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與著作權主體具有相同內涵和外延的概念是
著作權鄰接權
⑵ 概念的外延和內涵分別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
概念的內涵,即概念的含義,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的本質屬性,或者說反映在概念中對象的本質屬性。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所有事物,也就是概念的適用范圍。
概念是反映客觀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例如,「直角三角形」這一概念反映的對象的本質屬性是「三角形,其中有一個內角是直角」,至於三邊的長短及其他兩個銳角的大小都是特殊的、次要的、非本質的屬性.概念是在感覺、知覺和表象的基礎上,運用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方法形成的.
概念這一思維形式是和詞語聯系在一起的,任何一個概念都是用詞語表現的.概念的詞語表現叫做名稱.例如,關於一般三角形的概念,是用「三角形」一詞來表現的.有些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詞語來表現.例如,「等邊三角形」、「等角三角形」、「正三角形」、「正三邊形」都表示同一個概念.
每一個概念都有一定的外延和內涵.概念的外延就是適合這個概念的一切對象的范圍,而概念的內涵就是這個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的本質屬性的總和.例如「平行四邊形」這個概念,它的外延包含著一切正方形、菱形、矩形以及一般的平行四邊形,而它的內涵包含著一切平行四邊形所共有的「有四條邊,兩組對邊互相平行」這兩個本質屬性.一個概念的內涵愈廣,則其外延愈狹;反之,內涵愈狹,則其外延愈廣.例如,「平行四邊形」的內涵是「有四條邊,兩組對邊互相平行」,而「菱形」的內涵除了這兩條本質屬性外,還包含著「四邊相等」這一本質屬性.「菱形」的內涵比「平行四邊形」的內涵廣,而「菱形」的外延要比「平行四邊形」的外延狹.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之間的這種依存性只適用於具有從屬關系的那些概念,即只適用於一個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另一個概念的外延中的那些概念(如菱形的外延包含在平行四邊形的外延之中).
⑶ 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關系是
A
這個問題有點糊...
但是對概念加以外延,是建立在對概念內涵有什麼掌握的基礎之上的.
⑷ 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之間是什麼關系
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之間構成反變關系,即概念的內涵越豐富,則外延越小,反之,概念的內涵越少,則外延越大。
⑸ 請解釋原則的內涵與外延這里兩個詞,給出一個合理的定義
在邏輯學的學術范圍內,概念的邏輯結構分為「內涵」與「外延」。
內涵是指一個概念所概括的思維對象本質特有的屬性的總和。
例如,「國家」這一概念的內涵包括:他是階級社會中所特有的政治實體,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統治階級統治、壓迫被統治階級的工具,是由軍隊、警察、監獄、法庭、立法機構和行政機構組成的暴力統治機器,等等。
外延是指一個概念所概括的思維對象的數量或范圍。
例如,「國家」的外延就是指古今中外的一切國家。
⑹ 在邏輯學的學術范圍內,概念的邏輯結構分為「內涵」與「外延」。 誰能幫我解釋一下這倆個詞的含義
內涵越多,外延越小;內涵越少,外延越大。「人,動物,生物」內涵依次由多到少。「人,動物,生物」外延依次由小到大。內涵(生物)=有生命的物體內涵(人)=有生命的物體+能單獨思考+利用工具+......等等外延(生物)生物包含動物,包含人,包含有生命的物體外延(人)包含『於』動物,包含『於』有生命的物體。用圖文就容易理解,這里解釋不全,有不明白的聯系我。
⑺ 邏輯學中「外延」與「內涵」是什麼意思
外延是指具有該詞項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一切對象,也即詞項指代的事物所組成的那個類,如「商品」的外延就是各種商品對象所組成的那個類。
內涵是指該詞項所反映的對象的本質屬性的總和,也即對事物的特有屬性的反映,如「商品」的內涵就是「為交換而生產的勞動產品。
(7)狹義著作權的內涵與外延擴展閱讀
設P是屬,S是種。這樣,「P」的外延就比「S」的外延廣,而「S」的外延就比「P」的外延窄;「P」的內涵比「S」的內涵淺,而「S」的內涵則比「P」的內涵深。這就是傳統邏輯所謂詞項的內涵和外延間的反變關系。但這不是一條嚴格的數學規律。
如「人」的外延就比「動物」的外延窄,因為凡是人都是動物,而有動物不是人;而「人」的內涵卻比「動物」的內涵深,這就是說,人的特有屬性包括動物,而動物的特有屬性並不包括人。
在傳統邏輯里,減少一個詞項的內涵以擴大它的外延,從而過渡到外延較廣的詞項,就叫做概括,如把「人」擴大到「生物」;增加一個詞項的內涵以縮小它的外延,從而過渡到外延較窄的詞項,叫做限制,如把「動物」縮小到「人」。
⑻ 邏輯學中,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怎麼區分
可以這樣區分:
邏輯學中概念的內涵一個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屬性的總和,也就是概念的內容。例如:「人」這個概念的內涵是能製造工具並能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動物。又如:「英雄人物」的內涵就是行動的勇敢、信仰的堅定和單純等等。
邏輯學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某種特有屬性或本質的對象。說白了就是符合某概念的個體,即通常所謂概念的適用范圍。
如「音素」這個概念適用的對象范圍有「母音」和「輔音」。「母音」又包括「舌面母音」、「舌尖母音」和「捲舌母音」等。這些就是「音素」這個概念的外延。
再如「商品」這個概念所指對象范圍是:市場出售的一切勞動產品,大到汽車飛機,小到衣帽鞋襪、筆墨紙張、針頭線腦等。這些就是「商品」這個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外延,通俗講就是這個概論所包含的子類或分子。比如「學生」包括「研究生、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等。這里的「研究生、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就是「學生」這個概念的子類或分子,即「學生」這個概念的外延。
凡是某概論的外延,都可以倒過來說:子類或分子+是+某概念
例如:小學生是學生。
⑼ 邏輯學中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分別指什麼並請舉例說明之
概念是反映客觀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例如,「直角三角形」這一概念反映的對象的本質屬性是「三角形,其中有一個內角是直角」,至於三邊的長短及其他兩個銳角的大小都是特殊的、次要的、非本質的屬性.概念是在感覺、知覺和表象的基礎上,運用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方法形成的. 概念這一思維形式是和詞語聯系在一起的,任何一個概念都是用詞語表現的.概念的詞語表現叫做名稱.例如,關於一般三角形的概念,是用「三角形」一詞來表現的.有些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詞語來表現.例如,「等邊三角形」、「等角三角形」、「正三角形」、「正三邊形」都表示同一個概念. 每一個概念都有一定的外延和內涵.概念的外延就是適合這個概念的一切對象的范圍,而概念的內涵就是這個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的本質屬性的總和.例如「平行四邊形」這個概念,它的外延包含著一切正方形、菱形、矩形以及一般的平行四邊形,而它的內涵包含著一切平行四邊形所共有的「有四條邊,兩組對邊互相平行」這兩個本質屬性. 一個概念的內涵愈廣,則其外延愈狹;反之,內涵愈狹,則其外延愈廣.例如,「平行四邊形」的內涵是「有四條邊,兩組對邊互相平行」,而「菱形」的內涵除了這兩條本質屬性外,還包含著「四邊相等」這一本質屬性.「菱形」的內涵比「平行四邊形」的內涵廣,而「菱形」的外延要比「平行四邊形」的外延狹.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之間的這種依存性只適用於具有從屬關系的那些概念,即只適用於一個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另一個概念的外延中的那些概念(如菱形的外延包含在平行四邊形的外延之中). 「白馬非馬」?--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春秋戰國時代公孫龍「白馬非馬」的命題二千多年來一直成為詭辯的著名例子廣泛為人們所引述。普遍常識告訴我們白馬明明是馬,說它不是馬肯定錯誤,沒有什麼可爭辯的。誠然,公孫龍在論證「白馬非馬」命題時,犯上了把「馬」與「白」,「白馬」與「馬」截然分離,絕對對立的錯誤。例如,他回答「有白馬不可謂無馬者」時說:「離白之謂也;不離者有白馬不可謂有馬也。」顯然,他已經走極端,不承認白馬是馬,而陷入詭辯。可是,從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論域來說,「白馬非馬」的命題是十分合邏輯的。 因此,當孔夫子的六世孫,大名鼎鼎的孔穿為了這事找上門去與公孫龍辯論上述命題時,結果被公孫龍駁得無話可說,吃了敗仗。 公孫龍對孔穿講了一個故事: 當年楚王曾經開繁弱弓,裝上亡歸箭,在雲夢的場圃打獵,結果把弓弄丟了。隨從請求去尋找。楚王說:「不用了,楚國人丟了弓,楚國人拾了去,又何必尋找呢?」 仲尼聽了說:「楚王的仁義還沒有做到家,應該說人丟了弓,人拾了去就是了,何必要說楚國呢?」 公孫龍評論道:照這樣說,仲尼是把「楚人」和「人」區別開來的。人們肯定仲尼把「楚人」和「人」區別開來的說法,卻否定我把「白馬」和「馬」區別開來的說法,這是不對的。 上述故事說明,公孫龍「白馬非馬」的命題,是指嚴格邏輯意義上「白馬」的概念不是「馬」的概念,即白馬不等於馬。 從內涵來說,公孫龍認為,「馬」只揭示了馬形,「白馬」不僅有「馬之形」的內涵,而且還有「白之色」的內涵。所有的馬固然都有顏色,但「馬」的顏色是不確定的,而「白馬」、「黃馬」、「黑馬」等的顏色則是確定的。因此,公孫龍揭示了「馬」與「白馬」的不同內涵,前者「不取其色」,後者「取其色」。 從外延方面看,公孫龍指出,你要一匹「馬」,給你牽一匹黃馬或黑馬都可以算數;但若你要的是一匹「白馬」,那就不能用黃馬、黑馬來頂數。「馬」是包括了黃馬、黑馬的,而「白馬」卻不包括黃馬、黑馬。「白馬非馬」的命題區分了「馬」與「白馬」的外延是不等的。 從以上例子中知道,概念的內涵是反映事物的內容或質的規定性,而外延則是指事物的適用范圍或量的規定性。 例如「人」這個概念的內涵是能思維、有語言、會製造和使用工具,而外延是古今中外各色各樣的人。 「語言」這個概念的內涵是指由詞彙和語法構成的系統,是人類交流思想的工具;它的外延是世界上所有民族的一切語言。 「商品」這個概念的內涵是指市場上供買賣的產品,而它的外延則包括一切日常用品、用具、服裝、奢侈品等等。一些貧窮者,為環境所迫而出賣妻兒、血液或身體的重要器官等,他們的妻兒、血液、器官等也就變成商品。同樣的,如果有人無恥地出賣朋友或良心,他的朋友或良心也就被淪為商品。 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除了表現為質與量的關系之外,它們之間還存在著反變關系。所謂反變關系就是說概念的內涵增多,外延就縮小;反之,內涵減少,外延就擴大。 例如把貓的內涵增加,使它具有花斑色彩,成為花貓,那麼「花貓」的外延肯定比「貓」的外延縮小,因為它排除了白貓、黑貓及其他非貓。如果把花貓的內涵再增加,使它具有會捉老鼠的本領,它就變成「會捉老鼠的花貓」;這么一來,它的外延就再度縮小,因為它排除了所有不會捉老鼠的花貓。 相反的,如果去掉花貓會捉老鼠的本領或內涵,花貓的外延自然擴大;如果再去掉花貓的花斑色彩這一內涵,它的外延就擴大到泛指一切貓了。 如果一個概念的外延包括了另一個概念的外延,那麼,外延大的就叫屬概念或上位概念,外延小的就叫種概念或下位概念。例如「馬」的外延包括了「白馬」的外延,所以「馬」是屬概念,「白馬」是種概念。 再以水果、蘋果和紅蘋果為例。以水果和蘋果的關系來說,水果包括蘋果在內,所以「水果」是屬概念,「蘋果」是種概念;但若以蘋果和紅蘋果的關系來說,則「蘋果」變成屬概念,而「紅蘋果」則為種概念。換句話說,屬概念和種概念是指相對意義而言,不是一成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