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吉水縣吉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吉水縣吉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2015-07-21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城下文峰路西側老林業局旁。
吉水縣吉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60822332895429D,企業法人劉小海,目前企業處於注銷狀態。
吉水縣吉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井岡蜜柚、果樹、花卉種植及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吉水縣吉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㈡ 象形鄉的發展
象形鄉在果業的種植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全鄉種植8—2梨達1000畝,年產梨可達20萬斤,遠銷沿海發達地區,供不應求,這大大激發了農民種植果業的積極性,基本上實現了「一村一品」的戰略目標。
在十六屆四中全會的會議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下,象形鄉黨政領導班子努力奮斗、銳意進取、與時俱進,重點抓好水利、鄉村公路、中小學危戶改造等投資環境建設;重點搞好沼氣扶貧這個富民工程;以全鄉現有的20個立體示範服務基地為龍頭,大力發展以翠冠梨為龍頭的果業特色,大力發展種養業。帶領群眾爭取早日走上致富之路,建成小康農村、小康象形而努力工作。
2013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開局之年。一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和鄉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全鄉上下緊扣構建「和諧象形」這個主題,按照「突出特色調結構、拓展優勢興產業、強化城鎮活商貿、立足和諧謀發展」的工作思路,團結一致、扎實苦幹,全鄉經濟社會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一年來,我們重點抓了以下工作:
(一)強抓招商引資工作,工業經濟進一步壯大。我們始終堅持把發展工業經濟作為富民強鄉的主攻方向,全力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做到一切為招商引資讓路、一切為項目建設服務。全年單獨引進了注冊資金為500萬元人民幣的永新縣興華針織服裝有限公司,與蘆溪鄉共同引進了永新縣順達油脂有限公司,積極幫助江友電線有限公司增資擴股100萬美元,成功協助吉安同創欣科技有限公司啟動了3000萬元的二期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企業出口創匯和實現稅收也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其中我鄉幫扶的龍頭企業吉安同創欣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出口創匯1198萬美元,實現稅收693萬元。同時,我們樹立招工即招商的理念,大力幫助園區企業招工,全年共完成招工172人,為園區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我鄉開放型經濟和園區建設工作繼續名列全縣前茅。
(二)狠抓重點項目,小城鎮建設和農業農村工作成效明顯。一是小城鎮建設工作穩步推進。投入142萬元開工建設了象形大道,進一步拉大了集鎮框架;投入86萬元,對276米長的老街道進行了擴寬,整修、疏浚了排水溝2100米,鋪設了人行彩板磚3180平方米,市政配套建設不斷完善;採取經營戶自籌為主、政府適當補助為輔的方式,統一規范了臨街店招。加大了街道環境整治力度,拆除亂搭亂建,實現垃圾日清日運,定點焚燒,墟容墟貌得到有效改善。二是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亮點紛呈。全鄉3個示範點結合各自實際和特色進行了美麗鄉村建設。花溪自然村共拆除牛欄、廁所182間,破爛房屋12棟,共4320平方米,開挖和整修水溝2210米,完成改水改廁112戶,規劃畜牧小區4個,建設文化休閑場所3200平方米、仿古涼亭1座,彰顯了古色古香的村居文化。上黎江自然村共拆除牛欄、廁所135間,破爛房屋5棟,共3325平方米,開挖和整修水溝2005米,完成改水改廁82戶,規劃畜牧小區2個,依託後山豐富的山林資源,打造了後山休閑健身景觀帶。黃塘自然村發展「一村一品」,引導群眾種植花卉苗木,實現農民增收1000元。三是「空心村改造」和「引農上坡」工作突顯成效。蓮太太嶺、馬家、柘溪和高田等村空心村改造共規劃修建了4條進村公路,里程2.6公里,拆除村內廢舊建築54棟,合計2850平方米,為農民新建改建住房和公共休閑場所、綠地建設騰出了空間。柘溪村「引農上坡」項目平整土地約20畝,初步完成了路網建設,規劃建房22棟。花溪村「引農上坡」建設點整合土地約20畝,制定了詳細的建設規劃。四是農業產業化和造地增糧項目建設有效推進。全鄉共流轉土地4667畝,其中耕地1876畝、林地2791畝,在高田、橋頭、石塘等村落實連片井岡蜜柚613畝,「老鄉工程」508戶,在高田、五團下、柘溪、馬家等村發展高產油茶500畝。農業產業招商做大做強。引進的江西綠葉有限公司繼續在花溪村投資200萬元擴大高產油茶基地;引進的永新志丹蜜柚有限公司在高田村南邊組投資130萬元種植了306畝井岡蜜柚;引進的永新縣綠源苗木科技有限公司在琥溪村投資220萬元種植了208畝花卉苗木。五是土地管理和「增減掛」工作依法實施。堅決杜絕濫用耕地建房,全年共制止違法佔用耕地建房10起,拆除建築962平方米。在花溪、蓮太、橋頭、柘溪等村實施的31.6畝土地「增減掛」項目,按規劃由專業隊伍進行了拆舊,對規劃點進行了土地平整,等待驗收。六是萬石——太村公路升級改造建設全面鋪開。該項目已通過省交通廳項目審批,全長為6.9公里,目前基本完成征地拆遷工作,正在施工當中。
(三)扎實推進民生工程,社會事業蓬勃發展。一是計劃生育工作扎實開展。結合上級計生工作要求,充分利用突擊月活動的時機,加大了行政執法力度,對計生違法對象依法徵收社會撫養費,達到處罰一例,震懾一片的效果。同時加強出生人口瞞漏報專項治理、全員人口信息採集活動、流動人口專項治理等工作,強化了計生優質服務和創新工作。二是民政工作保障有力。全年落實「五保戶」62人,兌現「五保」資金15萬元;落實農村低保600戶,兌現農村低保金178.37萬元;發放民政救災款13萬元;兌現優撫資金62.5萬元。三是衛生和社會保障工作有序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健康運轉,參保人數27686人,參保率達95.6%,全年為5703例參保人員報銷醫葯費832.3萬元,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大力宣傳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工作,全鄉參保人數達17295人,參保率達94.2%,比上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四是教育事業加快發展。認真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政策,搞好兩免一補工作,共落實兩免一補資金21萬元,中小學適齡人口入學率達100%。注重加強學校「雙常規」管理,不斷完善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五是安全工作從嚴控制。始終堅持把安全工作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對村委會、中小學、施工地不定期地進行檢查,對居民危房、山體滑坡、商店、飯館等公共聚集場所的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情況開展經常性排查處理,全鄉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六是穩定工作統籌到位。始終以平安建設為目標,下大力氣狠抓穩定工作。採取鄉村幹部包組包戶的方式,加大了矛盾糾紛、不穩定因素排查力度。加強對矛盾糾紛的化解調處,信訪維穩工作扎實有效,全鄉保持和諧穩定。
㈢ 種植一畝井岡蜜柚需要多少資金
土壤要求選地栽植柚子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只要土層深,排水好,均可栽植,但以沙壤土質植栽最好。田間管理新栽幼樹要水肥充足,要噴施新高脂膜,可保證地上水分不蒸發,苗體水分不蒸騰,隔絕病蟲害,縮短緩苗期,加快根系發育。具體要求土壤土層深厚(60㎝)、肥沃;土壤ph值在5.5-7.0;果園地勢坡度低於25度。園地規劃時,應有必要的道路、排灌、蓄水和附屬建築設施。在具體規劃時,盡可能做到集中成片,在交通、水源條件好的地方建園。成年結果樹在花芽分化期環塗促花王2號(南方品),促花芽分化,抑夏梢狂長,秋末噴灑則抑冬梢抽發。應搞好深翻擴穴、熟化土壤,禁止在園內種植玉米、小麥等高桿植物,搞好果園合理間作和中耕除草等工作。種植要求1、時間。一般在9-11月秋梢老熟後或2-3月春梢萌芽前栽植。2、密度。採用株距3m×行距4m的密度進行栽植,畝植55-60株。3、栽植技術。土挖栽植穴:拉線定距,挖定植穴,穴深、寬各80cm,然後壓綠肥50cm深,回填土40cm高栽植;田起壟栽植:8米帶溝(溝寬60-80㎝,深40-60cm)開廂,每廂起2壟(壟寬1.5m,壟中心距4m,壟高20-30cm)。栽植時將苗木的根系適度修剪後放入定植穴中央,舒展根系,扶正,邊填土邊輕輕向上提苗、踏實,使根系與土壤密接。澆足定根水,在樹苗周圍做1m的樹盤,用糠殼覆蓋。
㈣ 白水鎮的經濟概況
2007年完成財稅收入154.6萬元,同比增長41.8%。其中國稅完成84.5萬元,同比增長53.2%。墾殖場全年收繳管理費59萬元,交社保金48萬元,確保了全場的正常運行和穩定。
2007年發放糧食補貼130.5萬元,農機補貼30.6萬元,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二是著力發展現代農業,確立了「糧、果、茶、林」四大支柱產業的發展目標,進一步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在遭遇旱情的情況下,全鎮二晚播種面積達17100畝,占計劃總面積的95%,並努力抓好抗旱改種工作。全鎮農民90%以上農田種上優質稻,並簽訂了糧食訂單。初步形成了下車、蟬溪村的花生,周溪、下東雲村的西瓜,上東雲村及墾殖場的果茶業等「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通過發展產業,07年全鎮人均增收320餘元。同時,為消滅「冬閑田」,重點抓了新農村建設點及吉冠線、烏白線兩側200米范圍內的冬種工作,冬種面積達1.59萬畝。
加大了企業幫扶工作力度,落實了招商引資和幫扶專項經費,成立了幫扶小組,對進區項目實行「一個項目,一位領導」跟蹤服務,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在2007鎮村黨員幹部大會上表彰了海盛手套廠,兌現完成稅收獎勵1.2萬元,並出資兩千餘元為其辦理進出口許可證,為完成全年出口創匯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是組織小分隊到廣東、浙江、江蘇等地招商。引進了總投資3100萬元的天成電子有限公司。另外與泰極銅業、浙江木藝模具廠、溫州銅加工等項目積極在洽談並達成初步意見,為完成2008年招商引資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廣泛發動群眾,扎實推進了新農村建設工作
2007年,該鎮新農村建設在2006年2個點的基礎又增加到4個點,著力抓好了上東雲的要前、生花塘、老居和橫川自然村新農村建設示範點的建設。由於安排動手早,群眾發動好,廣大群眾捐資投勞,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性,至今,4個試點村共集資14.9萬元,累計投勞2550餘個工作日,拆遷路障、空心房5880平方米;修環村公路8150平方米,巷道3150平方米;同時還舉辦了兩期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班,培訓人員216人。我鎮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
2011年以來,該鎮致力於培植壯大主導富民產業,改變過去多個品種零星發展的做法,確定了打造蜜柚之鄉的發展目標。科學制定了《白水鎮2011—2015年井岡蜜柚產業發展規劃》,推進了正邦集團種養一體化、鑫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與農戶股份合作、聯戶種植、「千村萬戶」老鄉工程等多種模式。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下東營至橫川10公里萬畝井岡蜜柚示範帶,千畝以上井岡蜜柚產業基地4個,百畝以上井岡蜜柚產業基地10個,井岡蜜柚千村萬戶老鄉工程遍地開花,直接帶動了全鎮300戶果農實現人均純收入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