主要指著作權的精神損害的賠償。其賠償范圍僅限於對受害人人身精神權益的精神損害賠償,不包括因侵害著作權人身精神權益而遭受的財產損失。因侵害精神權益造成的財產損失應當歸入財產損失范圍。版權侵權賠償如何計算?著作權侵權損害賠償的計算方法,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規定: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不能確定的,由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根據著作權法的四十八條的規定,我國著作權侵權賠償有三種計算方法:1、以被侵權人的實際損失為依據;2、以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為依據;3、法定賠償。司法實踐中還有一些具體的做法,這些賠償方式我們可以選擇適用,按照最有利於自己的方式進行計算。關於版權侵權賠償范圍包括哪些?賠償如何計算?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有更多關於版權的問題,大家可以繼續關注八戒知識產權,或電話聯系我們。
❸ 著作權侵權賠償范圍包括哪些怎樣計算著作權侵權賠償數額
著作權侵權賠償范圍包括哪些?怎樣計算著作權侵權賠償數額?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具體要怎麼計算呢?著作權侵權行為,是指未經著作權人同意,又無法律上的依據,使用他人作品或行使著作權人專有權的行為。那麼著作權侵權賠償范圍包括哪些?怎樣計算著作權侵權賠償數額?著作權侵權賠償范圍及賠償數額一、著作權侵權賠償范圍包括哪些著作權侵權賠償范圍1、直接損失(1)對侵權直接造成的著作權使用費等收益減少或喪失的損失;(2)因調查、制止和消除不法侵權行為而支出的合理費用。(3)因侵犯著作權人身精神權益而造成的財產損失。著作權侵權賠償范圍2、間接損失即指權利人受到侵害的著作權在一定范圍內的未來財產利益的損失,它屬於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三款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損失的,侵害人並應當賠償損失中規定的其他重大損失的范圍。著作權的間接損失是由於造成了權利人不能正常利用該著作權進行經營活動而遭受的。著作權侵權賠償范圍3、精神損害著作權人身精神權益的賠償主要指著作權的精神損害的賠償。其賠償范圍僅限於對受害人人身精神權益的精神損害賠償,不包括因侵害著作權人身精神權益而遭受的財產損失。因侵害精神權益造成的財產損失應當歸入財產損失范圍。二、著作權侵權賠償數額的計算原則按照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對於賠償責任的承擔,為應當適用全部賠償或者全面賠償的原則,也就是所謂的填平原則,即應由侵權人全額賠償權利人的損失,在著作權司法實踐中賠償的計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1、以權利人的損失計算;2、以侵權人的侵權獲利計算。3、以正常許可費為參照計算;4、適用最高人民法院的定額賠償標准。另外,當事人也可以商定用其他計算方法計算損失賠償額。評估、鑒定等方法也可以用於賠償計算。但具體到個案,權利人的損失該如何計算,在審判實務中往往存在爭議。因此,著作權侵權損害賠償問題,遂成為著作訴訟中當事人雙方共同關注的焦點。面對科學技術的新發展,著作權領域中出現了涉及計算機軟體、資料庫、互聯網等與信息技術有關的新類型侵權案件,有關著作侵權的賠償問題變得更加復雜。三、怎樣計算著作權侵權賠償數額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這里實際損失,可以根據權利人因侵權所造成復製品發行減少量或者侵權復製品銷售量與權利人發行該復製品單位利潤乘積計算。發行減少量難以確定的,按照侵權復製品市場銷售量確定。如果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值得指出,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包括權利人或者委託代理人對侵權行為進行調查、取證的合理費用。此外,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和具體案情,可以將符合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律師費用計算在賠償范圍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違法所得不能確定的,有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請求或者依職權,並考慮作品類型、合理使用費、侵權行為性質、後果等情節綜合確定,判決給予五十萬以下的賠償。這種情況下,當事人就賠償數額達成協議的,法院應當准許。
❹ 哪些侵犯著作權情形之一,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
侵犯著作權罪
與相關犯罪的關系
1、侵犯著作權罪與
銷售侵權復製品
銷售侵權復製品罪
只是一種單純地銷售侵權復製品的行為,而不涉及侵權復製品的製作。侵犯著作權罪首先表現為製作侵權復製品的行為,行為人在製作侵權復製品的同時又銷售其製造的侵權復製品的,應認定為侵犯著作權罪,不適用
數罪並罰
。這是因為製造侵權復製品的行為與銷售侵權復製品的行為之間存在吸收關系,對於侵權復製品的製作者來說,其銷售自己製作的侵權復製品的行為依附於製造侵權復製品的行為,前者為後者所吸收。值得注意的是,銷售侵權復製品罪只能是單純的非法銷售行為,在銷售侵權復製品的行為人與製造侵權復製品的行為人之間有犯意聯系並且其行為構成犯罪的情況下,應結合《
刑法
》總則有關
共同犯罪
的規定以及重刑條款優於輕刑條款的處斷原則,對銷售侵權復製品的行為人以侵犯著作權罪定罪處罰,而不是按銷售侵權復製品罪定罪處罰。
2、侵犯著作權罪與
非法經營罪
侵犯著作權的犯罪行為往往涉及印刷、出版、音像製作等行業。我國對上述行業的市場准入有嚴格規定。當行為人不具有相關的從業資格而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所規定的
侵權行為
並構成犯罪時,應按
法定刑
更重的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3、侵犯著作權罪與生產、銷售
偽劣商品罪
《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規定了生產、
銷售偽劣產品罪
。綜觀刑法和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可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本質特徵是行為人生產、銷售的商品在內在質量上「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盡管在司法實踐中人們極少關注侵犯著作權罪與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之間的關系,但是,毫無疑問,這兩個罪之間存在
想像競合
關系。這是因為,當行為人生產、銷售的侵權復製品粗製
濫造
、錯誤百出時,就意味著侵權復製品是「以次充好」的偽劣產品,也就意味著行為人實施的同一行為既是一種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又是一種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的行為。
根據
想像競合犯
的處斷原則,當行為人所實施的侵犯著作權罪與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之間存在想像競合關系時,對行為人應以法定刑更重的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予以處罰。
❺ 著作權的內容包括哪些
著作人身權是指作者通過創作表現個人風格的作品而依法享有獲得名譽、聲望和維護作品完整性的權利。該權利由作者終身享有,不可轉讓、剝奪和限制。作者死後,一般由其繼承人或者法定機構予以保護。根據中國《著作權法》 的規定,著作人身權包括:
1、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布於眾的權利;
2、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3、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4、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又稱著作精神權利,指作者對其作品所享有的各種與人身相聯系或者密不可分而又無直接財產內容的。
(5)著作權法中的違法所得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著作權的意義
1、著作權是知識產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現代社會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法律制度。現代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三百多年前源於西方,促進知識的積累與已交流,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推動經濟的發展和個人為社會進步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和完善的,著作權保護不僅僅能夠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同時版權產業也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
2、著作權調整的范圍很廣,涉及到調整作者、國家、集體之間的利益問題平衡創作者和使用者的關系,即要充分保護作者的合法權益,又必須給作者以限制,滿足公眾的需要。
可以說,著作權(版權)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動每一個角落,但是包括許多人,乃至作者和法官、律師對著作權法存在誤解,更多的老百姓缺乏著作權法律常識和版權意識。
❻ 法律規定的侵犯著作權的行為包括哪些
一,刑事責任。
依刑法規定,侵犯著作權應承擔下列刑事責任:
一、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以營利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權情形之一,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具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 的;
2、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
3、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的;
4、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
二、民事責任
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八條 公民、法人的著作權(版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發明權和其他科技成果權受到剽竊、篡改、假冒等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償損失。
❼ 我國刑法關於著作權犯罪的規定有哪些
刑法條文
第二百一十七條以營利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權情形之一,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的;
(二)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
(三)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的;
(四)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
以營利為目的,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或者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或者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或者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違法所得數額三萬元以上的;
(二)非法經營數額五萬元以上的;
(三)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復製品數量合計五百張(份)以上的;
(四)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製品,復製品數量合計五百張(份)以上的;
(五)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以刊登收費廣告等方式直接或者間接收取費用的情形,屬於本條規定的「以營利為目的」。
其它的專利法、民法、著作權法、婚姻法等都有有關著作權的發條
❽ 一般侵犯著作權的法律責任種類有哪些
一,刑事責任。
依刑法規定,侵犯著作權應承擔下列刑事責任:
一、刑法回第二百一十七條答規定:以營利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權情形之一,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具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 的;
2、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
3、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的;
4、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
二、民事責任
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八條 公民、法人的著作權(版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發明權和其他科技成果權受到剽竊、篡改、假冒等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償損失。
❾ 著作權法包括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著作權包括哪些內容
在現在社會的經濟犯罪當中,著作權侵權犯罪是占據了越來越大的部分。著作權屬於知識產權的一部分,它的包含面十分廣大,很多人對於著作權到底包括哪些內容不太清楚。一起來看看吧。
著作權包括哪些內容
一、著作權包括哪些內容
人身權
著作人身權是指作者通過創作表現個人風格的作品而依法享有獲得名譽、聲望和維護作品完整性的權利。該權利由作者終身享有,不可轉讓、剝奪和限制。作者死後,一般由其繼承人或者法定機構予以保護。根據中國《著作權法》的規定,著作人身權包括:
1.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布於眾的權利;
2.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3.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4.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又稱著作精神權利,指作者對其作品所享有的各種與人身相聯系或者密不可分而又無直接財產內容的權利
財產權
著作財產權是作者對其作品的自行使用和被他人使用而享有的以物質利益為內容的權利。 著作財產權的內容具體包括:
1.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2.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3.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的權利,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4.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5.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
6.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等的權利;
7.廣播權,即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
8.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9.攝制權,即以攝制電影或者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將作品固定在載體上的權利;
10.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
11.翻譯權,即將作品從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權利;
12.匯編權,即將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過選擇或者編排,匯集成新作品的權利;
13.以及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二、著作權侵權的構成要件
侵犯著作權的行為,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有侵權的事實即行為人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不按著作權法規定的使用條件,擅自使用著作權人的作品,以及表演、音像製品和廣播電視節目。著作權侵權行為,既沒有徵得作者和其他著作權人同意,也不屬於合理使用和法定使用的情形,這是對作品的擅自使用,因而是一種違反著作權法的行為。這種侵權行為既可能是對他人的著作人身權造成了損害,也可能對他人的著作財產權造成損害,還可能同時損害他人的著作人身權和財產權。如非法復制他人作品可能只侵害了他人的著作財產權,而假冒他人作品,則往往同時侵害了他人的著作人身權和財產權。
2、行為具有違法性著作權是一種絕對權,任何人都負責有不能侵犯該項權利的不作為義務。他人在使用著作權作品時必須遵守著作權法及其他法律有關規定,如果行為人違反了法律的規定,其行為即具有違法性。至於不受我國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未能取得著作權的作品,或者是已進入公有領域的「作品」,其他人在使用時不存在侵權問題。
3、行為人主觀有過錯所謂過錯,是指侵權人對其侵權行為及其後果所抱的心理狀態,包括故意和過失兩種形式。侵犯著作權的行為,絕大多數是故意的;也有少數既可以由故意構成,也可以由過失構成。區分過錯的形式,在確定侵權人的法律責任時有一定的意義。一般說來,故意侵權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重於過失侵權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三、著作權損害賠償問題
根據《著作權法》第48條的規定,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不能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50萬元以下的賠償。根據民法和知識產權法律的規定和司法實踐的需要,應當確立以下四個原則:全部賠償原則;法定標准賠償原則;法官斟酌裁量賠償原則;對精神損害賠償適當限制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