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著作權法中民事責任內容有哪些調整
侵犯著作權是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的,而著作權法中民事責任內容有哪些調整,對於某些侵權行為也加大了處罰力度。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歡迎大家閱讀。著作權法中民事責任內容有哪些調整關於民事責任著作權法修訂草案中,對民事責任作了以下調整:(1)在第六十九條增加關於網路服務提供者教唆或者幫助侵權的,與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的規定;(2)在第七十條進一步明確使用者在使用著作權人難以行使和難以控制的權利並願意通過合法途徑獲得授權前提下,使用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非會員權利人作品時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在賠償責任承擔方面,如果使用者已經與相應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簽訂合同,則對非會員權利人按照著作權集體管理使用費標准賠償損失;如果未與相應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簽訂合同,則對非會員權利人按照一般民事侵權損害賠償原則賠償損失。同時,本條第二款規定,對使用者惡意使用他人作品的三種情形,不適用著作權集體管理使用費標准賠償損失,而應當適用一般民事侵權損害賠償原則賠償損失。(3)在第七十二條取消關於法定賠償的前置條件進行著作權或相關權登記、專有許可合同或轉讓合同登記的規定,同時對於兩次以上故意侵權的,將懲罰性賠償調整為二至三倍。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民事責任: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2,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的;3,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5,剽竊他人作品的;6,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展覽、攝制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編、翻譯、注釋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7,使用他人作品,應當支付報酬而未支付的;,8,未經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錄音錄像製品的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出租其作品或者錄音錄像製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9,未經出版者許可,使用其出版的圖書、期刊的版式設計的;10,未經表演者許可,從現場直播或者公開傳送其現場表演,或者錄制其表演的;11,其他侵犯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的行為。
B. 知識產權法和民法的有什麼關系
1、相同點:
作為法律,知識產權法和民商法具有某些相同或者相似之處。
(1)兩種法律都是以財產利益和人身利益為杠桿,以權利和義務為手段來調整社會關系的;在具體的法律規范中,都是以確認和保護權利為中心展開的。
(2)在知識產權法中,當權利人許可他人使用,或者轉讓自己的權利時,與他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將成為一般的民事法律關系,將依據債和合同的原則來處理。這種現象可以看作是知識產權法與民商法的交叉。
2、兩種法律的區別:
(1)兩種立法的價值趨向不同。(2)兩種立法的結構不同。
(3)兩種法律的屬性不同。
(4)兩種法律的內容存在很大差別。
(2)著作權法民法擴展閱讀:
與知識產權法中的權利相比,民法中的權利在形態上是單一的,也就是說,每個權利都是相互獨立地存在的,它們都在一個層面上,屬於同一層面上的東西;相互之間並不互相影響和制約,都在獨立地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而知識產權中的權利卻大不相同,這里的權利是分層排布的,層與層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前面的權利可以影響和制約後面的權利,整個權利體系呈現網狀結構。 總之,知識產權法和民法的區別是非常顯著的,二者之間的相似點只是兩種法律之間的有限的交叉,不同和差異佔了主要部分,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兩種法律並為一起。
C. 民法中的著作權問題!
問題一:乙和出版社侵犯的是甲對其畫作的發表權。
問題二:這個問題涉及到內著作權和容所有權之間的關系,雖然畫作轉移的是所有權,但是這種所有權的取得僅僅限於這幅畫作,行使所有權是不可以妨礙原作者著作權的實現,如果要首次出版甲的畫作,必須徵得甲的同意,否則就侵犯了甲的著作權。
問題三:其實上面已經回答了,甲享有的是對畫作的著作權,包括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等著作人身權,還有復制權、表演權、廣播權、展覽權、發行權等著作財產權,而乙僅享有甲贈與畫作的所有權,這個所有權的客體僅僅是這幾幅畫作本身而已,不涉及著作權的讓渡。
D. 民法通則中有關著作權的條文有那些
著作權法是保護著作權人對其文學、藝術、科學等作品享有的專有權利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其任務是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鼓勵有益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作品的創作和傳播,促進社會主義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
著作權的法律保護,是在活字印刷術發明以後,出現了印刷行業,大量地復制,出售作品成為可能的情況下才產生的。作為現代民法上的著作權法制度,是18世紀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出現的,一般認為,英國1709年頒布,1710年實施的《安娜女王法令》是世界上第一部現代主義上的著作權法。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頒布《著作權法》以保護著作權人的財產權和人身權。此外,著作權法律保護開始趨於國際化,各國間簽定了許多國際條約,如《保護有藝術作品的伯爾尼公約》、《世界版權公約》等。
我國《著作權法》也已經開始實施,狹義的著作權法僅指該法。廣義的著作權法是除了包括《著作權法》及其實施條例以外,還包括憲法、民法通則和民事訴訟法等法律法規中有關著作權的條文、立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實行著作權法的意見批復,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中有關著作權的條文、指示、命令決議等。現在我國已參加了《世界版權公約》、《伯尼爾公約》,公約內容也屬於廣義的著作權法制范圍。
著作權法是涉及對智力成果這一無形財產的佔有和支配,因此法律必須明確保護的范圍。著作權法的基本內容有:著作權主體,即著作權所有者,著作權的客體即作品,著作權內容即人身權和財產權;著作權的限制、著作權的期限,著作權的繼承、轉讓和許可使用,侵權行業和罰則等。
著作權法是民法的特殊法,在適用時,按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辦理。著作權法中,不權有民法規范,而且還有行政規范、訴訟規范,因此,著作權法基本上屬於民法范疇,是一部以民法規范為主的,同時又一定正義上有綜合性法律文件。
(1990年9月7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根據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修正).
E. 中國的《民法》都包括哪些內容
一、法學理論上的體系
(一)小民法
民法總則、物權法、債權(合同、無因管理版、不當得利、侵權行為權)、親屬(婚姻、繼承)。
(二)大民法
小民法+知識產權法(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
如果算上商法部分,還有公司法、海商法等等。
二、立法體系
總則:民法通則
物權:物權法
債權:合同法、侵權責任法
親屬:婚姻法、繼承法
知產: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
其他:公司法、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海商法、擔保法,等等。
F. 一般而言,《著作權法》屬於下列哪一個法律部門
屬於民法
《著作權法》調整的是著作權法律關系,屬於調整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在民法的范疇之內,所以應屬於民法。
G. 著作權法應該放在民法典中還是應該單獨羅列
我個人來認為著作權法應該單獨羅自列。
理由如下:民法典作為國家民事方面的最高存在和權威,應該以規定國家民事法律法規原則、政策等為主要方向,從大局上把握整個國家的民事法律領域的導向;而著作權雖然歸屬於民法典,但它又不同於一般的民事法律關系,它的特殊權利義務關系和專業性使其不能單單以民法典里德法律法規所解釋,它應該作為一種特殊法單獨羅列出來。
H. 著作權法屬於民法還是刑法
著作權是屬於民法的,主要都是民事糾紛,除個別影響社會安定等案件以外都是民事糾紛。
著作權,產生糾紛大多都是經濟糾紛,或侵害到著作產權人的利益案件,這類案件大多都是經濟糾紛,都是個人對個人,或者說是公民對公民,都是平等主體之間產生的經濟關系與人身關系,所以是民法。
刑法的主體是不對等的,國家政黨與公民,廣義的說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政治利益、經濟利益,根據階級意志而規定的。
要構成刑事案件,必須是犯罪行為。主體是,政府機關對公民。著作權糾紛中有個別是有可能構成犯罪行為的,但這些是少數,而且,民法中是有註明著作權是屬於民法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