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F1上海站CCTV5怎麼沒轉播的
做為資深F1車迷,對央視不直播也一直無法理解,前不久碰巧在某網站看到F1比賽評論員尹路關於此問題的一篇文章,深有同感,特轉載如下,(作者尹路,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精彩F1》主編,賽車專項記者,F1比賽評論員)
不管是否願意承認,F1甚至整個賽車運動在中國都屬於小眾運動,讓小眾運動在大眾平台上長久生存,在媒體市場化的今天是幾乎不可能的。很多人都會反問,F1怎麼能算小眾呢?F1不是與奧運會、世界盃規模相當的世界三大體育項目嗎?在這里得跟諸位透露一個信息,F1世界三大運動的說法是怎麼來的呢?其實這個評判標准還是2003年在引入F1的過程中提出來的,那就是以四年為一個周期,在四年的時間里,傳播影響超過六十億人次的超大型賽事。奧運會每兩年一次,冬奧會、夏奧會,兩次奧運會的觀眾人群加起來肯定要超過六十億人次,世界盃每屆都是體壇盛事,影響人群毫無疑問也達到了這個水平,此外,也就只有F1,每年都有15-20站比賽,全球播出,影響人群四年時間加起來也達到了六十億人次這個門檻,除這三項比賽之外,不論是歐洲的足球聯賽還是其他的單項世錦賽,影響人數都很難達到六十億人次這一門檻,所以奧運會、世界盃和F1才被成為世界三大體育賽事。但這種影響放到中國來說有一個巨大的不同,那就是奧運會、世界盃在中國根本不需要培育市場,奧運會因國家觀念、民族觀念有著天然的大眾基因,所以其影響力根本就不用培育。足球作為世界第一運動,影響力在中國也是不用培育的,世界盃的吸引力上至耄耋老者,下至二八少年,其影響力是全域的。只有F1,在中國需要長期的市場培育,開始是只知舒馬赫,不知F1,後來也多是明星在吸引著粉絲的關注,這樣的吸引力隨著車手的更迭會發生大幅度的波動,比如2006年舒馬赫的退役,對全世界的F1運動都是一個巨大的打擊,而且F1不像籃球、足球這樣的大球運動,因為雄厚的群眾基礎,少了一個喬丹,還有科比,科比老了,還有詹姆斯,羅納爾多老了,有小羅,小羅胖了,還有C羅。但F1,沒了舒馬赫,直到今天依然難覓一個足以替代他的優質偶像,沒辦法,全世界就只有這么幾十號人能成為F1車手,賽車運動的昂貴門檻又讓這個項目的群眾基礎註定只能是少部分。在歐美,賽車能成為大眾平台其實憑借的並不是賽車的競技屬性,而是周末賽車比賽的Party特質,賽車的興盛其實是西方Party文化的一種體現,每個F1比賽的周末,賽場內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Party。但中國呢?雖然夜店林林總總,但又有多少國人知道Party為何物呢?所以F1,乃至整個賽車項目在中國的發展模式註定和它們以往固有的成長方式不會相同。
在F1進入中國的早期,通過明星效應,娛樂傳播模式,讓F1迅速在中國成長起來,讓F1與時尚劃等號,讓F1成為上流社會的進門卡,這種模式在2004-2006年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那幾年中國大獎賽熱鬧非常,門票一票難求,我自己就有2006年為找幾張舒馬赫看台的門票抓耳撓腮的經歷。那時候在中央電視台的F1直播也一直是收視長紅,收視率經常輕松突破1%,經濟效益也是令人欣喜,中石化每年數千萬的巨額贊助合同讓央視和久事賽事保持了近似於蜜月般的關系。但隨著2006年舒馬赫退役,郁知非身陷囹圄,F1在中國開始坐滑梯,直線下滑,中國大獎賽上座率急跌,收視率急跌,贊助多的不差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F1在中國開始進入寒冰期……
2007、2008年,這兩年因為籌備北京奧運會,F1在國內的各種媒體上都無法佔據主流位置,因為舉國上下都沉浸在迎接奧運的熱情當中。作為國家電視台的體育記者,我們的全部工作重心自然只有奧運會,奧運測試賽,2007和2008年的各項世錦賽全都按照奧運的最高標准來進行製作,為奧運練兵,在這樣的環境和條件下,不管F1是否熱門,作為非奧項目,為北京奧運讓路自然是必然的。因此在這兩年的F1轉播情況,自然而然的就慘不忍睹了。
不過這兩年不正常的播出導致在2009年恢復正常之後,F1的不正常播出卻成了常態,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影響,由於2007-2008年的播出極不正常,導致從2009年開始,不論是F1中國大獎賽還是F1在央視的播出,廣告的銷售情況都非常不樂觀,甚至可以用舉步維艱來形容。同時經過兩年的冷遇,再加上舒馬赫退役的疊加影響,F1比賽在轉播中的收視率也是直線下跌。收視率不佳,廣告收益不佳,這樣的賽事在節目編排當中自然不可能受到偏愛,再加上F1比賽的轉播時間或者在下午,或者在晚上八點,不是和中超有沖突,就是和CBA有重疊,總之,沖掉F1比賽的各種賽事直播總是可以很輕易就找到比F1更值得直播的原因,而F1要是想搶占直播時段則困難重重。很多人不相信乒乓球、羽毛球這類小球項目的收視率比F1高,但現實就是乒羽比賽的收視率總是可以輕松突破0.4甚至0.5,中國男足,夠臭的吧,一場中國對伊拉克的比賽,在頻道收視率長期低位(0.2-0.3)運行的情況下,卻輕松突破1.0,網路上的聲音和收視率的反應總是存在著天壤之別,其實這一點也不難理解,請各位想一下自己家裡的情況,掌握電視遙控器的和掌握電腦滑鼠的通常不是同一個人,而且掌握遙控器的往往在網路上是不出聲的,這在社會學當中被稱為沉默的大多數,而收視率反應的卻恰好是這沉默的大多數的選擇取向。
吐槽了這么多東西,其實就是為了跟大家說明白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F1不論在網路上有多麼受青睞,在我國的大眾傳媒當中,其小眾定位是短期內無法改變的,在一個國家的汽車市場還處在起步階段,汽車消費者還大多處在分不清什麼是功率,什麼是扭矩,買車的時候恨不得拿尺子量,然後按平米付錢的消費階段時,指望汽車的運動價值成為社會的主流認知是肯定不現實的。
現在,F1和央視分手,經歷了十年的發展,F1在中國大陸的媒體傳播狀況一下回到了解放前,車迷們又回到了那種需要滿世界找地方看比賽的狀態,讓我又回想起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北京、廣東、四川三地錄播分站賽,王泰興老師主持的那個時代。只不過現在略好些的是,我們還能看到電視中的直播,雖然覆蓋面積小了點,而且網路的飛速發展讓我們有了一個嶄新的渠道去擁抱我們摯愛的F1。
既然說到了網路,我就要在這里跟大家說明一件事,以前很多人都在抱怨,為什麼央視在不直播F1的時候,不能在CNTV上網路直播呢?其實不是我們不想,而是F1的商業權力持有者伯尼•埃克萊斯頓壓根就不允許。F1的網路版權是一個壓根就不存在的東西,伯尼到現在為止壓根就不允許F1通過網路直播,原因主要有兩點:1、他認為目前的網路傳輸速度依然無法滿足F1轉播的高質量要求;2、其實第一點不過是幌子,這第二點才是根本,網路傳播不利於版權控制,很容易造成盜版泛濫,而且網路版權的商業收益遠低於電視版權。這一點在各項大型賽事的商業運營當中都有體現,到目前為止,世界大型賽事的網路版權依然只是作為電視版權的附屬版權,或者捆綁銷售,或者是作為電視版權的補充,在版權的優先權上是無法與電視相抗衡的。比如某一場比賽,如果電視的持權轉播商要直播,那麼電視轉播商是有權要求網路轉播商不得轉播這場比賽的。所以,不管在網路上通過什麼渠道收看F1的現場直播,實際上都是一種盜版行為,當然了,我不是什麼版權衛士,在如今這樣的情況下,選擇網路渠道收看F1直播,對很多老車迷來說,的確是不得不選,而且的確方便快捷的方式,我可以坦白,今年的前兩站比賽,我就都是在網上看的Fox Sports HD的轉播。
前面洋洋灑灑吐槽了這么多,也算是一種發泄吧,從2004年大學畢業就開始從事F1的賽事報道工作到現在,我的F1從業經歷可以說是和F1中國大獎賽同步的。經歷了整整十年的發展,F1在中國從開始的風風火火,到後來的不溫不火,再到現在的寒風刺骨,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的F1,F1在中國,中國F1媒體形態成長究竟應該向何處去呢?這樣的問題很早以前就曾經在我腦海中出現過,不過當時F1在國內風風火火的發展態勢讓這樣的擔憂總是一閃而逝。但現在,也許我們真的應該開始好好思考一下這個問題了。中國的F1像這樣玩下去還能玩多久?久事還能為昂貴的中國大獎賽和F1中國大陸轉播權埋幾年單?沒有了央視的轉播,F1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大眾影響力持續下滑,那麼上海國際賽車場的場地租賃業務還能維持現在這樣火爆的局面嗎?要知道,上賽場的租賃已經是現在上賽唯一可以盈利的現金牛業務了。
至於F1,這項賽事像現在這樣,不斷通過開發新市場,讓印度、韓國、南非、俄羅斯這樣的國家為歐洲市場的衰退埋單,這種局面能持續多久?2014年俄羅斯索契大獎賽原來的承辦方已經破產了,繼任者又能堅持到什麼時候呢?韓國已經對高昂的承辦費用叫苦不迭!印度雖然也有龐大的人口基數,但相信只要對這個國家有所了解,就一定會堅信,F1在這里沒有光明的未來。看來看去,近幾年開發的新市場,也就只有新加坡是比較成功的,但作為一個曾經數次前往新加坡現場報道比賽的記者,我可以告訴大家,F1在新加坡本地人眼裡是毫無價值的,甚至可以說是招人厭煩的,在新加坡這樣一個高度民主的國家,民眾支持度這么低的賽事還能存在多久也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還有F1媒體,BBC的轉播已經所見到每年十站了,雖然Sky Sports HD全年無廣告的現場直播似乎讓人看到了一些希望,但收費電視台的傳播屬性註定和F1的商業運作模式格格不入,因為F1是以贊助為生存基礎的,贊助商的需求就是曝光率最大化,但收費電視台卻是與曝光率的最大化需求相矛盾的,所以收費電視台的轉播模式和F1的商業運作模式如何尋求契合點,這是一顆隱藏的定時炸彈,對F1這項披著體育運動外衣的商業活動來說,這也許會是起到根本性影響的因素,也許會讓F1在未來變得面目全非。
最後,讓我來位以上這近四千字的吐槽做一個收尾,其實要想讓F1獲得新生,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改變目前商業利益一人獨得大頭的模式,幾十年前,伯尼100萬美元就買下F1九十九年的商業開發權,這簡直就是賽車運動發展史上一個永遠的不解之謎,這么多年,幾十億英鎊的收益讓伯尼長期處在全球富豪榜的榜單上,但在失去了煙草這個財神爺之後,F1的方方面面都在為財政問題操心,車隊找不到贊助,媒體賣不掉廣告,只有伯尼,依然在一年年的坐收漁利,這樣的局面不改變,F1最後只能走下神壇,變成一個人的玩物,我當然知道,身為一個只報道了F1十年,看了F1二十年的無足輕重的小記者說這樣的話,有點冒天下之大不韙,有點不知天高地厚,但既然央視已經不報F1了,那麼以上這些文字也就只是代表個人觀點,與本人所服務的媒體無關了,既然只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那麼自然而然,我也就有些胡言亂語了,相信習慣網路閱讀的朋友很少有能看到最後的,但如果您看到最後結尾的話,我衷心跟您說一句謝謝,還有,希望2013年您觀賽愉快,我和您一樣,現在只是一個純粹的F1車迷。